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封王制度演变和罢州郡兵入手,浅析晋武帝的「 ”强干弱枝”政策

一、初封27王,竟无一人是武帝之后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建立晋朝,史称「 ”晋武帝”。 这一年,原本应该叫咸熙二年。这年五月,晋王司马昭立长子司马炎为晋国太子,迁抚军大将军。此前,太子司马炎虽然也担任过中抚军、中护军这样的禁军军职,但多为挂职,可谓极度缺乏政治历练。而此时的晋王司马昭正处在篡位前夕,没有精力迅速给司马炎配备东宫班底以及进行接班人教育。结果,这年八月,司马昭猝死,在整个家族中都素无威望的司马炎被迫走上了前台。 晋王司马昭 在短短三个月之间,司马炎既无政治历练,也无法建立可靠的从龙班底,因此,他只能全盘接受并依赖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留下的一众功臣勋贵。在他们的拥戴下,司马炎于当年十二月匆匆篡位开国,完成了父亲司马昭未尽的事业。当初靠着贾充、何曾、裴秀等人的支持,司马炎才击败了弟弟司马攸,获得太子之位。作为支持自己成为太子以及完成魏晋嬗代的政治回报,刚刚登基的司马炎大肆封赏功臣,以大司马石苞、卫将军贾充为代表的十一位功臣被封为公爵: 《晋书 武帝纪》:以骠骑将军石苞为大司马,封乐陵公,车骑将军陈骞为高平公,卫将军贾充为车骑将军、鲁公,尚书令裴秀为巨鹿公,侍中荀勖为济北公,太保郑冲为太傅、寿光公,太尉王祥为太保、睢陵公,丞相何曾为太尉、郎陵公,御史大夫王沈为骠骑将军、博陵公,司空荀顗为临淮公,镇北大将军卫瓘为菑阳公 这开国十一公爵中,后来九位配飨太庙。同时,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宗室27人为王: 《晋书 武帝纪》: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皇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几为燕王,皇从伯父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晃为下邳王,瑰为太原王,圭为高阳王,衡为常山王,子文为沛王,泰为陇西王,权为彭城王,绥为范阳王,遂为济南王,逊为谯王,睦为中山王,凌为北海王,斌为陈王,皇从父兄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楙为东平王。 历朝历代,皇子封王是定制。但是,在泰始元年的这次封王中,获封者却无一人是皇子,因为此时武帝的儿子们尚在襁褓之中,无法承担封王重任。这次受封最年长者是司马炎的叔祖父、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司马孚一支更是此次封王的最大受益者,按人数,算上司马孚本人,其七子二孙共十人封王。其次是司马懿一支,其六子三孙共九人封王,这三个孙子都是司马昭之子,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其余各个房头的叔伯长辈均封王。 司马家族封王成员脉络图 自西汉七国之乱后,两汉所封诸侯王大多是没有自治权的虚王,其王国由中央派出官员治理,所谓诸侯王仅领俸禄而已。其中,曹魏在限制宗王方面更是登峰造极,魏文帝曹丕时期诸王在自己的封国内形同圈禁。很多历史学者认为,曹魏亡国正是因为宗室太弱,才让司马家钻了空子,轻松篡位。因此,武帝司马炎才大封诸侯,并且赐予诸侯王实权和军队,以拱卫帝室。泰始元年所封27王,均以郡为国。大国邑两万户,兵五千人。次国邑万户,兵三千人。小国邑五千户,兵一千五百人。 固然,武帝司马炎有用宗室平衡功臣集团的意思。因为,功臣勋贵都是从「 ”三马”幕府上走出来的,辈分上多为司马炎的父辈,司马炎在他们面前权威性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在西晋初年尤为明显,司马炎甚至有些畏惧功勋集团,急需宗室的帮助,护卫帝室。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武帝大封宗室诸王的无奈。司马家族本就是曹魏世家,家族多位长辈出仕曹魏。在司马家崛起的过程中,叔祖父安平王司马孚立有大功,他在曹魏时代的威望就不下宣帝司马懿。后来,他不仅帮助宣帝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还在景帝司马师期间大破东吴。他的儿子义阳王司马望(过继给了大房司马朗),多次镇守关中、淮南,稳定了司马家的霸业。在文帝司马昭猝死的局面下,这父子二人在司马宗族中并非没有取代司马炎成为大宗的实力。所以,武帝极力笼络自己的亲叔祖父一支,他的安平国突破了大国的限制,邑四万户,诸王之中独此一份。并且「 ”一门三世封王,子孙咸居大官,出则旌旗节钺,入则貂蝉衮冕,自公族之宠,未始有也”。 安平王司马孚 所以,司马炎这个开国皇帝,名为建国,实则守成。他骤然登基,夹身于功臣、宗室两大既成势力之间,制定大政方针有很多无奈之处。纵观历代大一统之王朝,如此弱势的开国君主实在罕见。但是,武帝怎么可能会甘心大权旁落?可以说,武帝一生都并没有放弃抑制功臣勋贵和宗室诸王的努力。只是鉴于西晋初年自身威望的严重不足,他采取的政治手段比较委婉和隐晦。比如,虽然大封诸王,但是武帝并没有让诸王之国,而是全部留在京中辅政。而诸王虽有军队,但是自卫有余,造反不足,在治世下,身在京城的宗室诸王很难利用自己的王国军队掀起风浪。 二、咸宁三年改封诸王,「 ”强干弱枝”政策正式开始 在武帝司马炎的心中,自己这一支,才是司马宗室的「 ”干”,而其他宗室都是「 ”枝”。江山必须永远在自己的后代中传承,为此,提升皇子们的政治地位,「 ”强干”势在必行。泰始三年(267年),武帝司马炎立嫡长子司马衷为太子。随后,泰始五年(269年),因为弟弟司马兆十岁而夭,司马炎将皇子司马景度过继给司马兆,并且封为城阳王,变向扩大自己这一支在皇室中的影响力。后来司马景度也早夭,司马炎又让皇子司马宪继为城阳王。司马宪不久又过世,司马炎再以司马祗继续继嗣司马兆,改封为东海王。总之,司马炎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袭承司马兆的王爵,以增强皇子的力量。虽然如此,在西晋最初的泰始十年间,帝室一系还是比较虚弱的,真正意义上的皇子封王的,只有泰始六年被封为汝南王的皇嫡次子司马柬。 到了咸宁三年(277年),武帝已经登基13年之久。皇位已经稳固了,皇子们也长大了,于是,在这一年,武帝大规模调整封王政策,不光「 ”强干”,还要「 ”弱枝”,正式施行「 ”强干弱枝”政策: 《晋书 武帝纪》:徙扶风王亮为汝南王,东莞王伷为琅邪王,汝阴王骏为扶风王,琅邪王伦为赵王,渤海王辅为太原王,太原王颙为河间王,北海王陵为任城王,陈王斌为西河王,汝南王柬为南阳王,济南王耽为中山王,河间王威为章武王。立皇子玮为始平王,允为濮阳王,该为新都王,遐为清河王,钜平侯羊祜为南城侯。以汝南王亮为镇南大将军。 首先,武帝做了一件看似莫名其妙,实则寓意深远的事:改移诸王封国。 《晋书职官志》记载,此次改封诸国,源于武帝司马炎忌惮弟弟齐王司马攸将来会威胁太子司马衷的皇位,于是武帝的心腹卫将军杨珧和中书监荀勖就建议,让诸王都回到封国,这样,齐王司马攸自然也会回齐国,顺理成章被排挤出权力中心。 《晋书 职官志》:咸宁三年,卫将军杨珧与中书监荀勖以齐王攸有时望,惧惠帝有后难,因追故司空裴秀立五等封建之旨,从容共陈时宜于武帝,以为「 ”古者建侯,所以藩卫王室。今吴寇未殄,方岳任大,而诸王为帅,都督封国,既各不臣其统内,于事重非宜。又异姓诸将居边,宜参以亲戚,而诸王公皆在京都,非扞城之义,万世之固”。帝初未之察,于是下诏议其制。有司奏,从诸王公更制户邑,皆中尉领兵。其平原、汝南、琅邪、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为次国,其余为小国,皆制所近县益满万户。又为郡公制度如小国王,亦中尉领兵。郡侯如不满五千户王,置一军一千一百人,亦中尉领之。 前文已述,泰始元年始封的27王,都留驻京师,并未之国。但是,随着西北凉州秃发树机能叛乱、东南对吴战事件愈演愈烈等原因,宗室诸王尤其是武帝叔叔辈的王爷经常出镇地方,比如汝阴王司马骏,封国在淮北汝阴郡,但是他挂帅平定西北叛乱,常年留驻关中。为了让诸王都能回到封国,武帝将皇叔司马骏改封在了关中的扶风郡,使他的封国和都督 ... 驻地一致,变向让他回到封国。 所以,这次改封诸王其实是驱逐齐王司马攸的前兆:连出镇的宗王都得就近回到封国,齐王司马攸自然也不能幸免。史载,「 ”诸公皆恋京师,涕泣而去”,京师的宗王们其实都不想离开繁华的京师洛阳。而齐王司马攸一直拖延之国,直到灭吴后,在回国前期暴病而亡。(具体武帝司马炎和齐王司马攸的故事,可以看这篇文章:从一代贤王司马攸两次夺嫡失败经过,探寻西晋初年大政崩坏的原因) 第二,改封后的诸王,武帝规定,只有平原、汝南、琅琊、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为次国,其余为小国。 此时,宗室最长者安平王司马孚和他的儿子义阳王司马望已经逝世,司马家三房司马孚一支衰落。而武帝更是落井下石,不遗余力的削减这一支的实力,把安平国从一个邑四万户的大国直接变成了邑一万户的次国,让司马孚一支瞬间丧失了在宗室中的巨大影响力。而剩下的大国,除了齐国是司马攸的封国外,都是出镇在外皇叔的封国,这里面有很明显的拉拢意图。 第三,诸王公更制户邑,皆中尉领兵,王国军队世代递减。 武帝并非不知道让诸王离开京师后,诸王有可能在地方做大。所以,武帝特意规定,今后诸侯王的军队均由朝廷任命的中尉领兵。更为严苛的是,初代国王薨后,继任国王的军队要递减,比如大国的初代国王有三军五千人,那么继任的二代国王就得自减一军,只能有两军三千人。这下,诸王本就不多的军队,连 ... 的作用都丧失了,彻底失去了挑战中央的资本。 最后,王国内部实行「 ”推恩令”,五子封王,规定今后非皇子不得封王。 诸王国内实行类似汉武帝刘彻时期颁布的推恩令,即大国次国的国王庶子可封公爵,在封国内部裂土建立公国。小国国王的庶子可以封为子爵。这样,本就只有一郡之地的封国,内部就再次割裂。同时规定以后只有皇子可封王,同时封皇子司马裕、司马玮、司马允、司马该、司马遐为王。这样,泰始初封的宗室旁支27国只会越来越小,而武帝诸子的王国会越来越强多,司马家族宗室力量将彻底逆转,隔绝旁支凌驾于帝系的可能。 三、「 ”罢州郡兵”和「 ”再次大封诸子” 咸宁三年的「 ”强干弱枝”政策只是开始。到了太康元年,晋朝灭吴。此时,整个晋帝国一共有19州,172郡和封国。武帝司马炎在灭吴后不久即下诏,尽罢州郡之兵,实行地方版的「 ”强干弱枝”。州郡兵是怎么来的呢?由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所以各州牧、刺史开始在自己辖区招募军队,统管各地的军政大权,荆州刘表、益州刘焉等州牧都是这么崛起的。也正是这项政策,拉开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大戏,是为三国乱世之始。 西晋州郡图 而灭吴后,天下重归一统,武帝认为州郡兵没有用处了,应该让刺史专职监察吏治,太守处理民政。其实就是让太守和刺史回归到东汉初年的状态。罢州郡兵后,除了地处偏远的交州等州郡由于长期和蛮夷交战,保留了州郡兵外,全国其余各州、郡悉罢州郡兵,大郡留兵100人,小郡留兵50人。要知道,再小的郡,也统辖5至6个县,如此少的兵力,连维持治安都不够。 那么晋朝地方是不是就没兵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由中尉领兵的各诸侯军队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以前的州郡兵。但地方的主力部队,实际是上各 ... 重镇的驻屯军,称为外军。这些 ... 重镇包括关中的长安,河南的许昌,河北的邺城等地,驻守在这些地方的将军都有「 ”都督XX州诸 ... ”的头衔。这项制度来源于曹魏,最初都督地方的将军必须是曹氏、夏侯氏这样的皇室宗亲,直到魏明帝曹叡时期,才有所松动。司马家虽然篡夺了曹氏江山,但是对于都督制却全盘继承下来,都督地方的必须是宗室王爷,一般都是武帝的叔伯辈。 另外,晋朝真正的精锐是驻扎在京师的中军,合计十余万人,形成了对地方的绝对优势。但是,尽罢州郡兵是武帝的心血来潮吗?当然不是,太康十年(289年),武帝再次大封诸子为王: 《晋书 武帝纪》:改封南阳王柬为秦王,始平王玮为楚王,濮阳王允为淮南王,并假节之国,各统方州 ... 。立皇子乂为长沙王,颍为成都王,晏为吴王,炽为豫章王,演为代王,皇孙遹为广陵王。 《晋书 列传三十四 武十三王》:太康十年,徙封于秦,邑八万户。于时诸王封中土者皆五万户,以柬与太子同产,故特加之。 武帝先是改移司马柬、司马玮、司马允这些已经封王的皇子封地,同时让皇子都督地方 ... ,改变了西晋开国后以皇叔伯都督地方的惯例。由此可以看出,尽罢州郡兵后,武帝立刻让皇子接手地方屯驻军。「 ”罢州郡兵”和让皇子出镇地方,是武帝一脉相承的两个既定方针。从此,军队的精锐中军和大部分外军,都掌握在了武帝系的手中。宗族之内,再无人可与武帝系相抗衡。 另外,武帝册封司马乂为长沙王,颍为成都王,晏为吴王,炽为豫章王,演为代王,皇孙遹(太子司马衷之子)为广陵王。皇子的力量再次加强,不仅如此,这些新封皇子和改封皇子的封国,突破了咸宁三年的规定,秦王司马柬邑八万户,其余皇子五万户,而成都王司马颖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十万户。而这些皇子的封国也不再是郡国,比如,吴王司马晏统丹杨、吴兴、吴三郡,成都王司马颖统蜀郡、广汉等四郡。 受封十万户、控四郡的成都王司马颖 太康十年(289年),「 ”强干弱枝”之势正式达成。随后的太熙元年(290年),武帝司马炎驾崩。 四、武帝「 ”强干弱枝”政策完全失败 武帝一生都在担心帝系旁落。所以,他才加强诸子的封国,打压宗室旁支。他以为这样,自己一支的帝位就永固了。如果说,皇位继承者是英明之主,那么这种「 ”强干弱枝”政策是没问题的,武帝诸子会是维护武帝系江山的支柱。但是智力有问题的惠帝司马衷很明显没有驾驭江山的能力,皇后贾南风在冤 ... 太子司马遹后导致中央率先失控。旁支宗王赵王司马伦,虽然没有强大的封国依靠,但是他利用了禁军对贾后 ... 太子的不满,控制了禁军,从而率先政变篡位。武帝诸子有强大的封国又怎么样?封国军队跟中军、外军相比,太弱小了。而痴傻的惠帝司马衷根本不会有效利用这些亲兄弟的封国达到维护帝室的目的。 八王之乱诸王的封地,与实际出镇地完全不同 我们再看看,「 ”强干”之后的武帝诸子在八王之乱中的表现。八王之乱中,依靠自己封国士兵崛起的,仅有长沙王司马乂。而长沙王司马乂是利用自己的国兵发动「 ”斩首行动”,在京城内干掉了掌权的齐王司马冏。但之后,长沙王又开始谋求掌控中央禁军,依靠中军成为执政。而成都王司马颖是利用自己出镇的邺城驻屯军起家,甚至一生都没去过自己在川蜀大地的封国。可见,武帝诸子也知道,与其用自己封国那几千人的军队,还不如直接去掌握中军、驻屯军来的实在。拥有庞大封国的武帝诸子都不依靠自己的王国势力,早就被「 ”弱枝”的旁系宗王更不会利用自己的封国军队了。比如河间王司马颙,他的封地在河北,但实际上他在八王之乱中所依仗的军队却是驻守长安的关中驻屯军。 所以,晋武帝司马炎的「 ”强干弱枝”政策,折腾了二十余年,却是完全失败的。这项政策的失败,不是由于政策本身有问题,而是接班人安排不当导致中央失控引起的。中央失控的结果,就是让这些王爷、野心家、阴谋家,直接绕过了晋武帝苦心设计的封国制度,去谋夺中军禁军和外军驻屯军的军权。八王之乱最后导致江山沉沦、衣冠南渡,正是这些王爷用晋朝中央禁军和驻屯军互相火并的结果,最后晋朝精锐军队毁于一旦,让外族钻了空子。

从封王制度演变和罢州郡兵入手,浅析晋武帝的「 ”强干弱枝”政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7.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8.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9.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10.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随机推荐

  1. 肾衰竭到来,几个征兆会提前「 ”告知”,不能拖延

    肾脏负责人体的排泄工作,一旦受损,就会影响肾功能并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肾衰竭危害性和致死性最大,但是由于肾衰竭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容易被误诊,很多肾衰竭患者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阶段,因此我们在生活务必要留意身体出现的变化,并警惕肾衰竭「”偷袭”!案例分享:来自汉口的李先生今年32岁,某日因意识模糊而被送到武汉当地医院,并检查确诊有肾衰竭和糖尿病的问题,医生了解到李先生一年前就经常口渴口干,还有四肢

  2. 梦见盖房上梁

    周公解梦梦见盖房上梁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盖房上梁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男人梦见蛇缠腿

    周公解梦男人梦见蛇缠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男人梦到蛇缠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白地套蓝玻璃缠枝花卉纹朝冠耳炉

    [专家点评]清乾隆白地套蓝玻璃缠枝花卉纹朝冠耳炉清乾隆白地套蓝玻璃缠枝花卉纹朝冠耳炉,清宫旧藏。炉身圆形,盘口,短颈,鼓腹,朝冠耳,兽蹄形足,内附铜胆。炉体以白色玻璃制成,套半透明蓝色玻璃碾琢出花纹。口沿琢饰回纹,颈饰蔓草纹,腹部环饰缠枝花卉纹一周,其中盛开的三朵大花分别与三足的位置相对应,足阴刻卷云纹。口沿一侧阴刻楷书“乾隆年制”横行四字款。

  5. 乞丐還是國學大師?你我的人生也不過是一場旅行

    曾經的復旦大學高材生,如今淪落街頭流浪,蓬頭蓋面,一副乞丐面貌卻熟讀儒家經典,並有着獨到、深刻的理解,被網友戲稱“流浪的國學大師”。於是有人用“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來調侃,既是好奇也是嘲諷,當然其中不乏包含對社會一些現象的辛辣諷刺。流浪的“國學大師”在短視頻上火了,一日間成了新潮“網紅”,這種現象既是說明了網絡傳播的巨大擴散力,也說明了人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更深層次的卻是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一種

  6. 伴君如伴虎 高洋折磨虐打杨愔 高洋死后养眼却为他悲伤痛苦

    杨愔深得高欢器重,又辅佐高洋建立北齐、担任少帝高殷的顾命大臣,为北齐奉献一生。高欢>杨愔年少时家族遭遇巨变,后投靠高欢,为守丧他只吃盐米不吃酒肉,导致形销骨立,高欢看了很是同情。>高洋>都说伴君如伴虎,杨愔投奔高欢又辅佐高洋建立北齐,但高洋荒淫暴虐、以...人为乐,杨愔就经常把监狱中的死囚送去给高洋虐...。然而,高洋死后,群众虽然嚎啕大哭,但基本都是假哭,唯有杨愔泪流满面,相当悲伤。

  7. 关于减肥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十六、减肥没有那么容易,每块肉都有它的脾气。

  8. 「 ”国礼”陕西红富士苹果,多汁香脆,10斤只要49.9

    果胶属于可溶性纤维,促进胆固醇代谢、降低胆固醇水平、促进脂肪排出。钾扩张血管、有利高血压患者;锌可改善血糖代谢紊乱与性功能下降。富含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和大量的粗纤维。有助调节肠道功能,对腹泻也有收敛作用。陕西富士,国礼之选陕西苹果是全球知名品牌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誉为国礼,产量品质居中国第一!

  9. 梦见控诉 梦见控诉什么意思

    梦见控诉是什么意思?梦见控诉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控诉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控诉某个人的卑鄙行为,表示现实生活中,你将和你的同事发生争执,并且将失去长官的威严。梦见爱抚喜欢的人梦见爱抚喜欢的人什么意思梦见指控别人,意味着又在树敌。受指控的人梦见自己被惩办,表示法院会撤销对他的指控。受指控的人梦见金字塔,表示这是凶兆,会被判为长期徒刑。

  10. 惋惜地造句

    六:看着地上的古董碎片,专家惋惜地摇了摇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