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李鸿章(1823年2月——1901年11月),安徽省合肥人,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时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号「”文忠”。他是晚清时期的重臣,更是名臣,与曾国藩、左宗棠和张之洞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作为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实际统帅,作为洋务运动的执行领袖,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被慈禧太后称为「”再造玄黄之人”,与俾斯麦和格兰特,被世界史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

李鸿章(1823年2月——1901年11月),安徽省合肥人,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时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号「 ”文忠”。他是晚清时期的重臣,更是名臣,与曾国藩、左宗棠和张之洞并称为「 ”中兴四大名臣”。 作为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实际统帅,作为洋务运动的执行领袖,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被慈禧太后称为「 ”再造玄黄之人”,与俾斯麦和格兰特,被世界史并称为「 ”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翁同龢(1830年——1904年),字叔平,号声甫,晚年号松禅或瓶庵居士,江苏省常熟人。咸丰六年时以状元身份入仕,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直至军机大臣兼 ... 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当时著名的清流派领袖,而且是光绪皇帝的老师。 因思想守旧,掣肘变法而被罢官归乡。卒后谥号是「 ”文恭”。翁同龢之兄翁同书,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因「 ”言语有亏”和「 ”歌功颂贼”,而遭到曾国藩、李鸿章的联名弹劾。至此,翁同龢开始终生与李鸿章为敌,李鸿章所赞成的,翁同龢必然就反对。洋务运动中,李鸿章主张的变科举、重西法、练海军等事务,处处遭到主管户部工作的翁同龢掣肘。 《清史稿》记载: 「 ”故李公困疆畿二十年,疑谤纷纷,终不获行其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两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 晚清时期风云诡谲,四处飘摇,尤其是叶赫那拉氏当政后更是如此。两次 ... 战争的惨败,并没有惊醒这位养尊处优的老太太,尽管国内已经民不聊生,但紫禁城内的丝竹管弦却从未停歇过。国家至此,一声叹息! 清朝承袭明朝的政治制度,不设宰相一职,但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慈禧的信任,李鸿章权倾朝野,俨然就是清帝国的宰相。如果说他「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不为过。但有一个人,却丝毫不 ... 李鸿章,这个人就是翁同龢。 翁同龢状元出身,先后担任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等职,最后成了军机大臣,是光绪帝前期正儿八经的心腹大臣。主管户部后,翁同龢开始公报私仇,对于财政窘困的北洋水师,处处刁难使坏,李鸿章多次请求拨款购置军火,但都被他以种种理由推诿和搪塞。 可是,对慈禧太后的「 ”颐和园工程”,翁同龢却极为上心,户部的银子如同流水一般源源不断供应,从未犹豫过。甚至于,在中日关系交恶后,眼见双方战争已经一触即发,李鸿章从欧洲订购了军舰充实北洋水师,却因为翁同龢的从中作梗而使军舰被日本人抢先购得。 后世甚至认为,甲午战败尽管原因很多,但翁同龢对北洋水师的刁难,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不可否认,李鸿章有种种弊病,但面对满清这辆伤痕累累的老爷车,他的确是在尽力驾驶和保养,起码在大节上没有公报私仇。 而反观翁同龢,文章和书法的确一流,不愧于「 ”状元”和「 ”帝师”的称号。但在治国理政上,他的心胸和能力都让人质疑,最终,他被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合力拿下。 参考资料: 《清史稿》 《翁同龢》
本文标签:翁同龢李鸿章中国近代史清朝历史北洋水师洋务运动清朝历史甲午战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