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陀的一生 一生教化

第四章 一生教化鹿野苑初转 ... 释迦牟尼佛,自从菩提树下得道以后,观察到五比丘的善根已经成熟了,可以得度。首先就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去化度他们。可是憍陈如等五人,听到悉达多太子已经得道成佛,不久要到鹿野苑来说法,便互相约定,如果佛来大家都一起回避,不去理睬他,也不去见他,也不听他说法。由于佛的福德庄严,来到鹿野苑时,这五人不约而同都跑了出来,恭恭敬敬地来迎接,或为趺坐,或执衣钵,对佛礼拜,诚诚心心听佛开导。佛在鹿野苑住了三个月,为他们三转 ... ,讲授苦集灭道四谛法门,憍陈如尊者,闻法之后,他最初得到解悟,如苦断集,慕灭修道,证得阿罗汉果。其他四位弟子阿鞞、跋提、十方迦叶、摩诃男,也先后听佛说法得阿罗汉果。佛对五人说:善来比丘,他们五人的头发和胡须,都自然而然地落了下来,成为佛最初得度的五比丘,是世间有比丘的开始。到此世间三宝皆已俱足,佛宝即是释迦牟尼佛,法宝是四圣谛法,僧宝就是最初被度的五比丘。鹿野苑是波罗奈国一个古代帝王养鹿的地方。传说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时候,为了度脱野鹿的痛苦,化现一个鹿中的大王,叫‘善鹿王’。他这一群鹿,一共有五百只。由提婆达多恶鹿王所带领的另外一群野鹿,也有五百只;这二群山鹿总共是一千只。当时波罗奈国的国王,名叫‘梵摩达’。有一天,这位国王带了很多随从,到山中旅游打猎,把这产鹿山林全部围了起来,采用一网打尽的办法。释迦善鹿王与提婆达多恶鹿王,所有二群一千只鹿,正在这个山里生活饮水吃草。在这种万分紧张的生死关头,二头鹿王在一起互相建议,为了保卫这么多鹿的生命与安全,我们两个鹿王可以去向梵摩达大王 ... 。‘大王!如果您今天一下子把全山的鹿全部打死,使鹿绝迹,今后您要品尝鹿肉的味道就是不可能了。现在建议由我们二群山鹿.每天进贡一只美鹿,这样可使大王经常能够吃到新鲜鹿肉的美味,岂不是一举数得,两全其美?’由于二个鹿王言得有理,梵摩达国王答应了这一合理要求。从此以后,释迦善鹿王与提婆达多恶鹿王,就轮流天天把一只山鹿供给国王。经过了一段时间,碰巧有一次,提婆达多这群山鹿中有一只母鹿怀有小鹿,这一天正好轮到它去进贡,母鹿心想,自己今天去送死问题不大,可是肚里一只小鹿过几天就要出世,怎么办呢?正在急迫之时,想出一个办法,就向鹿王要求先派别的山鹿去进贡,等我小鹿生了下来,再去送死。不幸的是提婆达多恶鹿王,没有同意她的请求,说:‘你想过几天再去送死,有谁愿意先去送死?’母鹿认识到恶鹿王凶恶成性,就向善鹿王提出请求。善鹿王想了一想。到底叫哪一只山鹿先代替它送死呢?最后就决定亲身去替代母鹿,走到大王的御厨里,请他们开刀,贡献大王。厨师们一看今天是鹿王亲自前来进贡,大家都感到惊奇。马上去报告梵摩达大王。大王问鹿王说:‘难道你们这么多鹿统统被吃光了吗?’善鹿王说:‘没有,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多了。’大王说:‘山鹿既是增多,为什么今天要你亲自来送死呢?’善鹿王就把这只母鹿的情况说了一番。这件事使这位残暴的大王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善根成熟,宿因发现了,顿时感到非常惭愧,自知罪业深重,赶快诚恳忏悔。当下就对这位大慈大悲舍身救渡众生的善鹿王说:‘你是鹿头人,我是业障深,从今日后,不食众生肉。’从此以后,这位波罗奈国的梵摩达大王就永远吃素不吃荤了。这真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透过这个故事,我们会有深刻认识和启发。素食不但能培养人们的慈悲心,对于身体健康也有好处。过去深山古刹里面,许多高龄大德、长老,多是八、九十岁,他们都是吃长素的。度耶舍等五十一人再说波罗奈城里面,有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名叫‘耶舍’,十分聪明,天资很高,大有夙根,家中非常富有,是这个国家首屈一指的大富翁。耶舍生活豪华,身挂璎珞,男仆女仆,前呼后拥。这种富贵荣华,在佛教看来是他过去的善因所致。有一天,他从睡梦中醒来,忽然看见许多女佣东倒西斜睡着,那种丑态百出的难看情境,使耶舍触目惊心,感到十分厌恶;因此产生了一种‘要求超脱世俗尘劳,喜爱清净幽居’的心念。机缘到了,正在他深思时刻,忽然看到一道光明,照亮了耶舍的心身。他就循光向前走去,走到恒河边上。耶舍正在研究怎样渡过恒河的 ... ,忽然听到佛的声音说:‘耶舍!汝可以过去,我这里有离苦的 ... 。’耶舍一听佛的法音,顿时觉得身心非常愉快,马上就不顾一切,精神奋发,勇敢地过了恒河,一直奔到佛前,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清净庄严,威德俱足,心里生大欢喜,当下就五体投地,一心礼佛,请佛度他。佛答应了耶舍的要求,对他说法开导。耶舍当下深悟诸法、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还尘离垢,得到法眼的清净。释迦牟尼佛再为他说了四谛法门,耶舍当下大彻大悟,成了阿罗汉果位,求佛度他出家。佛说,‘善来比丘。’而耶舍的须发自然落了下来,成了一个清净庄严的比丘。天色已晚,耶舍的父亲还不见儿子回家,四处寻找,走到恒河边上,看到耶舍的鞋子丢在河边,就跟综寻到佛这里来。佛叫耶舍暂时回避一下,以免父亲知道儿子出家,一时想不通,会产生痛苦。佛看到耶舍的父亲,就问他说:‘你是不是寻找你的儿子?’答:‘是的。’佛说:‘汝既为寻儿子来,请坐下听我开导。’佛为他说四大五阴、苦空无我等种种开示。耶舍的父亲闻法之后,当下心眼圆明,得大自在。佛为他传授三皈依法,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简称‘皈依三宝’。耶舍父亲名叫‘耶输伽父’,他是佛教中间第一个皈依三宝的优婆塞弟子。后来,耶输伽父看到儿子耶舍已经是一个道貌庄严的比丘了,心里也感到非常欢喜和安慰。耶舍还有五十个最要好的朋友,而他是他们最敬仰的兄长。耶舍的学问、道德和财富等,都在他们之上,特别是智慧比他们高得多。这五十人一听到耶舍跟佛出家,可想而知,这位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更值得大家崇拜,所以就一起来寻找耶舍,要求引进,求佛化度。佛陀知道耶舍的朋友善根成熟,可以化度,就接受了他们的要求。佛说,‘善来比丘。’这五十人的须发就自然落了,袈裟也披在身上了,成了比丘。佛便对他们说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个个都得法眼清净,证得罗汉的果位。这是佛成道以后,第二次又度了耶舍和他的朋友一共是五十一人。同时还有一个优婆塞耶输伽父。度三迦叶一千人释迦牟尼佛化度了耶舍等五十人后,又观机施教,知道了迦叶波兄弟三人善根成熟了,可以去教化他们。这位大哥名叫‘优娄频螺迦叶’,在印度当时九十六种外道中间很有威望,是着名祀火婆罗门的头子,又是频婆娄罗王的师父,已一百二十岁了。他是一个目空一切、非常贡高傲慢的老外道。佛当时只有三十岁,想去教化一个一百二十岁骄傲成性的老迦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佛下定决心,到老迦叶苦修的地方‘木瓜林’去访问他们。佛就从广阔的恒河水里走过。使恒河的水当时居然两边分开,河中出现一条大路,让佛走过。由于佛的神力,这位老迦叶和他的弟子们,从老远地方就看到一个年轻比丘,跳到恒河水里。他们以为佛一定会被河水淹没死亡。老迦叶发了善心,叫弟子们放了一条小船,赶快去抢救这个比丘。等到小船靠近一看,居然在河中出现一条大道,大家心里都感到非常奇怪。老迦叶对佛说:‘年轻比丘,你上得了我的救生船吗?’佛答:‘很好。’随即又显了神通,顷刻间,佛从船底心现身坐在船上,这只船又不破又不坏,依旧完整如故。此时,大家都感到惊奇,对释迦牟尼佛口虽不言,心中非常尊敬。可是老迦叶却傲慢地对弟子们说:‘彼道虽高,不如我道真。’后来佛就对老迦叶说:‘我想借你的地方住几天好吗?’老迦叶回答说:‘我这里没有空的房间。’佛就特地指着老迦叶降伏一条毒龙的房子说:‘这一间房子可以让我住住吗?’老迦叶心存恶意地答应说:‘好,如果你一定要住,我可以让你去住住。’这个时候,迦叶的许多弟子都万分痛心,认为这样一个相貌端严的比丘,今夜一定会被青龙当点心吃掉。到了夜里,这条毒龙出来了,嗔心大发,尽量放出毒气,赤目暴牙地张开大嘴,向佛扑了过来,妄想把佛吃掉。可是佛却手捧一只钵盂,安然不动地入火光三昧。这三昧定火热量很大,烧得毒龙苦不堪言,无处藏身,只好求佛救度,躲到这只清净钵盂内藏身。龙头紧靠着佛的手上,表示愿意皈依三宝。这条青龙改恶从善,后来成了护法天龙之一。各处寺庙、大殿。塑造佛像后面的圆镜上,都塑有一个龙头,或是九条龙,就是表示天龙护佛。这天深夜时刻,老迦叶和他许多弟子都看到火光冲天,从来没见过这样大的烈火,认为可怜的年轻比丘一定是被毒龙烧死吃掉,心里都在悲哀痛惜。到了天亮,老迦叶带了许多弟子,打开房门一看,都吃了一惊。怎么这条毒龙反而乖乖地躲在钵盂里?老迦叶害怕弟子们生了异心,相信这个比丘的道德威力,仍对他们说:‘彼道虽高,不如我道真。’从此以后,佛一连串显示了十七次的神通威力。老迦叶心软口硬,但还是不甘心失败,不愿意折服,还是说那二句老话:‘彼道虽高,不如我道真。’到了第十八次,老迦叶根基成熟了,释迦牟尼佛运用他心通的特种功能,当下把老迦叶的起心动念、头脑里一念一念的想法统统讲了出来。迫得老迦叶山穷水尽,无路可走,词尽言丧,有口难开,不得不五体投地,心悦诚服。他就以十分惭愧羞耻的心情,对弟子们说:‘今天我才觉悟过来,我道虽高,实在比不上释迦牟尼佛。’优娄频螺迦叶皈依佛后,认识到过去所修的祀火苦行,完全无尽,浪费时间和精力,将来纵然升天,乃至升到最上一层无 ... 天,福报享尽,还要降落到三界之中,经受生死轮回,现在要痛改前非,拜佛为师,投佛出家修行学道。就对弟子们说:‘现在我要跟佛出家,你们打算如何?’大家异口同声:‘我们老早就想跟佛去修行,因碍于你的面子,不好意思开口,现在你要随佛出家,我们一致赞成,双手拥护,我们五百个师兄弟,统统随师父跟佛出家。’老迦叶就把祀火的道具法器统统丢到恒河里,带领了五百弟子跟佛出家了。佛对他们说:‘善来比丘。’优娄频螺等五百人都须发自落,成为比丘的相貌,后来依教修行,个个都证到罗汉的果位。再说老迦叶的二个弟弟,一个叫‘伽耶迦叶’,一个叫‘提那迦叶’。他们在恒河流水中,看到飘来大哥老迦叶祀火所用的道具法器,心里十分不安,感到奇怪,不知道大哥出了什么严重事情,马上派人去打听消息。后来知道大哥和五百弟子,接受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大家都随佛出家去修道了。伽耶和那提两兄弟商量了一番,认为大哥年高道深都拜为师了,我们各方面都不如大哥,便各自带领了二百五十个弟子,也赶到苦行林和大哥优娄频螺迦叶一起跟佛出家。佛对他们说:‘善来比丘。’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及五百弟子,大家须发都自落,成了比丘相貌。我记得陶潜的《归去来辞》里有这样二句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几句话对三迦叶弟兄和他们的弟子们是真实的写照,也很有教育意义。度舍利弗目犍连等二百人释迦牟尼佛度三迦叶后,不久又透过他的弟子马胜比丘,传授了佛的因缘教法,化度了婆罗门教徒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个人,以及他的弟子共二百人。也随佛出家。舍利弗本来是印度一位有名外道删阇耶的弟子。舍利弗汉译为‘鹙鹭’,因为鹙鹭鸟的眼睛非常犀利,而舍利弗的母亲眼睛也是如此,人称她‘舍利’,所以和母亲名字联在一起。就叫作‘舍利弗’(‘弗’为梵语‘儿子’的意思。)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智慧的婆罗门教徒,精通印度的智书、十八经、四韦陀典。八岁的时候,辩论就能够胜过十六国的论师。有一天,舍利弗走在路上,看到路边高高地搭起一个辩论的讲台。当时有很多论师文人纷纷跑到台上。舍利弗为了看热闹,也跟大家走上讲台。这时,许多论师中间突然走出一人。厉色大声地对舍利弗说:‘小孩子,你赶快下去。’舍利弗随即回答说:‘这是什么地方?’答曰:‘这是讲台,你知道吗?’舍利弗说:‘既然讲台,你就不应该叫我下去。’论师说:‘小孩子,难道你也会辩论吗?’舍利弗说:‘你们要我辩论,就请你们先来一个人和我试试看。’这个时候,许多论师都感到奇怪:心想:这个小孩子这样大胆,居然敢来和我们这些大论师辩论,真是蜉蝣撼树、膛臂挡车,太不自量力了吧!一个大论师就和舍利弗辩论。过程紧张激烈,结果论师辩输了;第二个又来辩,也输了;直到十六国的十六名大名鼎鼎的论师,统统都败在这个七岁的孩子舍利弗的面前。舍利弗的名字就这样名闻天下了。舍利弗未出家前,有一位师兄弟也是婆罗门教徒,名叫‘目犍连’,二人是亲密朋友,他们预先订有一个口头契约,今后不管谁听到好的道理,要互相通知。共同得益。有一天,舍利弗在路上碰到马胜比丘,看到他的举止大方庄严,实是一个威仪济济、相貌堂堂的长者。舍利弗对他大生欢喜恭敬,心里想着:这位长老有这样的庄严道貌,一定是得到一位非常好的师父教导。他问马胜比丘:‘您的师父是谁呀?’答曰:‘我的师父就是释迦牟尼佛。’又问:‘他教你什么修道法门呢?’马胜比丘随口说了这四句偈:‘诸法因缘生,缘灭法亦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听了,对于因果缘起的真理,悟解很深,就欢欢喜喜回家去了。目犍连看到舍利弗这种喜笑颜开的样子,知道他一定是有大悟解,就问:‘你今天得到什么好消息呀?快说快说。’舍利弗就把马胜比丘所讲的四句偈照样念了一遍,目犍连一听,当下法喜充满。他们二人于是对释迦牟尼佛生大恭敬大信仰,决心放弃删阇耶的主张,带了他们的门下弟子其二百人,一起投奔到佛的地方。去拜佛为师,出家修道。佛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说:‘善来比丘。’他们头发胡须都自然脱落,袈裟马上被到身上,当下就变成道貌庄严的比丘。以后佛又为他们说了色受想行识五阴,都是苦、空、无常、无我等种种教法。这二百个人当下得到悟解,依教修行,成了阿罗汉果。目犍连也是一个婆罗门教徒,不但很有智慧,神通在佛的弟子中间也是出名的。他是佛教里孝敬母亲的榜样。他曾到地狱里救度母亲,所以有的佛教寺庙,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一次盂兰盆会,诵念盂兰盆经,就是一方面纪念目犍连尊者,一方面也藉此机会来超度各人多生以来父母师长、厉劫冤亲,超生佛国。所以说,不但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大孝子,他的弟子也都是大孝子,目犍连救母’就是显着的例子。世俗上有些人说佛教的和尚、尼姑抛父母、别祖宗,是不孝的人,这真是太冤枉了。他们没有研究佛学,不了解佛教有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道理,难怪他们会产生这种误解。一旦懂得佛学,这种误解不难迎刃而解,如汤消冰。教化的地区主要地区释迦牟尼佛,本着慈悲喜舍的宏大誓愿去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就好像普施甘露一样,滋润一切,又像摩尼宝珠一样,圆光普照,随物现色。佛说法的特点是随类现身,随机设教,大小上下,各个不同的根机,都能得到殊胜的法喜。所以佛经中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至涅盘前,在他的一生里,说了四十九年的教法,开了三百数十次的法会,除了最初所化度的五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六个常随弟子以外,他还到过当时印度各国说法。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里面的白露池,佛说了十六回的《般若经》。又到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说《大般若经》与《法华经》等许多大乘经典。又到庵摩罗园说净名经等;到毗耶离城附近弥猴江的一精舍,入不动三昧禅定。又化度了五百个做生意的商人,他们听到佛的说法,个个都得证了阿罗汉果;然后又回答了许多比丘提出的问题。后来再到波罗奈国说《出曜时世转 ... 经》等,在过摩竭陀国时说《贤愚因缘经》和《华严经》等。摩竭陀国又叫‘无害国’,那里的人民,多是慈悲善良、没有忿怒嗔恨的心情。佛最后曾在坚固林的地方,演说过《涅盘经》等;在毗耶离城的一棵音乐树下面说了《灌顶拔除生死得度经》。南天竺国的海滨有一座楞伽山,释迦牟尼佛曾住在山顶上说《入楞伽经》。‘楞伽’二个字,汉译为‘不可往’,意谓只有证到罗汉果位有了神通的人,才能够到那里听佛说法。但我们最关心注意的一个地方,叫‘山际普陀岩’,又叫‘补怛洛迦山’。这座山上长了很多小白花,非常芬芳美丽,在老远的地方也能闻到它奇异的香气。补怛洛迦山,就是我们虔诚向往的观世音菩萨清净庄严的道场,佛就在这里说了《十一面观自在经》。中国名闻中外的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示迹的名山道场。佛又接受了迦兰陀长者、频婆娑罗王的共同邀请,他们为佛新建一座竹林精舍,佛常在那里为众说法。祇园的故事佛经里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胜道场,就是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只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须达多,共同建成的一个说法的庄严道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印度舍卫国,有一位大富长者,名叫‘须达多’。欢喜做好事,常行布施,周济许多孤独的苦人,因此人称他为给‘孤独长者’。有一天,为了儿子的婚姻,到王舍城一位大富翁删檀那长者家里去。刚巧删檀那全家老小忙着张灯结彩、摆设香花和备办许多素斋筵席,看来是请了最高的贵宾光临。须达多觉得稀奇,就问:‘长者,你今天这么忙是为什么?是祝寿过生日,还是为儿子举行结婚仪式?’删檀那长者说:‘你说的都不对,我明天要请来一位福慧俱足,万德庄严,三界导师,四生慈父的释迦牟尼佛光临我家,应供说法。’须达多长者原是一个婆罗门教徒,现在善根成熟,一听到万德庄严的佛,激动非凡。须达多又问:‘佛现今住在什么地方?’删檀那说:‘佛现住竹林园,你不要急,明天天亮,佛就会来到我家,说法应供。’须达多见佛心切,立即赶到竹林精舍,可是已经夜深人静,不知从哪里进得去,正在犹豫之间,佛运用神力放出一道白光,照到须达多这位长者身上,他随着这道光明勇往向前,一直走去。一到竹林精舍,就看见有很多人在那里举行见佛仪式,一心顶礼之后,就绕佛三匝,然后长跪合掌。须达多长者照样如法而行,听了佛的说法开示,当下得证须陀果,感到法喜充满,非常兴奋,马上发大菩提心,恳切要求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去,讲经弘法,普度众生。佛接受了他的请求,满足了他的愿心。须达多长者得到佛的慈悲许诺之后,连夜赶回舍卫国,千方百计要找一个理想的地方,建立一个伟大庄严的清净讲堂。忽然想到舍卫国的只陀太子,他有一个经常游玩的大花园,非常宽蔽,花香鸟语,环境清幽,做说法讲堂十分理想。须达多就去找只陀太子,见面后,须达多开门见山地说,为了要请佛到我国来弘法利生,想买你的花园建造讲堂,请佛说法。只陀太子知道须达多是个大富长者,半开玩笑地说:‘长者,你是我国最富有的人,听说你家黄金很多,你如果能够用金砖将我这个花园统统铺满,我就将花园给你!’给孤独长者听到此话,马上赶回家去,把金库打开,一车又一车地将金砖运到花园,并派了许多工匠,很快就把金砖铺满了整个花园,这时只陀太子看了大吃一惊,马上须顶达多说:‘长者,我刚才是对你开玩笑的,不能当真。这个花园是我赏心悦目的地方,我绝对不可能卖给你。’给孤独长者正色厉声地说:‘太子,你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今日的太子就是未来的国王,君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现在我已经把金砖铺满了整个花园,这花园当然是属于我的。’太子在这不得已的情况下说:‘长者,既然如此,你我二人共同请佛说法好吗?’长者说:‘是我用金砖铺地,怎么能与你合作。’太子又说:‘长者金砖铺满之处,是花园的土地。可是园里很多合抱的大树,树根周围是金砖铺不到的地方,那应该属于我的,所以说,长者与我共同请佛说法,岂不是更好吗?’须达多这时只好同意合作,把这个花园叫作‘祇树给孤独园’。上面所讲的是名山圣地、佛国道场,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常来往居住,弘法度生,佛在这些道场讲了不少经。度了不少人。当然,除此之外在印度其他城镇也留下佛的足迹,如斯里兰卡,佛也曾到过教化众生。佛一生经历有四个地方值得纪念,就是诞生迦毗罗,得道摩竭陀,说法波罗奈,涅盘拘尸那。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陀的一生 一生教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梦见搅拌液体 梦见搅拌液体什么意思

    梦见搅拌液体是什么意思?梦见搅拌液体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搅拌液体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搅拌水泥或是在用水泥做工,表示做梦人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不久将会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果。农民梦见搅乳,表示丰收的硕果。梦见北方梦见北方什么意思年轻女孩梦见搅乳,预示她将有一个勤俭持家精力充沛的丈夫。

  2. 元旦祝福语短信

    元旦祝福语短信1、远离琐碎烦恼,携带快乐微笑。祝你元旦大吉,一年福星高照!春节祝福短信8、过去的一年,是艰苦的一年,是开创的一年,更是丰收的一年,因为有了您的支持与合作,我们才会完成的如此顺利。元旦给你来拜年,祝你节日愉快!

  3. 秦始皇的陵墓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为了防止河流冲刷,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4. 净空法师:感应的实例

    我有好多次这个经验,以后我向章嘉大师请教,把这个经验告诉他,他给我说的,或者是菩萨、或者是罗汉、或者是天人从这边经过,看到的时候他在那里停一下就有这种感应。能听到音声的,我也遇到有好几个人,我遇到三、四个;见到佛菩萨形相的也有,比较少,感应。

  5. 蔡中的简介 蔡中是怎么死的历史名人

    刘备依附荆州时,蔡瑁深忌刘备,设计欲于宴会上构杀之,蔡中奉命把守襄阳南门。赤壁开战当晚,甘宁引蔡中深入曹寨,一刀斩其于马下。性别男籍贯[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官至水军副将兄弟姐妹蔡和相关人物曹操,蔡瑁,蔡和,甘宁曾效力过的势力魏刘表蔡中,襄阳人,荆将蔡瑁的族弟。蔡瑁因善养水军而见封水军大都督,蔡中亦从为副将。赤壁开战当晚,蔡和蔡中全被斩首祭旗!

  6. 王竹溪抄书教妻子识字 如何评价王竹溪

    王竹溪王竹溪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他在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数学物理等方面都有研究,一生致力于为中国科研做贡献。王竹溪抄书教妻子识字>王竹溪>王竹溪与妻子涂福玉是“指腹为婚”,两人于1933年成婚。与王竹溪相比,涂福玉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人,但他却从未因此嫌弃文盲妻子。王竹溪白天给学生授课,晚上就教妻子识字读书。>如何评价王竹溪>王竹溪>九三学社: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良师益友。

  7. 中国有俄罗斯族,蒙古族,为啥没有日本的大和民族?

    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生活在中国的俄罗斯族、蒙古族人们是我们中国人,他们与祖先的争斗无关。但是,奇怪的是,中国没有日本的大和民族,这是为什么呢?和平乃为小和,和睦可称中和,唯和谐方为大和。所以,他将日本民族称为大和民族,延续至今。这些日本遗孤出生在中国,大多被中国收养,已经不熟悉了大和民族的生活习性。而在新中国设立民族的时候,需要部族要有民族的识别,这些遗孤无法做到,所以新中国就没有了大和民族。

  8. 梦见上课铃

    周公解梦梦见上课铃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上课铃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吕不韦见子楚

    吕不韦见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

  10. 不忘沟壑是什么意思?

    【拼音】bùwànggōuhè【解释】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出处】《孟子·万章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例子】尝曰:“士求自立,当自不忘沟壑。”(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相关】百度“不忘沟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