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玄奘(饮誉天竺 留芳华夏)

曾经统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发出敕命,命印度知识界、学术界、思想界、宗教界的一切有识之士,共赴曲女城,参加他亲自举办的无遮大会。这个大会是为来自中国的一名僧人举行的。无遮大会,就是无论僧俗、贵贱,一律平等参加的大会。在这个大会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他得到公众的认可,他就会成为法会之主,从而成为印度宗教界的领袖。这名中国僧人是这个无遮大会的论主。这意味着,他将接受来自个整个印度的所有学有专长,身怀绝技的人们的挑战。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到戒日王时期,佛教得到了充分地发展,高僧辈出,弘法遍及印度各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名中国僧人要想获得全印度的承认,摘取无遮大会的法主桂冠,谈何容易。 敕命颁布之后,过了近一个月,全印度的有识之士纷纷来到曲女城,参加无遮大会。五印度的十八国王全部到会,著名的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寺也派千余名高僧参加法会。此时,曲女城内人声鼎沸,参加法会的达一万多人。 佛教历史上著名的无遮大会就这样开始了。 >按照惯例,这种大会,会期为十八天。在十八天中,只要有人对论主提出的众多论点中的一个论点提出疑问,并能够把它驳倒,论主就必须当场割掉舌头,向众人谢罪。参加大会的众人,也都是带着要向论主提出挑战的想法来到曲女城的。 >这位中国僧人将自己所写的包含法相唯识精义的《会宗论》和《制恶见论》用大字书写,高悬于会场之上,接受众人的提问。在这十八天中,印度各地的高明人士向这名中国僧人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国僧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把这些问题一一做了圆满的解答。 >无遮大会结束了。这名中国僧人终于被整印度人所接受,成为来自异邦的佛教领袖。举行大会的戒日王非常高兴,赏赐给参加大会的众人许多财物。又命几个大臣,拿着这名中国僧人袈裟,到各地巡游,演唱宣传,把中国法师在曲女城大会的空前成就宣告众人。这时印度各派僧人共同欢庆,祝贺佛法大兴。大乘教派的僧人们,给这名中国僧人共同加了个称号——“大乘天”;小乘教派则称其为“解脱天”。声誉之隆,无可复加。 >这位扬名异域的中国僧人,就是唐初的著名僧人,中国佛教四个译经师之一,被尊为“三藏法师”的玄奘。 >玄奘俗姓陈,原名祎,洛州缑氏县游仙乡凤凰谷陈村(今河南偃师县陈河村)人。隋开皇二十年,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几代,都曾在朝庭为官。祖父陈康,曾做北齐的国子博士,父亲陈惠,也曾任隋朝的江陵县令,后解职还乡玄奘五岁时,母亲即已去世。 >玄奘兄弟四人,他排行最末。他的二哥陈素,早年出家,法名长捷。二哥精通佛典,又熟读老庄,人称“释门栋干”。玄奘十岁时,父亲病故。第二年,玄奘随二哥长捷一同到净土寺。 >玄奘幼年时就聪明异常。进净土寺后,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佛经。他聪明好学,十一岁时就能背诵《经摩经》、《法华经》。而且懂得了持律自守。 >一天,净土寺的众僧在诵经做功课,时间一长,僧人们就走了神。此时又赶上住持不在,众僧于是放下手中的佛经,谈论起一些有趣的事来。正当众僧谈得兴致浓厚,吵闹声不绝于耳时,只听得有一人高声断喝: >“佛经上不是说过吗?出家人要远离世俗,追求佛法。你们怎么能做这种游戏呢?这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众僧抬头一看,只见他们面前站着一个神色凛然,面容清峻的男孩。众僧都为此而羞愧不已。顿时谈笑之声消失,众僧又认真地读起经来。 >此时,东都洛阳大兴佛法,有许多法师到此宣讲佛经。玄奘每讲必听不误,听完之后就认真思索。在众人还对所讲佛经有所疑惑时,玄奘却能够升座讲法,而且解释经理头头是道,众人对他赞叹不已。 >炀帝大业末年,饥荒连年,又加上炀帝骄奢淫逸,各地起义不断,天下大乱。洛阳成为当时混乱的中心地区。于是玄奘和哥哥长捷法师离开了洛阳,向西行进。 >玄奘和长捷走到长安时,听说京中的道基的道法高深,于是他们前去投奔,住在长安的庄严寺,向道基学习佛法。玄奘的聪明和智慧使道基非常吃惊。道基常叹息说: >“我过去曾经到过许多讲经之处,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聪明的少年!” >也就是从这时起,玄奘开始了周游各地,学习佛经的漫漫旅程。 >玄奘和长捷在长城听说蜀地比较安宁,且聚集了许多高憎。 >他们就沿着当年诸葛亮修建起来的剑阁楼道,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成都。到成都时,隋已被大唐所灭。 >在成都,玄奘听法师讲阿毗昙论,一听不忘,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奇迹。玄奘每说出话来,都表达了深刻的佛理,就同修行了多年的高僧一样。婆沙论,杂心论等,在东方流传很广,而且版本众多,每论大约有十多种。玄奘对这些不同的版本都能熟记在心,不会产生丝毫的混乱,而且他能够论述每个版本论述佛理上的得失。众僧对他的超常的智慧感到惊奇 。 >在蜀地,有一个高僧,名叫景,精通摄论,人们称他为“难加人”。拜他求学的人众多。但他所讲述的摄论之义有十二种之多。他讲经的习惯是,他边讲边让众人修炼阅读。然而经义繁杂,听讲者都感到很混乱,可玄奘一听就记住了,而且没有一点儿错误。当玄奘上座讲述时,引用摄论中的论述不用看书,好象他已研究了很长时间。 >武德(唐高李渊的年号)五年,玄奘在成都受了具足戒,正式出家为僧,这时他二十一岁。 >玄奘在蜀地遍求佛法,名声大振,但他对此并不满足。他立志要学遍华夏大地,以求得正法。他曾说: >“学经贵在理解经的奥妙之义,重在修持求证。如果只在一个地方学习,是不能求得经的精髓的。” >于是玄奘决定离开巴蜀,去其它各地继续学法。他的哥哥长捷法师深知玄奘的远大志向,对他的决定表示赞同。玄奘辞别众人,沿着大江和峡谷走出巴蜀。沿途走过荆州、杨州,接着又北上燕赵。他先后向道深、慧休等人学习佛法。玄奘每到一处,他的名声就在那里传播。 >后来,玄奘又到京师向道岳法常和僧辩学习佛法。在向法常学法时,玄奘一次向他提出了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个个切中佛经的奥妙之义。玄奘又一次名振京师。 >仆射宋萧璃非常佩服玄奘的才华,他奏请皇帝,让玄奘住在庄严寺。这也并非玄奘的本意。玄奘对他说: >“我周游吴蜀,走遍燕赵,历访周秦各地,为的是学习佛法。中国现在流行的佛法,我已蕴藏于胸中。但我国法师,所说义理,往往各执己见,派别分争激烈,对于佛法的流传非常不利。而且各种佛经的译文又欠缺完备。我想亲自读一读那些原始的佛经版本,然后再返回中土来传播。这样才能够使佛法得到振兴。我为此已将生命置之度外,誓死求得正法。” >玄奘于是开始了西去求法的准备工作。他先是在京城各处向各蕃地的人学习他们的语言,接着又向朝庭奏请西行,但没有得到批准。但玄奘并不灰心,而一边 ... 修炼,一边等待西去的时机。 >贞观(唐太宗年号)三年,霜害成灾。太宗传旨,让百姓自谋生路。玄奘借着这个机会,开始西去求法的艰难而漫长的征程。 >玄奘先到姑臧,然后到敦煌。玄奘从敦煌要向西行时,只见眼前沙海茫茫,无边无际。玄奘只得绕道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打算从高昌西行。 >这天晚上,高昌王麹文泰领着妃子和众大臣,在殿前等待玄奘的到来,高昌王的母亲也出来迎接玄奘。高昌王信奉佛教,商人和旅客们早把玄奘的名声传到了西域。当他得知玄奘要到高昌时,就亲自来迎候这位来自东土的高僧。 >高昌王和众人手举着火把,静静地伫立在大殿的院子里,人们的眼睛都注视通往东方的大道。半夜时分,玄奘进入高昌城。这时,高昌城内,被千万个熊熊燃烧的火炬照得如同白昼。众人簇拥着衣衫褴褛、面色憔悴的玄奘走向大殿。高昌王急忙走上前去,拉住玄奘的手。此时的玄奘,衣衫被流出的汗水浸湿,上面沾满了灰尘。但玄奘神情振奋,两眼炯炯有神。高昌王激动不已: >“久闻大师法名,今日与大师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 ... 、众王妃以及诸大臣都前来与玄奘相见,高昌城内欢声笑语,人们在欢迎着这位东土高僧的到来。 >玄奘向高昌王讲明自己西行的目的,高昌王和众人感动不已。高昌王希望玄奘地高昌呆一段时间,玄奘想到要为继续西行做更充分的准备,就答应了高昌王的请求,在高昌开讲法席。高昌王的母亲非常喜欢这位佛法高深,品行端正的高僧,就认玄奘为自己的儿子,高昌王认玄奘为自己的弟弟。玄奘在高昌给僧俗开讲了仁王等佛经,听讲者塞满了寺庙的院子。他的讲述,条理清晰,能够揭示佛经的微妙含义,听讲的人都说这是前所未闻的。高昌五和众人都希望玄奘留下来,在高昌弘扬佛法。玄奘对高昌王说: >“我离乡背井,不惜生命,是为了西行求得正法。如果我留在此地,求法之愿不能实现,如不让我西行,我宁愿死在此地。” >玄奘为此而三天不食,以示自己的决心。高昌王知道玄奘的志向不可动摇,就答应了玄奘西去的请求。高昌王为玄奘西行进行了充分地准备。高昌王赠给玄奘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帛五百匹,作为一路的费用。为了使玄奘路途顺利,高昌又写了二十四封书信,每信附赠绫一匹,给玄奘所要经过的二十四个国家的国王,让他们为玄奘西行提供方便。当时,西突厥叶护可汗的势力遍级大雪山以北六十多国,高昌想到玄奘西行不能没有他的关照。高昌王又特备绫绢五百匹、果味两车,让玄奘带上,做为献给叶护牙的礼物。并让六十人陪同西行。 >玄奘要走了,王母和高昌王领着众妃子和大臣为他送行,高昌国的众僧俗也都出来向这位令人尊敬的东土高僧道别,送行的队伍有数里长。人们送了一程又一程,离别的泪水洒了又洒。在将要分手的时候,激动不已的王母上前紧握着玄奘的手,哽咽而语: >“这次与法师相遇,一定是前世结下的因缘。法师如能求得正法,返回东土时一定要到高昌来,为我们讲经说法。……。” >玄奘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来,向着茫茫的西方毅然走去。 >叶护牙因为受高昌王这托,又接受了玄奘带来的丰厚礼物,因而传所属各国,为玄奘西行提供方便。玄奘每到一处,人们往往举城出迎,盛况空前,宛如皇帝出行。 >玄奘一行从高昌到铁门,经过了十六个国家;从铁门到印度边境,又经过了十三个国家,这些国家,风土人情各异。路途中,有高山、雪岭、大河。这些国家中,大都信奉佛教,其中有许多佛教的遗迹。 >大雪山中有一个梵衍国,国中有僧人几千人,学习小乘佛教的出世部佛法。在都城的北面山中有站立的佛像,高五百一十尺。城中有卧佛像,长一千多尺。城中的寺院用黄金珠宝装饰,庄严华贵,光彩耀眼,人们无不称奇。国中还有佛的牙舍利,有长约五寸的初劫时缘觉者牙齿,还有金轮王的三寸多长的牙齿。又有商那和修(罗汉名)的钵及其九绦衣,九绦衣的颜色仍鲜艳如初。 >梵衍国的东面有迦毕试国,国中信佛教的人很多,僧人有六千多,奉大乘教经典。国王每年都要用银铸造佛像,佛像铸成之后,邀请远近各国的人前来观看。国中有如来为菩萨时的牙齿,长约一寸,文有如来的发引,约一尺长,呈螺旋状。 >玄奘一行从迦毕试国自东走七百里,到达滥波国,滥波国位于印度的北部。印度是天竺的正名。印度北靠雪山,三面临海,南部地形狭窄如弦月,平原广阔,国境线长达九万里。国境内曾有七十多国家,这些国家时分时合,现在已统一为一个王国。 >从滥波国向东走,玄奘到了伽罗曷国。玄奘在此参拜了许多佛教遗迹。佛经中记载的布发掩泥的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国中有佛的头顶骨,周围长三寸,形状仰平,就象天穹一样;还有佛的头骨,形状象荷叶;佛的眼睛,圆而透明,形状象柰许,澄净而富有光彩。还有佛的衣服、佛的锡杖。这五种圣迹同在一城,是伽罗曷国的镇国之宝。这座城北临突厥,过去突厥曾入侵,要抢夺这些佛宝?可每次都不能到达藏宝所在,不得不撤兵回国。 >这几件佛宝灵验无比,可以预示人的未来形象。大月支王想知道自己的来世的样子,烧香来拜佛宝,佛宝向他显示马的形象。这当然不符合他的期望。于是月支王大加布施,并忏悔自己的罪过。再次取香观看,佛宝现出狮子的形象。狮子虽是百兽之王,但毕竟还是野兽。月支王于是归依佛门,持守戒律,这时佛宝才向他显示了人的形象。月支王这才回国。使用这种佛宝的惯例是,看王相的人,要花一枚金钱;看自己相的,花十枚金钱。玄奘奉旨前来拜佛宝,所以不必交钱。 >玄奘双手执香,虔诚而恭敬地走向佛宝。想到自己历尽艰险,是为求得正法,亲睹佛的遗迹。而今,自己能够去参拜佛宝,怎能不百感交集呢?玄奘恭恭敬敬地向佛宝施了大礼,然后站立一边,注视着佛宝的变化。立刻佛宝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吉兆,玄奘感动得泪流满面。 >玄奘从伽罗曷国到达建驮罗国。国中的佛寺有一千多个,国中的人都信佛教。国都中有钵庙,庙中曾供有如来的钵,现在钵已被移到波斯王宫中供奉。城东有迦腻王大塔,塔基周长达一里米。其中有佛骨舍利一斛,高高地放在塔中,塔的九轮上下共五百尺,象征二十五重天火之灾。这也就是世人所说的雀离浮屠。北魏的灵太后胡氏深信佛教,派僧人道生送来长幡,长达七百多尺,披挂在塔上,一直缠到塔基。塔的旁边还有很多遗迹,如世亲创作俱舍论处、千眼佛眨眼奉双亲处、须大拏太子修菩萨行处、仙裨女乱而转化成鬼处等。阿育王在这些地方都立有标志之塔。 >玄奘就这样在佛教的故乡印度的大地上行走着。这个路途中,他克服了无数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有时甚至是死里逃生。所凭借的,就是他那一颗真心向佛的赤诚之情。 >玄奘一行从羯若鞠阇国向东南走二千多里,经过了四个国家。这天,玄奘正带领众人顺着一条河继续行走。忽然,从对面 ... 出一队人马,他们把玄奘等人团团围住。就听见领头的那个面貌凶恶的家伙说:“哈哈!真是苍天有眼,我正愁找不到祭天的供品,却遇到你们这群秃驴。快,都给我绑上!”玄奘等八十多人被这群人用绳子捆住。 >原来,这群人是打家劫舍的贼人,他们正想 ... 人祭天。贼人在这八十人中挑来挑去,挑中了玄奘做为祭天的供品。贼人在船上设了祭坛,把玄奘放在坛中。他们想先把玄奘生吃一部分,然后再用锅把剩下的那部分煮熟。此时,无人能够解救玄奘。 >玄奘面无惧色,他轻轻地闭上眼睛,心里想着慈悲的弥勒佛、如来,暗自发誓说: >“如果我的生命还不该结束,那么就请诸佛解救我。如果我的生命已对弘法无用,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 >同行的众人看见贼人要 ... 玄奘,他们一齐放声大哭。 >突然,河岸的狂风铺天盖地刮来,狂风挟带着沙宿向贼人的船刮去。顷刻间,贼人的船翻了,船上的木板被风吹折,贼人们恐怕地睁大了眼。与玄奘同来的人对贼人说: >“这法师不辞劳苦,历经魔难,就是要专心求法,为边陲的人们谋利益。你们如果 ... 了他,就会有弥天的大罪,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我们愿意为他而死。” >贼人听到这话,纷纷扔掉兵刃,以礼相待,对玄奘忏悔自己的罪过,把玄奘等人放走。 >玄奘每到一处,都要拜谒当地的佛教遗迹,这些遗迹是先辈的佛家高僧大德们留下的。他们仿佛是要感谢这位来自异邦的虔诚求法者,纷纷向他显现出灵异的瑞像。 >在印度中部,有一个摩揭陀国,国中有一座山,名叫伽耶山,世人又称之为名山。这座山是自古国王登临敕封的地方,如来佛离俗成道就是在这个山。在山上有著名的大菩提寺,是狮子国的国王出钱兴建的。此国的 十二月三十日 ,即唐的 一月十五日 ,国人称之为神变日。到这天晚上,会出现吉祥的光,同时天空中会飘下奇异的花,落在树上和院子里。 >玄奘来到大菩提寺,看到经书中记载的这些遗迹就在眼前,他感慨颇多。他遗憾自己生在末世,不能亲睹佛的真颜。玄奘觉得,自己虽然见了圣迹,却还没有看到吉祥之景,他决定留下来,以自己的诚心来感动上天,显示吉景。玄奘在寺中打坐修炼,与高僧谈论佛理。一天晚上,玄奘正在听一个居士讲瑜伽师地论,突然,灯灭了,身上佩带的珠宝璎珞都失去了光彩,但却有光明照耀内外,只是不知光明来自何方。居士和玄奘都感到奇怪。他们走出屋子看菩提树,只见一个僧人手拿舍利,大小象人的手指,在树下举着给人看。舍利放出的光,明照天地,众人兴奋不已,远远地向舍利参拜行礼。只到清晨,光才消失。 >玄奘在印度境内走过了几十个国家,终于到达他此次西行的目的地——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印度最大的佛寺,唐人称其为无厌。这个寺院由五个国王共同出资建造,寺庙的供奉丰厚,衣食不愁,因此有“无厌”之称。那烂陀寺有五个院子,五个院子有一个共同的大门,周围有四重内门,外面有三重围墙。院中有水流过,水沟极深,院内种有花,色彩艳丽无比。寺中居住着一万多僧人,全部由国家供养。寺中有无数的佛象和各种各样的佛教遗迹。此国有一个惯例,对于那些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法师,国王都要给他们封侯,赏给他们十城。后来逐渐减少赏赐的数量,但也不会少于三城。高僧大德们只在寺中讨论佛学,因而寺中的高僧道法高深。那烂陀寺每年要接收来自各国的学法者。那烂陀寺的住持叫戒贤,年纪已有一百零六岁,其道法高深无比,人称正法藏。正法藏博闻强记,内外大小一切书都能通晓。戒日王把十个城邑的税收全部送给他。 >玄奘西行求法的风声早已传到了那烂陀寺。那烂陀的众僧听说玄奘快要到了,先派出四十多人去迎候。玄奘到达寺中的那天,寺中僧人二百人,俗人二千人,推着车,撑着伞盖,拿着鲜花,前去迎接,那烂陀寺内外,人潮如涌,伞盖如云,好象是在欢庆什么重大的节日。众人把玄奘领到寺中,与众僧相见。然后给他安排住处,待遇与寺中大德一样。接着,有人领玄奘前去拜见戒贤。 >玄奘走到戒贤的住处,对着高居于座上的戒贤深施一礼。戒贤命就座,然后问道: >“法师从何而来?” >“弟子久闻贵寺大名,从支那而来,欲学瑜珈等论,以期求得正法。” >戒贤听完玄奘的话,忽然掩面而泣。众人面面相觑,都感有些惊异。戒贤好一会儿才住了哭泣,然后又向玄奘施一谢礼: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玄奘(饮誉天竺 留芳华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僧取经走过的河西走廊,至今仍是中国重要的「 ”地理大发现”

    【图说:河西走廊的美景下,也蕴藏着凶险】真实的玄奘,绝不是《西游记》中有猴子保护的唐僧公元六百二十七年,28岁的玄奘法师终于逃离了「”被软禁”多时的长安城。此时,距大唐立国才九年,唐太宗...统治大唐才一年,还远不是日后的盛世气象。北边的边疆,游牧的突厥人重新崛起,铁骑经常南下,正对新生的帝国虎视眈眈。为了准备与突厥人的战争,大唐实行禁边政策,严禁大唐的百姓外出。梦想着去往佛教发源地寻求佛法真谛的

  4.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5.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6.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7.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历史上真实的乌拉那拉氏是什么人?一个被误解了的皇后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乌拉那拉氏,一个被误解了的皇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雍正19岁时,乌拉那拉氏就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这让还是皇子的雍正非常高兴,给孩子起名弘晖。乌拉那拉氏虽被称为皇后,可是没有金册金印,等于是无证上岗。直到雍正三年国丧期结束,皇后才被评上了职称,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

  2. 杜月笙后人 昔日青帮大佬杜月笙后代今何在

    >杜月笙在家中是个严厉的家长。领养一子,名杜维藩。二太太陈帼英共生育3个儿子,杜维桓、杜维翰、杜维宁。>杜月笙喜欢人们称呼他为「杜先生」。杜美如曾见过在《建国大业》中扮演杜月笙的冯小刚。在此前,杜月笙销毁了别人写给他的所有借据。杜美如有两子一女,其中一个儿子目前定居上海。>杜月笙和他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也许,就连杜月笙的家人、后代,也从未真正走进过他。

  3. 40岁女子,确诊尿毒症,腹透液变红,病情恶化,与丈夫脱不了干系

    目前尿毒症的治疗手段,就是终身透析,或者是接受肾脏的移植。而今年40岁的崔姐,在1年前被确诊为尿毒症,由于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崔姐只能接受腹膜透析。小护士经验少,怎么越来越严重了,就大喊到:"医生,医生,病情恶化了",有经验的医生怀疑崔姐是怀孕了,医生直言:与丈夫脱不了干系。长期熬夜的人,不断的消耗肾脏的精气,肾脏的营养,久而久之,肾脏功能衰退,从而引起尿毒症的发生。

  4. 请妻子圆梦

    阿凡提知道妻子非常相信梦,想戏弄她一下,便对她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村头的河里洗澡。不知那是什么预兆?”>“哦,洗澡可是个好梦,意味着你将成为一个大官。”>>“如果是那样,预示着你当百户长。”>>“哦,你还有可能当上县官。”>>“哦,那是当宰相的象征。”>>“太好了,到时我就可以娶四十个妻子对吗?”>“我没胡说,而是你在胡说呢!”阿凡提愤愤不平地说道。

  5. 送给母亲的春节祝福短信

    一年又一年,风风雨雨。妈妈为了我们呕心沥血,请接受我们对您深深感谢和炙热的爱。新年到了,祝妈妈新年快乐咯!妈妈,春节快乐!希望在这特别的日子送上我特别的问候!您用母爱哺育了我的魂魄和躯体,您的乳汁是我思维的源泉,您的眼里长系着我生命的希冀。我的妈妈,春节不能回家,倍加想念,只能在这里和你说声春节快乐了!不管我将来人生的路将是怎样,我都会永远爱您,妈妈!

  6. qq空间悲伤说说-感人的情话

    —舒仪《格子间女人》十三、也许只有夜晚一床温暖的棉被和一个好梦,才可以慰藉每天有太多不如意的我们。说实话,我会心痛。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只有他自己知道,在他通往成功的路人,有着被荆棘扎破的斑斑血迹。

  7. 孕妇梦见过年贴春联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过年贴春联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过年贴春联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耳朵看财运和一生幸福_看相大全

    耳朵除了表示财运及性力之外,同时可看出一生的幸福。若女性的垂珠大而突出,夫运甚佳。耳朵肉薄在相学上,耳薄者又称为“穷相”,此类有性格冲动,缺乏协调性,而且挥霍无度,一生也欠财运。贴面耳聪明,温柔,无论身在何处,也受人欢迎,能与爱侣组幸福家庭。耳朵凹凸不平情绪化及不懂理财,经常入不敷支,往往因冲动而把辛苦赚来的钱花光,因此晚年也难有富裕的生活。值得女人去爱的面相男_看相大全

  9. 苍颜白发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āngyánbáifà【解释】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例子】【相关】百度“苍颜白发”

  10. 恭喜结婚的祝福语_结婚誓词,婚礼致辞,结婚证婚词,婚礼贺词

    6.让这缠绵的诗句,敲响幸福的钟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