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历代钱币外钻出来一种古陶币

从历代钱币外钻出来一种古陶币

  最近西安市高陵县资深钱币收藏家张振龙先生 ... 给我一枚红陶币(见图1),直径6.4厘米,厚1.6厘米,重58克。整体呈斗笠状,正面顶部似一古篆字,亦如盘曲的龙纹,坡区饰凸起的蝌蚪纹四圈,边沿圆棱,背面凹下。土锈坚实,为生坑器。据张先生讲,这是一枚“拙美的史前文明实物”。这枚红陶古币,引起我查找中国钱币史的兴趣。

  我国很早就有人研究钱币,在南北朝时期已有刘氏的《钱志》、顾烜的《钱谱》、南宋洪遵的《泉志》问世。清乾嘉后,考据之风大盛,出现了一批造诣很深的钱币学家。他们着重对古钱实物的研究,摒弃了一些荒诞的旧说,撰写了大量高质量的论著,如梁诗正、于敏中的《钱录》,鲍康的《观古阁泉说》《大泉图录》,李隹贤的《续泉说》,罗振玉的《四朝钞币图录》,初尚龄的《吉金所见录》等等。现代汪圣铎的《中国钱币史话》、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黄家豪的《中国钱币发展史概要》等等。这些研究论述中国钱币的著作只记载有贝币、金属币、纸币,但都没有陶币的踪影。据《史记》《管子》等古籍记载,我国上古时期的货币有龟、贝、珠、玉、金、钱、刀、布等多种,也未提及陶币。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里程碑。货币与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强弱、国民的贫富以及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货币的起源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比文字的产生还要早一些。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中国货币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古代世界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同世界各国一样,我国在现代货币出现以前,经历了物物交换—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金属铸币四个发展阶段。

  从一些相关资料来看,我国应有陶币存在:

  图2为钱币收藏者在网络公布的图片及说明,认为是“汉代陶币(四枚灰陶质),整体厚重浑实带细工,深坑未清”。

  图3持有者称“经专家鉴定”是汉代灰陶币。鉴定评语为“西汉陪葬币,应该是陶质的。材质从颜色上猛一看,像金属的,一上手很轻,感觉是陶,再一看,上面还泛有金属光亮感,测试的结果是不导电。隆起的条状,像文字,什么文?仍然不认识”。

  图4为浙江衢州市出土的汉代陶币。古玩网称“大开门的高古钱币,品相完美,这东西应该是越窑的前身烧制,做工精美,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是收藏不可缺少的藏品。古玩网专家已经鉴定”。

  图5为2010年7月30日江苏镇江一位钱币爱好者公布的图片,还有说明“近日,本人在镇江某“灰坑“发现一枚疑为3000年前陶币和一些动物骨骼亚化石。陶币特点:陶土细腻,软红陶,纹样繁复,精细小巧。直径1.6厘米,厚0.2~0.3厘米。猜想为早期实用古陶币而非冥币,繁复的纹样(是否古吴地文字符号?)具有防伪作用。如经考证,则有可能成为首次发现的中国最古老陶币。”

  图6为新疆考古发现的“古陶币,其文字不详,疑似西域古文字,罕见”。

  图7是“早年吉林辽地宫塔基清理时出土的辽代陶币—“大定通宝“、“保宁通宝“、“大安元宝“”。

  图8为辽代“寿昌贰年”陶币。

  图9为一组“大泉五铢”陶币。

  图10是末代皇帝溥仪发行的我国最晚的陶币。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其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1911年)。1934—1945年,溥仪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其在伪满洲帝国皇帝位时年号为“康德”,又称康德皇帝。“9.18事变”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日本侵略者为应付中国人民的反抗,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制造武器装备,在我国境内掠夺了大量金属材料,致使伪满铸造硬币的金属短缺,到了后期竟以陶土制造钱币。这种康德十一年(1944年)“满洲帝国”五分、十二年(1945年)“满洲帝国”五分、一分币就是用含泥土压制,略加烧结而成的陶质硬币。以泥造币,是日本侵略者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到了1945年8月,日本便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三枚陶币,迄今是我国最晚的陶币。

  图2、图3、图4三种都是灰陶质的汉代陶币,形制、表面纹饰与图1大同小异,不过图1为红陶质而已(红陶比灰陶早),因此我认为图1这枚陶币不是“拙美的史前文明实物”,应是秦汉(或略早)时期的陶币。它们也不是流通实用货币,可能是冥币。图5、图6两种是否为“币”,应留给专家研究。图7、图8、图9这种陶币,也不是流通实用货币,可作为供奉神灵的钱币,也可作为冥币。只有图10“康德陶币”是流通实用货币。陶币是一种人工币,既然专家大都认为中国有五千年的货币史,最初先民除使用自然货币“贝”之外,有没有用人工币“陶币”?因为考古发现我国先民7000年前就可烧制陶器,陶币很有可能作为当时一种实物交换的“货币”。古“陶币”应在“金属币”出现之前存在。这样看来,陶币很有研究的价值。

  以上仅是个人的粗浅认识,还望方家指正。

  来源:收藏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从历代钱币外钻出来一种古陶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3.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4.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5.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6.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7.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8.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9. 毛主席大弟毛泽民:红色银行家的大智慧

    但枪杆子也少不了钱袋子做支撑,毛泽民就是那个拿着算盘、账本,为中国革命赚得了生存、发展资本的重要人物。...的大弟毛泽民,一生只活了47个年头。前25年,他是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后22年,他在...引导下投身革命,成为中国红色金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从创办红色中国第一个国家银行、发行苏区统一货币,到...路上筹钱筹粮、抗战时期的经济保障,毛泽民一生最大的才能和对革命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工农、为红军理财。

  10.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随机推荐

  1. 春秋战国:一个不安却充满活力的时代,“变”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汗青上一大厘革时期。封建礼制趋于溃逃,社会事态变迁快速,时代情况显着与西周分歧。民间学术文化蓬勃成长,培养不少精良常识分子,他们游走于列国之间,摆布列国形势;生产手艺与对象的提高,促进农工贸易蓬勃;宗法轨制衰退,王室力量减弱,诸侯势力增加,政局转变猛烈。各种改变都使得旧有轨制面临错误时宜的窘态,然而新兴轨制却尚未竖立完全。新旧轨制杂陈,使得时代现象更显杂乱。时代的巨变宗法轨制在

  2. 带有稂字的成语大全

    包含、带有“稂”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稂不稂莠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稂莠不齐——有好人也有坏人,好的坏的混在一起。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3. 清丰县神秘的郑氏坟茔,诉说着咱清丰人的忠孝节义

    郑氏始祖自明末迁入清丰几年前,我在翻阅民国三年《清丰县志》时,在《忠节》一章中,读到三百七十四年前(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发生在清丰县城的一件惨烈事件:“崇祯壬午(1642年),清兵南下,河北郡县望风瓦解。清邑据守八日,城始失守。一时殉难官绅士民,死非一途。”随后,...

  4. 枯木逢春-李鸿章的故事

    连日来,年轻人朝起晚睡,每日读经派遣时日,偶尔也会在寺院走走,却不和众人闲谈,遇见德惠师父,简单问候,并无攀谈询问之意,只是热衷于浇灌门前一株枯木,浇完沉思良久,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年轻人和德惠师父诉说了自己不幸的经历,轻叹:“连枯木都可逢春,我还有属于我的未来吗?”德惠师父微笑,“世人说我是高僧,愿来我这里祈福保平安,我佛慈悲,本该保佑苍生,可是我院内枯木确是你救活的啊。”

  5. 为什么嘉靖在“大礼议”案中会倔强地坚持?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到1524年(嘉靖三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原因是明朝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为其改换父母的问题所引起。明世宗登基不久之时。当时,世宗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考),以及世...

  6. 物伤其类是什么意思?

    【拼音】wùshāngqílèi【解释】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例子】【近义词】兔死狐悲【反义词】幸灾乐祸【相关】百度“物伤其类”

  7. 姜王后是姜子牙的女儿吗?历史上纣王的皇后真的是姜王后吗?

    记载中姜子牙只有一位女儿,名为邑姜,但有很多朋友却认为姜王后是姜子牙的女儿,是不是真的呢?姜子牙是历史人物,封神作品中出现的姜王后是否也是?有学者猜测姜王后可能是病逝的,而纣王对王后的离世也非常痛心。姜子牙和姜王后同姓姜,很多人好奇姜王后是姜子牙的女儿,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两人只是恰巧同姓而已。历史中姜子牙只有一位女儿,名为邑姜,后来嫁给了周武王,成为西周第一位王后。

  8. 吃鸡蛋也有讲究,为健康考虑,那些鸡蛋的食用误区最好能避开

    但是有食品研究所认为,吃生的鸡蛋不仅不能够治疗感冒,可能还会引起食物中毒。毛鸡蛋是没有孵化完全的小鸡胚胎。豆浆在经过加热煮沸的过程中,这种物质被破坏到85%以上,不足以干扰到鸡蛋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尤其是老年人,为了避免过多的摄入胆固醇,就会减少吃鸡蛋。其实一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相当于成年人每天需要的摄取量,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损害到身体的健康。

  9. 阿昌族的活袍

    活袍是阿昌族的原始宗教师,在阿昌族社会中,他们平时是普通劳动者,只有在宗教活动中才能显示出他们与众不同。活袍中有的所祟拜的祖师中也有道教崇拜对象,但总的说,他们不参加道士做道场,不念佛经,仍然坚传用阿昌族代代相传的原始口传经。

  10. 他被 ... 视为「 ”半个朋友”,生前被开过三次追悼会,三个月的错误却真诚检讨了三十年

    文/李思慎中国...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城郊阳三石芋园一个书香之家。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