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清 ... 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为何只回来94人?原因其实很简单

来源:方圆文史 自 ... 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炸开了清 ... 闭关锁国的大门,并强迫其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面对着如此屈辱,国内的有识之士开始生出忧患意识,要求变革和向西方学 ... 呼声,成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思想先导,为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现代化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在「 ”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之下,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之下,一场留学生运动便应运而生。 而在这场运动中,终于在素有「 ”中国近代留学之父”之称的——容闳先生的不懈努力之下,清 ... 于1872年到1875年期间派遣了120名10到16岁的幼童远赴美国留学。从而开启了我国近代留学的新篇章。 下面作者就来仔细说一下这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的前前后后,并说一下为何最后只回来94人。 ​留 ... 童 曾国藩和李鸿章两师徒在上呈同治皇帝的奏折里说:「 ”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 慈禧太后对他们的奏折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同意了。但是严格来说,清 ... 对于这一批留 ... 童是下了血本的,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所需要花费的钱就知道了! 根据当时的预算,幼童来回的路费及衣物,每人银790两;幼童驻洋学费津贴屋租衣服食用等,每年计银400两。留学事务局每年的预算,为库平银6万两,以20年计算,约需库平银120万两。按照当时的银钱兑换比例来计算,每4两银约合美金5.5元,所以留学事务局每年预算为8.25万美元。当然了,这还只是这些幼童的「 ”生活费”和学费的支出,那些对外的官员我们就暂且不计了。 ​第一批「 ”留 ... 童”于1872年8月11日启程赴美,前后分为四批,共计120名。他们都是乘坐轮船,跨海三万两千里,横渡太平洋去美国的。他们中途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例如晕船等等,但好在这些孩子的自我调节性都很强,所以很快也就适应了。 那么,这些幼童有所少曾经考入美国的大学呢?他们进的都是哪些学校呢? ​据记载,当时至少有50名「 ”留 ... 童”进入了美国的大学。其中有22名幼童进入了容闳的母校「 ”耶鲁大学”,他们分别是詹天佑,欧阳庚、容揆、黄开甲、梁敦彦、张康仁、钟文耀、蔡绍基、唐国安、谭耀勋、李恩富、容星桥、曾溥、陈佩瑚、刘家照、陈巨溶、陆永泉、祁祖彝、卢祖华、徐振鹏、钟俊成、钱文魁。 按照当时清 ... 的规划,每年选取聪颖的幼童30名,4年共计120名,分批乘船赴美,15年后,分批回国,即「 ”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 按照这样的计算,这120名赴美的幼童至少要到1887年—1890年回国。但是9年后,即到了1881年的时候,清 ... 下令全部召回,94名学生相继回国。那么为什么只有94名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何清 ... 会如此着急的召回这些留学生。 ​按照李鸿章的计划,他原本想将留学幼童送入 ... 学院和海军学院,但是当这些幼童从美国高中毕业,准备到大学读书的时候,美国 ... 却没有接受中国 ... 的请求。他们允许日本学生在军校学习,却没有给中国学生同等的权利。此外,在美国西海岸上甚至还出现了「 ”排华”的浪潮,这给中美关系蒙上以一层阴影。 就在容闳和陈兰彬、吴子登为留学生的洋化问题发生争执的情况下,皇帝此时也在奏折上批示,要求对留洋事务局严加整顿。在这种形势之下,李鸿章感觉留洋事务局已经大势已去,于是便在1881年2月20日的时候致电陈兰彬说:「 ”如真无功效,弗如及早撤局省费”。但就在几天之后,他接到了美国大学校长和前总统格兰特的两封来信之后,又对「 ”裁撤”犹豫了。24日,李鸿章又致电陈兰彬说:「 ”格兰特来函,幼童在美颇有进益,如修路、开矿、筑炮台、制机器各艺,可期学成,若裁撤极为可惜。” ​按照李鸿章的意见,已经进入大学的学生应当继续读完,其余的学生中选择聪颖可成才者酌留若干,此外逐渐撤回;由于当时已经有近60名幼童进入了大学,加上「 ”酌留若干”,这一方案,真正撤回来的只有少数。虽然李鸿章是一番苦心,但是这也给了 ... 衙门衙门借题发挥的理由,他们称李鸿章有「 ”不撤而撤之意”,向皇帝呈递了「 ”奏请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的奏折。这竟然还得到了批准! 1881年9月6日,94名赴美留学生陆续被召回国。 但是这其中,容揆和谭耀勋抗拒「 ”召回”,在大批幼童回国之后,他们继续留在美国完成了耶鲁大学的学业。此外,还有李恩富和陆永泉,他们在被召回之后,又从新回到了美国,完成了在耶鲁大学的学历。 其余的22人没有回国,除了要完成学业之外,还有一些因病去世等原因没有回国。 参考文献: 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容闳.西学东渐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7.

清 ... 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为何只回来94人?原因其实很简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李鸿章的继子李经方,反对李鸿章卖国求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鸿章一生有妻妾4人,然而他却子嗣不丰,直到40岁膝下都无儿女。为了延续香火,六弟李昭庆将仅7岁的长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做了他的养子。没过两年,李鸿章的继室赵小莲就生下了李经述,不久后,侧室莫氏又生下了次子李经迈。那么,老来得子的李鸿章,又会怎么对待继子李经方呢?

  3. 清朝最牛清官, ... 李鸿章侄子,羞辱曾国潘,6次辞官仍被朝廷重用

    文/南书历史古时候,做官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功名利禄。然而,也有一些人例外,他们只想做个清官,踏踏实实为国家办事。比如这位清朝最牛的清官,...李鸿章侄子顶撞曾国潘,6次辞官仍被朝廷重用,他就是彭玉麟。

  4. 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

    清朝末世沉沦,惨遭列强蹂躏,船坚炮利皆不如世界列国,而能斡旋多年,苟延残喘,所恃者只有一个李鸿章,李鸿章力主洋务,雄心大才却步步维艰,受内外掣肘之害,致使北洋海军军费长期不足,武器战备陈旧落后,甲午一战北海海军全军覆灭,朝堂上下、在野士子百姓皆言李鸿章该...,或许此时李鸿章才明白当年老师曾国藩急流勇退的无奈和苦涩。

  5. 帝国雄鹰左宗棠,论新疆 ... 战争及「 ”海、塞防”之争的文化成因

    这里有明清、民国的历史故事、秘闻、深度分析等文章,欢迎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民国史学家缪凤林曾盛赞左宗棠,「”自唐太宗以来,左宗棠是保卫国家...领土功劳最大的人。”粗略一看,颇觉缪凤林此言不太合理。自唐宋以来,名将如林,灿若宵汉;民国以前,开疆拓土,不胜枚举。千余年的王朝历史,为什么偏偏仅突出左宗棠一人,又为何以历史的高度,来凸显他收复新疆之事呢?且看「”剑雄品评”以下的分析。古训曰,「”站

  6. 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浅析

    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经过战争和太平打击,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7. 他63岁高龄抬棺出征,收回160万平方公里国土!

    在那个时候险失去的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就是位于西北边陲的新疆省,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占中国现今国土总面积的1/6,新疆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2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新疆古称西域,汉武帝刘彻举全国之力,以卫青和霍去病为大将,千里远征,最终使西域各国相继归汉,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8. 李鸿章、曾国藩去报销军费,朝廷小官却说:报销可以,先拿40万两

    而他们起义的时间,和太平天国几乎是相同的。从广西金田起义开始,这场历时将近20年的社会大动荡,终于快要宣告结束了。而清朝的统治者们,也算是为此松了一口气。不过此时,在这场动乱中立下了大功的曾国藩、李鸿章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在这场战争当中,消耗了大量军费,可向朝廷报销的时候,这两个人都遇到了小麻烦。如果说,户部一旦认为你的账目有问题,那么报销就不能通过。

  9.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到访德国,为何突然仰天长叹?

    文章转载自:我们爱历史,团队作家作为一位顽强扛起晚清「”洋务运动”大业,亦为一堆不平等条约「”扛锅”的近代「”红人”,晚清重臣李鸿章晚年一桩出名的风光大事,就是1896年出使欧美列国:从是年3月28日自上海出发起,73岁的李鸿章先赴俄国参加新沙皇的加冕典礼,而后又陆续访问德法英美各国,几乎把西方列强「”串”了一遍。特别在此行的重要一站:德国,对李鸿章的热情接待,更到了极度认真细致的程度:德国人提前

  10. 此人说:我是美国人,哪个不要命的中国人敢 ... 我?李鸿章:淹死他

    道光二十三年,一个20岁的年轻人因为父亲写信召唤,从安徽的乡下老家出发,去往当时的首都北京。在路途上,尽管舟车劳顿极其辛苦,但是他的心中却满是激昂热血,一路上的山河犹如画卷在他眼前缓缓打开,生命中的过往、现在、未来在他脑海中交织成画,让他提笔写下了一组诗:《入都》。

随机推荐

  1. 梦见水祭梦到水祭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水祭好不好

    男青年梦见以把祖先水祭是不祥之兆,未成年就会被长辈抛弃。女人梦见把祖先水祭,丈夫的去世会悲痛欲绝,呼天抢地。梦见求雨,或是祈求丰收这样的仪式,则有可能暗示做梦人希望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摆脱不好的往事;或是在潜意识中希望自己或伴侣能怀孕生子。梦见和尚尼姑梦到和尚尼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和尚尼姑好不好原版周公解梦梦祭奠。梦辞祭奠之礼仪,将见果于人前。《周公解梦》梦见家有相祀,福至。

  2. 【卤虾油】的意思是什么?【卤虾油】是什么意思?

    ★「卤虾油」在《汉语大词典》第17828页第12卷1027★「卤虾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43页参见:卤虾油卤虾油的英语单词1.artemiaoil词条推荐

  3. 國粹京劇的起源演變

    京劇的演變故事可以從中國戲曲的鼻祖金元雜劇和散曲說起:話說一代元曲大師關漢卿喜好旅遊“一心待向煙花路上走”:元滅宋後他就由大都出發南遊一直到達南方的揚州、杭州等地。當時的雜劇在北方已很成熟,南方卻對此知之甚少,杭州並無任何雜劇的創作與演出。有人將關漢卿南下視爲北方雜劇南移的開端。自關漢卿開創南下先河後北方的劇作家和藝人如過江之鯽紛紛南下,南北戲曲藝術開始融合創新。來到南方的戲曲作家開始入鄉隨俗創作

  4. 兰台说史•沉银出水 张献忠那么多财宝哪来的

    而身处长江流域的张献忠部,变成了明军天罗地网的打击核心。除狡猾外,八大王张献忠又以残忍著称。张献忠的军队常常会在攻破城市后,把抵抗的市民右手斩断。兼具狡诈与凶残,是张献忠纵横于明末乱世的根本。手中有宝,是后来张献忠宝藏沉入江口遗址的必要前提。张献忠沉银资料图明亡后,张献忠趁机攻入四川,自封大西皇帝。习惯于携带大量财宝的大西军军舰被击沉,于是乎留下了这个宝藏。

  5.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后,在边境立起铜柱:铜柱折,交趾灭

    3年后,伏波将军马援率兵平定交州,...了了征氏姐妹,传首洛阳,开启了第二次越南北属时期,光武帝刘秀大喜,马援因此位列九卿。根据《后汉书卷86》记载,当年马援平定了交趾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战功,便在交趾的边境立起了数根铜柱,表示这里以北都是东汉的疆域,这根铜柱上写着:铜柱折,交趾灭等等话语,后来就成了著名的马援铜柱。

  6. 十变五化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íbiànwǔhuà【解释】指变化多端。【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十变五化”

  7. 三过其门而不入是什么意思?

    【拼音】sānguòqíménérbùrù【解释】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出处】《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例子】【相关】百度“三过其门而不入”

  8. 喜欢你明知是个错,可我还是陷进去一错再错

    喜欢你明知是个错,可我还是陷进去一错再错,因为今生我不愿错过你!因为喜欢看你的笑,喜欢听你的话语,喜欢你的一切!

  9. 一个书生的故事

    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helli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

  10. 维新派自立军起义失败

    在117年前的今天,1900年8月21日,维新派自立军起义失败。网络配图1900年8月22日,清末维新派领导的自立军起义遭到镇压。复由林圭等于汉口英租界设立机关部,联络沿江各省会党及清朝防军员弁组成自立军七军,唐才常自任诸军督办。前军统领秦力山未得军报,如期在安徽大通发难,激战七昼夜后失败。湖广总督张之洞勾结英国领事,于8月21日破获汉口自立军机关,唐才常、林圭等二十余人被捕...。自立军由是溃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