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十三课 因缘果报

第十三课因缘果报世间法因为受到个人主观、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绝对的公平,即使是赖以维系社会秩序的法律,也常因为受到客观因素所左右而难以获致绝对的公平。世间真正的公平是「因果」,无论达官贵人或贩夫走卒,无一能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下获得宽贷或殊遇。因此,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因果才是人间最公平的仲裁者。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普遍法则。佛教的因果观源自「缘起性空」的道理,旨在阐明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为「因」,待「缘」聚集又生他「果」,如是辗转相摄,乃成森罗万象。因此,宇宙间从自然界到众生界,从天体到微尘,没有一个现象能脱离得了因果的关系。因果律是事物生灭变化的法则,《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揭示了佛教因果论的特点:任何思想行为,必然导致相应的结果,「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作一定的业因,也就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因此,因果是宇宙人生的实相,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因果的道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管我们相不相信因果,因果是绝对存在,它像空气一样,充满整个宇宙,无时无处不在公平地执行着有情人间善恶的赏罚,或无情器世间的成坏。《涅盘经》中郑重指出:「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因此,一个人可以不怕鬼神,不怕生死,但是不能不怕业报,不能不畏因果。因果,具足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因是主因,缘是助缘,由因缘和合所产生的事物称果。宇宙中,大至一个世界,小如一个微尘,都没有实存的自性可言,而是随着因缘不同,果报就会有所差异。因此,要想了解因果,就必须认识因缘,因缘的种类包括:(一)有因缘与无因缘;(二)白因缘与黑因缘;(三)内因缘与外因缘;(四)正因缘与邪因缘。能够正确认识因缘,才能趋正避邪,才有好的果报。在佛教诸多教理中,「因果观」与人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对「因果」应该有如下的正确认识:一、因果通于三世:《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果业报,如影随形,造了善恶业因,不管时间久暂,只要因缘成熟,必定要受果报。因此,因果报应在时间上有现报、生报、后报等「三时报」之分。佛教的三世因果论,乃是「惑、业、苦」三者相续循环的因果关系,亦即由「惑」起「业」,因「业」感「苦」,于「苦」复起「惑」,于是三世流转,循环不已。三世并非专指前生、今生、来生,而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因果非宿命论:〈因果十来偈〉说:「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 ... 者憍慢中来,瘖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 ... 生中来……。」这首偈语说明人间的贫富贵贱,生命的长寿夭亡,容貌的端正丑陋,都是受过去生所造善恶业影响的结果,并非由他人所操纵,更不是命中注定。因此,因果观是肯定努力、上进,是乐观进取的道理。三、凡事各有因果:世间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为所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将这种因果关系表现得最为浅显易懂的,莫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现象莫不如此,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不爽的业报思想对社会人心的规范,远远超越法律条文有形的束缚,因此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法可以补法律之不足。」四、果报自作自受:《地藏经》云:「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一语道尽「善恶因果,决定有报」、「因果业报,自作自受」的至理。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不是宗教教化的戒条,是人人心中的一把万能尺,度量着自己一生的命运,也刻划着人世间善恶的长短,更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未来的我。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十三课 因缘果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崇高的近义词

    崇高的近义词   崇高   【崇高的近义词】   显贵 上流 尊贵 优良 高超 高贵 高尚 高明 优异   【崇高的意思】   (形容词)最高的,最高尚的,着重指高尚、不平凡,多用来修饰精神、感情、职业等。   【崇高的例子/例句】   崇高的敬意...

  2. 周公解梦:梦见掉牙是怎么回事? -周公解梦

    点击查询紫薇命盘当你梦见牙齿松动或掉落时,应首先看看你的牙是否真的有什么毛病,也许牙有些轻微松动,白天你没有注意,所以你的「原始人」就在梦中提醒你了。但是往往并不是牙有毛病,却梦见掉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当人隐隐感到老人可能要去世时,「原始人」的确会用掉牙这一方式来告诉你。我想对这种具体困难我们自己没有办法,于是介绍她与妇联联系。对正方向表示我应做的安慰,找医生则表示让妇联解决她的生存问题。

  3. 哄女孩子开心的短信

    哄女孩子开心的短信1、不想想你,可眉头一皱就想到了你;不想说你,你嘴巴一动就说到了你;——dxju!到了女兄弟姐妹家,门一开,女兄弟姐妹的爸妈热情地迎上前来。肉丸子害羞的说:厌恶,人家脱了衣服你就不认识啦!

  4. 楚德湖会战:德国十字军骑士团战败,被迫放弃所有占领地区

    公元1242年4月5日,俄罗斯人在楚德湖东部的冰凌上打败德国十字军骑士。这就是楚德湖冰上会战。继而又把目标转移到波罗的海东岸的利沃尼亚人和爱沙尼亚人地区。为占领这些地区,他们先以传播宣传基督教为名,把传教士送到这些地区。由于当地人民信奉宗教不同,使他们的宣传受到阻力。

  5. [专家点评] 现代刘奎龄 三羊开泰

    [专家点评]现代刘奎龄三羊开泰我国现代著名工笔画家刘奎龄先生字耀辰,1885年生,卒于1967年,天津市人。这件“三羊开泰”作于已卯,刘先生年54岁,正是年富力强时。画面中三只羊相聚一处,姿态各异,形象极为生动。今年为农历羊年,特介绍这件“三羊开泰”给大家,祝大家羊年吉祥。

  6. 功败垂成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 成语大全

    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7. 罗马皇帝图密善出生

    51年10月24日罗马帝国皇帝、皇帝提图斯的弟弟,弗拉维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图密善出生。早期生活图密善出生于罗马,当时还是尼禄皇帝统治时期。图密善强迫多米提雅·朗吉娜与卢修斯·埃利乌斯·拉米亚离婚,好与他结婚。受到威胁的丈夫不能违背皇子的意志,因此离异,后来由于拉米亚讥讽图密善而被...。作为次子,图密善没有被韦帕芗列为继承人,因此只担任了一些名誉职位,全无实权。提图斯驾崩后,图密善被近卫军拥立。

  8. 日军狙击手藏树上打冷枪,美 ... 喷火器,连人带树烧成灰!

    日军狙击手狡猾、坚忍,受过良好的技战术训练,且善于伪装,难以发现,战斗至死都保持同一姿态。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狙击手经常将自己绑在树上狙击美军,给美军造成极大伤亡。后来美军干脆用机枪扫射日军狙击手可能藏身的树冠,或用37mm口径的反坦克炮直接把树冠剃光,将日军狙击手打成碎片。最厉害的是用喷火器,将树林连同日军狙击手烧成灰!

  9. 山东省菏泽为何没有改成古称「 ”曹州”?有件颇为无奈的事情所致

    山东省菏泽市是个地级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过菏泽这个名字最初是一个古代湖泊的名字,作为县、市名字来使用的历史仅仅不到300年。而在历史上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这里的名字是「”曹州”。为什么曹州改成了菏泽,说起来还有一段无奈的故事。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将原直隶州曹州升为曹州府,由于府衙不能直接管县里的事务,在府城里还需要设附郭县以管理原来曹州地盘上的事务。如果在其他地方,直接设个曹县,管

  10. 这四个生肖的人越老越有福,不会缺少钱花

    年轻时的努力奋斗,无非就是为了老有所依,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能过上好日子,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财来财去有如镜花水月,真正到了需要用钱的年纪,留在手上的钱也所剩无几。不变的乐观个性和遇事越挫越勇的性格伴随着属马人的终身,因此富贵命也将伴随着他们,待需“老有所依”之时,让他们能度过一个安详富足的中晚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