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董仲舒在计算秦朝黔首的力役负担时为什么不会「 ”算数”?

讨论秦汉 ... 史,传世文献中最「 ”知名”的基础史料就是《汉书·食货志》中引用董仲舒上疏中的一段论述: (1)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 (2)又加月为「 ”更卒”,已,复为正,一岁「 ”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3)汉兴,循而未改。 这段话,描述了三个时代的政策,一个是所谓「 ”古者”,一般认为是周朝,一个是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秦朝,一个是汉兴之后。 请注意第二条,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近现代史学界曾经出现过多种断句方式: (1)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2)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3)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4)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5)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具体的意思就不翻译了,只明确几个概念,帮助理解: 「 ”更卒”,即「 ”戍者月更”,每月更替的「 ”卒”。 「 ”复”,有解为「 ”复免”,即免除「 ”徭役”、「 ”赋税”的待遇;也有解为「 ”傅”,即成年可服役。 「 ”正”,多解为「 ”正卒”,即为可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 ”屯戍”,多解为入屯戍边; 「 ”力役”,有解为狭义的「 ”徭役”,即义务劳役;也有解为广义的「 ”徭役”,即包括「 ”徭役”、「 ”兵役”的个人义务负担。 然而,无论哪种断句法,若上述时间为「 ”累计负担”,则「 ”月”、「 ”一岁”、「 ”一岁”代表着1个月+1年+1年的总时长,共计2年零1个月。 这与看董仲舒的另一个定量评断完全不符: (力役)三十倍于古。 在董仲舒的知识结构里,「 ”古者……使民不过三日”,恰如《汉书·贾邹枚路传》中记载汉文帝时人贾山在《至言》中提及: 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秦皇帝以千八百国之民自养,力罢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胜其求。 翻译过来就是,周朝有1800国,以天下百姓养1800国的君主,用民1年不过3天,收10%的税赋,君主有余财,民众有余力,而有赞誉之声,而秦朝皇帝以1800国的百姓供奉自己,让百姓不胜重役和苛税,民穷财尽。 可见,「 ”(‘古者’或‘周’)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在汉代属于「 ”常识”,汉文帝朝的贾山这么看,汉武帝朝的董仲舒也这么看。 秦国、秦朝的力役「 ”三十倍于古”,3*30=90天,无论如何不是30+360+360=750天,那就是200倍于古了。 这就只有两种解释: 一个可能是董仲舒说的「 ”三十倍”就是个约数,属于文学夸张; 另一个可能是,解错了。 在诸多秦汉简牍出土之前,前辈学人根据有限的文献记载,多采信前一种可能,即「 ”约数”,对汉代20岁以上的「 ”已傅”男子(法律意义上成年人)力役负担概括如下: (1)每年有一月在本郡、县服徭役,称「 ”更卒”; (2)23岁以后开始服兵役,役期一般为2年,一年在本郡、县服役,称为"正卒",教练材官、楼船士等; (3)之后一年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称为"戍卒"或"卫士"。 当然,学术界也有说法认为以上的2年兵役统称为「 ”正卒”,「 ”戍边”和「 ”都城屯卫”均为徭役,而非兵役,这些就属于概念性质的分歧,事实描述上区别并不大。 三条,正好与《汉书·食货志》中的记载一一对应。 然而,这是「 ”汉制”,不是「 ”秦制”,后世的刀,不能拿来砍前朝的人。 「 ”秦制”见岳麓书院藏秦简《戍律》: 戍律曰:戍者月更。 「 ”汉制”更改,见《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高后五年)八月……令戍卒岁更。 简牍有明文,胜过一切猜测,一般认为,岳麓书院藏秦简为秦二世时代律文,也就是说,在西汉「 ”高后五年”之前,秦、汉的「 ”戍卒”服役都是以「 ”月”为「 ”更期”,如果我们满足于「 ”对错”的结论,似乎只要将问题归结为董仲舒的信口开河即可,但这不是目的,记载中的矛盾,唯有用更多史料来敉平。 曹魏人如淳在对《汉书·昭帝纪》「 ”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条下的注释中说: 如淳曰:「 ”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贫者欲得顾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住一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谓过更也。律说,卒践更者,居也,居更县中五月乃更也。后从尉律,卒践更一月,休十一月也。食货志曰:‘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此汉初因秦法而行之也。后遂改易,有谪乃戍边一岁耳。逋,未出更钱者也。” 如淳在提出「 ”更有三品”之后,又提出了一个新说: 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贫者欲得顾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 翻译过来就是,意思是古制中「 ”正卒”并非常设的群体,而是所有百姓更替担任,一个月一「 ”更”,所以称为「 ”卒更”,贫困者想得到「 ”更钱”,有钱人就雇佣他们代替自己去,每月二千钱,称为「 ”践更”。 但是除此之外,天下所有人还有戍边3天的义务,也叫做「 ”更”,也就是律法中所说的「 ”徭戍”,哪怕是丞相之子也得去。 想不去的,拿三百钱给官府,官府给那些想「 ”亲自去戍边一年”得钱的人,以为「 ”过更”。 不过,前辈学人早已论证清楚,所谓「 ”戍边三日”的说法,根本不是秦汉制度。(见臧知非:《汉代「 ”更赋”辩误——兼谈「 ”戍边三日”问题》,刊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戍边三日”的说法应该是对周制「 ”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的「 ”讹传”。 真正的秦朝「 ”戍制”,岳麓书院藏秦简《戍律》中写得非常清楚: 戍律曰:戍者月更。君子守官四旬以上为除戍一更。遣戍,同居毋并行,不从律,赀二甲。戍在署,父母、妻死遣归葬。告县,县令拾日。 戍律曰:下爵欲代上爵、上爵代下爵及毋(无)爵欲代有爵者戍,皆许之。以弱代者及不同县而相代,勿许。【不当相代】而擅相代,赀二甲;虽当相代而不谒书于吏,其庸代人者及取代者,赀各一甲。 翻译过来,就是「 ”戍”者以「 ”月”为单位「 ”更”,「 ”君子”即高爵子,可以任命代理官职,时长超过40天,即可除「 ”一更”之「 ”戍”。检点派遣「 ”戍卒”,一家人不要同派,以上规定,不执行,要罚二甲。「 ”戍卒”在值期间,父母、配偶死,允许归葬,要报告本县,记录时间。 低爵代替高爵,高爵代替低爵,或无爵代替有爵者「 ”戍”,都允许,但已弱者代行,或两者不在一县的,不允许代替。不应该代替却擅自代「 ”戍”的要罚二甲。或者代替「 ”戍”却不书面报告官吏的,雇人代「 ”戍”者和代「 ”戍”者都要罚一甲。 前一条,很清楚地写道「 ”戍者月更”,也就是说,「 ”戍”的法定服役期就是1个月,与「 ”如淳”提及的「 ”卒更”完全一样。 后一条,则明确表明秦朝已经有「 ”代戍”的情况,只要同县人经过官吏批准,完全可以互相「 ”代戍”,且没有爵位的限制。 由此可见,如淳所记载的「 ”践更”、「 ”过更”,在「 ”秦制”中都有影子,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就是: 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 意思是古制中「 ”正卒”并非常设的群体,由百姓更替担任,一个月一「 ”更”,所以称为「 ”卒更”。也就是说,在「 ”秦制”原初的「 ”古者”时代,没有「 ”正卒”,只有「 ”月更”的「 ”卒更”,这恰是秦、汉力役制度变化的「 ”逻辑主线”。 (本文系刘三解新书《秦砖》之节选)

董仲舒在计算秦朝黔首的力役负担时为什么不会「 ”算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解方为什么只授少将 这和他的什么事情有关

    有人认为以解方的资历授予少将军衔是不是太低了?>解方为什么只是少将>解方将军被...授之为少将,有很多人为他感觉不公平,认为授为少将委屈了解方。>>那么解方为什么只授少将呢?这就是解方儿时一个地主后代的生活,也许这就是解方为什么只授少将的原因。>另外解方为什么只授少将的原因还有他加入...的时间有点晚,在1936年才加入,参加的只有抗日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

  2. 梦见和别人一起喝牛奶

    周公解梦梦见和别人一起喝牛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和别人一起喝牛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唯一一个不接受日本投降的国家,处死18万日军,还要审判日本天皇

    若说二战中哪个国家最令人咬牙切齿,当之无愧的就要数日本了。二战中的日本已经不能用人类来衡量了,他们残忍无比,对待战俘以及没有反抗之力的百姓进行大肆侮辱...害。

  4. 梦见树挡路

    周公解梦梦见树挡路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树挡路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邪淫易感召鬼魔

    邪淫易感召鬼魔>我很小就有...的恶习,我小时候聪明淘气,胆子也大,无论是找谁算命都说得我将来会有出息,确实如此,小时候即使有这个恶习,也没耽误我在同龄人中比较有际遇的成长。其实,没学佛前就很不正常,学佛后看到很多师兄的忏悔,才想起来,可能是长期...,感召来...鬼了!这次活见鬼之后,真的是要多不顺有多不顺,现实中遇到很多困难,把我折磨得得了抑郁症,险些...。

  6. 六种女性护肤健康食品

    以食为天,科学的饮食除了饱腹、健体之外,更可以使皮肤得到改善哦。健康饮食1、白白滑滑低脂酸奶美丽建议:一星期3到5次作为一种健康食物,酸奶的健康功效由来已久。专家称研究将在更多更新的领域发掘酸奶的益处。研究指出酸奶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健康专家森玛女士指出:“很多有力的证据表明酸奶可以降低...性肠胃综合症、消化系统的炎症以及肠胃紊乱。同时,酸奶可以帮助减轻胃溃疡以及...传染病。”

  7. 梦见援救梦到援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援救好不好

    做梦梦见援救好不好?女人梦见情人被救出来,两人永远不会结为伉俪。梦见劝说建议梦到劝说建议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劝说建议好不好梦见把朋友从困难或危险中救出来,危难的时刻会得到朋友的帮助。梦见救出自己的仇人,意味着能击败敌人。囚犯梦见别人解救自己,会被判为终生监禁。病人梦见别人解救自己,不久会恢复健康。未婚男子梦见把有名望的女人从危险中解救出来,也许两人会结为生活伴侣。

  8. 痛定思痛是什么意思?

    【拼音】tòngdìngsītòng【解释】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例子】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相关】百度“痛定思痛”

  9. 佛渡有缘人

    有缘人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佛法、思佛法、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佛有三不能,第一不能替众生转定业,第二不能渡无缘之人,第三不能渡不信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佛门常讲“诸行无常”,因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世上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运动和发展着,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

  10. 为什么要反清复明?

    具体介绍:1、反清复明,是指在清朝统治期间,民间所采取的对抗清朝政权恢复中原汉族政权的行为。反清复明的组织大大小小有很多,其中发展势力较大的主要有几个。他以宗教信仰作掩护,实则是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反清复明组织还包括了西南地区,以及部分抗清将领势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