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党项人拓跋思恭由于帮助唐王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赐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正式成为藩镇割据之一。 宋朝时,李继迁开始独立抗宋。李元昊即位夏国王,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1227年投降蒙古汗国,窝阔台大汗按照...
党项人拓跋思恭由于帮助唐王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赐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正式成为藩镇割据之一。
宋朝时,李继迁开始独立抗宋。李元昊即位夏国王,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1227年投降蒙古汗国,窝阔台大汗按照成吉思汗遗嘱将其杀掉,西夏灭亡。
1227年年六七月间,在西夏城都城兴庆府,发生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骇人听闻的种族大屠杀。这种罪行,若在今天,一定会被人以“反人类罪”和“种族清洗罪”,予以严厉的法律追究。在党项人被赶尽杀绝的同时,兴庆府被毁,西夏王陵被砸,西夏文书典籍被烧,其文化核心西夏文字,自然也“毛将焉附”了。此后很长一个时期,蒙元帝国对西夏文化遗存,始终采取了异乎寻常的高压政策,那块著名的凉州护国寺碑,据说就是被蒙元统治者砌封的。自此,一个有着189年文明的西夏王朝,从此销声匿迹。党项人,亦不知所终。
西夏曾长期与宋、辽并列,割据一方,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没有党项一族。党项人,如此消失,也是少见的。那么西夏被蒙古灭亡后,党项人都去了哪里,后来怎么样了?
党项族前身就是青海当地的羌族与从东北迁来的鲜卑一支融合而形成的,拓跋是最强大的一支,建立了西夏。 西夏灭亡后,党项的一部分统治者向元朝投降,元朝重用他们,将他们列“色目人”;一部分投金,现在已经融入汉族;还有一部分东迁至今河北保定地区,当地有记录和遗留下来的遗迹,现在也已经同化,但至少在明代时还是保有着党项的习俗;一部分留居,遭到蒙古屠杀后隐姓埋名,融入到当地其他民族。
从某种意义上说,党项人其实并没有消失。只不过,他们中的大部,已融入了汉族,并彻底汉化,也有不少人融入蒙、藏、回等民族之中。当然,也有更为大胆的说法,称党项的一支,后来经 *** 逃到了尼泊尔。
元代忽必烈遵从成吉思汗意愿试图将该民族赶尽杀绝,将他们驱逐到了 *** 地区,后来又被吐蕃的夹击下,迁移到了今天的尼泊尔境内,还有一部分在吐谷浑国被兼并后,融入了吐蕃人以及汉族人之中,另有一部分坚持独立的民族风俗,在今天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其中的羌人可能是他们的后代。还有一部分南徙,今四川木雅地区为西夏遗民,“木雅”一词由“弭药”音转而来,而“弭药“为吐蕃称呼党项人的称呼。从语言上分析和藏文文献记载,道孚人即古代之弭药遗民,而木雅人即西夏遗民。
还有其他党项人后裔的传说:
1,合肥余氏:1981年时候史金波教授在合肥寻访到了元末西夏人余阙,时任淮西副使的余阙后裔,后人所叙世系可以接上《庐州府志》世系表,为余阙的22——24代后人。
2,云南朵氏:这支是元代中兴路新民总管朵儿赤后人,他后来任云南肃政廉访使,后来定居昆明,现在后人分布在云南各地。
3,河南杨氏:西夏人唐兀台随蒙古军南征,后定居在河南濮阳,这支在前三代还是以唐兀为姓,第四代开始唐兀与杨姓并用,到五代开始迄今只用杨姓,代表这支已经被彻底汉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