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红薯和玉米为什么能救清朝的命?

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是农业文明社会,农业不仅决定着古代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还无形地决定着中国历史的命运。而作为农业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人口和土地——一旦出现比例失调,王朝的统治就会出现危机。如西汉、东汉、唐朝、北宋、明朝,人口最多的时候都不是出现王朝盛世,而是出现在王朝的末期或大变局时期。 早在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指出这个支配中华文明命运的死结:「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意思是说,在土地生产粮食恒定的情况下,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长,那么每个人分到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大家肯定会为了抢夺食物而大打出手!简而言之一句话:粮食增长必须跑赢人口增长,否则便会天下大乱。 明白了这个,也就不难理解为啥古代人口数量很难跨过一亿这个坎儿。因此,要想打破人口增长的瓶颈,必须要解决人地比例失调的问题。 清朝前期,因为战争的破坏,造成了大量人口减少和大片土地荒芜,人地矛盾不是很突出。等到了康熙时期,随着局面的稳定,人口开始爆炸式增长,问题很快又显露了出来。 康熙作为中国古代最睿智的皇帝之一,自然少不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他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与康熙四十八年(1709)间,曾数次把「 ”人地矛盾”的话题拿到台面上讲,明确指出:「 ”民生所以未尽殷阜者,良由承平既久,户口日繁,地不加增,产不加益,食用不给,理有必然。”同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即以康熙五十年(1711)的全国丁银数为永久的征收定额,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这其实是一种让利于民的做法,可以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时刻,减轻后来人的一些负担。当然,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哪怕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断增长的人口始终还是要吃饭的。因此,节流(省粮食)从来都不是解决吃饭问题的最好办法,开源(增加粮食产量)才是。 但是,在中国古代,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长期低下,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不高,且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所以,要想增加粮食产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公元1723年春,刚即位几个月的雍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下一道旨意说:「 ”因念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为艰,将来户口日滋,何以为生?惟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把开垦荒地这事,上升到国家高度。 然而,开荒如同啃鸡腿,容易咬下来的大块肉早就在顺治与康熙时期被开发殆尽,到雍正朝,很多地方只剩下一些贫瘠的零碎土地,想大规模的开荒已经没有实施的空间与条件了。因此,尽管雍正非常想解决当时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可到最后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无什么建树。可以想见,如果他的继任者乾隆仍然没有更好办法的话,那么乾隆极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亡国之君。 幸运的是,乾隆明显要比他的老子更会变通。 经过认真思考与研究,乾隆发现,单纯的开荒肯定是无法满足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要。与其这样,不如「 ”地尽其利”,让那些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官员自个儿去想办法。于是,他开始大幅度扩大地方 ... 的职责范围,将「 ”农事考课”强行列入决定官员前途的考核。 官员们见农事关乎到自己的仕途命运,纷纷开动脑筋。其中有些官员发现皇帝并没有明确规定「 ”以粮为纲”,就开始在经济作物上打主意,比如棉花、茶叶、蔬菜水果、甘蔗、油菜甚至花卉等等。虽然这些东西不太能直接用来果腹,但可以拿来卖钱,「 ”一亩可收稻田数亩之利”。清史专家高王凌曾指出:十八世纪清代 ... 经济发展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发展五谷以外的作物种植和农耕以外的各种经营。 乾隆当然也没闲着,就在他为缓解人地矛盾忙得不可开交之际,福建有个叫陈世元的商人也在为一件事四处奔波,那就是推销「 ”金薯”。 陈世元对「 ”金薯”极为看重,每到一处,他都要向当地乡绅推销此物,说一大堆济世安民的话,待对方买下后,他还亲自把那宝贝似的东西埋进土里,示范栽种 ... 。 「 ”金薯”又叫红薯、甘薯、朱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红苕、白薯,原产于美洲,大航海时代前期由西班牙人携至吕宋(即菲律宾)等国栽种。明朝万历年间,在吕宋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见当地种有红薯,耐旱易活,生熟皆可食,有「 ”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 ... 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由于红薯不需要肥沃的土壤,也不用辛苦的照料,产量却是稻谷或小麦数倍,这对那些饥肠辘辘的百姓来说,不啻于天大的福音,因此很快在东南沿海推广开来。 据记载,乾隆六年(1741)的时候,清朝曾进行过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时统计的人口数字为1.4341亿,年增长率约为1.29%,即每年大约要多出258万人,远超之前任何一个朝代。按照历史的宿命,乾隆初年本该是一个福份已尽的时代,因为这时的人口几乎达到了土地承载的极限。接下来,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饿死,而在饿死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选择铤而走险,也就是造反。 然而,红薯与它同伴(土豆、玉米)的到来,延缓了这一恐怖景象的发生。 再比如玉米,同样来自美洲,同样容易养活,且更加耐旱,也适合大规模种植。因为玉米的到来,清朝大量难以灌溉的山丘旱地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数千年来第一次被视作耕地而得到开发利用。乾隆年间,玉米在全国到处推广。河北地区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就曾经给访华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留下过深刻印象。 还有土豆,这个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块茎草本植物,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小麦、稻谷、玉米之外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据载,土豆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时引种到中国的,明末农学家徐光启曾在他的《农政全书》中这样记载:「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 土豆和它的同伴红薯一样好养活,落地就生根,入土必出芽。康熙十八年(1679),福建松溪县发布了一道劝农文告,点名要求当地农民大力种植「 ”马铃薯”。这是中国最早推广土豆种植的 ... 文件,也是土豆学名的由来。此后,在全国各地的农政文献中,土豆开始被冠以各种名称大量出现,比如洋芋、山药蛋等等。从这些非常「 ”乡土”的别名来看,土豆在康乾时代已经完全融入中国文化。 于是,伴随着这些美洲高产农作物在中国落户,使得很多原本只能长草的土地开始变成耕地,悄无声息地扩展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比如,在清朝,有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土地,要比那些没有玉米轮作的土地增产四分之一。再比如,水稻亩产超过千斤也就是最近几十年才实现的事,而红薯、土豆亩产千斤,在清代时已经能轻松做到。因此,正是有了这些高产作物的帮助,清王朝才有可能养活比以往任何一个王朝都要多得多的人口,也 ... 中国人放心大胆地去生养更多的人口。 乾隆五十年(1785),八十岁高龄的陈世元受 ... 委派,前往河南传授种植红薯之法,途中逝世。乾隆闻讯,开恩追赠陈世元一个国子监学正职衔,一个区区正八品的官位。有人对乾隆的这一做法嗤之以鼻,因为他过于放大自身的价值,没有真正认识到陈世元推广红薯的功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若不是有红薯、土豆、玉米来救急,乾隆哪怕再英明一百倍,其命运恐怕也不会比其他末代皇帝好太多。 毕竟,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从来不是个人力量能做到的。 所谓贪天之功为己有, ... 之尤是也。 果然,到了乾隆末期,随着高产农作物普及完成,粮食增长速度再次放缓,人地矛盾又慢慢显露出来。四川、湖北一带,一些吃不上饭的百姓,在几个披着宗教外衣的野心家的鼓动下,发动了白莲教起义,揭开了清朝后期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序幕。 看来单纯靠红薯、土豆、玉米的力量还不够,否则后来 ... 同志也不会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吃饭问题早已不再是个问题。 本文节选自最新版出版的《鬼脸历史课4元朝和明清》 《鬼脸历史课》 小说笔法重写历史课本 口耳相传 风靡校园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历史书!

红薯和玉米为什么能救清朝的命?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7.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8.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9.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10.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随机推荐

  1. 金门超度的真实故事

    以下真实故事,皆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对一位抽到外岛金门的人来说,退伍的那一天是每一个阿兵哥日夜企盼的事!大家都知道金门曾经是战场,死伤过无数人,但是我本人自从83年9月到金门之后也没碰过啥怪异的事,除了最后的一个月!区区一杯观音甘露水,一些金光明砂,地藏经上卷,以此功德就超拔了鬼道之苦,佛菩萨说的话果然是真实不虚的啊!

  2. 止咳祛痰吃什么 冰糖川贝炖雪梨的功效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款冰糖川贝炖雪梨,对于止咳祛痰很有效。冰糖川贝炖雪梨的做法:1、把梨削去皮、切开约三分之一的顶部,挖去梨核,注意不要挖透底部。冰糖川贝炖雪梨的功效:冰糖川贝炖雪梨,功效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川贝母是一味中药食用的时候可以不吃。冰糖的功效主要是用来调味,因为川贝母是很苦的。

  3. 朱彝尊的朱彝尊的生平简介_朱彝尊的事迹

    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4. 水蒲桃的营养价值-水蒲桃的功效与作用

    水蒲桃的营养价值-水蒲桃的功效与作用水蒲桃的介绍水蒲桃,学名蒲桃,也称莲雾、香果、响鼓、风鼓、铃铛果,实味清甜,带苹果香气,是价廉物美的消暑食品。水蒲桃可以作为防风植物栽培,果实可以食用。水蒲桃的营养价值1、水蒲桃周年常绿,也是家庭绿化树。水蒲桃的功效与作用水蒲桃是一种可治多种疾病的佳果,性味甘平,功能润肺、止咳、除痰、凉血、收敛。

  5. 做梦梦见被老板解雇开除 – 周公解梦

    做梦梦见被解雇开除有什么寓意?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解释,供参考:梦见被老板解雇开除,表明来自老板的压力比较大,而且您认识到了这种压力,随着您的不断努力,会得到老板的认可。梦见爆炸暗示著什么?

  6. 俄罗斯乐圣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出生在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毕业后,应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邀请,柴可夫斯基就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历时11年之久。这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婚变的打击,加上创作的过度紧张,使柴可夫斯基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为此他辞去音乐学院的职务,并就此永远结束了繁重的教学工作。

  7. 英国语言:如何像英国人一样拼写

    单词的研究使我着迷。我觉得语言很有趣,尤其是英国和美国使用的英语。语言进化,在文化中进进出出,并说明我们的历史。早些时候,我解释说,像糖果和尿布这样的词曾经是英国特有的,在英国已经过时,成为美国的日常用语。我们使用了很多常用的单词,但是我们的拼写方式不同;这足以引起混淆。我们可以为此感谢NoahWebser!当他出版之一本美国词典时,他改变了许多英语单词的拼写。“他非常希望这个初出茅庐的新国家有自

  8. 男人梦见镜子

    周公解梦男人梦见镜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男人梦到镜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三国董卓简介 董卓吃人肉是真的吗历史名人

    《三国志》里对董卓是这样描写的,残暴、自私、贪婪,他就像是一匹饿狼,永远不知道满足,加上书上对其描写,说董卓身材特别臃肿,满身横肉,他的样子看起来就不像是好人。他吃人肉又是否为真?这是《三国志·魏志·董卓传》里对他的描述,说明董卓自身的体力和战斗力是很强的。关于董卓是否吃过人肉,在史载里并没有记录,倒是他煮过对他不敬的官员,并让其他人吃下去,还请过别人喝血酒。

  10. 李自成 ... 死明朝武将最多的一战,1仗干掉8个总兵

    明朝末年,整个北方地区烽火连天,战事如潮。明朝面临开国200年来最坏的边防形势,崇祯皇帝竭尽全力,攘外和安内两头奔波,仍然顾此失彼。义军队伍中,尤其以李自成的闯军实力最大,战斗力最强。死于和李闯部队作战的,仅名震一时的名将,就有孙传庭、曹文诏、周遇吉等人。孙传庭才兼文武,谋勇兼备,是明末屈指可数的大帅之才,是关外满洲人最为头痛的对手之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