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法门寺佛骨舍利是谁从天竺请回

鎏金双凤纹银棺,整个小银椁置于一座雕花的金棺床上。棺床壶门座形,前后分别有五座月亮门(门形似月),左右两侧是雕花帝帷。第二枚舍利就置于鎏金银棺内。2008年11月9日,名震海内外的佛教圣地法门寺迎来法门寺博物馆建馆20周年纪念。这里珍藏着20年前出土的2000多件唐代珍宝,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数位大唐皇帝6次迎请、随后在地宫中密藏了1113年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从遥远的印度把佛指舍利迎请到中国,又为什么要瘗(yì)藏在法门寺?数千年来,史料典籍对此并无明确的记载。这,一直是个千古之谜。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景富日前向本报首次独家披露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陈景富大胆推断:正是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取得了真经,也请来了佛指骨舍利——时间追溯到1981年。距西安110公里的扶风法门寺。这是8月的一天。连绵阴雨似乎永远也停不了。夜半,突然只听轰的一声,历经300多年的法门寺砖塔半边坍塌了。剩下东边半个残塔,又在风雨中昂首5年,最终也塌成一堆瓦砾。寺塔的倒塌却不全是坏事——1987年,当人们为了重修佛塔、发掘地宫时,沉睡了千年的一件件唐代珍宝重见天日。但这些宝贝跟随后惊现的另一个宝贝相比,都算不了什么。又是一天凌晨,一具鎏金银函被小心翼翼打开,一层又一层,解开金锁、解开黄绸包裹,八重宝函最里面是座金塔,塔庭银柱上套着一个色白如玉的指形管状物——是佛指!这天是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密藏千年的佛指骨舍利在这一天重返人间,更增添了神秘色彩。随后几天,又有3个宝函被发现,各藏一枚佛指。有个貌不惊人的生锈铁函里藏着的指骨色泽微黄、骨质致密——这与文献典籍中的记载一模一样,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鉴定,这正是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即“灵骨”,其余3枚是“影骨”。赵朴初诗云:“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佛指骨舍利出现,世界为之震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我不是佛教徒,不想去探索考证。但是,这指骨舍利在13层宝塔下埋藏了千年,只是它这一把年纪不就能让我们肃然起敬吗?我从来没有想到,唐朝‘迎佛骨于凤翔’的佛骨竟然还存在于宇宙间,就在我们眼前……”同样感慨不已的还有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景富先生。作为长期研究佛教的学者,他参加了陕西省 ... 当年组织的法门寺文物评审会,并撰有专着《法门寺史略》。在这部写于近20年前的论着中,陈景富留下一个持续多年的疑问:“法门寺真身佛指骨舍利究竟从何处来?由谁瘗藏于此?是什么时候开始瘗藏的?诸如此类许多谜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个千古谜题,很多学者都想弄个明白。 ...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斌城先生在一篇《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的序言中也提出:“放置在地宫的佛指骨舍利是什么人怎样从遥远的天竺送到法门寺的?”多年来,陈景富翻遍史料典籍,试图探寻谜底。终于在不久前写出一篇13000字的研究论文《法门寺佛指骨舍利与玄奘大师的关系揭秘》。陈景富认为,是人们熟知的唐僧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时,请回了佛指骨舍利,并密藏于法门寺。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这其中又隐藏着多少个待解之谜呢?谜之1:谁推动了世界各地供奉佛舍利?要弄清“谁请来了法门寺佛指骨舍利”,陈景富认为,先得从佛教的舍利供养说起。史书记载,印度当年有两次大规模的佛舍利崇奉供养活动。一次是释迦牟尼涅槃荼毗(即火化)后,摩揭陀国等8国修塔供养释迦牟尼佛舍利。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当政于公元前3世纪)时期,他将8国供养的佛舍利重新收集起来,用八万四千个宝瓶盛舍利,放入八万四千个金银琉璃宝匣内。传说,法力无边的阿育王“役使鬼神,于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在世界各地修造起八万四千座塔”,史称阿育王塔,供养佛舍利。陈景富认为,印度供养佛舍利,一是为了尊师敬亲,把释迦牟尼当做恩师来尊崇;再就是扩大佛教影响,避免各国纷争。而阿育王在印度统一之战中 ... 人如麻,后悔不已,于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求助于佛教,造塔供养佛舍利以示信仰,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谜之2:谁推动了中国供奉佛舍利?翻阅了大量佛教典籍,陈景富发现,中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有《杂阿含经》、《般泥洹经》等经典记载着供养佛舍利的内容,在南京、洛阳等地也出现了多座供奉佛舍利的阿育王塔。到了隋代,隋文帝杨坚推行佛教,模仿阿育王在神州大地上普建佛塔,使佛舍利在中国的崇奉走进鼎盛。要说这位隋文帝,与佛教、与陕西,渊源深厚。杨坚出生在同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大荔。传说有个印度僧人找到杨坚,给了他“一裹舍利”,说,“此为大觉(佛)遗身也,檀越(施主)当盛兴显,则来福无疆。”说完不知去向。杨坚当了皇帝后三次下诏,修造了100多处佛塔,然后将舍利装入琉璃瓶,一路焚香,送往全国各佛塔供奉。隋文帝的这一举动影响了东邻的新罗、高句丽,两国使者就各请了一枚舍利回国,照着中国的样子建塔供养。陈景富发现,在这些历史记载中,虽然到处都写着“佛舍利”,但没有一处明确出现“佛指骨舍利”的字样。“佛指骨舍利”似乎是突然间就出现在大唐皇帝的尊奉之中,这让陈景富多年的探究找到一个足以“突破”的关口。谜之3:法门寺舍利如何变成佛骨舍利?大唐皇帝姓李,自称是道教祖师老子的后人,所以一开始,唐朝皇帝对佛教并不推崇。唐太宗 ... 甚至一度认为佛教是“弊俗之虚术”。但大唐之所以兴盛,就在于胸怀包容。唐太宗不以个人好恶来治国,而是顺应民间逐渐升温的尊佛,以一种对外来文化吸收的态度,“示存异方之教”。唐太宗晚年皈依了佛教,自称是“菩萨戒弟子”,修建佛寺、支持译经。历史上,唐太宗与法门寺的渊源,是他在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敕令开示佛舍利”。因为“古老传云:此塔一闭,经三十年一示人,令生善”。这是大唐皇帝第一次将法门寺所藏的佛舍利“示人”。据说开示果然出现了“令生善”的灵异现象:唐《法苑珠林》中记载,“既出舍利,通现道俗,无数千人,一时同观。有一盲人,积年目瞑,努眼直视,忽然明净。”盲人见了佛舍利,居然“复明”了,可见佛舍利的法力有多厉害。陈景富认为,这段传说意在说明,此次开示佛舍利,使得唐皇室与老百姓达成一种共识,马上得天下的李唐王朝由此开始温和的贞观之治,法门寺也获得了国寺的地位。随后,唐高宗李治在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首次以皇帝身份开启地宫迎请佛指骨舍利到长安、洛阳供养长达两年。等到送舍利回地宫时,皇后武则天出主意,以天子之仪的九重金棺银椁瘗藏,可谓尊崇至极,无以复加。后来,她还将自己的“一腰绣裙”送进地宫供养舍利。武则天即位后,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武则天14岁就入宫给太宗当才人,太宗死后,她被送到感业寺做了比丘尼。后来被高宗看中,再次入宫,直到称帝。或许,在武则天看来,能够东山再起,都是佛的庇护。公元704年,82岁的武则天再次迎奉佛指骨舍利供奉。可是,第二年,武则天就死了。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公元708年,他割下自己以及皇后、子弟等7人的头发“下发入塔”,供养舍利。要知道,自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稍有损伤”,下发供养就是以身供养。陈景富说,唐皇室尊奉佛指骨舍利真是愈演愈烈。其后,除了唐玄宗李隆基对道教情有独钟,“满30年未启塔迎奉”外,唐肃宗李亨、唐德宗李适、唐宪宗李纯、唐懿宗李漼在一百多年间,又4次迎奉佛指骨舍利。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唐僖宗李儇送佛指骨舍利回法门寺地宫。佛指骨舍利由此密藏于地下1113年。陈景富一一查阅了几乎贯穿唐朝近300年历史的皇帝迎奉佛指骨舍利的故事,问题也就浮出水面了。多年以前,陈景富在撰写《法门寺史略》时,曾梳理过典籍中记载的唐贞观以后法门寺佛舍利的种种描述。他发现,在贞观五年以前,法门寺佛舍利的描述状况是笼统且不明确的:最初,人们见到只是一块“方骨”,“或见如玉,光白映彻”。而显庆时已变成“形状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孔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渐,内外光净……”而且逐渐出现了“凤翔法门寺塔有佛指骨”、“……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佛指骨一节”等确切的“佛指骨舍利”“字样。这种记载上的突变,是否意味着舍利是并不相同的两枚呢?陈景富不敢断言,但他认为:“有一点完全可以肯定:法门寺佛真身指骨舍利的首次出现,是在唐高宗显庆五年那次迎奉活动的记载中。”这就有意思了——隋文帝时各地“供养佛舍利”、唐朝皇帝“迎奉佛指骨舍利”,这偏偏就多出来的“指骨”,怎么就突然出现在法门寺的呢?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此时进入陈景富的研究视野。他,就是生活在唐太宗、高宗时代的玄奘法师。谜之4:谁第一次明确记载了佛指骨舍利?陈景富发现,第一次明确记载了佛指骨舍利的不是别人,正是玄奘。在玄奘记载之前,所谓佛舍利的描述,有顶骨、指甲、牙齿、头发、肉身舍利等等,却没有出现过“佛指骨舍利”字样。而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卷第八“摩揭陀国上菩提树垣北门外摩诃菩提僧伽蓝”中这样记载:“菩提树北门外摩诃菩提僧伽蓝……有如来舍利。其骨舍利大如手指节,光润鲜白,皎彻中外。”这里的“摩诃菩提僧伽蓝”就是大菩提寺,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的地方。陈景富认为,在这样一个地位崇高的寺院里,供奉佛指骨舍利,理所当然。不过,玄奘本人对目睹佛指骨舍利的记载有点过于简单了。陈景富在玄奘法师的弟子慧立所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及玄奘同时代的高僧道宣律师所著《续高僧传玄奘本传》中,找到了更为丰富生动的描述。话说玄奘到了西天印度,某年十二月三十日,也就是中国的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大菩提寺出示“状人指节”的佛指骨舍利,供人观瞻礼拜,一时间“天雨香花,大放瑞光”。“奘初到此,不觉闷绝,良久苏醒。”玄奘亲眼目睹了佛指骨舍利,居然激动得晕倒了。过了一会醒来,“恨居边鄙,生在末世,不见真容,倍复闷绝。”他恨自己不能跟佛祖生于同一个时代,于是又晕过去了。当晚,玄奘研习经文,“忽失灯明”,但户外“通明晃朗”,出门一看,只见佛塔上“飞焰光辉”,接着又闻到满院“异香芬氤”,“乃见有僧手擎舍利,大如人指,在树基上遍示大众,所放光明,照烛天地”。陈景富研究发现,在中国佛教经典文献中,有关佛指骨舍利记载的最原始资料只有这么三条,而玄奘记载的最早,慧立和道宣的次之。而这些记载真实可信。道宣律师与玄奘法师是同时代的高僧,玄奘求法回国后,先后在弘福寺、大慈恩寺从事佛经翻译,道宣律师即是辅助玄奘译经的9名高僧大德之一,与玄奘共事14年。根据这些记载,有两个地方几乎一前一后出现了佛指骨舍利:一处是玄奘法师在印度的大菩提寺亲眼目睹,一处是中国扶风法门寺塔下瘗藏的“真身指骨”。陈景富试图把两个点连在一起——是玄奘法师把佛指骨舍利从印度的大菩提寺请回中国的吗?谜之5:是唐僧从印度请来了佛骨舍利吗?陈景富认为,从玄奘法师传承佛法的角度分析,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首先,印度的大菩提寺是释迦牟尼成佛之地,也就是佛法源头所在地,因此具有非同寻常的特殊性。在此地瞻礼佛指骨舍利,是玄奘整个西天取经行程中最具轰动效应、最具指标性的事件。两次晕倒,说明玄奘的期待、渴望有多迫切。而求法回国后,玄奘通过笔记、口传,将大菩提寺佛指骨舍利及其瑞象第一次介绍、传播到中国,也就是说,世上有佛指骨舍利存在是玄奘首次在中国披露的,接着由他的弟子和同道广泛宣传。此外,陈景富在慧立所著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还在西天取经的玄奘梦见印度寺院荒芜,变成一个牛棚,僧侣也都四散。文殊菩萨现金身对玄奘说:“汝可早归。此处十年后,王崩,印度荒乱,恶人相害。”看似只是一个梦,但陈景富认为,说白了,这个所谓的梦其实是玄奘对印度当时政治、宗教发展形势的观察和判断。当时,印度的佛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玄奘经过多年的求法、磨砺,在印度无人能够与之抗衡。玄奘由此产生继承、弘扬佛法“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他渴望通过努力,在故土神州建立一个新的弘扬佛法的家园。陈景富认为,这不仅需要崇高的理念来支撑,按照佛教教义,佛真身指骨舍利就成为一个能引起举世瞩目的象征。因此,陈景富做出一个大胆推断:玄奘从印度大菩提寺请得了佛指骨舍利,带回了中国。当然,这个推断目前无法得到史料典籍记载进一步的印证。为何玄奘本人也“秘而不宣”呢?陈景富认为这是为了显示佛指骨舍利的神秘。而为何要将佛指骨舍利瘗藏在法门寺,而不是玄奘译经的大慈恩寺呢?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因为法门寺是皇家寺院,级别等同于印度的大菩提寺,自然是瘗藏的圣地了。据《宋高僧传唐京兆西明寺道宣传》记载,道宣律师曾“送真身指骨舍利往扶风”,他在撰写《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时对这枚佛指骨舍利的形制做了详细描述:“其舍利,形状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孔正方,外楞亦尔,下平上圆,内外光净。”他还将亲自“内(纳)小指于孔中”,而且“恰受”,“便得胜戴,以示大众。”千年之后的今天,人们看到的佛指骨真身舍利,长40.3毫米,宽17.55~20.11毫米,腔径13.75~16.5毫米,重16.2克。这与《集神州三宝感通录》的记载,以及同佛指骨舍利一起出土的《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所记,完全吻合。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法门寺佛骨舍利是谁从天竺请回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2.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3.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4.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5.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6.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究竟是谁 ... 的?武则天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个「”招黑体质”。这其中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从本该固守后院的女性,升级成父系社会的主导,扰乱了固有秩序,招致绝大多数维护男权体系之人的反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身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亲生子女。武则天一共和高宗李治生了4子2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再次李显、幼子李旦;长女安定公主,次女太平公主。被史书直指为武则天亲手所...(或授意)的

  7. 唐代宦官也有婚姻与家庭?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简单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8. "一些不被载入史书的野史秘闻"

    野史一般由民间个人根据所见所闻或依据神话传说等撰写的历史,也有一些是正史中不敢记载的,由民间进行补充,当然其真实性也有待考究。下面来讲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野史。

  9. 东北一哥沈阳是如何崛起的?

    在富饶的东北大地上,在白山黑水之间,有着一大片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城市群落。在这些东北兄弟城市之间,长期具有领袖地位的东北老大哥,当属沈阳无疑。这个东北一哥是如何走上东北c位的呢?图/浑河景色01、北疆军镇沈阳地处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地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是文明多元交汇之地。从蒙古高原上走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与东方白山黑水间捕鱼狩猎的渔猎部落,在浑河与棋盘山之间融合碰撞。

  10.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随机推荐

  1.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第一名太出名了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第一名太出名了  朱元璋从当年的一个放牛娃到后来大明帝国的开创者,十几年的心酸历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当朱元璋站在大明王朝江山的巅峰,俯瞰当年自己走过的路,经历的战争,恐怕其中滋味,平常人很难体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那个放牛娃到后来的大明皇帝,...

  2. 请教有关善恶业与三辈往生的问题

    法师敬启:末学有以下几个问题请教,祈请不吝告知:1.如果往生西方的人过去所造的业还要在三界得果报,但在「唯识三十颂」又说得圣道者虽业种还在,因没有烦恼,故不得果报,请问到底何者正确?至于「唯识三十颂」所言,乃是指小乘果的灰身泯智而言。然行菩萨道仍要「自量力」,虽是「对的」事,但个人威德、福报,智能、悲心若仍不足,亦无法成就真正的菩萨道。

  3. 梦见唱诗班梦到唱诗班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唱诗班好不好

    做梦梦见唱诗班好不好?梦见唱诗班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唱诗班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唱诗班,预示沮丧和不满将被令人振奋高兴的情况所代替,期待吧。年轻女子梦见唱诗班,她的心上人关注著别人,她会很痛苦。

  4. 梦见晴天霹雳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晴天霹雳,表示令人震惊的突发事件。学生梦见打雷闪电,表示是祥兆,能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即使有很多烦恼、顾虑,将在意料之外很快得到解决。男病人梦见打雷闪电,表示身体会复原。少女梦见打雷闪电,表示是吉兆,会嫁到一个有名望的家庭。梦见外出时,晴天打雷,表示要想提升,困难重重。梦见远处雷打电闪,表示要遭受损失和不幸。梦见洪水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5. [专家点评] 明文徵明 山水图

    [专家点评]明文徵明山水图此为文徵明的《山水图》,泥金扇面,广东省博物馆藏。文徵明的扇面作品题材不拘,人物、山水、花鸟皆有,早年多细谨,中年趋于粗放,晚年粗细兼备。此件扇面画风颇受赵孟影响,设色近乎青绿。用笔介于工细与粗放之司,山石皴法洒脱秀润,构筑一派清新宁静之意境。画面采用放射性构图,却能克服不和谐的视觉效果,实在难得。

  6. 穿越家王莽它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最大的特点在于哪里

    尽管不像与后人给它抹黑的一无是处,但它失败也是有原因的。>>穿越家王莽它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只能用反复无常来定性了,王莽施政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改”。但是王莽不以为然,他还是觉得不过瘾。当时王莽以为他的这些改名就能达到天下大治,但是他改的太过频繁了,有些名称一年一改,改了改了五年,后来想不出别的名字就有开始使用第一年的名字。>>所有王莽失败在于他的政策朝令夕改,把人们带向了越来越乱生活。

  7. 两块钱的“敲门砖”

    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她的请求。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不是他们的预期,经理决定收兵:“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通知你。”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向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你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就这样,女孩用两块钱敲开了机遇大门。两块钱折射出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人品。

  8. 屯蹶否塞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túnjuěfǒusāi【解释】指颠连困厄。比喻生活非常艰苦。【出处】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例子】就让我们一步步去感受吧!也许有屯蹶否塞之苦,若能心宽体阔,泰然而充满智慧地应对进退,何知黍谷不生春意?《我心目中的美》【相关】百度“屯蹶否塞”

  9. 秦始皇收尽六国粉黛,死后嫔妃惨遭屠 ...

    秦始皇40多岁称帝后,便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秦始皇吞并六国,每消灭一个国家,一要把战败国的后宫佳丽和王宫贵族的美色悉数劫掠,奉献给嬴政。>说明殉葬者是被诱到秦始皇陵后被残忍...害。>嫔妃们肯定会拼死挣扎,希望能逃出地宫,因此遭到守卫的屠...。>>这些年轻的殉葬者都是秦始皇的嫔妃。>秦始皇后宫中没有生下子嗣的妃子应该占绝大多数,所以那次被...死的妃子人数之多,应该是史上后宫殉葬之最。

  10. 让国人觉醒的不是 ... 战争,而是跟这个小国家的殊死决斗

    1840年是中国的转折点,那一年由于中英两国的贸易逆差,英国人一直寻找发动战争的导火线,重新找到掠夺中国资源的新道路,刚好就发生了林则徐虎门硝烟事件。虽然在我们的教科书上说,...战争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可是在当时百姓眼中的...战争,只是中国被一个陌生的国家打了两三下罢了,国人并没有多大的疼痛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