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七月派”,是20世纪30、40年代主要活动于国统区的文学流派。“七月派”是由抗战所催发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与现实胶着的关系,决定着它的流派性格。救亡与启蒙的互相促进,也是七月派的精神追求。而随着抗战时局的变迁,七月派总体创作风格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后期偏于沉郁悲怆。

七月派诗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紧密的联系。他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写下大量文艺理论、评论文章,推出和评介了大量国统区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崛起于文坛,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的进步文学流派”。 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和与人民的融为一体,追求诗歌鲜明的毫不含糊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性,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是其共同的创作态度。发掘和歌颂民族的生命强力,抒发鲜明的主观战斗 ... ,是“七月派”诗作的主要内容。艺术上追随艾青,倾向于诗歌的散文化,对自由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七月派”,是20世纪30、40年代主要活动于国统区的文学流派。这是一个风格鲜明的文学流派,却又是一个内容驳杂、风格繁复的流派。七月派小说,是20世纪中国小说由“ ... 启蒙叙事”向40年代“红色阶级叙事”转变的重要模式。也由于这种转型性,也导致了七月派小说在思想和形式上的“混沌性”。一方面,他们继承了 ... 以来,以鲁迅为主的批判国民性的理性精神,强调对 ... 改造的知识分子能动性和主观战斗精神,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又以党派文艺为限制,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社会功利目的。一方面,他们刻画了时代转型的巨变中许许多多的个性鲜明的“那一个”,显示出强烈的艺术个性和主观性,另一方面,他们又以遵从时代的民族国家叙事为圭臬,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宏大叙事的概念和符号。他们的理论常常自相矛盾又试图自圆其说,他们的文学作品却又常常超越,或者说溢出他们的理论范畴,显示出强大的文学潜力和艺术阐释空间。同时,“七月派”的特殊性还在于,由于它特殊的品质和内涵,与意识形态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支评价差异大,命运坎坷的文学流派。他们的“主观战斗精神”突进客观世界说,“精神奴役创伤”说,都成为一种含混且牵强的边缘化存在... 七月派诗人的作品思想性突出,诗歌的主题往往与社会现实有密切关系,充满着政治态度鲜明的艺术 ... 。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七月派”是由抗战所催发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与现实胶着的关系,决定着它的流派性格。救亡与启蒙的互相促进,也是七月派的精神追求。而随着抗战时局的变迁,七月派总体创作风格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后期偏于沉郁悲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七月派文学七月艺术文化读书诗歌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