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提起中风,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高血压。然而,还有一种疾病引发的中风却令患者猝不及防,危害更大,那就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 提起中风,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高血压。然而,还有一种疾病引发的中风却令患者猝不及防,危害更大,那就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在房颤日来临之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积极开展主题为「 ”关注心房颤 预防脑卒中”义诊和患教活动,提醒公众关注「 ”房颤”这个发病隐秘、公众认知极低的疾病,其后果非常严重,可能导致卒中。 「 ”房颤”公众认知率低 后果严重 「 ”房颤”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很多人不知道这也是一种心脏疾病,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的不规则颤动引起血液不能正常泵出,而是在左心房形成湍流,进而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随血流进入到脑,就会导致脑卒中。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专科主任 黄鹤教授: 「 ”房颤的公众认知度非常低,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很多确诊患者之前根本没听说过房颤,也就是说很多患者根本就没来医院,不知道自己得了房颤,更不要说它的危害了。其直接后果是房颤的就诊率、诊断率和接受规范治疗的顺应性低,贻误诊疗时机的情况普遍。” 与此对应的却是房颤的严重后果。房颤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致残病死率,百姓耳熟能详的卒中、心梗和心力衰竭等疾病都与之相关。 黄鹤教授: 「 ”特别是脑卒中,是房颤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由房颤导致的卒中一年致残率超过50%,一年死亡率超过50%,一年内复发的患者超过1/3。” 有鉴于此,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 ... 会共同发起的「 ”中国房颤日”宣传活动在全国各地举办。 黄鹤教授说:「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作为中国房颤中心首批示范单位积极参与到本次‘关注心房颤 预防脑卒中’的全国性宣传活动当中,希望更多百姓了解这个疾病,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如果出现心慌、胸闷、砰砰(乱)跳、疲惫、眩晕,或者呼吸短促,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一旦确诊房颤,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坚持规范治疗,不能因为症状消失而擅自停药,发现任何问题应积极与医生沟通。” 房颤中心建设不断推进 惠及百姓 黄鹤教授补充说:「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2017年首批参与中国房颤中心项目的建设,开展房颤规范化管理,并于去年首批入选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单位。回顾过去的几年,我们医院房颤中心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了规范的早期筛查、治疗流程,以及房颤病人的后期跟踪和随访,目前已积累了大量关于房颤诊疗的相关数据,以期规范和优化房颤的综合管理。 我们将持续不断地促进房颤早期筛查、规范房颤药物治疗、普及房颤新型治疗手段、开展房颤综合管理,逐步优化管理流程,降低房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房颤患者预后、减轻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作为地区的带头医院,我们还将帮助周边地区有条件的医院积极开展房颤规范管理项目。相信在未来,随着房颤中心的不断建设,我省房颤规范化诊疗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惠及广大老百姓。” 房颤患者预防卒中 抗凝是关键 目前治疗房颤的 ... 主要有药物、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电复律等。在所有治疗手段中,最关键的就是抗凝治疗,其目的在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黄鹤教授表示,抗凝治疗贯穿房颤治疗的始终。 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有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华法林治疗窗较窄,且与许多食物、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疗效和安全性确切,可作为大多数房颤患者首选抗凝药物。 本文为推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心房颤动中风心血管病脑卒中药品黄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