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高考是近几年备受瞩目的热议话题,很多人都因高考的压力而高喊改革,并一度质疑高考选拔人才的中式教育。其实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屡见不鲜了。只是,你知道古代的“高考”是怎样的吗?

  古代“高考”科举的简介

  在古代,任用朝臣最先采取的方式是荫庇制度和举孝廉。到隋朝时才有了全国统一考试的选用朝臣方式——科举制。所以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就是古代的”高考“。科举制是古代封建王朝为了广纳天下有才能之士,而使用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由于其采用的是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称为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至清朝光绪之时(1904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地方专权,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和进一步满足寒门士子参与政权的要求。朝廷把原本由地方自主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了九品中正制。

  隋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时务策,即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也叫试策。这种分科试策取士的方法在当时虽没有完善发展、未形成制度,但因其取士的方式将读书、应考和为官这三者紧密联系了起来,使得中国科举制度翻开了新篇章。

  唐朝时的科举

  科举制度真正成形是在唐朝时期。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制科不是常规的考试,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常设的科目有秀才、进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种,考试要求甚严。之后许多科种被废,进士、明经两科便成为了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以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为内容,明经以考时务策与经义为内容,前者难,后者易。唐高宗时,常科的考生来源于两处,分别为乡贡和生徒。乡贡先经州县考试,通过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而直接由学馆出身送往尚书省的为生徒。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又因其考试都在春季,故又称春闱。

  最初,进士和明经两科都只是考试策,后来演变为进士注重诗赋,明经注重经和墨义。所谓诗赋考试就是杂文两篇,包含一诗一赋。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而帖经就是有如现代试卷中一样填空与默写经书。墨义是指围绕经书和注释来回答问题,类似于现代的简答题。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宋朝的科举制

  宋朝时期,进士被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三等。宋初,科举只有各州举行的解试和礼部举行的省试两级考试。后来为了选拔人才,增加了殿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规定这种三级考试三年举行一次。殿试后宋朝廷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而殿试进士者就可直接为官了。

  明朝的科举制

  明朝时期盛行进学院之风,想要参加科举考试之人必定要进学院。只有进入学院,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朝最高等的学院是国子监,它直属于中央。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统称为监生,大体分为荫监、贡监、例监、举监四类。荫监为官宦子弟;贡监为生员,即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院的秀才,而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例监为民间募捐入院者;举监为举人。一般来说,监生已经具备直接为官的资格。

  明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地方考试,三年举行一次,又因考期在秋季,故又称秋闱。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因其在二月考试,遂又称春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殿试在会试后的当年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觉得联考 难?你知道古代的联考 是怎样的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4.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5.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6.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7.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8.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9.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10.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随机推荐

  1. Irv熟食店

    几十年来,,Irv的熟食店,在考文垂和汉普郡路的拐角处,是在考文垂村折衷的前卫沉迷的地方。这家熟食店和毗邻的酒吧于1959年开业,当时这条街主要是一个商业区,为该地区众多的犹太人提供服务。在Irv经营的30年里,考文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同且经常重叠的时间里,嬉皮士、骑自行车的帮派、朋克、狂热者、同性恋者、吸毒者、大学生,甚至中产阶级家庭都会来此闲逛。多年来,餐厅老板欧文·古尔科的商业模式

  2. 二战真实事件:英国人「 ”约翰·凯普斯”的惊人的潜艇逃脱事件

    珀尔修斯号上唯一的幸存者1941年12月6日,英国潜艇「”珀尔修斯”号在地中海巡逻时触雷。在很短的时间内,她就沉入了海底,成为了59名船员和两名乘客的坟墓。其中一名乘客,约翰·凯帕斯,通过一个逃生舱口成功逃离了他的水坑,发现自己孤身一人,开始向远处的悬崖游去。凯帕斯的故事太离奇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人都怀疑他的说法,甚至怀疑他是否曾登上过潜艇,主要是因为没有人能够在他声称的深度活着到达海面。大约

  3. 十三路义兵立刘虞为天子 为何遭到曹操的拒绝

    天子及朝中大臣赖其得宁。于是,以北军中候刘表为荆州刺史以平盗。乃使蒯越引诱各党派首领,有五十五人,率众来投。刘表斩之而收其众。王匡引兵进至阳津,遭卓兵袭击,大败而退。堂弟曹洪以马让操。兖州刺史刘岱与乔瑁相恶,遂杀瑁,以王肱为东郡太守。四月,朝廷以幽州牧刘虞为太傅。因道路壅塞,使者和诏书不能送达。唯韩融因有德名,免于一死。术暗怀不臣之心,不望国家有长君,乃托公义予以拒之。刘虞仍不听,想逃奔匈奴。

  4. 关于青春的爱情短语-感人的情话

    十六、情与情之间,要的是一种真挚与相融。一时的同情,并不能给我们多少作用,如果自己没有想通,一时的轻松,过后就会烟消云散。

  5. 标准起名包括哪些方面–宝宝起名

    父母若想为孩子起名字,必须先了解字的意义,因为有些字并不常见,或者换了旁侧的部首,却意义不佳,所以最好在起名字前,查阅康熙字典确定字义。起名取名字时可参考康熙字典的字义和笔画,因为有些字必须以偏旁部首来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笔画。

  6. 老人道、父母道、夫妻道、丈夫道、妻子道、婆媳道

    老人道、父母道、夫妻道、丈夫道、妻子道、婆媳道>老人无德,一家灾殃,子女不孝,没有福报,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了德。夫妻道1、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

  7. 得知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南明君臣为何连连叫好,还给他封爵赏银?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各位朋友下午好!

  8. 揭秘卫青一生:从奴隶到权倾朝野的大汉英雄

    卫青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在姐姐的帮助下得以获得皇帝重用,不仅远征匈奴战功赫赫,更成为权倾朝野的大汉重臣。汉武帝再次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

  9. 一桩初学佛时的感应事迹

    一桩初学佛时的感应事迹林德真一九...公司将工厂外移到中国大陆之福建福清,当时我也是三位打头阵的干部之一,工厂位于市郊看守所旁,虽然不算很偏僻,但以当时大陆的生活水准,入夜在昏暗的灯光下,仍显得有些荒凉。由于谢兄学佛较久,我就问他如何处理比较妥当,他想了一会儿,说改天他再来一起持咒回向给这些异类,希望他们早日投生善趣。这样持续约一个月,异类的骚扰才完全止息。

  10. 惊天飞机大劫案,过程惊心动魄,机组成员当场消灭匪徒

    历史认知网导读:小编整理了相关“惊天飞机大劫案,过程惊心动魄,机组成员当场消灭匪徒”的详细内容,以方便你了解!刘铁军密切关注飞机航向变化,上报飞机位置。外宾对飞机上惊心动魄的斗争毫无察觉,只知道子爵号故障,需要乘坐其他专机返回北京。空军司令张廷发飞到南京看望机组成员并当面听取汇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