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朱元璋给孙子留了一员猛将,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没重用他

朱元璋晚年大肆诛 ... 功臣,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儿孙铺路,他认为功臣功高盖主,将来儿孙恐怕不是他们对手,于是趁自己还在,将有力的「 ”夺位者”全部清除。 除了要防止功臣夺位外,朱元璋还要防止儿子篡位,因为他最喜爱的儿子朱标早逝,打乱了他一切计划。朱元璋再三考虑之后,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允炆性格软弱,少不更事,所以朱元璋必须为他打点好一切。 因此朱元璋要防止儿子篡朱允炆的位,而主要防的这个儿子,就是朱棣。朱棣自小跟着父亲南征北战,拥有极高的带兵能力,并且手握重权。朱元璋一直认为,朱棣最像年轻时的自己,所以他知道朱棣想要的是什么,因此到了晚年,这个儿子就成为他最担忧的事。 为了让朱允炆可以坐稳皇位,朱元璋必须为他做好部署。朱棣善于带兵,又拥有兵权,要保护朱允炆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留下能领兵的大将,以抵抗朱棣的军队。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考虑真的十分周全,而他去世之前,确实给孙子留了一员猛将,他就是耿炳文。 耿炳文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他的父亲原来就跟随朱元璋,担任管军总管,后来父亲去世,耿炳文便子承父业。他继承父亲的兵权后,继续跟随朱元璋征战,没想到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领兵出战等本事并不亚于其父。 由于父亲是在和张士诚对战时去世,所以耿炳文接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付张士诚。他第一次与张士诚作战,就给了对方一个下马威,缴获了对方战船300多艘,打得敌军落荒而逃。朱元璋见识到他的本事后,便决定要重用耿炳文。 第二年张士诚卷土重来,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长兴,耿炳文率八千人镇守,最后在他的带领下,张士诚军队再次被击败,朱元璋对其赞赏有加,并将长兴交给他镇守十余年。 后来耿炳文接连立下战功,并同徐达、常遇春等大将一起,征讨元朝残余势力,收复云南、大同、陕西等地,平定曲靖。 「 ”耿炳文守长兴,而吴人不得肆其志。缔造之基,其力为多。”——引自《明史》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视他为开国元勋,将他与徐达并列为一等功臣。朱元璋对耿炳文确实很不错,早期对他加官进爵,末期诛 ... 功臣之时,耿炳文也幸免于难。当然朱元璋没有清算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朱元璋晚年的时候,开国功臣善终的善终,被清算的被清算,还在世的就剩耿炳文和郭英了。而朱元璋留下他,也是为了帮助朱允炆抵抗朱棣。然而在靖难之役时,耿炳文却并未受到重用,朱允炆为何没重用他?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打着「 ”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这比他原先的计划提前了一些,但朱棣起兵是迟早的事。这时候朱允炆身边能用的人已经不多,特别是能带兵的人,于是耿炳文这样的实力派,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当时的耿炳文,已经是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了,但他的领兵能力,还有多年的作战经验,确实比当朝很多年轻将领要高明。因此朱允炆一开始,还是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让他率领十三万人去迎战朱棣。 两军刚开始交战的时候,耿炳文还是吃了一些亏,可能他太过于轻敌,才让朱棣尝了一点甜头。不过他毕竟是老将,经过几战的研究,他对朱棣有了一定的了解,便针对其作出了战略调整。 耿炳文知道朱棣远道而来,必定想速战速决,因为长期对战下去,他军队的消耗是极大的。而要从封地运粮过来,又十分麻烦,所以耿炳文决定要拖下去,以此来消耗朱棣兵力。 没想到这一策略果然奏效,双方对峙时间一长,朱棣明白这对自己不利,于是三天后就退兵了。按说此战是耿炳文胜了,而他胜了,也就代表是朱允炆胜了,既然耿炳文能够牵制朱棣,为何后来朱允炆又不重用他了呢? 这就和朱棣的谋略有关了。朱棣虽然退兵了,但他一点都没闲着。他趁退兵的时机,让人向外散布假消息,说此战耿炳文败了,还特意让消息第一时间传到朱允炆那里。朱允炆一听耿炳文败了,认为他人老不中用,便立刻决定撤销他的职务。 最终李景隆取代了耿炳文,这个李景隆也是名门之后,他的父亲是李文忠。然而李景隆的本事,却远远不及父亲,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绣花枕头。 朱棣知道朱允炆换下耿炳文,换上了不中用的李景隆,笑得已经合不拢嘴,于是马上带兵又打了过来。李景隆和朱棣预估的一样,没有多大本事,甚至在朱棣快打到京城的时候,他竟然主动投降,将城门打开。 「 ”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引自《明史》 朱棣登基以后,先后做了两件事。第一就是把李景隆幽禁起来,对于这种毫无本事,关键时刻又只知道投敌的人,自然不被朱棣放在眼中。所以他的下场可想而知,最终李景隆被囚禁至死。 而对于耿炳文,朱棣是敬佩的,毕竟他是真正有本事的人。然而他并不属于自己,朱棣也不能留他。最后在群臣的弹劾之下,耿炳文 ... 了,在他去世后,朱棣连他的三个儿子也没放过,全部处以 ... 。 其实归根结底,朱允炆之所以会败,还是赖他自己。既不怪朱元璋没为他铺好路,也不怪朱棣太过残忍,怪就怪他实在太年轻。没经过精心部署,就草率决定削藩,也没经过证实,就轻易相信耿炳文吃了败仗,还因此将其 ... ,彻底断了自己的后路。 所以要说是谁害了朱允炆,答案就是他害了他自己。 (参考文献《明史》)

朱元璋给孙子留了一员猛将,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没重用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林肯答难题

    林肯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智力测试,老师问他:“林肯,你是愿意考一道难题呢,还是考两道容易的题?”>“鸡生的呗。”>“老师,这是第二个问题了。”林肯微笑着回答。

  2. 孝庄是开国皇后,为何两个侄女却比她更有名?

    >>但今天说的这位《孝庄秘史》里娘娘应该是最不引人关注的一位,她之所以为人所知道,完全是因为她的两个侄女,小侄女不仅成为了最尊贵的太后,直到现在也受到后人称赞:大侄女呢?不仅抢走了她的丈夫还完全抢走了他丈夫的心。这位娘娘就是清朝开国之后由皇帝亲自册封的第一位皇后——孝端文皇后,皇太极的原配福晋哲哲。

  3. 两次被处决的少年

    弗朗西斯剃了光头,准备第二次执行今天我发现一个16岁的被判处...的人不得不执行两次...。这个少年是威利·弗朗西斯,他是路易斯安那州一个贫穷黑人家庭13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弗朗西斯于1944年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圣马丁维尔谋...了53岁的药剂师安德鲁·托马斯。托马斯在家门口被发现近距离中弹5枪。不幸的是,弗朗西斯不得不经受被绑在电椅上的折磨,“可怕的格蒂”,两次开机,间隔一年多一点。1946年5月

  4. 什么是五星七曜

    什么是五星七曜《史记天官书》中记载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合起来称作五纬。这五颗行星在天空上,像纬线一样由东向西穿梭行进,故称作五纬,亦称作五曜。“彗星袭月”与“白虹贯日”各代表什么星象_民俗预测火星:古名荧惑。古人又把日月同五星合起来,称为日月五星,谓之七政,亦称作七曜。

  5. 梦见我在监狱

    周公解梦梦见我在监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我在监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继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继”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继”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难乎为继——难于继续下去。 难以为继——难于继续下去。 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前仆后继——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

  7. 明代著名诗词作家杨基的简介 杨基诗词作品赏析历史名人

    杨基人物生平简介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是四川乐山人,与高启、张羽和徐贲等人并称“吴中四杰”。杨基的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诗倍加称赏。杨基以诗著称,亦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时人以此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杨基部分诗词作品赏析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杨基的词作欺烟困雨。

  8. 梦见天文台是祥瑞 梦见天文台是什么原因 – 周公解梦

    天文台的圆顶完全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它特殊的用途。而梦见天文台是祥瑞。梦见天文台,是祥瑞,做有利可图的生意会成功,因为这对长期忍受痛苦的人来说,是神给他们的唱词。梦见在天文台上工作,是不祥之兆,灾难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的头上。国王和国家领导人梦见在天文台工作,王冠或领导权会很快被迫剥夺。梦见建筑鹰架好吗梦见建筑鹰架将发生什么–周公解梦

  9. 巷议街谈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iàngyìjiētán【解释】大街小巷间人们的议论。【出处】语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例子】无【相关】百度“巷议街谈”

  10. 渔塘接驾

    刘秀被王莽打败,单枪匹马逃了出来。他慌里慌张骑马只管拣荒僻的道路逃,逃呀逃,逃到了平阳麻步渔塘这个地方,被一条大江挡住了去路。追兵就在后面,喊声越来越近,刘秀急急跳...,跪在江边对苍天讲:“苍天啊,苍天,我刘秀今天难道就会死在这里吗?”等刘秀的后马蹄刚上岸,追兵就到了,只见那鱼堤哗的一声散开去,无影无踪了。这时光刘秀早就逃得蛮远,躲到山里去了。后来,这地方就叫“渔塘”,现在都还这样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