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曾国藩不仅是晚清杰出的...家,在商务方面也有过人的才华。中国自古有着重农轻商的流弊,三教九流的排序总是把商人排在末流。曾国藩虽饱读圣人书,推崇儒学,但他能够从故纸堆里走出来,不但不对从商抱有成见,反而努力经商。

曾国藩不仅是晚清杰出的 ... 家,在商务方面也有过人的才华。 中国自古有着重农轻商的流弊,三教九流的排序总是把商人排在末流。曾国藩虽饱读圣人书,推崇儒学,但他能够从故纸堆里走出来,不但不对从商抱有成见,反而努力经商。他命人在居所左右以及后山广植竹子,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打造了一片「 ”经济林”。曾家一年四季把砍下来的竹子编织成多种竹器,挑到十里以外的自由市场卖钱。他们还开设了家庭作坊式的造纸厂,把竹子深加工,造纸在湘潭市贩售,这两笔收入补贴了家庭开销。曾国藩早年总结出来的「 ”持家八诀”,就把植竹列入其中,主张把农耕转向农商:利用竹子造纸和打竹器出售。可见他早年就有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步观念。 要说曾国藩正儿八经地涉及市场商务,得数他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的时候,曾国藩的做法颇体现出了他调控市场的卓越能力。当年因太平天国起事,淮南盐的生产和销售大受影响,盐贩与地方官员趁机作乱,盐市一派混乱。曾国藩出手整治,首先从分析时局与市场状况入手,提出了整顿盐务的四大方略:疏销、轻本、保价、杜私。他的一系列商务措施出台并实行,使得当地混乱的食盐市场复归秩序井然,堪称调控市场的高手,其独到的市场化运作的大手笔,可谓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市场化管理的先河。 曾国藩一生喜欢读书和藏书,日常最大的消费也是买书。他在书市摸爬滚打的淘书经历,也留下了许多趣味横生的涉商消费轶事。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曾国藩在琉璃厂同文堂看见一套稀有版本的《二十一史》,如获至宝。他当时已购《二十三史》一书,便打算替好友购得此书。因老板出价比较低,又有其他书客也对此书蠢蠢欲动,于是曾国藩当机立断,以100两银子代好友定购。 毕竟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不能购得次品,曾国藩便谨慎地请人逐页翻检,发现此书除缺《南史》章节,其余无一缺页。对此,书商老板解释称《南史》被人借去未还,并答应日后补上。曾国藩将计就计:把书捆好让同行而来的人先带走,然后再与书商商谈,说先付70两银子,待《南史》到时,再补30两银子。书商无奈,只得答应。此后曾国藩多次催问《南史》而不得,也就扣着30两银子不交。 曾国藩私下打过小算盘:如书商能够把《南史》取回,收成完璧,他也就没有遗憾了;如不能取回,则自己可以将书借给好友让好友雇人抄写,也花不了几个钱。过了几年,书商终于把《南史》送到了,曾国藩便守信地差人把欠款送了过去。这个小故事反映了曾国藩真诚为本,却不轻易上当、被奸商当木头劈的买卖精明。 曾国藩购书又有很强的个人审美趣味,喜欢「 ”字大如钱”「 ”天地宽长”的初版本,尤其钟爱宋刻初版本。为了搜罗到想要的好书,曾国藩十分善用书商渠道,他先借给他们一定的本金,令其四处寻找;待找到他想要的书之后,他再补给合理的利润购回书本。如此放水养鱼,也是他淘书的一大计策,为他淘到不少好书,比四处派人觅书高效且成本低得多。 说曾国藩是一代儒官恰如其分,说他是一代儒商则有些牵强,但是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如果曾国藩投身商场的话,他一定会是个造福广大社会的成功儒商。因为商道即人道。曾国藩的为人思想、智慧决定了他一定会成为商界标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蒋 松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本文标签:曾国藩中国近代史历史南史史记太平天国二十四史唐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