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退休工人司全福用9年时间研究“土木之变”历史,并著书《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研究“土木之变”在怀来县土木镇土木村有这样一位老人,退休后用了9年时间研究“土木之变”这段历史,并著书《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他就是司全福,今年65岁,原在铁...
退休工人司全福用9年时间研究“土木之变”历史,并著书《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
研究“土木之变”
在怀来县土木镇土木村有这样一位老人,退休后用了9年时间研究“土木之变”这段历史,并著书《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
他就是司全福,今年65岁,原在铁路部门工作。1973年,司全福接到调令,到土木车站工作。时间一长,他落户在土木村,并在土木村娶妻生子。来到土木村后,他听说这里明代曾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土木之变,明朝的第六位皇帝被蒙古人给俘虏了,可事件的具体细节他并不知晓。
由于工作原因,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都要乘坐火车。火车上在和旅客的交谈中,对方得知他在土木村居住后,就问起土木之变的问题,由于他不知道这段历史,竟无言以对。还有一次,一位美籍华人问他土木堡显忠祠的情况,他更是知之甚少,对方竟给他讲起了土木之变的故事。“我工作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可连本地发生过这样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也不知道,我感到十分尴尬,也很羞愧。”司全福说。
展开剩余81%
为此,他阅读不少有关明朝历史的书籍。退休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决定深入了解怀来的厚重历史,尤其是土木之变。
土木堡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土木之变”遗址“显忠祠”至今犹在。他经常接触一些探访土木堡显忠祠的学者和游客,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开始多方查找资料,仔细研究土木之变,这也成了他业余生活的全部。
好在现代通讯发达,几乎足不出户就可以聆听到专家学者的指导,个把时辰即可赶赴京城,坐在国家档案馆检索海量的史志信息。
从2007年起,司全福先后阅读了《太祖高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大明仁宗昭皇帝实录》、《大明宣宗皇帝实录》等史书,其中《英宗睿皇帝实录》361卷他阅读了多遍。其它史籍如《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宣府镇志》、《宣化府志》、《正统北狩事迹》、《否泰录》、《于谦》等史籍书刊,他也一一阅读。
编撰《土木镇志》
土木堡虽为小邑,但因“土木之变”留名于明史,享誉海内外,“土木之变”已经被深深镌刻在中华世纪坛262米青铜甬道上。“土木之变”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故,也是一次民族融合的阵痛,亦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灾难史。
在司全福看来,最初研究土木之变或许只是一时兴起,当他步入到史籍典藏中,有关“土木之变”的文献记载繁若群星,典籍卷帙浩如云烟,一个退休工人怎敢在明史研究界班门弄斧,所以,他多次想就此作罢。可他又觉得,自己在土木村安家,繁衍生息,理应给土木村留点什么?
司全福更多的时间是从网上查阅明代史籍,过去的书籍排的都是竖版,还是繁体字,不断句,查阅起来特别费劲。为了多方了解史实,他自掏腰包购买到商务印书局出版的《正统北狩事迹》、《否泰录》等典籍。
大英博物馆举办了《明朝改变中国的50年》展览,展前,办展人员来到土木村采风。司全福向办展人员提供了一张土木堡的旧照,这张照片十分珍贵,大英博物馆在出版画册时使用了这张照片,画册出版后,还给司全福寄来一本,司全福珍藏了这本画册。
2009年,司全福协助土木镇编撰了《土木镇志》,在整个编写过程中,他获益匪浅,也收集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编撰《土木镇志》,为我编写《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一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司全福认为。
在编撰《土木镇志》时,司全福撰写了许多篇文章,包括王振、杨洪父子等,这些文章都是单篇,内容上有所重复,编写的内容越来越多,2013年,他萌生了著书的想法,并给他的书籍命名为《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
寻访采风
目睹镌刻“明代土木之变遗址”的高大牌坊,遥想着当年大军行进的情景,司全福的心底不由生发出一种敬畏之情。他前往土木堡的田间地头、山梁土丘考察古迹遗存,进村拜访各村尊长,寻访耄耋老者,采撷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除了在本村走访以外,2013年春天,他还来到位于北京西郊的景泰陵采风,景泰陵的荒芜让司全福十分感概。这一年冬天,他还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的智华寺,智华寺曾是王振的家庙。智华寺处理处的杨志国给司全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寺内的英宗御赐王振碑用塑料包裹着,杨志国打开包裹,让司全福目睹全碑,并提供了《古刹智华寺》资料。
“土木之变”阵亡的文武官员有66位,其中户部尚书王佐、太常少卿戴庆祖、工科给事中鲍辉等英烈后裔,向他提供了珍贵的族谱及文献,让司全福可以更为细致地进行研究。英烈后裔祭拜显忠祠,其中鲍辉后裔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专家鲍世行先生,在显忠祠为先祖立碑,还和司全福一起研究显忠祠的修复方案。
艰难成书
司全福的老伴是当地的农民,他和妻子养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当地从事塑钢窗安装;小儿子在北京打工。大儿子活多的时候,司全福还要帮助大儿子安装塑钢门窗,晚上,他趴在灯下著书。
对于“土木之变”,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颇丰,而且有的事情早已有了定论,著书时,司全福想以全新的方式把握土木之变,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
翻开《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这本书,整部书10万字,分为土木堡与土木驿、正统以前明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宦官王振、土木己巳之变、京城之战、英宗朱祁镇大漠“北狩”、杨氏父子、朱祁玉和他的两个陵寝,显忠祠、显忠祠的碑记和艺文等篇章。
史学界大都把“土木之变”的罪责归咎于司礼太监王振,而司全福却认为,朝廷大臣的派系之争,以及宣府守备昌平候杨洪和其子的避战弃城行为应对“土木之变”正统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司全福的这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司全福的左眼长了息肉,两只眼睛患有严重的白内障,视力急剧下降。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艰难地完成了《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一书10万字的初稿,此后在县政协的帮助下,该书于2015年12月出版,第一版共印发了1000册。同年12月20日,司全福拿到了自己倾注全部心血编著的散发着墨香的著作。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