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所知道的钱稻孙

明知说今不如昔犯忌,业务挂帅尤不可取。然而在我从事日本文学编辑工作的这三十几年中间,却时常感到像过去的一些本国学问底子厚,文笔好,而对所译作品又理解得那么透彻的老译者,今天可真难觅到。怀着这种遗憾,我写过周作人,现在还想谈另一位大翻译家:钱稻孙。在日本文学翻译的成就方面,这两位是不相上下的。他们的学问都非常渊博。钱稻孙懂得音乐、戏剧、美术、医学,还精通日、意、德、法文。早在三十年代,他就用离骚体从意大利文译过但丁的《神曲》,并编过一部日本语法讲义。 我之所以在写过周作人之后,又来写钱稻孙,自然是由于我同他们两位在编辑业务上都打过七年交道,而同钱稻孙,还有过一段难忘的师生之谊。考虑到他们两位在政治上均失过足,我迟迟未敢动笔。但是,我又一直觉得,不应因此而完全抹 ... 他们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 >一九五○年夏天大学毕业后,我考入历史认知网书店总管理处,当一名校对。次年三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了,我被调去做编辑工作,自一九五八年十一月起,就从生了重病的老编审张梦麟手中接过日本文学这一摊。当时的情况是,日文译者虽然很多,但是能胜任古典文学名著的译者,却是凤毛麟角。例如江户时代杰出的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瑠璃(一种说唱曲艺)就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译者。起先约人试译了一下,并请张梦麟先生(他病愈后,改任顾问,不再编稿了)看了,连连摇头。我就改请钱稻孙先生译了一段送给他过目,这回张先生读后,不禁拍案叫绝。于是只好请钱先生先放下已翻译了五卷的《源氏物语》,改译近松的作品和江户时代著名小说家井原西鹤的选集。同时,钱先生还在补泽《万叶集选》,出版社并且希望他能将旧译《伊势物语》和《谣曲选》也整理出来。 >一九六二年的一天,我听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楼适夷在隔壁的办公室对总编室主任郑效洵说:“派文洁若去把钱稻孙那套本事学过来吧。”接着,楼社长就向司机班要了一辆车,陪我到西四受壁胡同的钱家去。 >一进门,楼社长就说:“钱先生,我给你带来了个女弟子。” >出版社自一九五八年起,每月原预付给钱稻孙一百元生活费。交稿后,由稿费中扣除。那已商定,由于我去学习,占了他的时间,自即月起,调整为每月一百五十元。从此,我每周上午去他家三次。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生有过不少位老师,然而没有一位可以称得起恩师的——就是除了一般课程外,还给过我特殊指导的。现在回顾起来,钱稻孙先生确实是我在日文及日本文学研究方面的一位恩师。 >钱稻孙的毕生志愿是完成《源氏物语》的翻译。那时,这部日本平安时代的名著已改约丰子恺先生翻译了。于是,楼社长带我去他家那次,他就不无遗憾地提出这个问题。楼社长回答说:“像这样一部名著,完全可以有几种译本。将来您还是可以重新翻译嘛。” >钱稻孙尽管目力较差,身体却很硬朗,我原以为他能像萧伯纳那样工作到九十多岁,然而中国的事态却注定他只能活到七十九岁。一九六六年的红八月中,他被红卫兵抄家,连床都抬走了。老人被殴打得遍体鳞伤,躺在地下 ... ,没多久就被迫害致死。 >今天回想起来,当初请钱稻孙放下《源氏物语》,改译近松门左卫门和井原西鹤的作品,还是做对了。像和时间赛跑似的,丰子恺于文化大革命前夕总算把九十一万字的《源氏物语》译完,该书已于八十年代初分三卷出齐。倘若仍滞留在钱稻孙手里,以他的速度,至多能译出全书的一半。如今,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文学丛书》三十卷中,总算有了钱稻孙的一卷完整的译文:《近松门左卫门·井原西鹤选集》,而且这两部作品难度之大,绝不下于《源氏物语》。钱稻孙的译文填补了我国对江户时代文学翻译介绍的空白,而且这是无人所能代替的。 >自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年,我在钱稻孙先生的指导下学习了四年日本古典文学,他生活清苦,保姆动辄就辞工。比他大四岁的者伴儿,又患了肠癌,经常还得由他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学者去服侍。为了不给他增添负担,我便决定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他译什么,我学什么。这样,实际上也就是起了帮他整理稿件的作用。近松门左卫门的《曾根崎鸳鸯殉情》、《情死天网岛》、《景清》、《俊宽》这四出戏的译文,就是这样由我帮助整理出来的。 >然而那些年,出版社对一个年轻编辑的要求十分严格。除了学习及业务,每年还必须参加一两个月的体力劳动,此外,又有各种季节性劳动(如到郊区抢收麦子等)。尽管楼社长说过:“到钱先生那里去学习,也是工作。” 可我还是不得不加班加点来补上每周三个上午离开岗位所耽搁的编辑业务。一九六三年,我约钱稻孙译了一篇有吉佐和子的《木偶净瑠璃》。当时他正在翻译净瑠璃,而日本这位女作家的这个中篇,是以当代木偶净瑠璃艺人生活为题材的,除了钱稻孙,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译者。钱稻孙只花了两个月就把全文译出来了。我因为十二月份又要去劳动,用铅笔在原稿上做了些改动,送到他家,并说过了年再去取。月底劳动结束后,我到办公室去了一趟,发现钱先生己把译稿连同我借给他的两本杂志一道,送回来了,还留了一封信,信中说: >人形净瑠璃稿看过一遍,改得很好,稍微加了一点工。那译稿因为(1)期限恐怕过了,没有好好检点;(2)近来生活烦苦,精神疏忽。复看一遍,甚多自惭之处,加工也未满己意。铅笔改处,大抵都好,没多意见。净瑠璃四篇,总算完了。现在写着《前言》。至于注,相当繁琐,也尚须时日。其中曲调所关,参考无书为苦。打算天暖一点,去音乐研究所查阅《音乐大事典》。这一两年,总算学习了一番戏剧方面的古文和史事,其实还不够通的。 >我于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到河南林县参加四清,直到一九七三年七月,我才返回办公室。其间,译者来信十之八九都己丢失了,惟独钱稻孙这封短信奇迹般地保存下来。这封信一方面反映了钱稻孙对待翻译工作的认真态度,同时也说明年近八旬的他,还得挤公共汽车去查阅资料,老伴儿又生着病,以至“生活烦苦,精神疏忽”。 >钱稻孙曾告诉我,他当时所住的受壁胡同九号这座房子,是他的父亲购置的,他本人的工资,除了养家糊口,全都用来买书了——绝大部分是日文书籍,堆满七大间屋子,早年他曾计划建立一座图书馆。日本投降后,他被 ... 以汉好罪关入监狱,书也全部被没收。后来因病保外就医,五十年代,他多次到北京图书馆和王府大街的科学图书馆去查找这批书,始终也没有下落。他书架上的几十部工具书,都是一九四九年以后岩波书店陆陆续续送给他的,所以他才能够从事翻译工作。 >一九六三年,我还把丰子恺译的《源氏物语》第一卷整理了一遍。那时钱稻孙已患了白内障,看字吃力了。我便念一段《源氏物语》原著,再读丰子恺那段中译文。钱稻孙完全靠听觉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就这样,终于整理出几十条修改意见。我是复写的,一式二份。毕竟只是钱稻孙口述的,他并未过目,我怕没有把握,又送去请周作人做了鉴定。在周作人一九 ... 年的日记中,有这样两段记载: >一月二十三日 >人民文学出版社文洁若来访,请为鉴定《源氏物语》校记,辞未获免。 >二月二十七日 >开始阅《源氏物语》校记。 >我估计周作人是看在老友钱稻孙的情面上才答应下来的。一九五九年我就碰过周的钉子。《石川啄木诗歌集》的选题,原是他自己定的。后来我另外又选了几首请他补译,他当面未置可否,可当天下午就写信推辞了。 >周作人既然接下这项任务,还是认认真真鉴定了一遍,并发现了我们漏掉的一些问题。可惜在文革期间,他原来的墨迹已全部丢失。幸而我已把修改意见全部誊清在复写的另一份校记上,所以八十年代在发排阶段,还是用上了。两位老先生和我本人,总算没有徒劳。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所知道的钱稻孙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4.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5. 《红楼梦》中的灯谜有什么作用呢?

    灯谜,又叫猜灯谜,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门传统的综合性语言艺术。从现有的古籍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自先秦以来,在许多生活领域里,都有谜语这一语言形式的运用:人们用比喻、借代、描绘、字形离合等...制成谜语,用来劝谏、讽喻统治者,在外交上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用谜语来暗通情报,掩人耳目;文人之间也会用谜语来相互戏谑等。

  6. 唐德刚访谈李宗仁:口述内容删得太多,李宗仁竟有些不痛快

    《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德刚用力最深的是《李宗仁回忆录》,足足访谈了七年。与胡适的严谨不同,李宗仁的口述可以说是滔滔不绝、鱼龙混杂,如何取舍便成了难题。

  7. 苻坚:淝水之战大败被嘲笑千年,可有谁知道他也是一代仁君呢?

    说起苻坚,大家一定听过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吧。淝水之战,就是苻坚被中华历史嘲笑了几千年的败绩。

  8. 俞平伯晚年红学观点不仅振聋发聩,至今也没有望其项背者……

    俞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出身于世代诗书之家。曾祖俞樾,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对《红楼梦》也有涉猎。父亲俞陛云,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俞平伯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国学基础雄厚。1919年他毕业于北大并负笈英伦深造,很自然地成为一个著名学者,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9. 人生究竟有几个境界?丰子恺说三个,冯友兰说四个

    作者:金满楼(近代名人哲思第五弹,也是最后一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10. 吴东峰: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像《巴顿将军》这样的电影?

    我写开国将军传记的一点思考由都梁先生小说《亮剑》改编的电视剧热播后,竟然使我以前写的有关将军的纪实文学也走红起来。

随机推荐

  1. 梦见蛇咬 ... _周公解梦梦到蛇咬 ... 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蛇咬 ... 好不好

    梦见蛇咬...是什么意思梦见蛇咬人,吉兆,生活会幸福。周公解梦关于"蛇咬..."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到蛇咬...相关的周公解梦:梦见蛇咬...的吉凶:虽有长辈的爱护提拔,或父祖之余德荫益,而可成功于中年或壮年,但基础运劣,须防青年或晚年期之急变没落或遭受病苦、破财、失败或因色情事被...等之不安定,凶运频来之兆。梦见蛇咬...的宜忌:「宜」宜出尔反尔,宜读书,宜拍照。

  2. 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照片背后:不能被抓住的把柄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尼克松与周恩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张照片,自它被公布那一刻起,就注定成为摄影作品之经典。当美国总统尼克松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的第二天,它就跨出国界,很快登上世界各

  3. 梦见与美女 ... _周公解梦梦到与美女 ... 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与美女 ... 好不好

    梦到和一个穿着连身的窄裙套装的美女约会,你的性格可能是比较缺乏安全感,所以你潜意识中的美人模样,就是一副很能干、成熟稳重的样子。梦见和美女...,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当然你也不泛曾对女性的幻想,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做出这种和美女...的梦境,以达到泄精的目的。

  4. 要出家求佛菩萨

    我学佛第一本看的书是《了凡四训》,我看了几十遍,非常受感动!这是给我很大的一个警惕,所以,读了《了凡四训》之后,深深反省,认真学习佛法,这才真正得救了。

  5. 93段精彩人生感悟

    93段精彩人生感悟1、《人人需要智慧》托尔斯泰认为:“智慧就是懂得生活的任务,以及怎样去完成”。人生顿悟:智慧可以照亮人生之路2、《正确认识自己》《生活之路》忠告我们:“在了解上帝之前,人必须先要了解自己”。“我的人生是为了什么?”不要做欲望的奴隶,否则一生终无宁日。

  6. 试析叙利亚—伊朗准联盟关系的形成原因

    试析叙利亚—伊朗准联盟关系的形成原因  宗教、民族、文化和政治制度完全不同的叙利亚和伊朗之所以会形成一种准联盟关系,既于动荡纷争的中东特殊环境有关,也与地缘政治因素有关,更离不开 *** 革命的孕育和两伊战争的契机。而且为了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双方采取了一种联...

  7. 熊成基的故居在什么地方 烈士专祠坐落于什么位置

    人物故居>熊成基的故居位于市区东关街附近韦家井6号,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熊成基生平所经历的革命事迹,几乎都能在这些展牌中找出。对比前一尊雕像,这尊雕像主要体现熊成基就义前大义凛然的形象。>熊成基牺牲的时候只有23岁,烈士陵园的那尊雕像,主要体现了熊成基的刚毅、坚定,以及对民族的真挚情感和一颗报国心。民国元年,安徽省都督府将英翰祠改建为熊成基、范传甲二烈士专祠。

  8. 酗酒毁一生 饮酒必备常识

    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增高率随情况不同而变化的。

  9. 分享床头背景墙装修效果图现代 教您轻松搞定卧

    中式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但中式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适合性格沉稳、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

  10. 勤奋好学-李大钊

    李大钊,河北省乐亭县人。李大钊幼年时,父母双亡。5岁的李大钊当着众人,一字一句地全念了出来。>李大钊7岁时正式入学,是个勤学苦练、惜时如金的孩子。没过多大工夫,姑姑便要大钊到院子里去玩玩。>大钊聪颖早慧,连先生们也另眼相看于他。自从大钊7岁起,相继跟好几位先生读书学习过。帝国主义的魔爪也伸到了大钊家乡附近。>有一回,李大钊听先生讲太平天国的故事。>老先生深知大钊有志于救国,便在暗中鼓励他好好学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