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著名粤剧花旦陈韵红:借力湾区建设加速粤剧融合

在粤剧界,人称「 ”咪姐”的陈韵红是个特别的存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粤剧鼎盛时期,咪姐红遍粤港澳。1991年,26岁的她拿下首届文华表演奖,三年后,又凭《宝莲灯》拿下中国戏剧界最高奖——梅花奖,成为广东粤剧界第一个拿此双料奖项的女演员,被誉为「 ”连手指都懂演戏”的著名粤剧花旦。 然而,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她却离开舞台十几年,结婚生子并移居香港。2011年,她又接过广州粤剧院的「 ”绣球”,担纲当家花旦,正式回归。 如今,年过半百的陈韵红依然在粤港两地奔波。曾浸润香港与内地粤剧市场的陈韵红,人生经历折射了三地粤剧界的融合和共通。重回内地舞台8年,陈韵红对粤剧艺术、粤剧传承与传播,又有哪些新的思考?今年适逢粤港澳三地联合将粤剧申报为世界遗产十周年,首期「 ”人文湾区大咖说”,记者专访陈韵红,讲述她不平静的戏曲人生以及对三地粤剧交流的思考。 陈韵红和搭档黎骏声合作《大唐胭脂》的剧照。 受访者供图 移居香港15年打响个人品牌 隐匿在桂花岗一片老居民楼的广州粤剧院,是陈韵红在广州排演剧目的大本营。周二一大早,她按时来到剧场,与团队排练《六国大封相》。鼓声一起,咪姐立马进入状态,尽管穿着便服,只化了淡妆,但举手投足间,稳重大气的正印花旦神韵立马呈现。 1995年,刚获得梅花奖一年,陈韵红突然离开舞台,结婚生子并随丈夫移居香港。当家花旦卸下华美戏服,令无数戏迷惋惜。虽然曾经离开舞台,但她始终没有离开粤剧。做家庭主妇的十几年,时常看戏,偶尔客串演出。2009年,她在香港成立「 ”粤韵红梅个人戏剧工作室”。「 ”当时还没决定百分百回归舞台,就是子女大了,自己想做一点事情”。 陈韵红办工作室,从策划、定场地,到请演员,都是自己一手一脚操持。每一场演出,她都坚持请专业演员,不计成本。陈韵红笑言,请专业演员成本不低,但她全部自己扛,宁可自己不要报酬, 内地老搭档丁凡,包括后起之秀曾小敏、彭庆华等,都曾被她邀请到港演出,有时还是慈善公益活动,每一场都为香港戏迷带来美的享受。 「 ”粤韵红梅”的品牌逐渐在香港戏迷圈产生了影响力。原本她计划一直在香港做自己的粤剧事业,不料2011年广州粤剧院的一通 ... 又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当时,广州粤剧院需要经验丰富的前辈带领年轻演员,找到了陈韵红。「 ”人家记得我,我还挺开心,反正我是一个演员,在哪里演都一样”。 回归内地舞台跳出固有戏路 2011年,回归阔别10多年的内地舞台,要找回原来的感觉,陈韵红下了一番苦功夫。她坦言,刚开始两三年很辛苦,重新练功,慢慢恢复,粤剧多了很多新元素,都需要她重新适应。 陈韵红的膝盖关节因年轻时训练受伤,落下了惯性移位的病根,至今每次演出都要绑纱布固定。有次演出时「 ”甩臼”,她急中生智立即跪下,自行把关节忍痛移正。 陈韵红不甘于固有戏路,勇于自我挑战,尝试了不少新角色。2013年,她与搭档、梅花奖得主黎骏声担纲出演新编粤剧《碉楼》,这是陈韵红第一次尝试现代戏。剧中,她演绎了清末民初一位金山客妻子对亲情的守望。「 ”我的角色主要通过唱腔去表现人物,感染观众。我收获很大,唱功也得到提升。”《碉楼》首演以来,场场爆满,还获得了第十四届文华剧目奖。 前不久,在广州粤剧院新编现代粤剧轻喜剧《清水河畔》中,陈韵红首次出演一位雷厉风行的女企业家,令人眼前一亮。《清水河畔》的排演,又让陈韵红收获颇多。经过时间与阅历的磨练,陈韵红认为自己到了演青衣最为成熟的时候。2016年,她举办从艺38年来的首个个人艺术专场,首次出演《金莲戏叔》《宇宙锋》和《窦娥冤之「 ”生祭”》《活捉王魁》等剧目,表现了人物性格和演出风格迥异的青衣行当。当晚,爱徒陈韵玲、莫伟英、李钰琪分别与陈健超、陈骏旻、毕海荣搭档上演她的代表作,通过徒弟表演,表达粤剧「 ”传承”之美意。专场没有「 ”惊天动地”的亮点,但正如陈韵红的戏曲人生,如水到渠成,安静绽放。 ■大咖说 融合粤港特色 坚守粤剧教学 「 ”当保持一定距离,原来看自己会更清楚”,在离开的10多年,陈韵红观察香港粤剧特色,又保持内地特长,吸取各家所长。两地不尽相同的粤剧文化和观念,让她对于粤剧呈现有了更多想法,并在当下的表演工作中,不断实践过去的思考。 南方日报:在粤剧艺术上,粤港两地有何特色,对你的表演有何影响? 陈韵红:粤港澳三地粤剧各有特色,要愿意接受别人好的东西。香港粤剧在艺术创新上,相对保守,但在舞台表演上,比较自由,口白生活化。比如同一句对白,他们的音调没那么高,听起来比较舒服平实。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下意识改变舞台的口白,使其更自然,但是又不会自由散漫,保持内地「 ”学院派”的规矩,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南方日报:在粤剧传承、传播上,粤港澳三地有哪些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 陈韵红:香港 ... 对粤剧教育的重视,让我感触颇深。女儿上初中时,有一天放学回家突然问:「 ”妈妈,滚花怎么唱?”我高兴了半天。原来,当时粤剧早就走进香港校园,成为学校的一门功课。当时我很有感触,国内有很多戏剧资源,为什么不能像香港一样,将这些资源融入校园? 回到广州,只要有机会发言,我就四处呼吁,希望 ... 、教育部门重视粤剧教育。不是说学粤剧就要做演员,而是点亮星星之火,让年轻人了解粤剧,产生兴趣,争取多些年轻观众。 这几年,各类粤剧进校园、培训班的火热开展,我十分开心。我的5个徒弟经常被邀请到各个学校演出、讲座,看得出 ... 是真正扶持粤剧,请专业老师来教。 南方日报:粤港澳三地如何互相促进,活化粤剧遗产? 陈韵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三地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粤剧演出也越频繁,无论从艺术传承、艺术创新等方面来看,都是大好事。 内地的团体,在追求艺术创新上力度会更大些,对各种艺术元素的吸收不保守,并大胆实践。而香港的团体,在艺术创新上,则显得保守一些。然而,随着演出交流不断增多,香港观众对新的东西逐渐开始有了新的认识。曾有一段时间,香港观众更热衷于追看来自内地的粤剧团体,近年来,香港也出现了《李广王》《德龄与慈禧》等创新力度很大的粤剧,同样受到观众欢迎,也引起了热议。 传统与创新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话题。大湾区粤剧应该有更多交流机会,取长补短,促进发展。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著名粤剧花旦陈韵红:借力湾区建设加速粤剧融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2. 这是 ... 战争?香港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偏颇到如此地步

    执笔/温新前几天,笔者去香港历史博物馆参观香港故事展,偶遇该馆导赏团讲解《南京条约》,立足细听几分钟后,感到非常震惊。

  3. 「 ”公理对强权的抗争”——伍廷芳的外交点滴

    历数伍廷芳的从政生涯,你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哪个政权的人。毕竟,他既在英国殖民下的香港任过议员等职,又是晚清...的驻美外交大臣。在那段政权不断更迭的民国...中,他既当过孙中山的司法总长,甚至代行大总统之职,也当过段祺瑞...的外交总长。

  4. 他以船业出名,儿子是老年「 ”王思聪”,拍卖的瓷器能买北京的豪宅

    在香港,有个来自江苏无锡的商人,通过这里的不懈奋斗,最终以造船业闻名于世。

  5. 愚蠢落后到港督都看不下去,直呼「 ”光祖宗玄灵,振大汉天声!”

    港督金文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英国汉学家、广东通金文泰担任香港第17任港督,曾经在当时的报纸上登过一篇文情并茂的演说词,呼吁在港华人,重视汉文学习。他支持香港兴办大学,并提出了三条理由:第一,华人要顾全自己祖国的学问,香港还是华人占多数的地方,只顾学洋文,轻视老祖宗留下的经典,是一件大憾事。

  6. 英国侵占香港始末:香港殖民历史的开始,竟是英国的退而求其次?

    1840年,北京城依旧处于莺歌燕舞的「”太平盛世”情景之中,尽管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留给嘉庆与道光皇帝的清帝国已是问题重重。镇压白莲教的战争持续数年,国库白银已损耗殆尽,...大量进入国内,又使得白银大量外流,尽管处于如此情景之中,清帝国却怎样也无法想到一场「”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到来。时任清帝国皇帝-道光皇帝一、战争乌云笼罩下的清帝国1839年,朝廷钦差林则徐奉命南下广州,在南下之前,清帝道光刚

  7. 他24岁差点葬身鱼腹,大难不死活107岁;被封爵士,为国捐款100亿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中国有一奇人,他24岁时乘船遇海难,差点葬身鱼腹,他大难不死,后来活了107岁。他还被封为爵士,成了大富翁,为国捐款100亿!欲知此人如何传奇,且看本期详细分解。

  8. 除了香港和澳门,清朝还割让了一座非常重要的宝岛,至今仍未回归

    当时,作为他们两方的战场,东北地区的人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他们面临着战争带来的恐惧和伤害,而战争的砝码中,最重要的部分竟然是辽东半岛。但是,也还有一些领地,至今还没有回归,与国人团聚。首先,它与香港、澳门不同,这里除了经济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重地。而香港、澳门更多的是经济属性。

  9. 清 ... 首位留学生,回国后却成了革命党,被誉为「 ”留学生之父”

    1840年4月英国国会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中心是「”该不该发动对中国的战争”,辩论的最终结果是271票对262票通过了对华的...行动。1840年6月一场对中国近代百年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战争正式爆发,清...的失败使很多人不得不「”睁眼看世界”,把眼光投向国外。第一次...战争赴美留学1928,在广东香山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容闳出生了,家境贫寒的他在7岁的时候跟随祖父亲前往属于香山县但已被

  10. 民国四大才女里,萧红为什么会命运坎坷(下)

    此时的萧红,和萧军的感情,已出现裂痕。1937年,萧军召回了在日本的萧红。萧红很快获悉萧军和许粤华私情,许粤华是萧红的闺蜜,郁闷耻辱之下,萧红开始与萧军吵架。她试图离家出走,去寄宿画院,却被管理者以萧军不允许为由拒收。

随机推荐

  1. 不用担心来生

    不用担心来生有一次,佛陀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这天,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来礼见佛陀,对佛陀说:“世尊!现在我们迦毘罗卫城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繁华,我每天在这里进进出出,身旁常有狂奔的象、马,横冲直撞的人、车擦身而过,我常在想,不知哪天会被这些撞死,而死前又仓惶地忘失了念佛陀、念正法、念僧伽,我担心像这样的死法,不知道下一辈子会沦落到哪一道?出生到什么地方去?”

  2. 西瓜为什么叫“西瓜”而不是“东瓜”?

    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我国,所以称之为“西瓜”。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

  3. 超有范的经典信息大全

    若有雷同想法者可模仿,需交纳专利使用费。今晚会有流星雨耶,听说是大猪星座的,到时候会有一只大猪从天空飞过,可惜我要睡觉!2015经典短信聚喜玛拉雅之阳光,拢天涯海角之清风,拮冈底斯山之祝福,吸比尔盖茨之财气,作为礼物送给你,祝你元旦快乐!

  4. 梦见纸

    周公解梦梦见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淳于髡巧言善辩

    齐威王时,齐国有个辞令家叫淳于髡,满脑子是巧妙的比喻。说完齐威王心有所动,暗想:“淳于髡不是要让我‘飞’吗?”齐威王终于明白淳于髡是借隐语讽喻他。>想到这里,齐威王决定派能言善辩的淳于髡去赵国搬兵。他让淳于髡驾上车马10辆,装上黄金100两。淳于髡见了放声大笑,连系帽子的带也笑断了。

  6.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手握重兵为何不称帝?原因有三

    曾国藩,我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个书生进京赶考,在28岁时即进士及第,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曾国藩在京十年间七次升迁,连跃十级,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侍讲、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兵部、工部侍郎等职,升迁到了二品官位。曾国藩一生功过是非,让人争论不休。

  7. 麦片高温久煮破坏维生素

    目前,市场上卖的麦片大多数都是速溶的,食用起来十分方便快捷,然而它在加工中经过了高温熟化过程,因此麦片的维生素含量有所减少。选择麦片时要注意,每个小包装或100克的总能量、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及蛋白质的含量。总能量最好不要超过350千卡,碳水化合物含量不高于60%,可溶性膳食纤维不低于8克,蛋白质含量则应在10%左右。食用麦片的一个关键就是避免长时间高温煮,以防止维生素被破坏。

  8. 希特勒的两个发明,一个满足了女人,另一个男人为之疯狂

      现在已经冬天了,前几天才过的冬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饺子。话说冬至这天,小编去小吃街吃饺子,看到了好多好多的“风景”,当然没有夏天那么好看啦,说到这样相信大部分老司机都懂啦。小吃街上好多女生穿着裙子,长筒袜,简直是大冬天里的“一道风景”,但是你们知道女生穿的这些长筒...

  9. 梦见自己处对象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处对象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处对象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避孕套 梦见避孕套什么意思

    梦见避孕套是什么意思?梦见避孕套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避孕套的详细解说吧。如果你梦见的避孕套是在封装的,这意味着性行为的可能性。梦见吃避孕药,是吉兆,家中会有喜庆事情发生。未婚男人梦见避孕不成功导致怀孕,不久将会与自己的另一半喜结良缘,结为伉俪。孕妇梦见吃避孕药,是凶兆,腹中胎儿会有不测,极有可能早产或流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