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漕运

  漕运(汉语拼音:Cao Yun;英语:C ... Transport),中国古代 ... 将所征收财物(主要为粮食)经水路(含海道)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组织和管理。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挽”、“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隋初除自东向西调运外,还从长江流域转漕北上。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随商品经济发展,漕运已非必需,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 ... 遂令停止漕运。

  历代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运费代价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

目录

先秦与秦汉

  《禹贡》时代,各州所纳贡赋经水道运达于河(黄河),输入冀州,后世漕运始于此。秦始皇攻匈奴时,从今山东经海道运粮转入北河(或指今内蒙乌加河一带);经略南越时,令监禄凿灵渠沟通湘江与西江水系运送粮物。楚汉相争,萧何运关中粮转漕前线,为汉军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西汉定都长安,每年集运淮南粟数十万石达关中,转漕逐渐制度化。武帝时官多役众,转漕数由100万石增至400万石,元封以来曾一度增至600万石。此后,漕额虽增减不定,但400万石当为西汉的漕运常额。为维持这一局面,仅漕卒一项即达6万之众,何况,转漕关中时须经三门峡砥柱之险,费时费力,粮耗极大,西汉为此采取多种办法予以改进。武帝元光六年(前129),采纳大司农郑当时的提议,沿秦岭北麓开挖了300余里与渭河平行的人工漕渠,潼关到长安的水路为之大大缩短,且渠下万余顷民田得以受益。此外,宣帝以来,耿寿昌与赵充国等人曾先后提出过积极建议,改进漕运。西汉漕事由各地护漕都尉掌领,沿途县令长亦往往兼领。漕粮则输入大司农所属的太仓。

  东汉都洛阳,大大便利了关东各地漕粮的转输,护漕都尉为之罢置。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在洛阳南修阳渠,引洛水以为漕。明帝时,黄河、汴水堤岸决坏,二水混流成灾。永平十二年(公元69)王景发卒数十万对荥阳(在今荥阳市东北)到千乘(在今山东高青高苑镇北)海口之间一千余里的堤岸进行了修凿,使河、汴各归故道,不仅便利了漕运,且免除了山东、河南的水害。

三国、两晋南北朝

  淮河、长江流域是南北对峙政权的前沿,各方均以通漕积谷为要务。孙吴政权曾多次疏凿运河以利转漕。曹魏多次于淮河上游偏西之地,利用汝、颍、洧、渠四水,开渠沟通江淮。西晋末,又于京口之南修建了江南运河上的第一座堰埭(丁卯埭)以节制河水的流失。邗沟与鸿沟、汴水等运河开通以来,淮北地区的泗水成了南方沟通中原和黄河下游的主干。谢玄北上伐前秦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时,遇泗水洪流,军粮运输受阻,便建造7座堰埭,分段控制彭城东南60里的吕梁河等泗水支流。东晋时还于彭城之北开人工渠,使汶、济、泗诸水相通,泗水过彭城西,入汴通黄河。北魏经略江淮,于水道之沿立仓12处,储漕粮以供军需。

隋唐

  隋代先后修通四段运道: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引淮水达扬子(今江苏仪征东南)入长江;通济渠,自西苑(今河南洛阳西)引谷、洛水达黄河,又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通淮河,实际是利用汴水取直航道(唐代改名广济渠);永济渠,北起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黄河;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今浙江杭州)。隋唐大运河纵向沟通了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与钱塘江五大水系。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先后在河南、陕西运渠所在沿岸置黎阳、河阴、常平和广通等仓储粮备运。灭陈后,长安粮大部由江淮输送。炀帝又置洛口、回洛仓,储粮达2,600万石。

  唐初,水陆运抵关中之粮仅一二十万石左右。高宗至玄宗前期,因河南至关中运道艰险,唐廷被迫常驻东都(洛阳)“就食”太原、洛口仓(分别在陕州与巩县)的巨量积粮。开元中期以来,天下漕粮愈益以江淮为重。裴耀卿主持漕政后,改“长运法”为转般法,按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的原则,于沿河就势设仓,节级转运。天宝元年(742),李齐物于三门峡附近凿开元新河;不久,韦坚又开挖一条与渭水平行的漕渠,最终避开了运道下段的车载陆运,使最高运额达400万石。安史之乱,漕路曾一度改以长江入汉水,由陆路抵扶风(今陕西凤翔)。广德元年(763),刘晏主漕政,针对时弊进行了包括创行纲运法(以十船为一纲)在内的全面改革,成效甚著。德宗时中原藩镇割据,扼断运路,韩滉从镇海军(驻江苏镇江)载江南粮,武装押运,直抵中原、关中,转般法中止。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因李巽、王播等人的努力,曾一度恢复刘晏时的漕运水平。唐末漕政大乱,年运江淮米不过40万石,至关中仅10余万石。

  北宋漕粮分四路向京都汴京(开封)集运,其中来自东南六路的淮汴之粟占主要地位。中央三司使总领漕政,各路转运司(漕司)负责征集,发运司负责运输。北宋对运河进行一系列整治,恢复与完善坝闸制,并创建复式船闸。加之北宋漕线较隋唐缩短近半,故运输能力大增。

常平仓

  北宋承唐之制行转般法,并于真州、扬州和泗州置转搬仓储粮,丰则增籴,饥则罢籴(称“平籴”)。发运使分驻真、泗二州督运,又将当纳粮额折交斛钱(称“额斛”),另从本地仓储中代支起运(称“代发”);诸路运转司所征漕粮交发运司。若耽误可航期,发运司则以100万贯的“粜籴之本”,就近趁粮价贱而籴粮起运。此法自熙宁变法以来更趋完善。宋初东南六路漕额为300万石,此后渐升,真宗、仁宗朝达800万石。漕运常额,景德三年(1006)定为600万石,自天圣五年(1027)起暂减为550万石。徽宗、钦宗时政治昏暗,漕政败坏。蔡京废转般法,改直运法;花石纲等危害漕运事件屡有发生,故运量渐减。钦宗时汴京被围,汴渠溃决,所入不及常数百一。

  南宋漕运体系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中心作重大调整。建炎年间,江浙、湖广、四川粮大多运往沿江重镇及抗金前线,后改运临安,运数大致仍600万石。诸路中,江 ... 居1/3,长江及江南河为运输主干,漕运方式以官运为主、商运为辅。

  元都大都(今北京),汴渠也因北宋末年战乱及黄河“夺淮入海”而失效。漕运格局为之大变。元初漕运大致循唐宋大运河旧迹转入大都。至元十八年(1281)修凿济州河,南来运舟由徐州经济州河入大清河,入海,海运至直沽,再水陆联运至大都。二十六和二十八年会通河(须城安山至临清)与通惠河(通州至大都)凿成,元代大运河南北取直,全线沟通,内河漕运自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元代漕运格局另一重大变化是海运的创通。至元十九年,元廷命罗璧、朱清和张瑄载粮四万余石由海道北上。次年,立二万户府管理海运。数年后,运数增至50余万石,于是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传统的内河运输退居次要地位。二十四年,立行泉府司专领海运,并增置二万户府。二十八年,行泉府司撤销后,万户府几经撤并,大德七年(1303)始合而为一,称海道都漕运万户府,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开司署事。经调整,万户府下按地区分设7个千户所。以负责漕粮的集结与转输。分设于直沽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北运河西岸)和大都的“都漕运使司”与“京畿都漕运使司”主要负责承接南来漕粮,转达大都各仓。

  漕粮主要取江南官田岁入。岁运之数,至元、大德年间为百余万石,后来增至300余万石。元代岁运的最高额为天历二年(1329)的350余万石。随着元代政治的衰敝和农民起义的爆发,海运日益衰落,约从至正十二年(1352)起,正常的漕粮征集和运输告终,元王朝依靠江浙的张士诚、方国珍和福建的陈友定每年运来的数十万石粮食,维持供应,直至灭亡。

  海上航道前后有三次变更。其中,于至元三十年创开的新航路自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开洋至崇明三沙(今上海崇明西北),东行入黑水洋(江苏北边以东一带海面)至成山(今山东荣成成山角),然后西北航行入直沽。此路线主要取远洋航行,顺风十日即可驶达。

  明初建都南京后,曾多次浚治、开凿水路,从而形成了浙西、皖南至应天(今南京市)的水运大通道,改善了漕运条件。首都北迁后,漕运方式大致有三变:洪武前期,辽东战事频繁,明 ... 沿袭元代旧例实行海运,每年集运江南粮六七十万石输往辽东和北平地区;洪武、永乐之际,北平地位上升,对江南漕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一时期大致实行“海陆兼运”,年运量最高达300万石以上;随着永乐十三年(1415)大运河会通段的重新贯通,漕运的重点转向河运,其法有三:一是“支运”。各地漕粮先由当地民户运至指定粮仓,再由各地官军分段递运至京;二是“兑运”。为减轻支运给民众增加的负担,宣德六年(1431)江南巡抚周忱创改新法:各地民众运粮到附近地点,贴给相应的耗米、轻赍银后,即兑与卫所官军,由后者运往京师;三是“长运”(又称“改兑”)。“兑运”日久弊生,粮户仍须自运。成化七年(1471),应天巡抚滕昭令运军直至江南各水次兑运,粮户则增纳渡江费一斗。后此法全面推行,长运遂成定制。运数宣德时最高额达674万石,成化八年(1472)始以400万石为常额。漕粮约六成征自南直隶和浙江地区。此外,苏州、松江、常州、嘉兴和湖州五府还要提供20万石左右的“白粮”(白熟粳糯米)。这类漕粮后来主要由民船承运。

  明中央初置京畿都漕运司管理漕政。主领官漕运使后被漕运总兵官取代,景泰二年(1451)又设漕运总督与总兵官共理漕政。漕府所属卫军称运军,约12.7万余人;运船1.1万余只;另辖遮洋军7,000人,海船350只。地方漕事由府佐、院道、科道官及县总书掌管。户部和漕府派专官主持各地漕运事宜。州县以下由粮长负责征粮和解运,下辖解户与运夫以专供运役。

  清代开凿中运河,彻底结束借黄河行运时代,并建成黄、淮、运交汇枢纽,缓和河面比降,减轻浊流灌运,改善了漕运条件。

  漕运 ... 基本承明制,但又有下列名目(称漕粮本、折三大纲):正兑米,运京仓粮,定额330万石;改兑米,运通州仓粮,定额70万石;改征,将漕粮改征为其他品种;折征,将漕粮折算成银,价银统归地丁项内,上报户部。此外又实行截漕(各地漕粮起运后,地方遇灾,截留部分作为赈济,或截一地漕粮运往另一地)和拨运(主要指截留山东、河南所运蓟州漕粮,拨充陵寝及驻防兵米)等措施。漕船数与编制稍异明代,一般以府、州为单位,十人一船,十船一帮,十船互保。清代最终实行官收官运,承运者是卫所军籍中较殷实的军丁(运丁)。发运时每船配运军一名,运副一名,雇募水手九至十名。各省运军水手多少不等,总数在十万名左右。漕运最高长官为漕运总督,驻淮安。其下为各省粮道,共七人,掌本省粮储、集运等相应事宜押运,原为粮道之责,后选管粮通判一人,专门负责督押,约束运军,后因官卑职微,仍由粮道押运。领运官,由千总一人或二人领运,武举人一名随帮效力。为确保漕运无误,于淮安、济宁、天津、通州运河沿线设置巡漕御史,稽查本段漕运。此外,淮安淮北沿河置有镇道将领,以催促入境漕船前行;在镇江与瓜州的南漕枢纽处,镇江道负责催促,同时由总兵官(后改为副将)巡视河岸,协同督促漕船过江。

  河漕施行以来,经费拮据,弊窦丛生,复行海运的呼声日趋高涨。道光五年(1825)于上海设海运总局,天津设收兑局,并特调琦善等总办首次海运。次年正月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与太仓四府一州漕粮共163.3万余石分两批载运北上。漕船从黄浦江出发,经吴淞口东向大洋,行4,000余里达天津收兑局验米交收。清廷特准商船载运免税货物二成往来贸易,调动了商船积极性。海运粮占全部漕粮总数之半,节银米各十万。道光以来河漕在十二三万石之间,海运粮则达120万石左右。

“漕运256075” 6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漕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7.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8.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9.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10. 忘了入仕初衷 索额图如此从能臣---功臣---权臣蜕变为罪臣

    除了这四人,其他十几位,都在康熙年间极有作为,以治国安邦、收复失地、造福朝野留名史册。通过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传播,人们更多知道了康熙朝重臣索额图的大名和他的故事。

随机推荐

  1. 梦见自己被水淹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被水淹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被水淹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枪烟砲雨是什么意思?

    【拼音】qiāngyānpàoyǔ【解释】形容激烈的争战。【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枪烟砲雨”

  3. 三国魏延死后,杨仪踩着魏延的头说了7个字

    >诸葛亮死后,对于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来说,是一大损失。魏延和杨仪本身就有积怨,经过此事,两人积怨更深。会议的结果是这样的,“董允和蒋琬认为杨仪是不会造反的,但魏延就不好说了。”马岱将魏延的脑袋割下后,送到了杨仪的面前。我们可以想象杨仪的得意场景,面对众人,杨仪把魏延的首级扔在了地上,用脚使劲地踩上了又踩。这是杨仪面对魏延头颅说的七个字,可见他对魏延的恨意。

  4. 梦见荷花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荷花,家庭会和谐,自己心情会愉快。未婚男女梦见荷花,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对象。梦见陌生人向自己赠送荷花,靠朋友能发财。已婚男子梦见荷花,是祥瑞,会得财进宝。未婚男青年梦见荷花,是祥瑞,能找到一位如花似玉的妻子。工作人员梦见荷花,要谦虚谨慎,才能得到上司的欢喜,会被权升。女人梦见荷花,会嫁给温柔的丈夫。梦见鳄鱼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5. 徽商的陨落:300年商业帝国兴衰

    1在不知道收了多少「”捐献”的银子后,乾隆二十七年二月,公元1762年3月,第三次下江南、下驻在扬州天宁寺行宫的乾隆大帝,给14名来自徽州的盐商各自颁赐了官爵。对此,乾隆大帝满意地说:「”朕此次南巡,所有两淮商众,承办差务,皆能踊跃急公,宜沛特恩。”为了此次加官进爵,14名盐商具体「”捐纳”了多少银子「”效忠”,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对于扬州徽商之富,乾隆皇帝则早有耳闻,当时,扬州徽商总资本至少在五

  6. 国神比干

    比干生于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逝于公元前1063年,享年64岁。封神榜关于比干的神话传说:鹿...工后,纣王听信妲己妖言,欲会见仙姬、仙子。比干便与武成王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尽行烧死。妲己见袄袍尽是其子孙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一番思索之后,妲己找来雉鸡精胡喜媚,两人决心共同设计害死比干。

  7. 天下廉史张鹏翮

    “巴人出将,蜀人入相”,几千年来,巴蜀文化哺育和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和文化精英。清代张鹏翮集政治家、水利家、文学家、外交家、教育家于一身,是清代268年间蜀人官位最显赫、政绩最卓著、名声最响亮的人物。他的一生,辅佐帝业,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刚正不阿,被誉为一代名相、治河...

  8. 放下那块石头

    放下那块石头闻小语每到新年来临,她都可以收到一份礼物。她打开礼盒,发现也是一块小石头,心的形状,安静地躺在礼盒里。她流着泪,走过去,紧紧地抱住她的先生,心想,为了幸福,或许,她要放下那块石头了。当一个人明白哪才是自己所需要的真正的爱,他(她)会义无反顾的舍弃一些东西,会毫不犹豫地抓牢另一些东西,比如笔者心中的这一块石头,还有那一块石头。

  9. 日本特务机关长喜多诚与华北伪政权的建立

    日本特务机关长喜多诚一对华北伪政权的建立,要根据他的选拔标准确定人选后,再定伪政权的组织形式,以使人地相称。因此与日本对他的要求不合,未能达成协议。另有一部分失掉民族气节的分子,在“七七”事变事变以后纷纷来平,企图投靠日本,组织敌伪政权,进行卖国勾当。喜多因张过去任天津县长时,为了搜刮民财,标卖天津城厢义地,华北人民对之积怨甚深,已不能用作号召沦陷地区群众的工具。

  10. 兰台说史•穷国沙特是如何通过骚操作变土豪的?

    在各方消息纷纷扰扰中,失踪的卡舒吉已经死亡的事实,被沙特官方证实。而卡舒吉事件的详细调查结果还没有出炉,“触目惊心”的案件细节还在不断披露。至于美国如此春风化雨,偏袒沙特的原因,除了所谓传统友谊之外,还与去年1100亿美元的天价军售协议有直接联系。霍尔莫斯的公司因找不到投资者而资金断链破产,沙特家族给予的特许权遂失效。此后沙特国内的多处油田被陆续发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