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紫苏,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果实。叶子称紫苏叶,茎称紫苏梗,果实为紫苏子。我国南北均有种植。夏秋季节采收,除去杂质后,晒干,生用。

紫苏,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果实。叶子称紫苏叶,茎称紫苏梗,果实为紫苏子。我国南北均有种植。夏秋季节采收,除去杂质后,晒干,生用。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 ”主下气,除寒中。” 《滇南本草》:「 ”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本草纲目》:「 ”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小小的紫苏全身皆可用药,下面老中医廖佐芹教授分别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作用: 1.紫苏叶:性味辛、温,归肺经、脾经。功善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气滞胎动,还能用于食用鱼蟹引起的中毒腹痛吐泻。 2.紫苏梗:性味辛、甘、微温,归肺经、脾经、胃经。功善宽胸利膈,顺气安胎。多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 3.紫苏子:性味辛、温,归肺经。功善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一般用于咳逆,痰喘之证及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而致肺气失降的胸满,喘咳等症。 中医食疗推荐: 凉拌紫苏叶 主料:紫苏嫩叶300克。 调料:精盐、味精、酱油、麻油。 做法: 1、紫苏叶洗净,入沸水锅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分。 2、切段放盘内,加入精盐、味精、酱油、麻油,拌匀即成。 功效:发表、散寒、理气。此菜适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病症。气表虚弱者忌食。 紫苏子汤团 主料:紫苏子300克、糯米粉1000克。 调料:白糖、猪油。 做法: 1、将紫苏子淘洗干净,沥干水,放入锅内炒熟,出锅晾凉研碎,放入猪油、白糖拌匀成馅。 2、将糯米粉用沸水和匀,做成一个个粉团,包入馅即成生汤团,入沸水锅煮熟,出锅即成。 功效:健脾养胃、宽中开胃、理气利肺。适用于咳喘痰多、胸隔满闷、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病症。脾胃虚弱泄泻者忌食用。 紫苏梅 材料:青梅、紫苏叶 调料:糖适量。 做法: 1、青梅洗净加盐浸渍,至梅子软化(期间将梅子上下层互换使梅子盐分平均)。 2、将梅子捞出,以流水漂水2小时后,日晒2天至约七分干。 3、取紫苏叶置入容器中,取1斤糖将梅子置入容器并以一层梅子一层糖的方式放置。 4、待糖于数日后溶化,将糖水倒掉再续加1斤糖入容器中。 5、重复步骤4,但此后无需将糖液倒掉,至糖全数加完即完成。 功效:健脾开胃、助消化。 紫苏炖草鱼 主料:草鱼肉1斤,紫苏叶1扎 调料:蒜头数粒,姜片数片,葱数条,八角1小粒,油,酱油,盐适量 做法: 1.草鱼洗净切块,紫苏叶和葱洗干净,蒜头剥好。 2.把鱼肉用油稍稍煎一下表面,可防鱼肉焖的时候散开,然后盛到盘子上。 3.热油锅,把蒜头、姜片和八角放下锅,爆一下,然后加适量的水,把草鱼放下锅。 4.放少许盐和酱油,小火焖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钟,中间要把鱼肉翻一下。 5.最后下紫苏叶和葱条,把锅盖盖上,二三分钟后可以起碟,食得。 功效:宽中开胃,解鱼蟹毒。 紫苏饭 主料: 米,肉,紫苏叶 调料: 油、 盐等 做法: 1. 米饭加点醋打散;猪肉洗干净剁成肉碎;紫苏摘去老叶,切碎; 2. 热锅下油,油烧至6成热时,倒入肉碎,炒至变色; 3. 加入米饭,中小火炒至米饭呈干爽状;倒入酱油,翻炒均匀, 4. 加入紫苏,翻炒均匀,并闻到紫苏的香味即可。 功效: 解毒、发散解表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紫苏叶菜谱美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