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石油巨子洛克菲勒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样,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富翁,作为石油巨子,他在相当一段时期控制着全美国的石油资源,并创设了托拉斯企业制度,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 ... 的小镇。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 ... ,他自信、好冒险,善交 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父亲名叫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此外,他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干的百事通。>父亲出外经商,一去就是几个月,家中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但偶尔归家的父亲也与母亲一样望子成龙,一有空就教约翰如何写商业书信,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和世道的冷酷,所以他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能坚强而且精明起来。>比尔很注意在游戏中创造机会启发约翰和他的弟弟,以培养他们预防不测的意识。当约翰还是个孩童时,父亲常常让小约翰从高椅子上纵身跳入自己怀抱。有一次父亲没有用双臂接他,他就重重地摔在地上。父亲严肃地对他说:"要记住,决不要完全信任任何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千万不要轻信!"这件事给约翰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在日后的生意场上,他始终保持冷静、警觉的头脑,从而避免了多次失误。>然而,约翰对父亲血液里流淌的东西并没有全盘接受,他完全没有父亲那种 ... 的秉性,而是继承了母亲勤俭的美德。他把这种信念视为"商业训练",一生中烙守"不俭则匮"的准则;从中他还引申出自己的结论:"只有数字作数。">约翰·洛克菲勒14岁那年,在克利夫兰中心中学上学。放学后,他常到码头上闲逛,看商人做买卖。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同学,两人边走边聊起来。那个同学问:"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年轻的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说:"我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我准会成功的。"谁曾料到,几十年后,这个蜚声国内外的石油大王,其拥有的财富达10亿美元,是他童年梦想的10万倍!>约翰·洛克菲勒1855年中学毕业后,便决定放弃升大学,到商界谋生。为了寻找工作,他在克利夫兰的街上跑了几个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个前程远大的职业。他的眼界颇高。他后来回忆道:"我上铁路公司、上银行、上批发商那儿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我是不去的。我可是要干大事的。">当年9月26日,他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从此,这个日子就成了他个人日历中的喜庆纪念日,他把它作为第二个生日来庆祝。"就在那儿,我开始了学做生意的生涯,每周工资是4美元。"他追忆道。>他工作勤勤恳恳,不久就养成了对数字的好眼光。他除了记好账外,还为商行的经营出主意。有一次,商行买入一批大理石,打开包装后竟发现高价购进的大理石材上有瑕疵,商行老板沮丧而又无计可施。这时,头脑灵活的洛克菲勒建议把责任推到负责运货的3家运输公司头上,向这3家公司分别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这个绝妙的主意使商行得到的赔款比原来高出两倍,商行由此得到一笔"飞"来的横财。洛克菲勒这种天生的经商才能颇得老板赏识,很快给他提了薪,工作第一年他挣得了300美元。>第三年他的年薪提到600美元。但他知道自己对这家商行的贡献远不止此,因此要求加薪到800美元,结果遭到拒绝。洛克菲勒断然决定离开这家商行,自闯天下。>1858年,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比他大10岁的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由于经营顺利,第一年就做了4.5万美元的生意,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年底净赚1.2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洛克菲勒做生意时总是信心十足、雄心勃勃;同时又言而有信,想方设法使自己取信于人。克拉克对洛克菲勒做事仔细十分欣赏,他描述当年的情况说:"他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这时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拥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以便获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经过几日的长途跋涉,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这种状况令洛克菲勒多少有些沮丧,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他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在的危机。>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美利坚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作详细的笔记。而他自己则惜字如金,绝不透露什么想法。>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兰。他建议商人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油井已有72座,日产1135桶,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这是盲目开采的必然结果。他告诫说,要想创一番事业,必须学会等待,耐心等待是制胜的前提。>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锋的赚不到钱。"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使安德鲁斯一克拉克公司迅速发展。>这时,洛克菲勒尽管才20出头,做生意己颇为老练。他欣赏那些得冠军的马拉松选手的策略,即让别人打头阵,瞅准时机给他一个出其不意,后来居上才最明智。他在耐心等待,冷静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放手大干了。可他的合作者克拉克这时却举棋不定,不敢冒风险。两个人在石油业务的决策上发生了严重分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他们两人都知道石油前景广阔,在拍卖公司产权时都不肯放弃他们原来的经纪行在安德鲁斯一克拉克公司的股权,彼此喊价的情景十分激烈。两人从500美元开始叫起,谁出价最高将购得股权。洛克菲勒已下定决心要投入石油生意,因此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标价。当标价达到5万美元时,他们都意识到此价格已大大超出公司的实际价值了。但标价仍在上升,6万美元,7万美元……当克拉克无力地喊出7.2万美元时,洛克菲勒面不改色的喊价"7.25万美元"。克拉克哭丧着脸说:"我不再抬价了,约翰,这股权是你的了。"然后,他扬长而去。>26岁的洛克菲勒终于取得了胜利。他后来在回忆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时说过:"这是我平生所作的最大决定。"从此,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满怀希望地干起了他的石油事业。>洛克菲勒迅速扩充了他的炼油设备,日产油量增至500桶,年销售额也超出了百万美元。洛克菲勒的公司成了克利夫兰最大的一家炼油公司。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当时的石油业,秩序还十分混乱,生产过剩,质量较差,价格混乱……激烈的角逐已现端倪,洛克菲勒的公司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高瞻远瞩的洛克菲勒意识到,必须把自己的企业扩大,船大才能抵御惊涛骇浪的冲击。他果断地说服自己的弟弟威廉参加进来,建立了第二家炼油公司,并派他去纽约经营石油进出口贸易,尽快打开欧洲市场。威廉临去纽约前,兄弟俩促膝谈心,踌躇满志地立下了誓言:"我们要扩张、再扩张,资金越多,我们发展的本钱也越丰厚,我们要独霸世界!">虽然当时洛克菲勒对于自己将要创造的"超级帝国",心中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但他对企业的未来及个人的前途信心百倍。他坐镇克利夫兰市的总部指挥着全局,应付着一切挑战。>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扩大市场,首要的是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削减成本,降低价格。他向银行贷款,新建了一座堪称"标准"的新炼油厂,生产出标准的煤油,很受人们的欢迎。>从一开始,他就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他在纽约开设的办事处,专门向东海岸和国外出售公司产品。他尽可能削减各种成本,如自制油桶,并买下一家化学公司,自制炼油用的 ... 。为了免付铁路运输费用,他还购买了油船和输油管。年轻时的节约习惯,被洛克菲勒用到了生产中,发挥出巨大的效益。>洛克菲勒热衷于公司间的联合,他联合了两位资金雄厚、信誉很好的投资合作者。3年之后,也就是1870年1月10日,创建了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标准石油公司。身为公司创办人和总裁的约翰·洛克菲勒获得了公司1/34强的股权,当时他年仅30岁。>科学的管理、精细的经营、高质量的产品为标准石油公司赢得了声誉,也具备了坚实的竞争能力。1865年洛克菲勒初进石油业时,克利夫兰有55家炼油厂,到187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立时只有26家生存下来,1872年底标准石油公司就控制了这26家中的21家。>洛克菲勒讲求效能,憎恨浪费精力、浪费成本和利润的无谓竞争。他讨厌当时通行的那种一次次降低价格,直到把竞争者赶出这个行业,再随意抬高价格的竞争方式。他向竞争者们提供现金或标准公司的股票,来换取他们的炼油厂的所有权,结果大多数人都同意将工厂出卖给标准公司。可以说,他是认识兼并价值的一名先驱者。在兼并公司的同时.洛克菲勒还网罗了一批能人干将,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价值远远超过被兼并的所有公司。">洛克菲勒用兼并的 ... 在全国广泛收买炼油厂,到1879年底,标准公司作为一个合法实体成立后刚满9年,就已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出的石油,95%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随着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的发展,因本身庞大而导致的难以控制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洛克菲勒清醒地看到这一弊病并引起重视。>正在这时,洛克菲勒在一本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他感到这与自己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就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以高达500美元的月薪聘请文章的作者多德为法律顾问。>多德是个年轻的律师,他"走红"后,就千方百计为洛克菲勒的公司寻找法律上的漏洞。一天,他在仔细研读《英国法》中的信托制度时,突然产生出灵感,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所谓"托拉斯",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 。这种形式比起最初的"卡特尔",即那种各自独立的企业为了掌握市场而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结成联合战线的方式,其垄断性要强得多。>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的指导下,洛克菲勒在1882年1月20日召开"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组成9人的"受托 ... 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当然地成为该 ... 会的 ... 。随后,受托 ... 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址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2/3。就这样,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很显然,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19世纪80年代,标准石油公司进一步向西欧和中国扩大海外市场,美国的工艺已使标准公司的产品优于欧洲人的产品,因而标准公司赢得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煤油市场。在中国,标准公司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它分送掉几百万盏廉价的油灯,使中国人购买和点燃标准公司的煤油,被人们称之为"点燃亚洲光明之灯"。就这样,标准公司一步一步地把石油市场从欧洲扩展到亚洲,进而扩展到全世界。>1884年洛克菲勒把标准公司总部由克利夫兰迁到纽约市百老汇街26号,成了一家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 企业。约翰·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公司几经更名,最后也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1896年,洛克菲勒离开纽约总部,秘密地搬到了波坎铁柯庄园,他退休了。这一年他才57岁,正值壮年。为什么会激流勇退呢?有人说他自觉罪孽深重。洛克菲勒成功的背后,确实有不少同行厂商倒闭、破产,饱受他那弱肉强食的垄断之苦。也有人说他患了严重的消化功能紊乱症。在过去40年中,他要钱不要命,以致积劳成疾,不得不退休。到底是因为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了。>洛克菲勒在退休后又活了41年。他退休后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发展慈善事业上。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都超过100万美元。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负责捐款工作。他捐款总额达5亿美元之多。对此有人表示尊重和感谢,但也有人说那是为了赎他自己深重的罪孽,是出于一种犯罪感。有一位公理会的牧师谴责洛克菲勒的一笔10万美元的捐款是"肮脏钱"而拒不接受。>在流言的影响下,洛克菲勒经营的标准石油托拉斯也被迫解体,被分解成38家新公司,直到今天,这些公司都还是美国工业的巨擘。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在他奥尔蒙德海滩别墅里去世了。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洛克菲勒家族成了美国十大超级富豪之一,也是当今美国知名度最高的家族之一。他的孙子纳尔逊·洛克菲勒曾当上了美国副总统,而他的另一个孙子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赫赫有名的大银行家。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财富到底有多少,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石油巨子洛克菲勒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德军闪电战为何失灵:速战速决背后是石油匮乏的无奈

    但非常不巧的是,煤炭德国有的是,钢铁和有色金属也不缺,偏偏石油德国本土极其匮乏。当时德国本土的石油产量只有几十万吨,这点石油产量对于打起仗来动辄上千万吨的石油消耗量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闪电战的核心就是石油,德国人深知这一点,所以最初每一场战役都立足于速战速决,决不能拖,因为石油困局决定了德军拖不起。

  2. 他是壳牌石油创始人,让洛克菲勒也头疼不已、无可奈何的商业巨头

    让洛克菲勒也头疼不已、无可奈何的商业巨头,真正的传奇,你不一定知道他,但一定知道他的公司。而少年时的塞缪尔的确没有什么太出众的地方,他的话不过是被当成年少无知罢了,没有人能想到,他日后真的成为了与洛克菲勒齐名的石油大王,甚至让后者头疼不已、无可奈何。塞缪尔没有忘记自己少年时期的豪言,于是,他也开办了一家石油公司,并梦想要和洛克菲勒争雄。

  3. 世界最有钱的四大金融家族,钱多的令人无法想象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一个犹太人金融家族,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十九世纪初,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建了整个欧洲的金融和银行现代化制度。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据估计,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务总额在50万亿美元以上。洛克菲勒家族,家族总部位于哈德逊河上游的纽约州威斯特切斯特县境内。

  4.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出油的那一刻

    1959年9月26日,松嫩平原上大同小镇附近一个叫高台子的地方,一口名为「”松基三井”的石油钻探井突然喷出一股棕褐色的油流。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由此发现,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就此改写。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人们将油田定名为「”大庆”。后来在这片油田上崛起的新兴石油之城,就叫大庆市。△大庆油田最早出油井松基三井纪念地。日本曾勘探30年未发现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

  5. 大庆油田60年纪念·解密:日本侵略者当年为何死活找不到它

    明天是9月26日,在60年前的这一天,也就是1959年9月26日,就在这一天上午,东北松辽盆地的松基3井喷出来油流,工作人员很快就确定,这里的石油储量能够保持稳定可靠的生产,因为当时已经临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的日子,因此当时的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建议将这里改名叫做大庆。

  6. 假设日本不袭击珍珠港,不攻击菲律宾,美国还会参加二战吗?

    在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前有那些事情。而以日本本身的石油资源状况来说,无法承受美国对日本的石油制裁。当时日本正在和国共联军激战,失去石油意味着失去战争胜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仅有正规军10万人,这才当时世界上,兵力可谓倒数。由此可见日本战略的短视。

  7. 排队枪毙-战壕战-闪电战,战术革命后国力之别,决定二战德国必败

    从排队枪毙到战壕战最后成闪电战,战争形式转变决定德国必败航海大发现之后的欧洲无疑引领了整个世界的历史,而铸就历史的按照常规而言是人,可是这人也有区别,引领国家强大的人,谓之曰人才!排队枪毙成了伪战术,如果继续使用就真成送人头了。和前两次战略时代的战术可谓截然不同,从排队枪毙到战壕对峙,进而演化到运动穿梭!

  8. 约翰 · D · 洛克菲勒:不要为了一时的胜负,押上所有筹码

    素材来源:洛克菲勒家书、洛克菲勒自传约翰·D·洛克菲勒(JohnDavisonRockefeller,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1870年创立标准石油(美孚石油公司)。洛克菲勒是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美国历史上除君主外最富有的人,是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在巅峰时期,他曾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洛克菲勒为人低调,沉默寡言、神秘莫测

  9. 为何日本帝国要偷袭珍珠港?是自寻短见还是另有缘由

    旧日本帝国虽然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军国主义帝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谨慎处事的国家。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对侵略中国处心积虑了什么:可以看出,没有大量的情报支持与武力和技术上的强势,日本是不敢轻易发动一次对外战争的,哪怕对手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因为日本本身地处海岛,资源贫瘠。那么问题来了,1941年面对美国这个庞大的巨人,日本为什么突然变得狂妄自大,嚣张的偷袭了珍珠港呢?日本明白了这一点,可是石油上哪找啊?

  10. 「 ”铁人”王进喜47岁病逝,死后被葬入八宝山,5个子女现状如何

    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有许多人不顾自己生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当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有人拍到了这样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工人没有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将全部身体浸在油田之中。

随机推荐

  1. 飓风艾玛将在佛罗里达半岛登陆哪里?

    9月8日,星期五,飓风艾玛在巴哈马群岛肆虐。他怀疑,在佛罗里达半岛登陆时,飓风将是一种4级风暴,根据NHC,该风暴被定义为具有130到156英里/小时的最大持续风。即使在预测中存在这种不确定性,据NHC称,预计Irma将对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造成危及生命的损害。戈奇斯告诉《现场科学》杂志说,随着风暴向北冲上佛罗里达半岛,内陆降雨和径流可能会导致该州大部分地区发生中度洪水。

  2. 古代四大美男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下场如何?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那你知道古代的四大美男分别都是谁么?这四大美男不仅外貌英俊,更是文武双全,还有着极高的修养,所以才会被后人崇拜。今天,友君来带大家认识一下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以及这四大美男都是怎么死的?若问中国古代公认的四大美男是谁?想必,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分别是:潘安、兰陵王、卫玠和宋玉。这场由美丽导致的悲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3. 中国古代最高的皇宫、最高的殿都在洛阳,你知道是哪儿吗?

    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北魏洛阳城,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约等于如今的洛阳市除了洛南新区之外的全部面积。中国古代最高的皇宫:万象神宫,垂拱四年12月27日建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登基的地方,其执政的15年几乎都是在这里度过。万象神宫高90米,是中国古代最高的皇宫。中国古代最高礼制的都城门:应天门。中国保留下来的最久远的宫廷菜系:洛阳水席。洛阳还有很多的历史第一、中国之最,你们想知道吗?

  4. 梦见韭菜花

    周公解梦梦见韭菜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韭菜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梦见借给别人钱 梦见借给别人钱什么意思

    梦见借给别人钱是什么意思?梦见借给别人钱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借给别人钱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借给别人钱如果是别人主动向您借钱,仅是暗示别人需要帮助;如果是自己主动借钱给别人,则有破财之相,建议近期做点善事,最好是捐点钱物,见到街上有乞讨老者,也不要吝于小小钱财。

  6.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落木萧萧下出自《登高》作者:杜甫全诗欣赏:登高《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我的情怀。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7. 糖尿病人晚餐怎样吃最健康?我们来给大家推荐一下

    一个人可以通过锻炼、保健和仔细的饮食计划来控制糖尿病。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晚餐时间可以变化多样,味道鲜美,并且充实。欢迎大家点击右边+按钮关注我们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针对糖尿病患者合理的营养晚餐选择。健康饮食并不意味着患有任何类型糖尿病的人必须放弃他们喜欢的食物。

  8. 患癌人数为什么越来越多?这5类致癌物,希望你尽量少碰

    并且,有统计发现,每分钟7人被确诊患癌。因为槟榔被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进食槟榔很有可能会上瘾,槟榔上瘾之后很难戒除,容易受到槟榔中有害物质的影响而导致口腔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平时在吃槟榔的时候应该控制好量,最好不要长期大量进食,防止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

  9. 自律

    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在这个国度里,人人都可以挑自己开心的事做。可过了不长时间,年轻人们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有一天,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赵小兰。

  10. 高调秀恩爱的感情为何难待久

    其实,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侣秀恩爱比夫妻秀恩爱,更容易死得快。这几种八字命理的人群,秀不秀恩爱,感情都容易死得快,离婚或者反目成仇的机率都很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