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海派翘楚 谁领 ... (续)——赵之谦、吴让

海派翘楚 谁领 ... (续)——赵之谦、吴让

  《海派翘楚谁领 ... —赵之谦、吴让之“海派”考略》一稿,我从起意到脱稿,花了好几年时间。按照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 ... ,我在脱稿后,仍没停止过寻求佐证。皇天不负有心人,近年又陆续搜集到一些资料,更足证明拙稿立论不诬。兹按资料所得时间前后排列,作为续篇予以披露,望读者能体谅我一片苦心,勿以拉杂多事为嗤,是为万幸!—题记

  (一)吴昌硕赞扬沙孟海“传让翁”

  现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1900—1992年),原名文若,浙江鄞县人,擅诗文,工书法,篆刻。乙丑年(1925年),沙孟海只有二十六岁,出了本篆刻拓本《兰沙馆印式》。当时,吴昌硕已八十二岁,看了沙孟海的拓本,极为赞许,主动写了首诗送给他:

  “浙人不学赵叔,偏师独出殊英雄。

  文、何陋习一荡涤,不似之似传让翁。

  我思投笔一鏖战,笳鼓不竞还藏锋。

  文若先生正之。乙丑四月,老缶(吴昌硕号老缶)读竟书。”

  “赵叔”即赵之谦。“偏师”原指主力军以外的部分军队,此处可作“奇兵”、“异军”解。“文、何”指明朝的文彭、何震。古代以铜、玉为印章,多由工匠刻制。元末明初流行石章,始涌现大量文人篆刻家,而石印边款,始于文、何。“文、何陋习一荡涤”,意为沙盂海的偏师独出,使以文、何为正宗的守旧派受到冲击、涤荡。“让翁”,指宗汉印、皖派印学的吴让之。“投笔”,指不用毛笔,改用刻刀。“笳鼓”,胡笳、战鼓,指军乐。“不竞”,指竞争失败。“藏锋”,锋,刀锋,指刻刀,犹言搁笔、搁刀,自我藏拙。

  全诗可译白为:你是浙江人,不摹仿浙江的赵之谦,而异军突起,堪称英雄。敢于冲击正统派的陋习,风格接近崇尚汉印、皖派的吴让之。我也曾操刀篆刻,也思参与印坛鏖战,可惜进军不利,只好搁刀藏拙了。

  吴昌硕,作为“海派”诗文、书画、篆刻全面发展的主帅,对后起之秀,如此谦逊,实属准能可贵。吴昌硕对潘天寿、吴弗之,都作过类似的诗歌,可谓奖掖后进,不遗余力。

  (二)赵云壑学“让翁”

  我在一个展览会上见到一幅赵云壑的《竹子桃花图轴》,居中画石,右侧画竹子,左侧画桃花,桃花映于右侧竹叶间。左上角题字:“竹欹低翠黛,花笑吐芳容。游冶寻常事,相逢亦应浓。此作略似让翁意。辛西冬至,云壑。”

  赵云壑(1874—1955年),一名起,字子云,苏州人,吴昌硕弟子,作花卉与行书,得吴昌硕嫡传,日本人称之为“缶翁第二”。的确,我駎见此图时,以为是吴昌硕所画。构图、笔力、赋色、书法,乃至神彩,全似吴吕硕。我所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赵云壑不题“略似缶翁意”,而题“略似让翁(吴让之)意”呢?难道他是在向我们透露信息:缶翁也 瓣香让翁的吗?试看,居中画石,将不同花卉相聚一图,力求和谐、美观,不正是吴昌硕常画,而吴让之《岁寒三友图》所巳具备的吗?

  (三)包世臣盛赞吴让之

  包世臣(1775—1855年)的书法、篆刻得邓石如(1739—1805年)嫡传;吴让之(1799—1870年)又得包世臣嫡传。包世臣有代表作《艺舟双楫》,其中,刊有一封题为《与吴熙载书》的长信。此信真迹原归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收藏。最近,此信出现于拍卖市场,我曾将图片与1935年商务印书馆本《艺舟双楫》对照,仅个别字句略有出入,当是包世臣刊书时将原稿略加润色所致。

  此信主要内容是说明书法中的“裹笔”。吴让之向包世臣请教“裹笔”,包认为“近人可与言此者希矣”就作了详细的答复。所谓“裹笔”,是指:“专借他画(划)以此画之势,借他字以成此字之体。健者为短长排阖之雄,弱者为便僻侧媚而已。”即前后笔划、字体间的带动、映衬、包容。包世臣从“二王”开始,略述历代大书家是否能用“裹笔”。自称:“仆(我)学裹笔,廿年而后得;……又十年,乃见裹笔与用逆相近,而实悬殊也。”

  包世臣虽比吴让之年长二十四岁,但对吴颇为赞许,乃传“裹笔”之秘。他在信末写:“足下资性卓绝,而自力不倦,自能悟入单微(妙旨),故以(裹笔)相授。然不龟手药虽出江头洴澼人,执珪之赏,是足下才力自致。非聚族而谋者,所敢与其工巧也。有暇望过我面悉。”这里引用了《庄子》里的一个故事:宋国江边人能制冬天“洴澼絖(漂洗丝绵)”而“不龟手(双手不会冻裂)”的药,有客愿以百金买此药方。江边人聚族商议后决定卖给他。他至吴国献方,使吴国冬日作战大胜越人,遂得封地厚赏。包世臣的用意是:我虽传你书法秘决,但能否成为书法大师,仍仗自己努力。

  这封信不但艺术性高,文史意义重,更是吴让之得邓、包嫡传的重要证明。就书法成就而论,吴让之实胜过包世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吴昌硕学“吴家让翁”

  我想找吴昌硕模仿吴让之的物证,终于让我找到了吴昌硕的《春风贵寿图》。上半幅画大红牡丹,下半幅画两丛水仙。牡丹象征富贵,水仙象征“群仙祝寿”。两种花同见于春风骀宕中,故称《春风贵寿图》。两种不同的花,以大小三堆石头隔开。全图显得构图紧凑,笔力雄劲,色彩鲜艳,确是杰作。

  吴昌硕自题:“春风贵寿。吾家让翁法,只欠一厚字,此衰年进步之不易也。八十—叟吴昌硕老缶。”吴昌硕姓吴,吴让之也姓吴,我国习惯称同姓为“五百年前是一家”,故吴昌硕称吴让之为“吾家让翁”。题字很简略,试予演绎为白话:我的这幅画,是模仿吴让之的,对比之下,我的画没有让翁的厚重。我很想达到让翁浑厚酣畅的境界,可惜年纪大了,要进一步也是不容易的了。

  此画作于1924年,吴昌硕已八十一岁。从书画看,没有什么衰颓之态。但过了三年,即因中风而逝,曷胜浩叹。

  (五)喜读刘芳如大作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1993年出版的119期《故宫文物月刊》中,读到一篇刘芳如先生的《近代绘画在中国》:“国学革新的契机,大抵以上海、北平(北京)、广州等地为据点,并各自从传统出发,力图创变出独特的个人风貌。

  上海为清末东南沿海的最大都会,江浙一带画家多汇集于此鬻画,著名画家如吴熙载、张熊、虚谷、蒲华、钱慧安、任伯年、吴昌硕、王震等人,风格遥接清中叶的扬州画派,擅长运用狂狷的笔调,刻画写意人物丛花卉,并时而融金石、书画于一炉,开创清末最具代表性的金石画派。”

  此文所指“海派”以吴熙载(吴让之)为首,末提及赵之谦,与拙著《海派翘楚 谁领 ... ——赵之谦、吴让之“海派”考略》一文的浅见不谋而合。

  此文意赅言简,但附图较多,且有较详说明。全文第一幅便是吴让之的花卉轴,除简介吴让之历史外,写道:

  “本幅以没骨画法写夹竹桃。出枝由右下而上,布局偏重于右方,而款题一行置于左上,以便平衡。点花用粉红,叶则墨加花青,复以墨线勾筋,色彩之互补运用颇为恰当。

  本幅为林宗毅先生捐赠。

  款:徐崇嗣画本每有此意。让之。钤印一:熙载之印。

  签题:吴让之花卉图。钤印一:定静堂印。

  收藏印记:张午桥珍藏印、台员林氏定静堂所藏书画。”

  我觉得这幅画的题词很有意思:五代十国时,蜀国的著名画家黄筌,画花卉先以淡墨勾勒轮廓,然后施以浓艳色彩;而南唐的著名画家徐熙,画花卉粗笔浓墨,略施淡彩。两家号称“徐、黄异体”。徐崇嗣是徐熙的孙子,不单重墨彩,更以彩色渍染,谓之“没骨法”,似为后世小写意画之祖。吴让之寻本探源,直接徐崇嗣,目的在于创作笔精墨妙,赋彩鲜活,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不逊前人,无愧后世的新花卉画。

  (六)《吴让之花卉册》

  早在2007年,杭州拍卖市场出现过一本《吴让之花卉册》。我迟至2011年才从拍卖图录上看到这本画册,仍为之欣喜不已。

  这是一本绢本八开画册,所画为白牡丹、金杜、黄菊、白芙蓉、芍药、柳枝鸣蝉、兰花、梅花。仅梅花一开落上下款为:“峄山先生雅正,让之吴熙载。”其余各开盖有“攘之”等章。 此册尚用“吴熙载”款,其创作时间在同治以前。

  此册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归杭州杜剑旨,他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题跋。

  杜剑青不愧为著名收藏家,短短一跋,对《吴让之花卉册》的评价,恰到好处。他在指出吴让之的个人风格后,又指出了当时花卉画的时代风格,还进一步指出当时花卉画家大多模仿上辈花卉画家张桂岩。张桂岩即张赐宁(1743—?年),字坤一,号桂岩,沧州人,曾官通州州判,受纪晓岚契重。工画,擅山水、花卉。晚年寓居扬州,与罗聘齐名,著有《十三峰诗草》。杜剑青提到模仿张桂岩的有吴让之及“赵之谦辈”,末提到吴昌硕。其实,吴昌硕题画中多次提到自己“仿张十三峰”。古代称呼前辈,往往不用姓名,而用字号、排行、籍贯、官衔。此则以所著《十三峰诗草》也是一法。

  杜剑青说,西泠印社1922午影印出版过他所藏的两件吴让之画作。当年,京沪杭一带大出版社,影印出版过很多名家画作。开本较大,页数不多,继往用缎带装订。百年沧桑,现在已很难寻觅。

  (七)《国宝大观》赞让翁

  到处找有关吴让之的资料,在自己眼皮底下,即发现梁白泉主编的《国宝大观》中,有一篇符骥良撰写的《吴熙载震无咎斋印》,称赞吴让之“善作四体书,作品精美。写意花卉用用陈白阳法,同样潇洒浑朴。自成一家,是晚清有杰出成就的艺术家。”十五岁学刻印,师事包世臣以后,始见到邓石如印作,遂尽弃所学,致力邓印,使邓印发扬光大。赵之谦有诗:“圆朱文印始赵宋,怀宁布衣(指邓石如)人所师。一灯不灭传薪火,赖有扬州吴让之。”吴昌硕说:“让翁平生因膺服完白(邓石如),而于秦汉玺印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习。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让翁。”

  符文指出吴让之所刻的“震九咎斋”印,整体疏密恰当,笔划流畅.“婀娜俊美可说空前。”按:“震无咎”,见《易经》。清江阴缪庭桂有震无咎斋。

  符文提到.吴让之虚心好学,拜小于他十岁的画家那箕为师,学画写意花卉。画作每有“晚学生”、“晚学居士”的印章。

  郑筏(1809—1879年),字芹圃,江都(今扬州)人。本儒家子,后习绘事,自谓得张赐宁传。可见吴让之是通过郑箕学张赐宁,正如他通过包世臣学邓石如。郑箕画少见,画史译他“所作荷柳,绰有遗意,他作末能称是。”则晚学生也是青出于蓝。

  一般讲,晚年学画,会材质朴、生硬的痕迹,但吴让之的画,流畅自然,生机勃勃。足见艺术是共通的,诗、书、画、印是相辅相成的,更是说明吴让之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名是“晚学生”,实是天才生。

  (八)印章要不要避讳?

  我看书画不大看印章,总觉得书画对头了,印章也就关系不大了。最近,我看了看吴让之书画上的印章,不由大吃一惊。因为,在我所藏吴让之《枇杷图》上,落款“让之抚之”,下钤印为阳文“攘之”、“熙载”;《岁寒三友图》上,落款“吴让之写生”,下钤印为阴文“吴熙载印”。吴让之为了避同治皇帝载淳的讳,不用“熙载”的名字,改以字“让之”为名。作于同治甲子年的《岁寒三友图》,落款“吴让之”,是最标准的。写名不用“熙载”,何以盖印还用“熙载”呢?是不是写名要避讳,印章可以不避讳呢?是不是刻印于同治以前的印章允许继续使用呢?为了弄清问题,我从《清史稿·礼》查起,查了很多资料,都查不到“避讳细则”之类的文字,始终解决不了自己的疑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把它写出来,求教于海内方家。

  画史称吴让之又作“攘之”,但从吴让之传世书画中,末见署名“攘之”,而所用印章中,却多“攘之”而少“让之”。这是什么缘故呢?“让”是儒家传统思想五德“温、良、恭、俭、让”之一,吴让之取名当取“让之”。不过,按古人训注,“攘”是古“让”字,两字相通。在篆刻印章时,或“攘”比“让”易于取势,即用“攘”字。或许,吴让之作画、刻印,多有上紧下松的习惯,因而“让”多刻作“攘”。

  (九)小结

  “赵之谦是‘海派’领军人物”的说法,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众所周知,由于政治的原因,海峡两岸学术界曾长期缺乏交流。因此,台湾省的林芳如先生介绍“海派”大师,就以吴让之为首,没有赵之谦。

  一种学说深入人心后,要想改变,十分困难,这就是我不得不多方寻找佐证的原因和动力。寻来寻去,寻到一些,肯定还有很多,只有等日后偶或见到了。

  吴让之以其真才实学,颇受同代人尊重。著名肖像画家万岚(?—1860年),曾为壮年的吴让之画过像,眉清目秀,意气风发。由于命运多舛,儿女不孝,晚年的吴让之颇为穷困。杭州著名收藏家魏锡曾(?一1882年)嗜印成癖,自称“印奴”。他收得唐人写经四种,装订成册,要请刻印大师吴让之为之题字。同治二年(1863年),他特地跑到泰州去找吴让之,最后在一个冷落的小庙里找到了穷困的吴让之。吴为他题写:“唐贤写经遗墨,稼孙(魏锡曾)先生藏,吴让之题。”这特地注明一句“此吴江徐君所藏澄心堂纸也”。

  人之穷也,名也随之。可怜的吴让之,应该还他一个应有的地位了。

  来源:收藏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海派翘楚 谁领 ... (续)——赵之谦、吴让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2.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3.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4.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5. 明朝最高冷的书法家,29岁开始隐居,上流人士为了见他挤破头皮

    可下面这位大佬,他从29岁就开始隐居了,这样的奇闻您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雅君就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他就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在陈继儒看来啊,人世间最高的追求莫过于高雅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性。

  6.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此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戊午为乾隆三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7.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8. 秦始皇另一功劳,莫过于篆书变成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今天来讲讲秦文化和篆书以及隶书间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由篆书到隶书的一个演化过程,从而也看到了先进的秦文化,它对我们后世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

  9. 宋徽宗的瘦金体境界有多高?没人能够临摹,一字值千金

    宋徽宗的瘦金体有多好?因此,虽然后代有很多人练习瘦金体,但却鲜有人能够临摹成功,可知其难度之高,也可知宋徽宗书法功力之深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夏日诗帖》《牡丹》《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等,每一幅作品都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传世精品,字字值千金。

  10. 董其昌晚年为何沦落为 ... 恶霸?

    明末江南,大凡有着显宦头衔和赫赫声名的人,无一不是家财万贯者,而这些有钱人很少有不学坏的,在董其昌之前、之后,都有相当数量作恶乡里的恶霸。董其昌,一个有功名且在书画艺术和文物鉴赏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堕落成一个为非作歹乡里的恶霸,成为书画史上有名的恶棍,不能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董其昌的贪婪也的确不比他的同乡前辈逊色。

随机推荐

  1. 早餐吃这些让女人更年轻

    上班族女性最希望有什么样的早餐呢?早上食用温暖的食物,有助于让尚未完全醒来的身体恢复元气。1/一杯新鲜酸奶+两片全麦面包+一个西红柿酸奶和西红柿的维生素A含量都非常高。维生素A是明目的好东西,经常用电脑或伏案写字的职业女性,最需要注意眼睛的保养;同时维A的主要功效还有促进肌肤细胞新生,提高皮肤深层细胞更新速度,加强细胞间的连接力,使皮肤富有弹性,调节皮肤细胞角质化的过程。

  2. [专家点评] 战国早期 细孔流鼎

    [专家点评]战国早期细孔流鼎这件战国细孔流鼎,通高21.6厘米,口径21厘米,最大径28.6厘米,重6.8千克。有盖,子口内敛,两侧对称置长环形附耳一对。盖平顶立边,顶面等距离设环形钮三个。鼎腹中部有凸弦纹一道,凸弦纹下横刻铭文五字。腹之一侧上部置由十个细孔组成的流一个。鼎内底部有干成结晶状的肉羹汁,显系用以烧肉熬汤所用。细孔系用于倒汤时起过滤作用。此鼎为国内首次发现,造型典型,设计科学,匠心独运。

  3. ... 鬼

    有一回,城西秦财主家里闹鬼,他放出话来:悬赏一百两银子,请人...鬼!赵长吉天不怕地不怕,想见见鬼长啥样,于是他自告奋勇来到秦府,说要...鬼。>说时迟那时快,赵长吉“腾”地...了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一刀斩断恶鬼的利爪,接着刺向它的眼窝。一番恶斗后,赵长吉终于...死了恶鬼。天...的狗财主,赵长吉提刀要回秦府,但此时他经过一番恶斗,早就筋疲力尽了,他看着地上的恶鬼,决定先吃点肉再说。

  4. 切·格瓦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是什么样的

    在他遇难40周年纪念之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名前特工对外披露了切·格瓦拉被处死的内幕。在切·格瓦拉被俘期间,罗德里格斯的任务是负责确保格瓦拉活着,并将他押送到巴拿马受审。被捕后,切·格瓦拉被关押在附近一个村庄的学校里。罗德里格斯表示,当年美国曾希望把切·格瓦拉活着送到巴拿马做进一步审讯,但是遭到玻利维亚最高军事当局的否决。所以格瓦拉和摇滚的关系就在于此。

  5. 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级灵魂人物李德裕发挥了哪些作用?

    >政治投资>无可否认,作为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级灵魂人物,李德裕参与的朋党之争确令朝政一派乌烟瘴气,但话说搞朋党有一手、搞建设更加有一手的唐武宗最佳宰相李德裕也是晚唐最后雄起的时代“会昌中兴”的主要经手人,可以说唐武宗在位的六年是李德裕政治生命中最辉煌的六年,这六年里外平回鹘、内制宦官,以及定昭义、汰冗官、助灭佛,可谓是功绩赫赫,也由此跻身大唐名相行列。

  6. 全面阐述关于隋炀帝杨广的问题(篇幅有点长)

    在头条上,事关隋炀帝杨广的问题五花八门,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本人也收到过不少关于炀帝的悟空问答邀请。可看到不少人非要将征服江南喧嚷成杨广的丰功伟绩,只好将本来属于统一战争中的最末一段搁到最前面,先给这些人一点心理准备。在灭掉陈朝之前,隋文帝对北周政权的窃取也并非全程波澜不惊的,最起码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宇文胄等北周旧臣就打起了反帜,造成一定的外围压力。

  7. 柔能克刚是什么意思?

    【拼音】róunéngkègāng【解释】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例子】你的性质,柔能克刚,你好好地耐,将来总有出头露日的一天……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三【相关】百度“柔能克刚”

  8. 和氏璧到底是什么?历史上战国时期和氏璧有什么作用?

    关于和氏璧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传说,《和氏璧传》曾记载在春秋时期,楚国得到了一块玉璞,后来这块璞玉里竟藏有稀世之玉,由卞和将其打造为和氏璧。等秦国一统六国后,和氏璧便流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中,而秦始皇又命人将和氏璧打造为镇国玉玺。此后这个玉玺成为国宝,而关于和氏璧和传国玉玺的传说也逐渐多了起来。甚至在此后的百年间,多个朝代帝王都想找寻玉玺的下落,但谁也没能得手。和氏璧到底存不存在呢?

  9. 出賣薩達姆的叛徒結局如何?薩達姆遺言成真,一分沒得還搭上性命

    出賣薩達姆的叛徒結局如何?薩達姆遺言成真,一分沒得還搭上性命對於一個分裂國家來說,更好的統治就是專制獨裁。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爲了避免一些小國家進行沒必要的反抗,於是建立了封建政權,實行專制統治。近代來說證明這個觀點更好的例子就是伊拉克。伊拉克在薩達姆上任之前處於分裂階段,各國軍閥之間混戰,整個國家處於一種極其荒涼的程度。外界甚至包括伊拉克內部的人對於薩達姆都有一種普遍的偏見,認爲要是不因爲他的獨

  10. 梦见野餐梦到野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野餐好不好

    做梦梦见野餐好不好?病人梦见参加野餐,预示身体即将康复。囚犯梦见野餐,考试人取得优异成绩。士兵梦见去野餐,是不祥之兆,有可能开小差。梦见打...梦到打...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打...好不好平时生活非常有规律的人做这样的梦,还表示内心期待偶尔打破规律,和对周围生活洒脱的同事的羨慕。女人梦见野餐,丈夫家会增人口。老人梦见参加野餐,是祥兆,会身体健康,精神振奋。商人梦见参加野餐,生意可能会受到挫折。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