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虎符是古代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又称「”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分左右两半,有字母口可以相合。左符交给领兵在外的将帅,右符留在中央,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否则除非皇帝亲临现场调兵,兵士才能听令而动。虎符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枚虎符被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又称「”杜虎符”。杜虎符杜虎符为战国时期至

虎符是古代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又称「 ”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分左右两半,有字母口可以相合。左符交给领兵在外的将帅,右符留在中央,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否则除非皇帝亲临现场调兵,兵士才能听令而动。虎符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枚虎符被称为秦代错金「 ”杜”字锏虎符,又称「 ”杜虎符”。 杜虎符 杜虎符为战国时期至秦朝的文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兵符实物。1975年出土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杜虎符为左半符,虎作行走状,昂首,尾巴蜷曲。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共40字:「 ”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字体为小篆,内容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 ... 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君王的右符。铭文反映出秦以「 ”右”为尊,秦国的军权高度集中,凡征调50人以上的兵士必须经国君认可,也反映了虎符制度的严密。 杜虎符正面 据说虎符最早是周朝 ... 家姜子牙发明的。古人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在丛林争斗中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在 ... 上也多以虎为尊,于是常将这种兵符铸刻成虎的形状,但是虎形兵符并非唯一的形状,在秦代就有鹰符和龙符等等。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 ... 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虎符合一 才能出兵 虎符作为中国历史上调兵遣将的凭证起源很早,而且可谓是密码学的鼻祖,即使几千年后的今天,杜虎符的原理依然广泛的应用于密码学和信息安全领域。不说那些高级的密码学,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银行卡U盾、指纹解锁、刷脸解锁、行李箱密码锁都是这个原理。国家宝藏也对杜虎符的前世今生进行了详细解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国家宝藏杜虎符守护人 关注我,鉴赏更多文物,通过文物,了解历史文化。
本文标签:杜虎符虎符姜子牙汉朝文物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