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中国古代是否有国债?古时候国家也得借债 公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向人民借钱,这才属于公债。它是国家选择的一种在国库空虚而又急需用钱的时候帮助其渡过困难的阴中方式。根据相关的记载,我国最早发行公债的年份是1898年,名为“昭信股票”。 发行这次公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镇压当...
中国古代是否有国债?古时候国家也得借债
公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向人民借钱,这才属于公债。它是国家选择的一种在国库空虚而又急需用钱的时候帮助其渡过困难的阴中方式。根据相关的记载,我国最早发行公债的年份是1898年,名为“昭信股票”。
发行这次公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镇压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朝自从乾隆以后,情势每况愈下,贪官污吏横行,一点一点地腐蚀着清 *** 的根基。所以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农民起义,清 *** 显得措手不及。尤其是在资金方面,清 *** 创设了“厘金”,但这也只是“临时抱佛脚”,根本不足以拯救即将倾塌的高大建筑。为了更多的筹集资金,晚清时期, *** 竟然公开捐钱买官,想以此来填补国库的空虚。还别说,这个方法挺管用,国库的空缺确实被补上了,但是拿钱买官上任的官员,可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损失,于是他们变本加厉搜刮民脂民膏,希望能够尽快将失去的钱财收回来。
晚清时期就在这种混乱境遇中维持着风摇欲坠的局面。甲午战争之后,外国列强不仅要求割地,还提出了巨额赔偿。清 *** 无能,不敢反抗,只好乖乖地将好不容易筹集到的钱款赔给人家。
为了维持 *** 的开销,当时的“财政部长”黄思永参照着外国筹募国内公债的案例,向朝廷奏请继续发行公债,向全国的商民募债应急。慈禧一听这个方法,大加赞赏,立即下令以国家名义发行公债。但是为了维护皇室的脸面,不愿意让人家说朝廷借债,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将其定名为“昭信票”,意思是昭大信于民。昭信票印发之后便被送往了各省派销,由此共筹集到了一千几百万元。这可是我国第一次发行的公债。
说到这次公债,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发行之后的结果,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还款的日期就要到了。这可愁怀了慈禧太后那个高贵的老太太,国库没钱,怎么还债啊。几位朝中的大臣,为了迎合慈禧,自然知道犯愁的事情,于是便趁机奏称:“人民爱戴朝廷,愿以昭信票银,悉数报效国家。”慈禧一听,还有这么好的事,一千几百万的债券就此一笔赖掉,这可真是个好消息,白花钱不用还债。于是便按原话下发了一道诏令,也意味着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公债券——昭信票,最终失信于民,从此销声匿迹。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