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氢弹之父:绝密30年被雪藏 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核心提示: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上去。 于敏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李洪鹏,原题:揭秘于敏:绝密30年被雪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个现代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聊以 ... 了。”——于敏 >原中顾委 ... 、 ... 张劲夫在《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中提到,“研制氢弹工作主要是于敏做的,方案是于敏提的”。 >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中,“于敏”的条目下赫然写着:“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爱好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 >1988年,62岁的于敏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的岗位上正式退了下来。 >退休后,他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洗漱完毕,先打一打太极拳,做一做健身操,然后吃饭。他说,他做的健身操、太极拳,都是野路子,不规范,锻炼身体活动筋骨罢了。饭毕,看一些科技资料、电视新闻,然后上网看看评论和消息。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打发了。午饭后还要睡一会儿。然后,起来看看报纸和专业的书籍。剩下的时间大多消耗在读史上了。 >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最大的爱好,竟然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退休后,工作少了,他至少一天要拿出3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他喜欢的书。这些书包括《资治通鉴》、《史记》、《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隔三岔五地,他还会去看上一次打小就爱看的京剧。他说,年轻时最爱看《三国》,年老了最爱看《红楼》。 >由于学习和工作的繁忙,多年来于敏一天只休息6个小时左右。数十年来,于敏是靠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这6个小时的睡眠的。 年轻时关心国事参加 ... >少时,于敏家境贫寒,受同窗父亲的资助才得以继续攻读大学。到了北京大学,于敏如饥似渴地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在学校,他很少参加娱乐活动。夏天的傍晚,同学们在外乘凉,他则在树荫下读书不辍;冬天,同学们在宿舍里打牌、聊天,他披件旧大衣依然在旁边安静地看书。于是,同学们送给他一个雅号——“老夫子”。 >但是,于敏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酸腐“夫子”,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进步青年。当时 ... 政治 ... ,民怨沸腾,北大经常闹 ... ,于敏在学 ... 同时十分关心国事,常常与大家一起上街 ... ... 。 >1947年,美国大兵 ... 中国女大学生,激起全社会的不满,学生组织 ... ... 。那次,于敏因有事耽搁去晚了,赶紧向同学借了一辆自行车,抄小胡同去追 ... 队伍。不料,一进胡同,就被两个人给拦住了,问是哪个学校的。他想,如果说是北大的,他们肯定不会放他走。于是,他灵机一动,说是中国大学的。当时中国大学 ... 势力比较强,学生一般不敢参加 ... ... 。骗过了他们,于敏追上了队伍,慷慨激昂地往前冲时,连眼镜都被挤掉了。对于敏这样的穷学生来说,凑钱再配一副新的,是多么艰辛。为此,于敏心痛了很长时间。 “打松鼠”:与邓稼先的暗号 >1965年,正是我国氢弹研究的突破期。于敏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后,他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 ... 。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隐语:暗指氢弹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 >第二天,邓稼先就赶到了上海。一到嘉定,就钻进计算机房,听取了于敏等人的汇报,并与他们讨论分析,兴奋的像个大孩子头儿。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讨论和推敲,终于使整个理论设计日趋完善。 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上去。 >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吁吁。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 >直到1971年10月,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才特许已转移到西南山区备战的妻子孙玉芹回京照顾。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体很难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见他气喘,赶紧扶他起来。不料于敏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 >由于连年都处在极度疲劳之中,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二十多年前连“于敏”名字都是绝密 >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父亲是当时天津市的一位小职员,母亲出生于普通百姓家庭。于敏7岁时开始在芦台镇上小学,中学先后就读于天津木斋中学和耀华中学。 >1944年,18岁的于敏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1946年,他转入了理学院去念物理,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 >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考取了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任助教。在张宗遂、胡宁教授的指导下,1951年于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他被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这个所1950年才成立,由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和彭桓武任副所长。 >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这次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对于敏个人而言,是很大的损失。于敏生性喜欢做基础研究,当时已经很有成绩,而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集体性强,而且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 >1967年6月17日,氢弹爆炸成功,爆炸当量达到330万吨。试验场上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参试人员个个激动万分。从原 ... 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 >20多年前,连于敏这个名字都是绝密,他隐姓埋名30年,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但由于当时的解密程度有限,许多史实还没有公开。 >很多人称呼于敏为“中国氢弹之父”。对于这样的称呼,于敏极力反对,他常常对身边工作的人说:“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少不了我,我缺不了你,必须精诚团结,密切合作。” >实在追问之下,他只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氢弹的理论设计中,我是学术领导人之一。” 计算机不如于敏口算快 >于敏思维敏捷是在求学时就表现出来的。有一次,近世代数考试,张禾瑞先生出的题目很难,数学系学习最好的学生只得了60分,唯独选修的学物理的于敏得了100分。 他的学生蓝可也告诉记者,于敏讲课或做报告时,很少看讲稿,经常是不假思索地便可以写出一黑板所需要引用的公式。有时需要算一个结果,手持计算机竟还不如于敏口算来得快。 对工作心无旁骛的大科学家,对生活就有点“不上心”了,竟有迷路的时候。一次,他去驻地外,回来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路了,结果绕了很远的路,才总算回来。还有一次,一直忙于工作的他,发现妻子操劳家务甚是辛苦,于是破天荒地主动要求做家务,要帮妻子洗衣服。他的任务就是往洗衣机里加水,嘴里还计数:一盆、两盆、三盆……他干得非常起劲,却也纳闷,只是水加进去,却不见水增加。妻子发现后过来检查,才发现他没有关排水阀,做了半天“无用功”。要知道,在工作时,于敏可是一点失误都不允许发生的。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于敏记忆力稍逊从前,当学生安慰他时,他还幽默地说:“我现在是‘硬件’老了,‘软件’不老!”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氢弹之父:绝密30年被雪藏 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苏联大伊万氢弹试爆后,美国各地掀起建设末日堡垒的 ...

    全球第一枚核弹虽然是美国成功试爆的,但核弹的极致当量却是苏联人制造出来的。二战结束后,世界很快滑入冷战的深渊,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东西方势力在各方面展开对抗,而核弹这一终极武器理所当然地就成了他们研发的重点。虽然苏联于1949年8月和1953年8月也先后研制成功了自己的原...和氢弹,但毕竟落后美国一步,而且也没有在国际上引起什么重视。于是赫鲁晓夫下令,研发建造特大号核武,并试爆给美国人看看。

  2. 为了让中国不再受威胁,他隐姓埋名28年,直到去世,他才名扬世界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两弹元勋邓稼先,雷部正神下九天。唤出一声霹雳猛,神州从此别硝烟。有些人,是带着使命来到了人间,邓稼先就是其中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这是世人对他饱含敬意的称号,是他高尚品格和重大贡献的光荣象征。但,就在他闻名于世前28年,他的人生,是「”藉藉无名”的,陪伴他的,是他对国家的赤

  3. 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速度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心血

    有人这样赞美邓稼先: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提到邓稼先这个在国人心目中响亮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所以每一个中国人对他一点都不陌生,甚至有些人对于邓稼先的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但是,我还是要坚持写一写

  4. 邓稼先造出了原 ... ,国家奖励了多少钱?邓稼先晚年说:就十块钱

    大家知道邓稼先研究出原...国家奖励了多少钱吗?所以说把原...造出来是为我们整个中国争了一口气。他们为什么通过种种阻碍,一定要回到中国效力呢?通过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来,向邓稼先这样的人物是绝对配得上中国对于科学家最高的奖励的。其实算下来也没有多少,当时的中国确实贫穷,但是十块钱也算不上天文数字,国家之所以给他发这十块钱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5. 「 ”核司令”程开甲排队打饭,饭票递师傅:你算一算数据,师傅茫然

    作者:陌上凡星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在1999年9月18日之前的近40年时间里,「”程开甲”三个字属于国家机密。这一天,已81岁高龄的程开甲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直到此时,这位为核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核司令”,才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他和他所从事的领域才为人们所知。(一)没有枪没有炮,可以让敌人造,原...只能自己造1960年3月的一天,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递给正在专心搞研究的程开甲一

  6. 最伟大的天才,为中国制造出最强武器原 ...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伴随一声巨响,一朵美丽而震撼的蘑菇云从新疆罗布泊的漫漫黄沙之中腾空而起,中国的第一颗原...爆炸了。可是,当中国人民涌上街头奔跑庆祝的时候,却没有人知道这一声巨响的背后,有多少人为这项伟大的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邓稼先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而身在中国最高学府的邓稼先对这个道理更是深谙于心,他决定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带回祖国。

  7. 为何投掷氢弹时,我军选择了强-5而不是轰炸机?

    为了应对这个特殊的任务,强-5还进行了修改,飞行员也进行了特殊的训练。后查明是氢弹自身变形导致失败,进行修改后,强-5再一次起飞,并且成功的试爆了氢弹。为何投掷氢弹时,我军选择了强-5而不是轰炸机?资料图首先,投掷的氢弹是战术氢弹,相对来说体积以及重量并不大,而且强-5还进行了改造,想要搭载这枚氢弹还是可以的。另外,使用强-5投掷氢弹还可以试验我军中型战机能否拥有战术核打击能力,实验结果总体来说非常乐观。

  8. 中 ...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这里详细介绍一下

    二战时期,美国为什么赶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在1942年启动了核反应裂变研制计划,也就是著名的「”曼哈顿”工程,美国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耗费2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500亿美元,终于研制出人类第一颗原...,这颗原...在1945年7月16日成功引爆,从而人类进入了核武器时代,在「”曼哈顿”工程中美国总共研制出3颗原...,一颗是试验下,另外两颗则具备实战能力,而这两颗原...后来被用于轰炸日

  9. 28年的默默无名,换来我国在世界上响当当的核大国地位——邓稼先

    父亲曾对他说:「”稼儿,以后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在离开北平南下昆明时,他掷地有声地对弟弟说:「”毛弟,我现在只有仇恨,没有眼泪”。在他赴美留学时,他对朋友说:「”学成我一定归来”!当准备隐姓埋名去往西北大漠研制原...时他对妻子说:「”只要做好了这件事情(研制原...),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就是死也值得”!他在中国的核事业发展历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的核事业发展历

  10. 氢弹和原 ... 有什么区别?

    氢弹,或热核炸弹,比原...或“裂变”炸弹威力更大。据有关科学家联合会称,投在广岛和长崎的炸弹分别爆炸了15千吨和20千吨...。与此相反,1952年11月在美国进行的第一次热核武器或氢弹试验产生了约10000千吨的爆炸...的。热核炸弹的裂变反应与原...相同,但原...中的大部分铀或钚实际上都没有使用过。钚-239裂变产生的高温和高压导致氢原子熔化。自1996年以来,巴基斯坦、印度和...进行了核试验。

随机推荐

  1. 岩仓使团成员 岩仓使团如何将日本推向西方

    岩仓使团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其成员中还产生过两位日本首相。岩仓使团将欧美各国学习到的先进文化和制度引入当时相对落后的日本,促使日本走向西方世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的国家。使团成员中,以来自明治...的实权人物居多,被视为是“日本行政部门的全体出动”。见修订不平等条约无望,日本使团便将重点转向了对西方文明与制度的考察之上。

  2. 梦见车被偷

    梦见车被偷参考专业解梦一:梦见汽车被偷,预示梦者近期生活会舒适。单身贵族梦见汽车被盗,预示梦者最近感情方面不成。病人梦见汽车被盗,说明这段时刻万事不宜深入,就应退守现状,才能安然无事。商人梦见车被盗,生意上会有波动,要密切注意竞争对手。梦见电动车被偷:财运隆盛。离异丧偶者梦见被偷主旅行,解释:有阻碍,但无妨,最好详细计划后再决定。

  3. 非主流空间个性说说 我就喜欢你,你随意,所以我继续-感人的情话

    好朋友就几个,不点名。只想说,有你们,我开心过,感动过。

  4. 摩砺以须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ólìyǐxū【解释】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摩砺以须”

  5. 生活中有5种食物被称为「 ”隐形脂肪”,想成功减肥,就多了解下吧

    你是否发现,天天与体重较劲,为了怕长肉肉,都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蛋糕,甜点和糖果,不再吃一口肥肉,哪怕是自己最爱吃的红烧肉,咽着口水也要拒绝,可是为什么自己这么自律了,体重却还是没有变化,不见减少呢,甚至反而好像又胖了些。

  6. 带有幌字的成语

    包含有“幌”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摇头幌脑——脑袋摇来摇去。多形容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同“摇头稾脑”。

  7. 自乳王贪着妙欲

    自乳生下来便享受国王自家财富,同时亦尽情参与孩童嬉戏,如是欢快度过如六个帝释天寿命一般之时日。长净国王后即将去世之时,曾说过欲令自乳住持王位,并想为其行加冕大典。金轮宝等七轮宝也随即显现,自乳终于成为统领四大部洲之转轮王。自乳国王因关心民生疾苦便常常私访国中各地。东胜身洲众生欢喜迎接,自乳国王便于那里也做起国王,且受到国人普遍恭敬。"于是自乳国王便又前往西牛货洲,并住了六个帝释天寿命之时日。

  8. 臧克家诗歌《有的人》 臧克家与闻一多

    臧克家臧克家别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诗歌《有的人》>《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臧克家与闻一多>臧克家是闻一多的学生,二人亦师亦友。>臧克家与闻一多的相识是在青岛,开学之后,臧想转到中文系,就去国文系主任办公室找闻先生。这时的闻一多不再写诗。臧写了《擂鼓的诗人》,以示...。

  9. 带有节字的成语

    包含有“节”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晚节黄花——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取予有节——获取和给予是有节制的,比喻不茍贪得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清风峻节——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节用裕民——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支纷节解——分解肢体;剁成碎块。指过年过节的时候。

  10. 姓陆的历史名人_姓名测试

    邹姓起源邹姓的起源_姓名测试陆探微:吴人,南朝宋时著名画家,精于肖像画,所绘人物“骨秀神清,严正生动”,与顾恺之并称“顾陆”,又因笔势连绵不断,有“一笔画”之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