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如果要投票选出一种唐代最负盛名的兵器,陌刀的得票也许应位列榜首。

如果要投票选出一种唐代最负盛名的兵器,陌刀的得票也许应位列榜首。「 ”陌刀, 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陌刀之名屡次出现于《唐六典》、《旧唐书》、《通典》、《太白阴经》、《武经总要》等古籍中。名将李嗣业以擅使陌刀而彪炳史册——「 ”挡嗣业刀者,人马俱碎”,生动描绘了李嗣业高超的武艺与陌刀巨大的威力。但颇为尴尬的是,现代人由于缺乏有力的考古证据与出土实物,并不清楚陌刀的真容。陌刀的真正形制,一直是古代 ... 爱好者争论的热门话题。 除唐代壁画中的长兵器被人误认为是陌刀外,日本的平成大直刀也被误认为过。平成大直刀,一口供奉于日本寺庙「 ”鹿岛神宫”的传世名刀,以「 ”黑漆平文大刀”(又名平国剣)为原型,制成于平成十三年(2001 年)。无论是传世黑漆平文古刀,还是现在的平成大直刀,形制都颇为奇特,是短兵器的造型,而不是可以随意挥舞的长兵器造型。刀全长2.56 米、刃长2.23米、手柄长约30 厘米,只能像使用一般刀剑时那样双手握持。作为原型的「 ”黑漆平纹大刀”在9 世纪锻造完成后就供奉于寺庙,可以认为这把刀并没有上过战场,仅是敬神贡品礼器,并非实用兵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兵器无论是从长度还是重心位置,都不便使用。因此,称雄古战场的陌刀,绝对不会是平成大直刀这样的。 (上图)平成大直刀及其原型「 ”黑漆平文大刀” 还有一种猜测源自《免胄图》和古籍的一些记载,并参考了另一种传世实战古刀——明代御林军大刀。 (上图)宋代古画《免胄图》局部,图中这种长刀可以确定是实战兵器,应该为陌刀或由陌刀发展而来的长刀。 阚棱,齐州临济人。善用大刀,长一丈,施两刃,名为拍刃(就是陌刀),每一举, 辄毙数人,前无当者。 ——《旧唐书·卷六十》 行俭行至朔州,知萧嗣业以运粮被掠,兵多馁死,遂诈为粮车三百乘,每车伏壮士五人,各赍陌刀、劲弩,以羸兵数百人援车,兼伏精兵,令居险以待之。 ——《旧唐书·卷八十八》 贼徒多醉,光远领百余骑持满扼其要,分命骁勇持陌刀呼而斩之, ... 贼徒二千余人,虏马千疋,俘其渠酋一人。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五》 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填涧壑死几半,贼东走,遂平长安。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八》 沧、赵已隐,史思明引众传城,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三》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陌刀是一种两面开刃、全长一丈左右,因全钢铁制而比较沉重的长刀,供单兵使用。在战阵中, 陌刀还经常和长柯斧一起使用,两者应有互补的作用。所有记载都突出描述了陌刀惊人的劈砍能力。从这些资料,我们可以推出一个重要信息:为方便两手操作,陌刀的柄比较长,重心设计十分利于劈砍。我们在古画《免胄图》中能看到这样一种兵器:全长3 米、造型细长、两面开刃的长刀,手柄采用了长兵器的模式,且刀刃体也较单手刀要长出许多。锻造如此长的钢铁长刀,无论从人工(锻造难度高,必须由技艺较高的铁匠来锻造)还是材料(需要使用大量优质钢材来锻造)上来讲,花费都十分昂贵。而且,非豪勇之士很难发挥陌刀惊人的威力。可以说,对唐末五代的各方割据势力而言,陌刀是一种极不「 ”经济”的兵器,或许这也是陌刀被淘汰的原因。 (上图)唐代壁画中曾被误认为陌刀的长弓弓体,这种出现在唐代皇室诸位贵族墓葬壁画中仪仗图的兵器,吸引过无数人的目光。由于其平直狭长的造型,曾有人臆断其是未出鞘的陌刀金属部分。使用时,可以接上木柄来挥舞,但这种臆想显然未考虑过连接处是否牢固的问题。 然而,陌刀的设计思想还没有完全被淘汰,宋代也存在使用型的长刀——扎马刀(并非偃月刀这样的礼仪用器)。明代的御林军大刀可视作进行了一定演化后的陌刀。御林军大刀重量仅4 公斤,远远轻于史册对陌刀的描述。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毕竟没有明确的考古实物可以证明。远早于隋唐的汉代有大量铁制兵器如矛头、铁戟、缳首刀和长剑出土,稍早一些的南北朝也有大量兵器和盔甲的出土实物,稍晚一些的宋元甚至还有部分兵器传世至今(特指在民间流传,并非出土文物),现存的明清时代各种冷热兵器更是数不胜数,唯独隋唐时代的兵器非常少,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虽然陌刀的形制不可考,但陌刀的用法却可以确认,那就是在混战中对抗失去速度的骑兵。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011》
本文标签:陌刀兵器考古文物古代兵器平成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