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黄峨黄峨生于四川遂宁一个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发誓要嫁给杨慎这样的人物,天随人愿,最终两人成婚。黄峨杨慎的爱情故事>黄峨已到及笄之年,品貌端庄,才艺超群,前来求婚的显贵子弟,风流少年络绎不绝,但黄峨一再向父亲表明心迹,一定要选择象杨升庵那样学识渊博,志趣高尚的郎君。黄峨、升庵乘船沿着北运河向南行驶,在黄峨的精心护理下,升庵的杖伤逐渐好转。>对黄峨的历史评价>徐文长称赞她。

黄峨 黄峨生于四川遂宁一个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发誓要嫁给杨慎这样的人物,天随人愿,最终两人成婚。婚后,夫妇二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黄峨陪着丈夫历经磨难,不离不弃,最终“生同心,死同穴”。
黄峨杨慎的爱情故事>黄峨已到及笄之年,品貌端庄,才艺超群,前来求婚的显贵子弟,风流少年络绎不绝,但黄峨一再向父亲表明心迹,一定要选择象杨升庵那样学识渊博,志趣高尚的郎君。>正德十二年(1517)明武宗终日游乐,不理朝政,杨升庵忧国忧民,上疏劝谏,未被采纳,遂以养病为名,回到新都,读书自娱。不久,升庵的原配夫人王氏病故。次年,升庵得知聪明有才、美丽多情的黄峨年过二十尚未许人,便征得父亲的同意,遣人做媒。黄杨二家交谊深厚,门当户对,一说即成。于是,升庵备办丰厚的聘礼,亲往遂宁迎娶黄峨。当彩轿到了新都,倾城震动,人们都争先恐后来看这位“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媳妇状元妻”的绰约丰姿。>黄峨在京城的官邸里,成为升庵的有力内助,夫妻生活倒也惬意。>明世宗登位不久,就想把他亡故的父亲兴献王尊为“皇考”,享祀太庙。这个与明朝皇家礼法相违背的决定,遭到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派的竭力反对,争议相持不下。杨升庵身披红色的囚衣,项系沉重的枷锁,带头被廷杖后的创伤由解差押送出京城。他从潞河登舟南下,连和家人告别的机会也没有。黄峨听到这不幸的消息,肝肠寸断,悲愤满腔。她急忙收拾行装,带领仆人,赶到渡口,誓与丈夫同生死,共患难。黄峨、升庵乘船沿着北运河向南行驶,在黄峨的精心护理下,升庵的杖伤逐渐好转。>黄峨回到新都,静居榴阁。她强压悲愤,茹苦含辛,孝敬公婆,教哺子侄,为远谪在外的升庵操持家务,排难分忧。>嘉靖五年(1526),被迫辞职还乡的杨廷和担忧国事,思念儿子,忧思成疾,病势沉重。升庵闻讯,回蜀探望,当父亲痊愈后,黄峨便随同升庵,跋涉千山万水,去到云南连陲,成为升庵讲学、著书的好帮手。他们生活虽然淡泊,但夫妻同甘共苦,互相体贴,并常以词曲唱和,交流心声。>隆庆三年(1569),黄峨病故。她和升庵一样,出活了七十一岁,并实现了与丈夫“生同心,死同穴”的誓愿。>
对黄峨的历史评价>徐文长称赞她。“旨趣闲雅,风致翩翩,填词用韵,天然合律”。“积雨酿春寒”这阕《黄莺儿》,被明代骚隐居士《衡曲尘谈》誉为“字字绝佳”。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寄外》一律和《黄莺儿》一词,“升庵别和三词,俱不能胜”。>杨升庵有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夫人,又何止“郎才女貌”而已?徐文长赞颂他们夫妇“著述甲士林”,“才艺冠女班”,这实在是历史上罕见的。黄峨同杨升庵一样,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也该得到应有的地位。>钱谦益《历朝诗集小传》说她“闺门肃穆,用修亦敬惮”。故升庵为她祝寿,有“女洙泗、闺邹鲁”之辞。洙泗、邹鲁,代指孔孟。升庵是把她作为女中圣贤来尊敬的。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黄峨杨慎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