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古代没有科技,在很多人眼里,古人的日子是单调而乏味的。

古代没有科技,在很多人眼里,古人的日子是单调而乏味的。尤其是在唐朝时期,还设立了「 ”宵禁”制度,到了时间不回家,轻则罚款,重则是要被关大牢的。 由于这一制度的诞生,古人在「 ”宵禁”之后,也就是晚上7、8点之后,街上除了打更的,就几乎没有行人了。 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古代基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喝点酒,看看歌舞,也就算享受了。那么古代真的没什么娱乐活动吗? 其实我们都被表面欺骗了,古人虽然没有现金的科技,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人那颗寂寞的心,才促使他们不断萌生创意,发明了一项又一项的娱乐,甚至现代的很多娱乐,都是从古人的智慧下,逐渐演变而成的,一起来看看古人的智慧吧。 一、蹴鞠 蹴鞠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皇帝时期。相传,蹴鞠就是皇帝发明的,只是那时「 ”鞠”,只有球的形态, ... 却十分粗糙。蹴鞠又被称作「 ”蹋鞠”、「 ”蹴球”、「 ”蹴圆”、「 ”筑球”、「 ”踢圆”等等。 一般来说,是用皮革里面加上麸子等物质,将「 ”鞠”的内部撑起来。蹴鞠文化,最早并非是为了娱乐,而是用于大型的捕猎活动,慢慢才被黄帝发现,这种「 ”鞠”可以用来踢着玩。所以,黄帝是第一个发明蹴鞠的人。 在明代的《太平清话》中记载: 「 ”踏鞠始于轩后,军中练武之剧,以革为元囊,实以毛发”。 蹴鞠最初,是用来军队操练的空闲,用来缓解疲劳的一种游戏,那时还叫「 ”踏鞠”,而「 ”蹴鞠”之名,第一次出现,是在战国时期。 《战国策·齐策》中记载: 「 ”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战国策》曾经描述过临淄地区的风物人情,里面就曾提到一项娱乐活动,就是「 ”蹴鞠”,此战国以后,蹴鞠就成为了一项专门的娱乐活动,并在文化传承之下,将蹴鞠的玩法和场地,得到了丰富,尤其是在唐朝时期,蹴鞠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活动。 关于蹴鞠的玩法,人们发明了用头、脚、肘、背等等踢球的方式,除了基本的踢球 ... ,还出现了一套踢球的技巧 。在唐代仲无颇的《气毬赋》中有记载: 俾腾跃而攸利,在吹嘘而取实。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手弥缝,终使满而不溢。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踢球不能凭借蛮力,要有实有虚,前面有人阻挡的话,除了「 ”用虚招晃人”,必要时候也要腾空带球。从现代眼光来看,这跟现代的踢球攻略,基本无他。《蹴鞠谱》上也有记载,踢球不拘泥于具体形式,要活学活用。 「 ”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 蹴鞠分成两队,一般是以12人为一队,穿上颜色鲜明的衣服用来区别。队长被称为「 ”球头”,专门射门的被称为「 ”正挟”,能防卫、能射门的分别站在两边,叫做「 ”左竿网”和「 ”右竿网”,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什么都能做点的,一般用来补位的,叫做「 ”散立”。 关于蹴鞠的场地,也有说法。在《文献通考·乐考二十》中有记载: 「 ”蹴毬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在唐朝蹴鞠,又叫做「 ”蹴球”。场地一般和现代差不多,都是对立面各设置一个门,以「 ”络网”挡球,两班人马以球技获得胜利。宋朝的高俅,就是凭借蹴鞠技术了得,从一个小吏,最后还位极人臣。 二、斗鸡 斗鸡是一项悠久的娱乐活动,最早可没有用来发财,而只是用来娱乐。传说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人掌握了饲养斗鸡的 ... 。纪渻子曾经为周宣王养过斗鸡,经过了40多天的训练,一出场,没有任何鸡敢与之一战。 在《列子·黄帝篇》中记载了这段历史: 「 ”望之有如木鸡,他鸡无敢应者。” 斗鸡也曾经是用来攀比的一种方式。《左传》中记载: 「 ”季(平子)郈(照伯)之鸡斗,季氏介(芥)其鸡,郈氏为之金距。” 古人为了赢得胜利,往往会采用特殊的方式,比如季氏和郈氏,二人斗鸡,为了赢得面子,季氏就在他的斗鸡上装上「 ”金距”,也就是金属的器具,用来顶撞别的斗鸡, ... 伤力很强。 斗鸡一旦开始,除非是一只鸡倒下或者死亡,否则是不会罢休的,人们训练斗鸡的方式也十分残忍。通过对强壮的斗鸡近亲杂交,由于血缘相近,这些斗鸡剩下的小鸡,也通常具有斗性。 除了这个之外,小鸡饲养在9个月之后,就会让它们互相争斗,胜者生存,弱者淘汰,人们只关心斗鸡能给他们带来的名利,那些弱势的小鸡,就会被遗弃,经过大量训练,才会诞生几只最厉害的斗鸡。 斗鸡这种娱乐活动,虽然起源商周,但是真正流行,却是在魏晋和唐朝。提起晋朝,总会想到有那么一小撮志同道合之人,嬉戏山水之中,他们就是竹林七贤。相传竹林七贤郁郁不得志,长久在一起抱团解闷,装作风高雅士,斗鸡这种娱乐,他们也非常喜欢。 《史记》中记载: 盎免病居家……相随行斗鸡走狗。 唐朝之后,斗鸡行为虽然不雅,但是在大时代的潮流下,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皇帝也很喜欢斗鸡。 上好之,民风尤甚。诸王、世家、外戚家、贵主家、侯家,倾帑破产,市鸡以偿其值。 在民间,还流行以此为由头,来赚取利益。而且当时日本曾经派「 ”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先进的历史文化,斗鸡这一娱乐活动,也是从唐朝传进的日本,至今还有流传。 三、相扑 相扑这项娱乐活动,近年来渐渐成为了日本最盛行的比赛,那些相扑运动员,甚至因为相扑受欢迎,他们也赚到了大量的金钱。并且在日本,相扑运动员的地位是很高的。 但其实,日本的相扑文化,其实也是从我国古代唐朝时期,通过遣唐使传到的日本。究其根源,我国才是相扑的真正发源地。 相扑,最早被人们叫做「 ”角抵”或者「 ”角力”,人们通常认为相扑的起源,是因为蚩尤与黄帝的作战,相扑这种娱乐偶然才发现的。 司马迁在《史记·黄帝本记》中记载: 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头,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 「 ”蚩尤戏”,被人们当做相扑的最早前身,原本只是用来打仗的一种方式,后来才被当做一种娱乐流传开来。《礼记·月令》中记载: 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从商周时期开始,相扑就成为军营之中,极为有趣的游戏之一。在军队,将士们训练累了,空闲时间,也会玩一些小游戏,「 ”角力”就是最能展示将士们本事的最好娱乐。 后来到了唐宋时期,相扑文化已经十分完善,相扑的游戏规则也十分明确,在宫廷之中,甚至有了专门相扑的人,作为表演给皇室中人观赏。宋代《梦粱录》中记载: 宋代宫廷御用之相扑手,乃御前卫队左右军士,名为「 ”内等子”。 在宋朝,还有特殊的一群相扑选手。古代的女子不能轻易抛头露面,但是在宋朝时期,却出现了一个转折,就是出现了女子相扑。 女子相扑,名为娱乐,其实就是给有钱人欣赏的一种表演,这种游戏往往不雅,但是相扑的女子往往能够收入不菲。记得《水浒传》里的浪子燕青,其实就擅长相扑之术,以技巧四两拨千斤。 相扑这项娱乐,在唐宋时期最为繁华,甚至在民间也可以看到有专门用来「 ”角力”的艺人,来通过表演谋生。日本的遣唐使,也是从唐朝的中期将这一娱乐活动,带到了日本。而从唐宋之后,相扑这项娱乐,就渐渐走向了衰败,明清之后,基本就见不到专门相扑的人,反而是日本,将相扑文化继承了下去,还成为了「 ”国技”。 其实,古人的生活,远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的多。相扑、蹴鞠、斗鸡只是沧海中的一粟,还有打马吊、斗蟋蟀、踏青、行酒令等等娱乐活动,每一种都包含了古人的无上智慧,大多都流传了下来,像蹴鞠等等,也深受现代人的喜爱。所以,古人的娱乐活动也并不少。
本文标签:蹴鞠相扑娱乐活动宋朝日本文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