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引言: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明确指出了自己创作《史记》的心态和目的,即「”发愤之所为作”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种心态和目的使得《史记》在叙事上虽以「”实录”为原则,但同时又加入了许多奇异叙事。司马迁画像在两汉时期,《史记》的实录叙事和奇异叙事都备受诟病,如扬雄称之「”是非颇谬于经”,王允痛呼「”昔武帝不...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记》的实

引言: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明确指出了自己创作《史记》的心态和目的,即「 ”发愤之所为作”与「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种心态和目的使得《史记》在叙事上虽以「 ”实录”为原则,但同时又加入了许多奇异叙事。 司马迁画像 在两汉时期,《史记》的实录叙事和奇异叙事都备受诟病,如扬雄称之「 ”是非颇谬于经”,王允痛呼「 ”昔武帝不 ... 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记》的实录叙事逐渐被认可,如裴松之即为司马迁打抱不平道:迁为不隐孝武之失,直书其事耳,何谤之有乎。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史记》的奇异叙事对志异小说产生了直接影响,如《搜神记》、《搜神后记》、《神仙传》等在体例和叙事上都与《史记》极为相似。下文,笔者就《史记》的奇异叙事及《史记》奇异叙事对志异小说的影响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史记》的奇异叙事 《史记》中的奇异叙事主要可分为两类:以奇异传说为史、对传奇事件的虚构演绎。以奇异传说为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以神话传说为古史;以奇异事件塑造历史人物。对传奇事件的虚构演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历史事件的虚构演绎,如《赵世家》中「 ”赵氏孤儿”的故事;对传奇游侠故事的演绎,见于《游侠列传》与《刺客列传》中。 1. 以奇异传说为史 《史记》「 ”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 ”下至于兹”很好处理,但「 ”上记轩辕”却是一个大问题。司马迁本人也在《五帝本纪》中明言:《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面对这种情况,司马迁可以像《尚书》一样从尧开始叙述,但是那样就遗漏了黄帝、颛顼及帝喾,将造成重大缺憾。司马迁以《五帝德》、《帝系姓》中记载的故事为基础,结合实地考察取材、取证于民间的方式,「 ”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化神话传说为古史,同时注重突出人物之间的联系,形成连续的线性叙事。 黄帝像 炎帝与黄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司马迁在面对这两个神话事件时,除去了其中驳杂的细节,将之化为了有政治意味的历史事件。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到「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再到「 ”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炎帝、黄帝和蚩尤的故事不再被叙述为浪漫的神话故事,而是被演绎成了一种权力变更。在黄帝被尊为天子之后,叙事主线则变成了权力的继承,表现为注重人物之间的联系,在时间上形成线性叙事。如通过「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引出颛顼,通过「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引出帝喾。 涿鹿之战 同时,司马迁还注重以奇异出身塑造人物形象。《五帝本纪》中的黄帝「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高辛「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殷本纪》中玄鸟生契,《秦本纪》中玄鸟生大业;《高祖本纪》中「 ”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即说刘邦并非凡夫俗子。这种叙事主要是为「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欲借奇异出身解释那些朝代的建立者为何能创造丰功伟业。 2. 对传奇事件的虚构演绎 上文谈到了《史记》化神话为史及用奇异事件塑造人物的叙史手法,这是司马迁奇异叙事的一部分。下文即以「 ”赵氏孤儿”和游侠及刺客的故事为例,讨论司马迁对传奇事件的虚构演绎。 「 ”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国语》及《吕氏春秋》等史书中,但记载都较为简略。如《左传·成公八年》中对赵武的记载为: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乃立武,而反其田焉。其中并未叙述程婴和公孙杵臼救孤的故事,但是到了《史记·赵世家》中,司马迁却花了极多笔墨叙述「 ”程婴救孤”。 通过《左传》,我们不难发现「 ”赵氏孤儿”本是一个因赵氏一族 ... 而引发的自相残 ... 的故事。司马迁在不改变事件主体的情况下,以尚在襁褓中的赵武为中心,演绎了一出「 ”程婴救孤”的大戏。《史记·赵世家》载: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 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诸将不许,遂 ... 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此时的「 ”赵氏孤儿”事件已由因 ... 而引发的倾轧事件,变成了侠义之士救孤及孤儿复仇的英雄事件。其中确实存在历史细节失真的现象,这可谓是司马迁之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所歌颂的见义勇为的英雄行径、视死如归的崇高情怀,不仅是司马迁「 ”发愤之所为作”的情感诉求,亦是创造性地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对侠义的呼唤,还体现在了《游侠列传》与《刺客列传》中。 赵氏孤儿剧照 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在《游侠列传》中,司马迁指出那些侠义之士虽然常以武犯禁,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合乎道义的。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等侠士,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刺客列传》通过讲述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此刻的故事,歌颂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以及以弱搏强的刚强品质。如本传中所言: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侠以武犯禁,侠士为正统史学家所不容,司马迁也因之受到诸多诟病。另一方面,司马迁对英雄行径及侠义情怀的歌颂,对统治阶级的批判与反抗,又直接启发了后世志异小说。 二、《史记》中奇异叙事对志异小说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志异(志人、志怪)小说是我国最早的古典小说,代表作有《搜神记》、《搜神后记》、《述异记》、《神仙传》及《甄异传》等。单看篇名中「 ”记”与「 ”传”,即不难发现其具有的纪传色彩,进一步观察志异小说的体例,更能发现其带有明显的纪传色彩。此外,在选材和立意方面,亦可发现志异小说对《史记》「 ”爱奇”及「 ”赞侠”的继承。下文以志异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为例,对比《史记》进行分析。 在分析《史记》的奇异叙事时,笔者指出其主要体现这四个方面:以神话传说为古史、以奇异事件塑造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的虚构演绎及对传奇游侠故事的演绎。观察奇异小说的选材和立意,不难发现与《史记》爱奇与爱侠之风高度契合,其中爱奇主要体现在选材方面,而立意则是体现在立意方面。 《史记》通过奇异出身及奇异经历等 ... 塑造人物,如黄帝生而神灵、玄鸟生商及蛟龙生高祖。而志异小说,正是以奇异事件为主体。如《搜神记》中记述的第一位神话人物赤松子,其人「 ”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又如宁封子「 ”世传为黄帝陶正,有异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偓佺「 ”形体生毛,长七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对于正史中有记载之人物的虚构演义,更能看出其《史记》的影子,如钩弋夫人「 ”以谴死,既殡,尸不臭,而香闻十余里”,如华佗医太守之女时「 ”以绳系犬颈,使走马牵犬……乃以药饮女”。 钩弋夫人影视形象 《史记》虚构「 ”程婴救孤”的故事,呼唤侠义精神,同时亦指向复仇;为游侠及刺客列传,为的是歌颂英雄行径,而立意却在于反抗。如在弱燕与强秦的对抗中,荆轲挺身而出,高渐离歌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此深具艺术的悲壮美。《搜神记》干将莫邪的故事,兼具赵武的复仇以及荆轲的视死如归。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 ... 之……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 ”吾父所在?”……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砥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干将为楚王作剑,剑成后惨遭 ... 害,其子长成后想要替父报仇,其叙事结构与赵武故事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干将之子并非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复仇,而是依靠了侠客的力量。干将之子「 ”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侠客亦果真不负所托。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可见侠客是抱着必死之心前去献宝的,这种言出必行视死如归的精神,是对《史记》中刺客与游侠精神的继承。 干将莫邪故事插画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搜神传》的作者干宝本人即是一位史官。干宝所著《晋纪》共二十卷,自晋宣帝至晋愍帝前后五十三年,采用的是编年的叙史手法。但分析《搜神记》的叙事手法,却可发现其中带有明显的纪传色彩,而非编年。《搜神记》第一卷上称神农下至曹魏,从神话时代的赤松子叙说到近世的弦超,可谓沿用了《史记》「 ”上记轩辕,下至于兹”的框架结构。 在具体的叙事过程中,《搜神记》亦表现出了明显的纪传色彩,其中左慈的故事、葛玄的故事、董永的故事、弦超的故事等等都可视为人物传记。其开头都为对人物的大致介绍,如弦超故事云「 ”魏济北郡从事掾弦超,字义起”,董永故事云「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这与《史记》中《高祖本纪》所云「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及《项羽本纪》所云「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如出一辙。 董永七仙女故事 《搜神记》中故事的结尾部分亦有明显的史传色彩,往往通过叙述貌似可信的事件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如弦超故事结尾云「 ”张茂先为之作神女赋”,李寄故事结尾云「 ”越王闻之, 聘寄女为后, 拜其父为将乐令”。 参考文献: 干宝 《搜神记》 班固 《汉书》 范晔 《后汉书》 左丘明 《左传》 司马迁 《史记》、《报任安书》 ... 《唐前志怪小说史》
本文标签:史记司马迁历史中国历史刺客列传叙事手法汉朝读书文学赵氏孤儿搜神记游侠列传历史学家二十四史黄帝离骚西汉汉书后汉书明朝历史元史历史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