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但是,外国人要求进城,广州市民却不答应,实际上道光皇帝也是反对,担心外国人进入广州,使得广州民风大坏,都学西方人的样子,这样很不利于天朝的统治。古地图上的广州城门徐广缙和叶名琛在是否准许外国人入城的问题上都是态度比较强硬的人,就是反对外国人入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全权公使文咸徐广缙接到照会,即向道光帝上折具报,并同叶名琛商量对策,两人一致认为:不能答应英人入城的要求。

第一次 ... 战争的失败,大清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根据条约,外国人可以进入广州等口岸城市传教、居住、从事贸易经商等等。但是,外国人要求进城,广州市民却不答应,实际上道光皇帝也是反对,担心外国人进入广州,使得广州民风大坏,都学西方人的样子,这样很不利于天朝的统治。于是在入城的问题上中英双方扯皮了多年,先是英国人璞鼎查与耆英交涉,后来又换成了英国人德庇时,但耆英都采取拖的办法,就这样,耆英在拖延中安全着陆,换成了新任两广总督徐广缙与广东巡抚叶名琛就入城问题继续同英国新任驻华公使文咸交涉。 古地图上的广州城门 徐广缙和叶名琛在是否准许外国人入城的问题上都是态度比较强硬的人,就是反对外国人入城。在去往广州之前,道光帝曾对他进行了一次谈话。交待他说,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让外国人进入广州城的,并要他做好防御,治理边疆,重在安民。得到民心,就可以抵御外侮。 徐广缙到广州后,英国驻华公使文咸于1849年就入城问题向徐广缙提出交涉。当年2月15日,文咸照会徐广缙说,贵国前任全权代表耆英曾经与英国约定1849年春天(4月6日)为准许入城的日期,希望广州方面践约准许入城。这就是说耆英曾经答应英国人入城,把个烂摊子交给徐广缙,然后拍 ... 走人了。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全权公使文咸 徐广缙接到照会,即向道光帝上折具报,并同叶名琛商量对策,两人一致认为:不能答应英人入城的要求。为此,徐广缙答复文咸说,《英军退还舟山条约》和耆英允两年后入城的照会,广州百姓反对得很厉害,在「 ”民情未协”的情况下,不能进行这样的谈判。 徐广缙的拒绝,文咸又提出可以亲自到广州两广总督衙署会晤徐广缙,商谈此事及中英关系中的其他事务。徐广缙看出英方在会谈地点上隐含着实现入城之用意,遂提出反建议,在虎门广东水师提督衙署会晤。最后双方议定,会晤地点定在虎门江面的英舰上。 徐广缙与英国公使谈判 到英舰上会谈,文咸也想把徐广缙、叶名琛扣留,作为人质,借以逼迫清 ... 答应准许入城,但是徐广缙早有准备,临行前,他叮嘱水师提督洪名香说,如果我被英人扣留,作为要挟条件,你即率兵攻击英舰。不要因为我在英舰上而犹豫不决,不敢行动。徐广缙交代完后,即动身前往英舰。 徐广缙登上英舰后,文咸把他引入船舱,随即关了舱门,软硬兼施希望徐广缙就范。 文咸在舱内将事先准备的入城条款拿给徐广缙看,要他签字画押答应条件。徐广缙看了条款后,对文咸一厢情愿的条款一一驳斥,拒绝签字。文咸见徐广缙不肯就范,坚持要他定下进城日期方准回去。 叶名琛 徐广缙则坚持不妥协,他反驳文咸说,耆英答应你的入城日期,是在我来广州之前,我也不知情。我是奉皇帝之命来广东的,肩负着保护千千万万广州百姓的使命,怎么能够无端的答应你们入城。况且,广州城内的百姓反对你们入城,这个你们也是知道的。百姓反对的事情,我怎么好自作主张随便答应你进城日期。此事只有奏明皇上,听候朝廷的谕旨,谁也不能自作主张。[1] 徐广缙表示要奏明道光帝,请朝廷做出主张。文咸又趁机说,请旨的时间太长,我们可以代替你用火轮船将奏折送到天津转递。 叶名琛被捕 文咸这个要求,也被徐广缙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大清有大清的规矩、制度,得按照规矩一步步来。文咸没有办法,只得答应,很不情不愿地放了徐广缙。 尽管徐广缙对入城一事仍予以拒绝,但同意了文咸的一项要求,即由徐广缙出面上奏请旨,让道光帝表示态度。道光帝是在3月11日接到徐广缙的奏折的,道光帝看后,当然也是不想让外国人入城,但他又担心过于强硬地拒绝,英夷有可能再次北犯江浙。因此,他虽然不准外国人入城,但是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第二次 ... 战争八里桥之战,清军失败的惨烈景象 什么折中的办法呢?道光帝让徐广缙可以选定一个日期,让外国人到城中一游,这样也算是践行了之前耆英答应英夷约定日期的一种答复了。但又要求,外夷「 ”经此一游之后,不得习以为常,任意出入。” [3]这就是,外国人可以到广州城观光看景,但是必须立即离开。 道光帝的态度传达到广州的时候,英国驻华公使文咸气愤异常,英国商人更是气不打一出来,对于商人们来说,在商言商,进入广州城就是想在广州做生意,现在,中国皇帝却说,外国人可以到城中一游,这不是拿英国人开涮吗?于是纷纷指责文咸无能。当时,道光帝反对外国人入城是有民意基础的,此间,广州激烈反对外国人入城的情绪,使得徐广缙并没有执行道光帝准许外夷「 ”一游”的旨意,这就是说,连外国人到广州城一游的计划也取消了。 发生这样的情况,英国驻华公使文咸也是无可奈何。当然,文咸也知道,广州的民情正气势汹涌,反对外国人入城的情绪是很强烈的,所以他也不敢贸然行事。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 文咸不敢贸然行事,自1848年冬天到1849年3月,广州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反对外国人入城的行动形成了很大的声浪,「 ”一时雷动云合,自老城而及新城,新城而及四郊。河南人亦创隆平社学,同时响应。地人者至数千人,少亦欲百,按日分期,自具所练丁勇名数,柬报越秀……旬日间,得十万人有奇”。[6] 巨大的反入城声浪,使文咸感到震惊。他只好表示,暂时可以放弃入城,但希望能够照旧通商。在商馆的英人相互转告,不要私自出入。这样的情境下,文咸自然知道,要入城的确是有很大的难度。也就在这时,徐广缙以考虑口岸洋商的安危为由,决定市肆贸易暂时停止。 这个情况,文咸一面要求徐广缙稳定局势,恢复贸易,一面向英国外务大臣巴麦尊作了汇报。英国女王得知此事后很生气,指令巴麦尊告知驻华公使文咸英国的态度。 当年5月,文咸给徐广缙写信说,女王因为英国人不能进城一事,认为有被中国轻视之嫌,觉得失去了颜面,请求徐总督代为向皇帝陛下表达这个心情。许广缙看了这封信后说,刚刚罢议进城,贸易正在恢复,不可再提前议,拒绝向朝廷转奏。徐广缙拒绝向道光帝汇报情况,加上广州百姓拒绝英人进城的举动,得到文咸报告的英国外务大臣巴麦尊更是愤怒。 被焚毁的圆明园残景 巴麦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再次萌生了出动军队痛揍中国人的想法。1849年8月,巴麦尊写信给文咸,说:「 ”现在中国似乎正在鼓励和激发中国人民对英国人民的仇恨情绪;但是请他们不要自欺吧——英国 ... 一向所表示的容忍并不是由于软弱的感觉,而是由于强大力量的闻觉。英国 ... 深知,如果情势需要,英国军队可以把整个广州城毁得片瓦不留,使该城人民受到最大的惩罚”。[8] 9月间,文咸重提入城问题,但是徐广缙根本不愿在这个问题上费口舌。表示:入城只能引起百姓更多的反感情绪。他对文咸的照会答复说:「 ”查罢议进城,并非爽约,实为保护贵国之商货……贵公使 ... 五口,商人之安宁,贸易之衰旺,皆一身之任,必当通筹全局。慕虚名而损实际,智者不为也。”[9] 本文根据《晚清外交七十年》整理改写 文咸当然知道徐广缙在入城问题上的态度,因而也不想与他多费口舌,他表示只希望徐广缙将他的诉求上奏朝廷。起初,徐广缙答应得也很爽快,但是思前想后又觉得不妥,于是在13日又给文咸发出了照会,表示:「 ”查此事本可毋庸转送进京。今接来文,必请转送,始可回复贵国,想贵公使亦自有为难之处。既敦邻睦。当于八月(阴历)下旬折差之便,将前次照会之事转送进京可也。” 徐广缙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在此前,徐广缙已向道光帝奏明,英人已经放弃了入城的要求,这使道光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是外交上的大胜利。道光帝和徐广缙、叶名琛都没想到,因为他们的拒绝外国人入城,英国人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战争。李书纬根据作品《晚清外交七十年》改写,今日头条原创首发,详细内容请参看《晚清外交七十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参考文献: [1]孙文范、冯士钵、于伯铭:《道光帝》,第396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5月版。 [2]《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6册,第3164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3]茅海建:《关于广州反入城斗争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6期。 [4]程晓燕:《徐广缙与广州反入城斗争新探》,《广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5]《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6册,第3171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6]梁廷枬:《夷氛闻记》卷5,第165页,中华书局1959年版。 [7]冯士钵、于伯铭:《道光传》,第338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版。 [8](美)马士:《 ... 对外关系史》第1卷,第448页,商务印书馆1963年6月版。 [9]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 ... 战争前后 ... 与外交》,第143页,生活·读书·新知历史认知网书店2011年版。
本文标签:英国人道光叶名琛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