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新文化运动应该从梁启超说起还是陈独秀和胡适?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直到今天为止,这一课题仍有很多的问题仍未被解决,甚至就连这场运动要从谁开始说起都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梁启超,一种说法则认为是陈独秀和胡适。本文笔者就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张耀杰的新书《北大教授与〈新青年〉》将要出版,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作为比他年长的学友读者,我谈一点自己的一些看法。 张耀杰多年来围绕政学两界尤其是民国学界的历史研究,有一个大的方向,就是要厘清20世纪中国人,特别是政学两界知识精英的路径选择,进而发扬光大胡适当年提倡的以人为本、自由自治、自我健全、立异求同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主体个人自由自治、甲乙双方契约平等、公民社会民主授权、公共权力 ... 限权、国际社会博爱大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文明价值谱系。 张耀杰的民国史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向型的辨别异同、清理门户,就是说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派、腔调,应当与之划清界限。有些长期以来被视为“自由主义”的思想界前辈,由于受历史传统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身上还带有严重的专断专制倾向,张耀杰查阅梳理了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较为清晰地呈现还原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那一代知识精英,事实上难以自我克制专断思维和专制习性的盲点误区、历史局限。 辨别异同、清理门户是外向型的据实甄别。与此同时还需要内向型的凝聚共识、积聚精粹。如果把以人为本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看成是纯而又纯的价值标杆,就连率先提倡这种价值观念的胡适本人也不能够达标合格,这就削弱了以人为本的“健全的个人主义”已经在 ... 积累沉淀的本土资源。只有充分挖掘以人为本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本土资源,使之成为一种波澜壮观的社会力量,才能增强与人类共同体全面接轨并且最大限度地推动历史前进的自信心。有些人从整体上看并不是以人为本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者,但在他的思想中有一些时段或一些侧面却包含了自由、平等、民主、 ... 的正能量,我们就应当把它提炼升华出来,并且汇集到 ... 的本土化资源之中。有的人做过不少错事,最终却有所反思和补救,他们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就不应当被否定抹 ... ,譬如说晚年有所反思的陈独秀和最终放弃专制独裁的蒋经国。 我十多年前写过一篇关于 ... 运动的文章,当时我就比较同意胡适的观点,他一直主张 ... 运动是 ... 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他认为 ... 运动是对于新文化运动的一种政治上的干扰, ... 运动代表的民族主义倾向把 ... 过去二三十年间比较浓厚的追踪世界主流文明的步伐给搅乱了,使得中国偏离了近现代化的正确轨道。胡适在三十年代这么说的时候,很多人是听不进去的;现在看来,胡适确实是一位先知先觉,从 ... 运动到四五运动,中国在这六十年里走了太多的弯路。 我现在认为,不仅要分清 ... 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区别,还要进一步拷问新文化运动本身的路径罪错。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块东西是没有太大疑问的,就是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变化,现在看来已经是不可逆转;尽管有人对于白话文运动持批判态度,但是已经没有什么办法再返回白话文运动之前,再重新复兴文言文了。胡适、陈独秀他们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打下的烙印,基本上可以盖棺定论。胡适和《新青年》同人基于以人为本、自由自治、自我健全、立异求同的现代文明价值观念所鼓吹倡导的婚姻自由、妇女解放、社会平等、劳工神圣、民主科学的社会生活方式,在总体上是正确和进步的。 关于新文化运动,历史学界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从梁启超说起,一个说法是从陈独秀、胡适说起。我认为新文化运动、新思潮运动从梁启超算起或者更早一些是比较合适的。到一部分北大教授在《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北京《晨报》上鼓吹“新文化运动”时,就已经有所走偏;也就是跟着国际社会最为时髦的过分强调文化价值和文化主义的潮流跑。 施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就是这种思潮的代表。中国在这方面也是跟日本学的,不是直接跟欧洲学的。福泽谕吉在明治时期把“文明”一词引入日语;到了大正年间,“文化”一词开始在日本走俏。桑本严翼发表过一篇名为《文化主义》的演讲,他说,所谓“文化主义”,就是要“使文化成为生活的中心的思想”。 把文化放在文明之上、放在制度之上,这是日本人从德国人那里学来的,又被中国人拿了过来。陈独秀晚年对于自己的路径选择曾经有过批判性反思。胡适在1960年代也是有过反思的。要实现中国的自由、平等、民主、 ... ,需要有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思想层面的共同努力。 胡适作为《新青年》同人团队的灵魂人物,他的所作所为过度局限于文化思想层面;社会层面的各种公民团体,包括商会、 ... 、农会等等组织,他几乎没有谈到过。他在政治层面上提倡的“好 ... 主义”后来又分为两支。一支是丁文江、蒋廷黻等人鼓吹的“新式独裁”,一支是胡适等人不具备操作性的“无党政治”。 在“民主与独裁”的论争结束之后,胡适发表了一篇《从一党到无党的政治》,其中写道:“二十多年的世界政治趋势,使人们对于政党政治的迷信减低了不少;在这个本来厌恶政党政治的国家,对政党的信用更减低了。……如果将来的 ... 能够逐渐实行‘五权宪法’的精神,中国的 ... 大可以不必重演政党纷争和分赃的老路。从一党的政治走上无党的政治,使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一个足为世界取法的特殊风范,这似乎是孙中山先生的本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吧?” 胡适从来没有把梁启超视为自己在政治上的同路人,尽管梁启超在 ... 运动后的政治观点与他有部分契合之处。梁启超去欧洲转了一圈后,在1920年的《改造》发刊词里明确表示民主代议政治过时了,要寻求开明专制的新式政治。他的弟子张君劢、张东荪也认为,新式政治就是“修正的民主政治”。 应该说, ... 运动以后中国政学两界的主流,是公然 ... 民主 ... 和市场经济的,这种现象直到今天依然持续存在着。如何让胡适在 ... 运动之前就率先提倡的以人为本、自由自治、自我健全、立异求同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现代文明价值观念,普及推广为大多数中国人最低限度的价值共识,还需要有更加年轻新锐的研究者共同参与、深入探索,以便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共识和社会合力。张耀杰的这本新书,只能算是小小的开端。 王思睿/文,录自张耀杰著《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新文化运动应该从梁启超说起还是陈独秀和胡适?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最牛父亲!清华导师梁启超,九个儿女都成才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家的父亲说的就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清...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梁启超家「”一门三院士”,指的是他儿子中的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前两位在1948年中华民国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评选中当选,而梁思礼则是在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的儿女中有建筑学家、文学研究专家、图书馆学专家,还有火箭科学家和军官。一个孩子的成功,可能是个体因素,九个孩子皆成才俊,那

  2. 梁启超虽然颇具争议,但子女却个个举世闻名,为中国奋斗一生

    梁启超,中国近代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人物,作为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主张维新,但是梁启超又是一个保皇党,很奇怪。虽然说梁启超的一生颇具争议,但是他的子女却举世闻名,为新中国作出杰出贡献。第一位是梁思成,他是梁启超的长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

  3. 林徽因美貌多才,她还和婆家人和睦相处,不争婆家的遗产

    民国时期著名才女林徽因到现在还是大名鼎鼎,很多人都知道林徽因美貌多才,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在建筑界的成就,更不知道她和婆家人和睦相处,在财产上让步,不争婆家的遗产,非常无私。林徽因的丈夫是梁思成,公公是梁启超。

  4. 他人品不好,性格乖戾,为什么仍被尊为国学大师?

    黄侃,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

  5. 俞平伯晚年红学观点不仅振聋发聩,至今也没有望其项背者……

    俞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出身于世代诗书之家。曾祖俞樾,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对《红楼梦》也有涉猎。父亲俞陛云,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俞平伯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国学基础雄厚。1919年他毕业于北大并负笈英伦深造,很自然地成为一个著名学者,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6. 拿破仑:中国是头睡狮?我可没说

    唤醒论的由来在中国,拿破仑睡狮论可谓妇孺皆知。

  7. 甲午战争后中日成为世仇,康梁变法失败为何还逃往日本?

    1853年「”黑船事件”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这也激励了日本变法图存、学习西方的...,日本派100多名官员到西方学习,促成了「”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船坚炮利的日本战胜了庞然大物的中国,致使中国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自此之后,一批年轻的士子如康有为、梁启超,致力于变法图存,一些洋务派官员如张之洞、陈宝箴等也利用手中的权力,推行实质性的变革,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年

  8. 深扒文豪们不为人知的搞笑历史,看完后让人笑喷

    但实际上这些文豪们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当初我们在教科书上学习他们传承下来的知识时,根本没有想到他们还有这么有趣的一面,令人大跌眼镜。鲁迅先生这一生无疑是伟大的,他对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9. 100多年前,梁启超教人们这样学日语,靠谱吗?

    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自一千年前已经开始。汉字为当时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日本人提供了借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汉字深深影响了日语和日本文化。汉字和依照它创制的平假名、片假名,构成了日文的主体。

  10. 黄帝崇拜缘何而来?为何梁启超等人相信中华民族起源于昆仑山?

    郑州炎黄故里中华五千年文明由黄帝开国、中国人都是「”黄帝子孙”的说法,实际是二十世纪初形成的。春秋以前的文献如《诗经》、《书经》所载最古之帝王皆止于禹,不曾提及黄帝、尧、舜。《论语》、《墨子》、《孟子》等书则上溯至尧、舜而不及黄帝。作为儒教文明,它的中心人物只可能是孔子,而不可能是黄帝。近代中国的「”黄帝热”与拉库伯里(terriendelacouperie)的学说之传入日本有关。这位法国学者是泛

随机推荐

  1. 梦见大钱

    周公解梦梦见大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大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新思维才有新世界

    0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有3。在“如何做”这件事上,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又一次来到了分岔口。>而新的思维方式则不然,他们首先会想:有什么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利用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拥抱的不是所谓互联网行业,而是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它会重新解构现实世界各种要素的价值,并以互联网的方式提供出原来的现实事物无法实现的全新价值。所以,我想说,追逐机会最多成为先行者,拥有新思维才能拥有新世界!

  3. 【裂风景】的意思是什么?【裂风景】是什么意思?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有规杨用脩者,答书云:‘文有仗境生情,诗或托物起兴……古人聊以耗壮心,遣余年,所谓老颠欲裂风景者,良亦有以。’」●清王士禛《上巳修禊水绘园》诗之三:「不怪老颠裂风景,名园上日相逢迎。」★「裂风景」在《汉语大词典》第12586页第9卷69参见:裂风景裂风景是什么意思裂风景lièfēngjǐng犹言杀风景。

  4. 《延禧攻略》与史实画照对比皇后妃嫔形神兼备

    清宫剧《延禧攻略》,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主要讲述宫女魏璎珞,凭借勇气、头脑和胸襟,逐渐成为后宫之主的故事。这套剧自月中在网上开播,就受到广泛关注。而这套剧也将会在下星期,于黄金时段在免费电视频道播映。˂img class=

  5. 梦见生意 梦见生意什么意思

    梦见生意是什么意思?梦见生意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生意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做笔的生意,会追回没有希望收回的欠款。梦见做纸买卖,生意会出现逆差。梦见生意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生意人,每天考虑的都是生意上的事情,有时梦见的都是生意上的赔赚。梦见自己正在做生意,是财运的象征和代表。如梦见赢利,是提醒你保护好钱财的意思。

  6. 梦见在吃牛排是好事吗 梦见牛排预示什么 – 周公解梦

    人类的潜在第六感是在其它五个感官受到一定的...后,才会激发,因此产生出的。因此在梦中,第六感所产生的能力也是同样呈现的。准确地说,“解梦”其实就是通过人体梦中所预感到的一些事物进行验证。梦见在吃牛排是好事吗梦见牛排预示什么如果梦见看到牛排而吐,表明梦者厌恶性。梦见在吃牛排,表明梦者的身体状况目前不是很好,需要多加休息并注意餐饮上的营养补充。梦见油炸食品好吗梦见油炸食品象征著什么–周公解梦

  7. 娇细可爱,幽丽绝伦:世间花万种,张恨水最牵挂哪一种?

    刚到重庆的时候,“花值贱而品繁,犹饶此趣。寓楼三间,有花瓶七八具,亦足婆娑其间,藉遣客愁”。>张恨水赏菊>但最让他牵挂的还是菊花。这种小花,“娇细可爱,一雨之后,花怒放,乱草丛中,花穿蓬蓬杂叶而出,带水珠以静植,幽丽绝伦。且花不分季候,非严冬不萎。‘鞠有黄华’之会,此花开尤盛,竹下溪边,得此花三五丛,辄多诗意”。>黄华同类哪寻常?

  8. 从纳粹到方舟:印第安纳琼斯电影中的五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埃尔金大理石.迈克尔·库曼/弗利克,CCBY-SA,艺术品属于博物馆吗?还是属于被带走的人?如果这些手工艺品是一个多世纪前从一座4000年前建造的陵墓中,从一个现在被与原始居民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占据的地方移走的呢?

  9. 女生超拽说说 我长得不漂亮,但是未必能看得上你-感人的情话

    六、你可以很善良但不要放松对这个社会的警惕因为有些人根本不是人。

  10. 有‘龙’的成语

    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4.龙潭虎穴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9.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14.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18配套成龙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宰杀蛟龙的技能。32.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34匣里龙吟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37.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