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珠江荡漾出晚风,广州塔亮起了灯。

珠江荡漾出晚风,广州塔亮起了灯。 「 ”我是来自重庆的广州街头艺人小阿七。”晚风起时,每周五小阿七(艺名)都会在广州街头开唱。今年9月,一首带着泪的《那女孩对我说》,感动百万网友。 广州的夜经济安放着她的梦,广州的「 ”烟火气”熨平了她独自打拼的不易。 去年11月,她只身一人来到广州,从没有人听到现在专门有粉丝坐40个小时的火车,只为在忙碌的生活里停一停,来广州听她唱一阙歌。如今,她已是小有名气的网红,在某知名直播平台、某知名短视频网站上均有超1000万粉丝。 「 ”虽然只来了一年,但在广州我有家的感觉。”小阿七说,广州的「 ”烟火气”让她感觉很舒服。 从全国首个灯光夜市到全国首个万亿级商圈,广州一直领跑全国消费市场,充满「 ”烟火气”的广州,不变的是「 ”接地气”的消费。 今年1—9月,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6.95亿元,增长8.2%,增速领衔一线城市,连续5个月保持在8%以上,高于全省(7.8%),也高于北京(4.8%)、上海(7.2%)、深圳(6.8%)。 这份数据也悄悄告诉你,广州其实是座「 ”全民消费”的城市。让全民能「 ”all buy”,才是有国际范儿的消费中心应有之义。 音乐茶座造就夜生活的王者 18日,冷空气终于没有食言,人们再也不嘲弄广州「 ”无法入冬”。转而纷纷缩着脖子,一头扎进街边小食店,点一碗热气腾腾的老火靓汤,氤氲出热气的猪杂粥,配上鲜滑的肠粉,小口小口地吃着。 坐在骑楼挂着的大灯泡儿底下,粥暖、茶暖、老火靓汤暖,看寒风里的车水马龙,也暖。 这让人不禁想起,1984年,全国首个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那时,每个档口前也挂着个硕大的灯泡,在这里揾食的「 ”靓仔靓女”漾出比灯泡还亮的笑容,向行人推销着自家「 ”靓衫”。 当时,人们无不惊叹,大晚上黑灯瞎火儿的,广州人居然还能做服装生意? 渐渐,大家感到这个夜市并不简单,甚至认为它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时装的一扇窗。当时曾这么流传:今天欧美或日本的时装界推出什么新款时装,两天后香港的时装界就会生产出一模一样的成品。一个星期后,广州的灯光夜市上就可以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广州,也少有人能饿着走出广州深藏的消夜街。广州的美食,太适合对酒当歌。于是,广州人发明了音乐茶座。在《让 ... 飞》还没说出那句「 ”吃着火锅唱着歌”的经典台词时,广州「 ”边喝茶,边听歌”的娱乐方式逐渐普及开来。 1979年,广州东方宾馆开办国内第一家营业性的音乐茶座,开办之初,是为了丰富外宾的夜生活。但逐渐,音乐茶座吸引的市井平民越来越多,广州成为大城市中第一个有夜生活概念的城市。 「 ”这是记者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没有见过的新鲜事”。当时广州仔的生活,《人民日报》记者看了都羨慕。 夜晚不停拍的全民「 ”all buy” 「 ”晚上总是很忙。” 18日晚上9时许,几个「 ”饿了么”外卖骑手聚在一起,聊着天。才吃上晚饭的小刘(化名),边说边用力唆了口面条。在短暂休息过后,他们又要踏上「 ”填饱别人肚子”的路,夜晚往往是广州外卖骑手们忙碌的时刻。 从几十年前的灯光夜市到现在的夜宵外卖,广州人一直身体力行全民「 ”all buy”,夜晚也不停拍。 街角的牛杂摊,午夜的大排档。入夜的广州开始发出浓浓烟火味儿,这种味道对减肥的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牛杂、牛腩、乳鸽、炒牛河……琳琅满目的夜宵潜伏在街头巷尾,伺机散味儿,你穿过了四下无人的街,却被街角的「 ”盐焗皮皮虾”绊住了腿儿。 躲不过广州的夜宵不怪你,毕竟著名导演陈晓卿都说「 ”夜宵是从广州过来的”。面对夜宵的「 ”鼻祖”,腾出肚子才是王道。 「 ”我看到很多人,不管是一起出来创业的也好,一起出来工作的也好,累了晚上就去吃一个夜宵,喝两瓶啤酒。”小阿七说,每个人都能在广州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现在,她每晚都要吃夜宵,广州的晚风对她来说,就是粥、牛杂、炒牛河、乳鸽、烧鹅味儿的。 数据从不欺人。美团平台发布的《2019年国庆假期我国旅游消费分析报告》显示,国庆期间广州夜间消费增长12.5%,在一线城市中位居第一。 近日,美团外卖和口碑饿了么同时发布「 ”夜宵经济”数据,从两方的数据可以看出,广深均为全国夜宵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饿了么数据显示,广州市上半年夜晚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超四成,市场规模达到广东省第二。 喜欢广州夜宵的小阿七,每周五晚如约而至动听的歌声,也成为广州夜生活的一部分。 「 ”他们从很远的地方,上海、江苏、新疆等,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过来看我。”今年9月,多名从外地赶来的粉丝为她唱了首《阳光总在风雨后》,让她很感动,感动之下,她流着泪唱了那首让她火爆网络的《那女孩对我说》。 「 ”我觉得她的经历能吸引一些在外漂泊的人,给他们力量,广州是一座多元化的流动城市。行走在街头的奔忙者,听到女孩歌声时能停下脚步,休息片刻,重获前行的力量。”小阿七的一位听众这样说。 就如小阿七吸引着各个地方的粉丝来到广州,在夜间经济等因素的拉动下,1—9月,广州实现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125.91亿元,增长9.6%,创年度新高。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增长39.2%,比全市住宿餐饮业零售额高29.6个百分点。 「 ”现在不管抖音、快手都有‘网红’出现,让我们的网红不管他‘带货’也罢,还是从事一些其他的事情也好。总的来讲,他们可以活跃夜间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说。 不断升级的市场通人心 对广州烟火味道着迷的人,总是踏遍大街小巷,去思考「 ”老广”这两个字的深意。 穿过上下九熙熙攘攘的巷子尝尝鱼皮,去一德路、文明路的老骑楼喝椰子鸡汤,来到东山口的小洋房来张街拍。再向东就是高楼林立的CBD,多几次仰望才看得尽的车水马龙。 一路走来,寻觅的是广州消费发展的痕迹。老城区白日游人如织,天河商圈的夜晚人声鼎沸。全国首个万亿级商圈——广州的繁华在这儿,种类繁多的小吃和批发市场——广州的烟火味也在这儿。它们一路携手走来,从未停止 「 ”打怪升级”的脚步。 今年5月初,北京路步行街成为广东省首条5G网络全覆蓋的商业步行街,见证千年历史的北京路「 ”头顶着”智慧商圈前进。 全国首个万亿级商圈——天河路商圈未来将继续上演「 ”夜太美”。目前,天河区 ... 正着手推动商圈城市灯光项目有序实施。不久后,天河路商圈的夜景会更美。 走到中山大学老校区南门,望向新港西路南面,中大布匹市场闯入眼帘。一个是闻名遐迩的高校,一个是有着「 ”全国面料看广东,广东面料看中大”盛名的专业市场,书卷气与烟火味隔街相对。去年,「 ”中大国际创新谷”几个大字在中大南门附近竖立起。从此,三个「 ”中大”在此「 ”相逢”。 狭路相逢勇者「 ”盛”。中大布匹市场走上了「 ”华丽转身”之路。海珠区对市场所在的凤阳街区提出了「 ”小目标”:一是基于布匹专业市场改造发展品牌设计、布匹供应链管理、时尚会展等高端服务环节;二是利用布匹市场释放产业空间,打造环中大的国际技术孵化转化功能载体。「 ”存量改革”和「 ”增量创新”并驾齐驱。 「 ”哗啦哗啦”,顺着广州大道中转入先烈东路,数十万人流、物流在此汇集。每天凌晨开始,720万件衣物流向全国。这里是华南三大服装批发集散地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期流行一句话:「 ”服装看沙河,沙河一涨全国涨”。如今,打通交通物流「 ”任督二脉”,路通了,人心也齐了。 无论是万亿商圈、批发专业市场,或是步行街,随着它们的转型升级,消费升级类的商品零售额增速也加快。金银珠宝类零售额68.68亿元,增长36.8%,比1—6月提高4.6个百分点;化妆品类零售额166.89亿元,增长13.3%,比1—6月提高4.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入驻琶洲互联网集聚区的广州逸仙、广州蛋壳等新型电商企业将化妆产业与数字新零售相结合,向品牌化、时尚化、定制化发展,今年以来均实现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 烟火气中的文化底色 去北京玩,有人告诉你要去西单、三里屯儿,倍儿气派,京城「 ”最靓的仔”、特贵的铺都在那儿。来了上海,他们说你得去南京路瞧瞧,买奢侈品的好去处。 唯独到广州,旅游网站会推荐你去上下九、北京路,在那里少有奢侈大牌,有的是陈添记鱼皮和历史悠久的粤剧,这些极有「 ”老广”文化的景点,都让初到广州的人不明觉厉。 的确,在烟火气之上,广州的消费亦不乏文化底色。 「 ”我情怀亦喜不禁,悠然情动放歌寄热忱……”在北京路步行街,阵阵悠扬的歌声从一座小楼二层飘来。这是一场北京街广府曲艺团老友们的聚会。他们中有港澳同胞,也有刚从美国、英国归来的华侨,因以粤剧为代表的广府文化而相识多年。 人情蕴藉,笑容有神。讲粤语的,讲普通话的,讲英语的,讲 ... 语的,多种文化就像这场聚会一般从四面八方赶来,千年来在广州相安无事,也造就了最爱为文化买单的广州人。 从被誉为「 ”南国红豆”的粤剧,到1994年成立被誉为「 ”神州第一书城”的广州购书中心;从「 ”天字码头”的珠江游轮,到让文化「 ”上天”的广州国际灯光节,再到广州上演的「 ”博物馆奇妙夜”,低调务实的广州人,对文化消费总是情有独钟。 「 ”宫商角征羽”,光影变幻「 ”五音之律”。18日,一年一度的广州国际灯光节又靓绝羊城。在488米的广州塔,俯瞰整个花城,广州的「 ”烟火气”变得五彩斑斓。据媒体报道,从2011年开始举办的灯光节,已撬动了过亿的消费。 广州文化消费市场历来活跃,2018年广州市电影票房收入22亿元,位居全国第四。2018年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5640元,位居全国前列。今年1—8月,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表明,教育文化和娱乐类支出上涨3.4个百分点,「 ”强结构性”上涨态势明显。 「 ”来了广州十几年,早就把这当家了,孩子在这边上学,很多老乡也在这。”来自河南的老刘说,从事装卸打包10多年的他,得益于沙河的商贸转型,去年从人们口中「 ”拉货的”升级为「 ”拉力君”。对他来说,充满烟火气的广州就是他的家。 小阿七说,广州让她感觉安心,她太爱广州的美食和天气。在广州,她遇到过借给她插线板的「 ”雪糕叔叔”,也跟总邀请她「 ”打边炉”的房东打成一片。以后,她要继续在广州唱歌。 高晓松说:「 ”如果在中国的城市里,选一座来生活,让我选十回,我还是选广州。” 晚上11点钟,抬起头,小蛮腰对你说「 ”晚安”。这座充满「 ”烟火气”的城市,每个夜里都有106趟夜班车送你回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小吃夜生活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