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隆裕,满族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名静芬,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儿,也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隆裕芳龄20,在姑姑慈禧的钦点下,和小自己三岁的光绪成亲,并在次年被立为皇后。您认为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人?(单选)0人0%女中尧舜0人0%恶妇、无才无德投票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紫荆城长春宫薨逝,享年46岁。时任民国总统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百官穿孝二十七日。

隆裕,满族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名静芬,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儿,也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隆裕芳龄20,在姑姑慈禧的钦点下,和小自己三岁的光绪成亲,并在次年被立为皇后。她是大清最后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皇后,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最后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太后。 您认为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人? (单选) 0人 0% 女中尧舜 0人 0% 恶妇、无才无德 投票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紫荆城长春宫薨逝,享年46岁。时任民国总统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百官穿孝二十七日。听闻死讯后,黎元洪、黄兴、吴景濂等贤达人士纷纷发声表达哀思,《中国日报》、《亚细亚日报》等报刊刊文纪念,「 ”国父”孙中山更是这样评价: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可见,当时的隆裕太后不管在官方,还是民间舆论,甚至革命党中,都有很高的评价。 诡异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至今日,这位末代的皇族太后,评价和声名却每况愈下,甚至背负上了「 ”妒妇”「 ”无才无德”的恶名。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隆裕此人长相普通,甚至可用丑陋形容,加上背微驼,骆驼脸,单从照片上看,确实给人一种内心险恶的既视感。世人都喜欢以貌取人,在我等还是少男少女之时,突然在教科书上看到这样一张照片,印象分就没了。 二、隆裕身世比较特使,她是慈禧的亲侄女。慈溪妖怪,祸国殃民,这是普遍的历史观。作为这样一位妖后的亲人,隆裕自然要受到来自慈禧的牵连,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后人有这样的印象自然也很正常。 三、后世对光绪普遍报以同情之心,认为他空有一身才华,却在慈禧的干政下难以施展。光绪对隆裕十分厌恶,认为她是慈禧派过来监视他的卧底。相反,光绪对珍妃却宠爱有加,两人年纪相仿,情投意合。可悲的是,慈禧、光绪西巡之际,珍妃最后被慈禧授意的太监推入皇宫中的深井之中,惨死。隆裕作为珍妃的情敌、光绪的厌恶对象,在后世不断的臆测下,光绪被囚被毒、珍妃之死,都恐怕和隆裕脱不了干系吧? 四、慈禧、光绪死后,隆裕皇后升级成隆裕太后,面对年幼的宣统帝溥仪,按说她完全有这个条件可以效仿姑姑慈禧垂帘听政,大权独揽。但她先是被溥仪父亲载沣架空权利,后来甚至被袁世凯忽悠下了退位诏书,这就是后世对她「 ”无才无德”评价的最大根源。 以上四点就是隆裕被误解一百多年的原因,但细细想来,司马认为这都是后世对隆裕太后一厢情愿的误解和不公平地扣帽子: 1.隆裕的长相自然不是属于那种甜美的类型,但样貌这种东西是天生的,和人的品德没有直接的联系。黄帝之妻嫫母、梁鸿之妻孟光、齐宣王之妻钟离春这些历史上的丑女,哪个不是名垂千古的贤妻良母? 2.隆裕是慈禧的亲侄女不假,但谁又能她们的关系很亲密呢?恰恰相反,根据史料记载,慈禧一开始喜欢的是珍妃,对隆裕则比较嫌弃,后面是因为珍妃卖官鬻爵和许多出格的行为,让慈禧反感,后面才反过来对隆裕比较好。但隆裕始终唯唯诺诺,对慈禧保持戒心。所以说隆裕和慈禧狼狈为奸纯属无稽之谈。 3.虽然光绪对隆裕不理不睬,但隆裕对光绪确是不离不弃。在光绪被囚瀛台的时候,是隆裕终日陪伴其左右,还千方百计通过养蚕来取悦光绪。所以,隆裕断不可能害光绪。至于珍妃之死,以隆裕这种胆小懦弱性格来看,她怎么可能参与到这样的暴行中? 4.至于隆裕成为皇太后为什么权利会被架空,为什么要下退位诏书,就更好理解了。隆裕的性格本身就是一个贤妻良母类型的,不擅长权利斗争,更没有和文武百官周旋的经验,初期被载沣架空权利很正常。彼时,大清已是苟延残喘,起数将尽,或许换做慈禧或武则天,也是同样的结局。还有,与其和革命党人死扛到底,落得个族灭身死的惨景,还不如主动下退位诏书,为皇族争取诸多利益,更能使天下黎民免受战乱之灾。从这一点来看,司马认为隆裕太后是何等睿智英明和心怀苍生的人物!
本文标签:隆裕太后孙中山光绪慈禧中国近代史历史清朝珍妃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