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纵观历史,自「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内 ... 得到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然而,这些发展成就并未改变日本因地理因素而面临的资源缺乏和土地紧张的现状。因此,日本在近代一直奉行极端的对外扩张政策,面积广袤、物产丰饶的中华大地便是日本的重要入侵目标之一。 ▲侵华日军旧照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 ”九一八事变”,对我国东三省进行非法入侵。由于当时国民 ... 奉行消极的「 ”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大部均主动撤入关内,日本只付出极小的代价便占领东三省全境,并在此基础上扶持废帝溥仪重新登基,建立所谓的「 ”满洲国”政权。尽管军队已经撤走,但民众并不愿成为亡国奴,此后小规模的抵抗行动从未停止。事实上,在如今的辽宁省辖境内就有这样一个地方,抗战时期从来没有沦陷。 ▲伪「 ”满洲国”皇宫旧址 这个地方叫做石明信沟。很多读者或许会感到好奇,为何此地能够逃脱日本鬼子的魔爪呢?说起来,这还与当地一位名叫王老凿的抗日人物有关。王老凿,本名王文福,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生于辽宁石明信沟韩杖子村的富农家庭。王文福自幼习武,练得一手好枪法,几乎百发百中,因其为人倔强,所以得到了「 ”王老凿”的诨名,在当地方言中,「 ”凿”即「 ”倔”。民国初期土匪横行,王文福被村民公推为「 ”会首”(即村长),村中大小事务都由他管理。 ▲民国时期土匪剧照 「 ”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日本人入侵,58岁的王老凿遂组织民间力量反抗,此后又公开反对伪「 ”满洲国”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一来二去,王文福自然就成了日本方面要重点「 ”肃清”的对象。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6月,日军对石明信沟发起攻击,以王文福区区几十人的力量,显然是无法阻挡的。因此在付出一定牺牲之后,王文福带领逃出生天的六个手下来到事先安排家小藏身的地方隐蔽起来,等待日军撤走后就返回重建家园。 ▲侵华日军旧照 由于敌我实力悬殊,王文福便采取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斗争方式,那就是从不主动攻击日军和伪军,但是绝不接受其统治,日伪当局的政策和法律到了石明信沟通通无效。若是日军和伪军前来讨伐,人数少就正面猛打,人数多久撤回山林,待其撤军后再卷土重来。另一方面,由于石明信沟地形险要复杂,难以开展大规模 ... 行动,日军要想深入作战就只能化整为零,所以此后的 ... 行动规模都不算太大。王文福便带领手下和村民,借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与日军展开游击作战,打得日军苦不堪言。 ▲王老凿影视形象 日军眼见攻打和围剿无效,便开始许以高官厚禄,想要通过这一方式将其招安,然而王老凿却斩钉截铁地表示拒绝。就这样,在王文福的领导之下,当地民众与日伪统治者顽强奋战14年,使石明信沟成为东北三省沦陷后唯一未被日本方面统治过的地方。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石明信沟仍然牢牢掌握在王文福手中,堪称是名副其实的「 ”中国地”。如今,这片面积达110平方公里的地方因见证过中华民族的英勇抗争历史,成为爱国教育的重要基地,备受世人敬仰。 参考资料: 《伪满「 ”中国地”首领王文福的复杂人生》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欢迎加入近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铭记先烈、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本文标签:抗日战争军事历史日军东北历史历史中国近代史石明太平洋战争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