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戏说朱棣的“北京梦”

  公元1399年,大明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之名自北平起兵,南下直取京师。烽烟千里、兵马浩荡、铁蹄铮铮。朱棣所率燕军历经三年鏖战,终攻陷京师应天(今南京)。城破时,建文帝不知所踪。公元1402年,朱棣于南京登基,是为永乐大帝。

  朱棣借平定祸乱之名,行叛乱篡逆之实,举国愕然。朱棣自夺帝位后,恐落不忠之口实,广为杀戮。建文一朝文人义士多被朱棣所诛,瓜蔓伸延,家族株连,屠九族、灭十族,更有连坐千余人。一时朝野震动,上下惊恐。江南本非朱棣兴旺之地,今又落篡位诘难,朱棣终日寝食难安。苦谋许久后,朱棣下诏,改北平为北京,欲迁都北京,以远离京师是非之地。新君迁都,朝中争议再起,江南重臣反对者众。朱棣愠怒。

  一日,朱棣召群臣再议迁都一事。众臣刚落座,朱棣便率先开口道:“众位爱卿,朕即位不久,理应先于固本安民,但迁都一事本是太祖之意。太祖以为,京师应天虽有帝王之气,但定都于此,国运似难久,恐为大明不利。朕行迁都之事,实乃遵太祖遗愿。爱卿们知否?”

  众大臣面有所思。户部尚书夏元吉立即起身,说:“陛下所言极是,早有先人云北京地势之重,其‘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北京为当今圣上龙兴之地,圣上在北疆经营多年,根基牢固,久居于此,人事相熟,迁都北京圣上更易执掌全国。”

  翰林待读解缙沉吟片刻,说:“陛下已君临天下,应以江山社稷为重,靖难一役,致民生凋败,此时迁都大为不妥,需从长计议。”

  吏部尚书蹇义早已按耐不住,起身质问解缙道:“汝尚知江山社稷,迁都北京又怎不是长久江山社稷?”蹇义转身对皇上施礼,又道:“陛下,依微臣所见,迁都一事理应从快决断。漠北蒙古骑兵虎视眈眈,大明危在旦夕,若圣上坐镇京师应天,恐鞭长莫及,似难抵蒙古威胁。”

  “蒙古威胁此谬论也!”翰林侍读黄淮反驳道,“边防安危固然重要,但吾大明北有蒙古,西有东察合台,欲抵蒙古则迁都北京,若抵东察合台,是否还应迁都嘉峪关?此皆事关大明安危也!”

  朝堂上,迁都派与反迁派争论不休,反迁派人多势众,占据上风。朱棣便也没有做声,决定全部退下,明日再议。

  话说这晚亥时,朱棣正秉烛夜读。蹇义来见!蹇义叩见朱棣后,说:“陛下,迁都一事反对者甚众,解缙等名为国家社稷,实为个人利益。若再反对陛下迁都,可以叛逆论处。或以打老虎之名,查抄全家,籍没财产。或以官吏财产公开之名,勒令其公布全部家产。如此,诸多朝廷‘房叔’便会显露其形,再无异见。”

  “咱们现在是明朝。”朱棣提醒道,“汝书生之见,咋穿越了呢?”

  次日,朱棣再召群臣,众臣未敢怠慢,早早而至。

  群臣再次唇枪舌剑般争论不止,个个面红耳赤。朱棣稳坐龙椅,冷眼观战,一言不发。稍后和身边太监小声耳语,太监频频点头。朱棣深咳一声,顿时大殿安静异常,众大臣赶紧停止争论,纷纷将视线转向皇上一侧。太监高声道:“奏议国事,莫行拽文!”大臣们面面相觑,云里雾里。太监急了,嚷起来:“就是叫你们丫说白话文!”

  众位大臣还是一片沉默。朱棣问道:“胡广,汝有何言?”翰林侍读胡广急忙起身,向皇上行礼,说:“启奏陛下,据微臣所知,北京瘴气丛生,有碍圣上龙体。大明国体重,圣上则甚重!”

  太监转头对朱棣说:“皇上,丫说文言文!”朱棣面有愠色。

  胡广急忙改口说:“皇上,北京有雾霾!”

  翰林院编修杨荣立即反驳:“南京没暖气!”

  “对!北京有雾霾!”解缙、黄淮附和道。

  “南京没暖气!”夏元吉、蹇义也不示弱。

  “北京有雾霾!”

  “南京没暖气!”

  大殿内,众群臣彼此针锋相对。太监急忙向群臣不断摆手,小声提醒:“诸位诸位,扯太远了,咱们现在是明朝!”

  朱棣面无表情,示意群臣坐下议事,稍安勿躁,自己深靠龙椅,闭目养神似小睡状。太监让大家继续辩论。

  “北京雾霾日益严重,坊间传闻有北人陈事美作诗云,‘遛狗不见狗、狗绳抓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胡广再次说起雾霾,“诸位,雾霾之下,遛狗尚且不见,又安能抵御蒙古骑兵?”身边太监忙扯胡广衣角,小声提醒:“咱们现在是明朝,是明朝!”

  “尔等只知圣上迁都,但可知圣上的雄才大略?”一向支持朱棣迁都的杨荣反问,他说:“圣上多年征战北方,平定北疆,如今圣上定都北京意在效仿蒙元成吉思汗、忽必烈等草原豪杰,一统北方,平定天下!尔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众臣再次沉默。朱棣睁开双眼,开口道:“太祖开创大明盛世,定都京师应天本为天意,但尔等可知南京咸水鸭难吃乎?又怎知朕甚是想念北京烤鸭!”太监急忙小声提醒:“皇上皇上,现在还没烤鸭呢,庆丰包子也没有,咱们现在是明朝。”朱棣略显尴尬,假装咳嗽一声。

  解缙建言道:“大明应有大都配,北京乃三线小城尔,岂能与国际大都市南京比肩。如若陛下嫌京师过于拥挤,可将应天府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逐步将京师非核心资源疏散到周边,另立多个‘副中心’。”

  杨荣冷眼扫向解缙等人:“恐怕未及疏散,南京大屠杀已至!”

  “双方辩友,咱们现在是明朝!明朝!”太监急忙制止道。

  未等群臣再开口,朱棣便说:“迁都北京,坐北朝南,定鼎中原才是治大国之道。”紧接着,朱棣又道:“迁都北京,朕意已决。传我旨意,命音律司为迁都北京拟曲一首,朕定名《北京欢迎你》。”

  太监不解,忙小声问:“皇上,您要开奥运会吗?”

  朱棣随口给了太监一句:“开个头啊!”

  只一会儿工夫,圣旨写好。太监正式向众臣宣旨,以此昭告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明永乐朝继承大统,永固江山,需北定中原,巩固边防,拟营建紫禁城,迁都北京。开——个——头!”

戏说朱棣的“北京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6.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7.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8.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9.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10.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随机推荐

  1. 倪元璐简介 倪元璐书法特点

    倪元璐倪元璐是明朝末年书法家、官员,被称作“明末三株树”之一、“晚明五大家”之一,是明末书风的代表人物。倪元璐的行草最为出色,颇有前人风韵,代表作有《舞鹤赋卷》、《行书诗轴》、《金山诗轴》等。倪元璐简介>倪元璐,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末官员、书法家。>倪元璐书法特点>倪元璐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以雄深高浑见魄力,书风奇伟。

  2. qq心情说说现实唯美的句子-感人的情话

    你会发现,离不开彼此的,是你,不是他。gexings十五、不冷不热,在自然界是让人最舒服的温度,但是在感情界,却是最让人想死的温度。

  3. 掤扒吊拷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īngbādiàokǎo【解释】〖解释〗强行脱去衣服,捆绑并吊起来拷打。同“绷扒吊拷”。【出处】〖出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张云)他敢怎的你。(唱)他将你掤扒吊栲施呈尽。(旦儿云)呸!我是他的夫人,他敢怎么的我?”【例子】【相关】百度“掤扒吊拷”

  4. 中国春秋第一美女,毛嫱(沉鱼落雁指的不是西施而是她)

    她也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大的美女人物,真正的“沉鱼落雁”的原型人物,请往下面看。中国春秋第一美女,毛嫱毛嫱是我国春秋时期一位非常美的女子,是越王勾践的妻子,深受他的喜爱,和西施是处于同一时期的大美女人物。

  5. 世界公认的健康饮食搭配

    关键词1生吃蔬菜是地中海饮食的主体。地中海地区的人们,使用橄榄油柠檬香料和大蒜当调料,将蔬菜色拉做成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所有种类的橄榄油都含有促进心脏健康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但是初榨橄榄油经过的加工程序较少,因此它含有更多抗氧化物质健康饮食关键词3低脂红肉吃得少是地中海饮食的一大特色。

  6. 艾嘎

    有个纳奈族人,他有个闺女叫艾嘎。>艾嘎觉得自己真不得了了。>艾嘎明显地变得懒惰了。>有一天,母亲对她说:>“艾嘎,打水去!”艾嘎嘴里说着,眼不离铜脸盆,直焦着自己漂亮无比的脸蛋。艾嘎看见烤饼,就大声说:“妈妈,给我饼吃!”艾嘎从远处回头看邻居小姑娘吃饼子,她的脖子伸得长长的,这样,脖子越拉越长。艾嘎在河岸一下没站稳,扑通一声跌进了水里,变成了一只鹅。

  7. 祝福语_八一建军节微信祝福语

    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值得我们尊敬,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一建军节微信祝福语”,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八一建军节快到了,提前祝军人们节日快乐!八一建军节,祝福最可敬最可爱的军人朋友,合家幸福吉祥如意!八一建军节微信祝福语31.军人的爱埋藏在军营里,凝聚在军装里;军人的情体现在和平里,飞翔在大地上;军人的梦彰显在祖国的繁荣里,浓缩在人民的安定里。

  8. 历史上的今天:5月26日-德古拉

    历史上的今天:1897年5月26日,1897年5月26日,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的代表作《德古拉》在伦敦发售。德古拉本身不仅是一种轰动,而且激发了一种恐怖风格,至今仍广受欢迎。但布拉姆·斯托克肯定不是吸血鬼传说的创造者;吸血不死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的迷雾中。斯托克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中世纪的罗马尼亚故事为基础的,这些故事成为了对至今仍然存在的吸血鬼特征的大多数解释的基础。因此,斯托克被誉为现代吸

  9. 清王朝真的亡于武昌起义吗?

    文|逆北01武昌起义影响很大,但自身规模有限传统的历史叙事中,多喜欢把1911年的武昌起义,视为是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但是,笔者认为,清朝的灭亡,远非一场武装暴动所能做到。在战争中,镇压革命的冯国璋部队不仅迅速夺回了武昌周边的汉阳,还把起义军牢牢牵制于城中。从这点来看,武昌起义的规模,实际上是很有限的。

  10. 带有恳字的成语大全

    包含、带有“恳”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