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海派翘楚 谁领 ... (续)——赵之谦、吴让

海派翘楚 谁领 ... (续)——赵之谦、吴让

  《海派翘楚谁领 ... —赵之谦、吴让之“海派”考略》一稿,我从起意到脱稿,花了好几年时间。按照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 ... ,我在脱稿后,仍没停止过寻求佐证。皇天不负有心人,近年又陆续搜集到一些资料,更足证明拙稿立论不诬。兹按资料所得时间前后排列,作为续篇予以披露,望读者能体谅我一片苦心,勿以拉杂多事为嗤,是为万幸!—题记

  (一)吴昌硕赞扬沙孟海“传让翁”

  现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1900—1992年),原名文若,浙江鄞县人,擅诗文,工书法,篆刻。乙丑年(1925年),沙孟海只有二十六岁,出了本篆刻拓本《兰沙馆印式》。当时,吴昌硕已八十二岁,看了沙孟海的拓本,极为赞许,主动写了首诗送给他:

  “浙人不学赵叔,偏师独出殊英雄。

  文、何陋习一荡涤,不似之似传让翁。

  我思投笔一鏖战,笳鼓不竞还藏锋。

  文若先生正之。乙丑四月,老缶(吴昌硕号老缶)读竟书。”

  “赵叔”即赵之谦。“偏师”原指主力军以外的部分军队,此处可作“奇兵”、“异军”解。“文、何”指明朝的文彭、何震。古代以铜、玉为印章,多由工匠刻制。元末明初流行石章,始涌现大量文人篆刻家,而石印边款,始于文、何。“文、何陋习一荡涤”,意为沙盂海的偏师独出,使以文、何为正宗的守旧派受到冲击、涤荡。“让翁”,指宗汉印、皖派印学的吴让之。“投笔”,指不用毛笔,改用刻刀。“笳鼓”,胡笳、战鼓,指军乐。“不竞”,指竞争失败。“藏锋”,锋,刀锋,指刻刀,犹言搁笔、搁刀,自我藏拙。

  全诗可译白为:你是浙江人,不摹仿浙江的赵之谦,而异军突起,堪称英雄。敢于冲击正统派的陋习,风格接近崇尚汉印、皖派的吴让之。我也曾操刀篆刻,也思参与印坛鏖战,可惜进军不利,只好搁刀藏拙了。

  吴昌硕,作为“海派”诗文、书画、篆刻全面发展的主帅,对后起之秀,如此谦逊,实属准能可贵。吴昌硕对潘天寿、吴弗之,都作过类似的诗歌,可谓奖掖后进,不遗余力。

  (二)赵云壑学“让翁”

  我在一个展览会上见到一幅赵云壑的《竹子桃花图轴》,居中画石,右侧画竹子,左侧画桃花,桃花映于右侧竹叶间。左上角题字:“竹欹低翠黛,花笑吐芳容。游冶寻常事,相逢亦应浓。此作略似让翁意。辛西冬至,云壑。”

  赵云壑(1874—1955年),一名起,字子云,苏州人,吴昌硕弟子,作花卉与行书,得吴昌硕嫡传,日本人称之为“缶翁第二”。的确,我駎见此图时,以为是吴昌硕所画。构图、笔力、赋色、书法,乃至神彩,全似吴吕硕。我所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赵云壑不题“略似缶翁意”,而题“略似让翁(吴让之)意”呢?难道他是在向我们透露信息:缶翁也 瓣香让翁的吗?试看,居中画石,将不同花卉相聚一图,力求和谐、美观,不正是吴昌硕常画,而吴让之《岁寒三友图》所巳具备的吗?

  (三)包世臣盛赞吴让之

  包世臣(1775—1855年)的书法、篆刻得邓石如(1739—1805年)嫡传;吴让之(1799—1870年)又得包世臣嫡传。包世臣有代表作《艺舟双楫》,其中,刊有一封题为《与吴熙载书》的长信。此信真迹原归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收藏。最近,此信出现于拍卖市场,我曾将图片与1935年商务印书馆本《艺舟双楫》对照,仅个别字句略有出入,当是包世臣刊书时将原稿略加润色所致。

  此信主要内容是说明书法中的“裹笔”。吴让之向包世臣请教“裹笔”,包认为“近人可与言此者希矣”就作了详细的答复。所谓“裹笔”,是指:“专借他画(划)以此画之势,借他字以成此字之体。健者为短长排阖之雄,弱者为便僻侧媚而已。”即前后笔划、字体间的带动、映衬、包容。包世臣从“二王”开始,略述历代大书家是否能用“裹笔”。自称:“仆(我)学裹笔,廿年而后得;……又十年,乃见裹笔与用逆相近,而实悬殊也。”

  包世臣虽比吴让之年长二十四岁,但对吴颇为赞许,乃传“裹笔”之秘。他在信末写:“足下资性卓绝,而自力不倦,自能悟入单微(妙旨),故以(裹笔)相授。然不龟手药虽出江头洴澼人,执珪之赏,是足下才力自致。非聚族而谋者,所敢与其工巧也。有暇望过我面悉。”这里引用了《庄子》里的一个故事:宋国江边人能制冬天“洴澼絖(漂洗丝绵)”而“不龟手(双手不会冻裂)”的药,有客愿以百金买此药方。江边人聚族商议后决定卖给他。他至吴国献方,使吴国冬日作战大胜越人,遂得封地厚赏。包世臣的用意是:我虽传你书法秘决,但能否成为书法大师,仍仗自己努力。

  这封信不但艺术性高,文史意义重,更是吴让之得邓、包嫡传的重要证明。就书法成就而论,吴让之实胜过包世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吴昌硕学“吴家让翁”

  我想找吴昌硕模仿吴让之的物证,终于让我找到了吴昌硕的《春风贵寿图》。上半幅画大红牡丹,下半幅画两丛水仙。牡丹象征富贵,水仙象征“群仙祝寿”。两种花同见于春风骀宕中,故称《春风贵寿图》。两种不同的花,以大小三堆石头隔开。全图显得构图紧凑,笔力雄劲,色彩鲜艳,确是杰作。

  吴昌硕自题:“春风贵寿。吾家让翁法,只欠一厚字,此衰年进步之不易也。八十—叟吴昌硕老缶。”吴昌硕姓吴,吴让之也姓吴,我国习惯称同姓为“五百年前是一家”,故吴昌硕称吴让之为“吾家让翁”。题字很简略,试予演绎为白话:我的这幅画,是模仿吴让之的,对比之下,我的画没有让翁的厚重。我很想达到让翁浑厚酣畅的境界,可惜年纪大了,要进一步也是不容易的了。

  此画作于1924年,吴昌硕已八十一岁。从书画看,没有什么衰颓之态。但过了三年,即因中风而逝,曷胜浩叹。

  (五)喜读刘芳如大作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1993年出版的119期《故宫文物月刊》中,读到一篇刘芳如先生的《近代绘画在中国》:“国学革新的契机,大抵以上海、北平(北京)、广州等地为据点,并各自从传统出发,力图创变出独特的个人风貌。

  上海为清末东南沿海的最大都会,江浙一带画家多汇集于此鬻画,著名画家如吴熙载、张熊、虚谷、蒲华、钱慧安、任伯年、吴昌硕、王震等人,风格遥接清中叶的扬州画派,擅长运用狂狷的笔调,刻画写意人物丛花卉,并时而融金石、书画于一炉,开创清末最具代表性的金石画派。”

  此文所指“海派”以吴熙载(吴让之)为首,末提及赵之谦,与拙著《海派翘楚 谁领 ... ——赵之谦、吴让之“海派”考略》一文的浅见不谋而合。

  此文意赅言简,但附图较多,且有较详说明。全文第一幅便是吴让之的花卉轴,除简介吴让之历史外,写道:

  “本幅以没骨画法写夹竹桃。出枝由右下而上,布局偏重于右方,而款题一行置于左上,以便平衡。点花用粉红,叶则墨加花青,复以墨线勾筋,色彩之互补运用颇为恰当。

  本幅为林宗毅先生捐赠。

  款:徐崇嗣画本每有此意。让之。钤印一:熙载之印。

  签题:吴让之花卉图。钤印一:定静堂印。

  收藏印记:张午桥珍藏印、台员林氏定静堂所藏书画。”

  我觉得这幅画的题词很有意思:五代十国时,蜀国的著名画家黄筌,画花卉先以淡墨勾勒轮廓,然后施以浓艳色彩;而南唐的著名画家徐熙,画花卉粗笔浓墨,略施淡彩。两家号称“徐、黄异体”。徐崇嗣是徐熙的孙子,不单重墨彩,更以彩色渍染,谓之“没骨法”,似为后世小写意画之祖。吴让之寻本探源,直接徐崇嗣,目的在于创作笔精墨妙,赋彩鲜活,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不逊前人,无愧后世的新花卉画。

  (六)《吴让之花卉册》

  早在2007年,杭州拍卖市场出现过一本《吴让之花卉册》。我迟至2011年才从拍卖图录上看到这本画册,仍为之欣喜不已。

  这是一本绢本八开画册,所画为白牡丹、金杜、黄菊、白芙蓉、芍药、柳枝鸣蝉、兰花、梅花。仅梅花一开落上下款为:“峄山先生雅正,让之吴熙载。”其余各开盖有“攘之”等章。 此册尚用“吴熙载”款,其创作时间在同治以前。

  此册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归杭州杜剑旨,他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题跋。

  杜剑青不愧为著名收藏家,短短一跋,对《吴让之花卉册》的评价,恰到好处。他在指出吴让之的个人风格后,又指出了当时花卉画的时代风格,还进一步指出当时花卉画家大多模仿上辈花卉画家张桂岩。张桂岩即张赐宁(1743—?年),字坤一,号桂岩,沧州人,曾官通州州判,受纪晓岚契重。工画,擅山水、花卉。晚年寓居扬州,与罗聘齐名,著有《十三峰诗草》。杜剑青提到模仿张桂岩的有吴让之及“赵之谦辈”,末提到吴昌硕。其实,吴昌硕题画中多次提到自己“仿张十三峰”。古代称呼前辈,往往不用姓名,而用字号、排行、籍贯、官衔。此则以所著《十三峰诗草》也是一法。

  杜剑青说,西泠印社1922午影印出版过他所藏的两件吴让之画作。当年,京沪杭一带大出版社,影印出版过很多名家画作。开本较大,页数不多,继往用缎带装订。百年沧桑,现在已很难寻觅。

  (七)《国宝大观》赞让翁

  到处找有关吴让之的资料,在自己眼皮底下,即发现梁白泉主编的《国宝大观》中,有一篇符骥良撰写的《吴熙载震无咎斋印》,称赞吴让之“善作四体书,作品精美。写意花卉用用陈白阳法,同样潇洒浑朴。自成一家,是晚清有杰出成就的艺术家。”十五岁学刻印,师事包世臣以后,始见到邓石如印作,遂尽弃所学,致力邓印,使邓印发扬光大。赵之谦有诗:“圆朱文印始赵宋,怀宁布衣(指邓石如)人所师。一灯不灭传薪火,赖有扬州吴让之。”吴昌硕说:“让翁平生因膺服完白(邓石如),而于秦汉玺印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习。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让翁。”

  符文指出吴让之所刻的“震九咎斋”印,整体疏密恰当,笔划流畅.“婀娜俊美可说空前。”按:“震无咎”,见《易经》。清江阴缪庭桂有震无咎斋。

  符文提到.吴让之虚心好学,拜小于他十岁的画家那箕为师,学画写意花卉。画作每有“晚学生”、“晚学居士”的印章。

  郑筏(1809—1879年),字芹圃,江都(今扬州)人。本儒家子,后习绘事,自谓得张赐宁传。可见吴让之是通过郑箕学张赐宁,正如他通过包世臣学邓石如。郑箕画少见,画史译他“所作荷柳,绰有遗意,他作末能称是。”则晚学生也是青出于蓝。

  一般讲,晚年学画,会材质朴、生硬的痕迹,但吴让之的画,流畅自然,生机勃勃。足见艺术是共通的,诗、书、画、印是相辅相成的,更是说明吴让之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名是“晚学生”,实是天才生。

  (八)印章要不要避讳?

  我看书画不大看印章,总觉得书画对头了,印章也就关系不大了。最近,我看了看吴让之书画上的印章,不由大吃一惊。因为,在我所藏吴让之《枇杷图》上,落款“让之抚之”,下钤印为阳文“攘之”、“熙载”;《岁寒三友图》上,落款“吴让之写生”,下钤印为阴文“吴熙载印”。吴让之为了避同治皇帝载淳的讳,不用“熙载”的名字,改以字“让之”为名。作于同治甲子年的《岁寒三友图》,落款“吴让之”,是最标准的。写名不用“熙载”,何以盖印还用“熙载”呢?是不是写名要避讳,印章可以不避讳呢?是不是刻印于同治以前的印章允许继续使用呢?为了弄清问题,我从《清史稿·礼》查起,查了很多资料,都查不到“避讳细则”之类的文字,始终解决不了自己的疑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把它写出来,求教于海内方家。

  画史称吴让之又作“攘之”,但从吴让之传世书画中,末见署名“攘之”,而所用印章中,却多“攘之”而少“让之”。这是什么缘故呢?“让”是儒家传统思想五德“温、良、恭、俭、让”之一,吴让之取名当取“让之”。不过,按古人训注,“攘”是古“让”字,两字相通。在篆刻印章时,或“攘”比“让”易于取势,即用“攘”字。或许,吴让之作画、刻印,多有上紧下松的习惯,因而“让”多刻作“攘”。

  (九)小结

  “赵之谦是‘海派’领军人物”的说法,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众所周知,由于政治的原因,海峡两岸学术界曾长期缺乏交流。因此,台湾省的林芳如先生介绍“海派”大师,就以吴让之为首,没有赵之谦。

  一种学说深入人心后,要想改变,十分困难,这就是我不得不多方寻找佐证的原因和动力。寻来寻去,寻到一些,肯定还有很多,只有等日后偶或见到了。

  吴让之以其真才实学,颇受同代人尊重。著名肖像画家万岚(?—1860年),曾为壮年的吴让之画过像,眉清目秀,意气风发。由于命运多舛,儿女不孝,晚年的吴让之颇为穷困。杭州著名收藏家魏锡曾(?一1882年)嗜印成癖,自称“印奴”。他收得唐人写经四种,装订成册,要请刻印大师吴让之为之题字。同治二年(1863年),他特地跑到泰州去找吴让之,最后在一个冷落的小庙里找到了穷困的吴让之。吴为他题写:“唐贤写经遗墨,稼孙(魏锡曾)先生藏,吴让之题。”这特地注明一句“此吴江徐君所藏澄心堂纸也”。

  人之穷也,名也随之。可怜的吴让之,应该还他一个应有的地位了。

  来源:收藏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海派翘楚 谁领 ... (续)——赵之谦、吴让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2.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3.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4.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5. 明朝最高冷的书法家,29岁开始隐居,上流人士为了见他挤破头皮

    可下面这位大佬,他从29岁就开始隐居了,这样的奇闻您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雅君就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他就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在陈继儒看来啊,人世间最高的追求莫过于高雅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性。

  6.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此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戊午为乾隆三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7.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8. 秦始皇另一功劳,莫过于篆书变成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今天来讲讲秦文化和篆书以及隶书间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由篆书到隶书的一个演化过程,从而也看到了先进的秦文化,它对我们后世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

  9. 宋徽宗的瘦金体境界有多高?没人能够临摹,一字值千金

    宋徽宗的瘦金体有多好?因此,虽然后代有很多人练习瘦金体,但却鲜有人能够临摹成功,可知其难度之高,也可知宋徽宗书法功力之深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夏日诗帖》《牡丹》《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等,每一幅作品都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传世精品,字字值千金。

  10. 董其昌晚年为何沦落为 ... 恶霸?

    明末江南,大凡有着显宦头衔和赫赫声名的人,无一不是家财万贯者,而这些有钱人很少有不学坏的,在董其昌之前、之后,都有相当数量作恶乡里的恶霸。董其昌,一个有功名且在书画艺术和文物鉴赏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堕落成一个为非作歹乡里的恶霸,成为书画史上有名的恶棍,不能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董其昌的贪婪也的确不比他的同乡前辈逊色。

随机推荐

  1. 守护神郊狼柯帝的传说7:柯帝灭 ... 海狸怪

    柯帝应允了他们的请求。柯帝没等他的爪子伸过来,就奋力把带着倒钩的鱼叉刺进了威斯普斯的肋骨,海狸怪痛得一头扎进湖底,绑在鱼叉上的麻绳也把柯帝拖进了水底。最后他们来到大海边,精疲力尽的柯帝差点被迎面扑来的巨浪呛住。然后柯帝变成一只猛兽,在海狸怪的腹中四处出击,直到海狸死去。这时,柯帝又变成一个小不点儿,从海狸怪的喉咙里爬了出来。柯帝用利刀把尸体切成许多小块。

  2. 上世纪30年代,中国最强悍的财团不是江浙财团,而在东北

    奉系集团的骨干大多身家巨万,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官僚资本集团。1931年9.18事变后,东北官员将领的家产,未及转移的大都被日本查封。张作相和辽宁省财政厅长张振鹭,沈阳市长李法权的全部财产被没收。

  3. 梦见风湿病_周公解梦梦到风湿病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风湿病好不好

    做梦梦见风湿病好不好?梦见风湿病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风湿病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妻子患风湿症,是吉兆,意味着夫妻生活美满,幸福。梦见敌人得风湿性关节炎,能交上忠实可信的朋友。梦见治疗风湿病,倒霉的日子要来到。梦见给别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是祥兆,不久会有好消息。原版周公解梦被治风湿,主厄事。《周公解梦》敌患风湿,交好友。《周公解梦》妻患风湿症,主吉。

  4. 2017日全食: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8月21日星期一,美国的大日食将给美国的人们一个罕见的景象——月球将在太阳前面滑动,阻止光线撞击地球,导致从俄勒冈州到南卡罗来纳州的全食路径上的人们发生一次华丽的日食,而在这条路径之外的人们则会发生一次偏食。直到2024年4月8日,当北美的人们能够看到日全食时,美国才会知道这样的景象。帮助你准备一个有趣和安全的日全食观看,LiveScience已经汇编了你需要知道的一切,从哪里看,如何看,以及事件背后的科学。

  5. 高血压的饮食疗法

    高血压病的饮食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早期患者,在合理饮食的同时,可选用食疗,用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健康饮食高血压病人饮食宜清淡而有足够的营养,少吃肥甘厚味,如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等,应吃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可进食蛋清、豆制品等以补充营养。小米、高粱、豆类、白薯等也可多吃,对高血压有好处。饮食疗法:1)醋花生仁:花生仁以食醋浸泡密封一周后可吃,每晚临睡前服2--4粒,嚼烂服下。

  6. 慈禧请外国公使夫人吃饭,有一个「 ”奇怪”的动作,确实是惹人深思

    「”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谁一世不痛快。”慈禧是晚清的实际掌权者,在日常生活中,她非常讲究,尤其是在用膳的时候,可以用穷奢极欲来形容。但清朝晚期,慈禧在和外国公使夫人吃饭时,经常会令人惊诧地做一个动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便给大家揭秘一下:(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900年8月,八国、联军即将攻进北京城,

  7. 梦见小手鼓

    周公解梦梦见小手鼓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小手鼓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佛陀不回答的十个问题及其原因

    释迦牟尼佛缄口不答。>三、佛陀悟证的境界问题>7.如来死后继续存在吗?>佛陀为什么不回答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呢?接下来两个问题是有关身与心方面的问题。最后几个问题是有关佛陀悟证的境界问题。例如当有人向佛陀寻问有关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时,佛陀常常是保持沉默。悲智双全的佛陀曾为这位困惑的求法人煞费苦心,并对他表示深切的关怀。>也许有人会问,佛陀到底是否能回答以上十个形而上学的问题?

  9. 雍正驾崩

    雍正继承帝位究竟是康熙亲传,还是篡改遗诏篡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尚无定论。雍正二年,开始实行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的“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同时宣布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雍正十三年,世宗卒。

  10. 元朝中期更换皇帝频繁 曾二十多年内换36个皇帝

    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1307年至1333年就更换36个皇帝,在位都很短。皇帝成为傀儡,不能决策大事。这样,人民群众被迫起来反抗,农民举行起义,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将矛头指向元朝。元朝末期的妥欢帖睦尔在位较长。元朝在战略上麻木不仁,未进行有组织的反攻。元朝未能及时抓住农民起义军低潮之际,组织反攻;在战略上推动了时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