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法门寺,一座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寺院,久负盛名的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关中塔庙之祖。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2499件稀世珍宝,更是中国文物史上的传奇事件,每一件地宫宝物都隐藏着一段曲折的往事。

法门寺,一座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寺院,久负盛名的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关中塔庙之祖。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2499件稀世珍宝,更是中国文物史上的传奇事件,每一件地宫宝物都隐藏着一段曲折的往事。 唐代鎏金银龟盒 「 ”唐代鎏金银龟盒”是1987年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长28.3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重820.5克。分体锤击,纹饰鎏金。器物为仿龟形,昂首引颈,鼻部、嘴部中间及两端镂孔。以甲背作盖面,龟身内空,四足有力,内部中空。形象生动,如行似走,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一直被法门寺学术界认为是贮藏茶叶的茶具,其复制品也长期以来用于茶道表演,引发关注。 但是,随着专家的深入研究,发现它并不是一件茶具,其真实功用乃是一件香具。 法门寺博物馆文博馆员毛小东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和实验,发现「 ”鎏金银龟盒”不是茶具,其真实的功用是香具,吞香吐烟才是它的真实身世。 由于工作原因,毛小东常常要对馆内文物进行保管、检查、移动,当他发现鎏金银龟盒内的黄褐色渍痕后,他又仔细查看了其他部位,发现在龟盒嘴部内侧和颈部都遗留黑褐色的痕迹;龟盒腹腔内也遗有分布不均、大小各异的深褐色和黑色斑点等残留混合物;后来,他又了解到,鎏金银龟盒在出土时「 ”腹腔内残留有少量黑色(深褐色)粉末渣,与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腹内残留物相同”。从此,「 ”小金龟”的真实功用在毛小东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鎏金银龟盒不适合贮茶 不完全封闭性的鎏金银龟盒难以作为贮茶器具。 根据《茶经·四之器》记载:「 ”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不论是用纸囊包裹茶,还是用罗合以及竹漆器贮藏茶,贮茶器具共同的特征就是「 ”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而鎏金银龟盒的局部细节正好相反,不是全封闭性的。其 ... 部的鼻孔、口的正中部位以及口的左右两端为五处镂孔。如果要是作为贮茶器具,存放茶叶末,盖子扣好后,茶的香气就会从龟的头部镂孔地方不断散发损耗甚至流失掉。 另外,贮于龟腹边缘以及四足中空凹陷的茶叶末很难取出,如果将此物作为贮藏茶末器具,很不利于实际操作。 模拟实验图 同时,毛小东使用唐鎏金银龟盒的复制品进行相关实验,倒茶末时,龟盒头部前端的小孔会被堵住,只能从龟嘴的两侧倒出;倒热水时,龟鼻部及口部等五处镂孔同时出水,并且水量大小以及方向不一致。种种结果表明小金龟不是一件茶具。 鎏金银龟盒符合作为熏香具的条件 历史遗留的熏香具,虽然造型各异,材质不同,大小各异,但凡是有盖子的熏香具,必有不同程度的出香孔。比如同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 唐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 法门寺博物馆藏 而鎏金银龟盒头部共有五处被不同大小程度的巧妙镂孔。其两个鼻孔较圆,口部中间位置呈半圆形,但比鼻孔要略小。口部的左右两端被镂孔成带弧度的三角形,开孔的面积相对其他孔要大得多。这几处孔的大小、形状、位置各不相同,根据龟的眼口生理特征,巧妙镂孔,独具匠心,从而达到熏香用具功能性的出香散气孔。 通过鎏金银龟盒(复制品)的直接燃香实验证明,将普通的塔形檀香,直接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再放到龟盒底部自然燃烧,随即产生的热气流会裹挟着香烟向上运动,然后盖上龟盖子,自然而然沿着龟盖子内侧向龟颈部运动,最后从 ... 部的镂孔处流出香烟。证实了此物可作为熏香具的直接依据,同时还为我们揭示了鎏金银龟盒内部遗留痕迹是通过长期燃香后形成的。 法门寺还有很多国宝传奇,想了解更多法门寺的国宝故事吗?在域鉴原创游学寻宝真人秀《丝路寻宝》中古玩达人志哥就来到了法门寺一探究竟。 关注抖音号:域鉴寻珍,与志哥一同探索古老的丝绸之路。
本文标签:法门寺文化文物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