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说说中国古代主要的几种「 ”帝王权术”(上)

——谈古论今话管理之七十八 导言:什么是「 ”帝王权术”呢?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长,其帝王专制制度也随之发展得很成熟,而帝王治国理政的谋略和手段也很发达。所谓的「 ”帝王权术”便是古代帝王治国理政的管理谋略的一部分,是帝王的揽权驭臣的计谋和手段。「 ”帝王权术”称呼不少,比如简称为「 ”帝王术”,或称为「 ”君人南面之术”,或称「 ”帝王权谋”,或称「 ”君王驭臣之术”等等。 「 ”帝王权术”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即利用皇权至上的专制管理机制,掌控至上权力,对朝中大臣和封疆大吏进行驾驭和掌控,驱使他们去为皇权专制体制服务;其二是在管理过程中,巧妙用「 ”术”,这「 ”术”主要是指一种政治权力的运用 ... 和技巧,而且常是「 ”内暗外明”的,表面上用的是「 ”阳谋”,而背地里耍的却是「 ”阴谋”,即明用「 ”仁道”,暗用「 ”心术”。具体说,一方面,帝王冠冕堂皇地以道义、仁政、德治等实施其政治管理;而另一方面,帝王却用种种见不得光的阴谋和毒辣的手段来掌控朝局,驾驭群臣,掌控文武官员。所以,人们常说:「 ”君心难测”。 秦始皇画像 历史文献中,有不少关于「 ”帝王权术”的论述,比如,在《管子》中有《心术篇》;在《吕氏春秋》中有《恃君览》;在《淮南子》中有《主术训》等,讲的都是「 ”帝王权术”。 ... 亲自撰写了《帝范》,将「 ”帝王权术”传授给他的子女们;张居正为万历小皇帝专门编写了关于「 ”帝王权术”的通俗教科书——《帝鉴图说》,等等,这都是很典型的事例。 战国秦汉之间,有一种学说,称为「 ”黄老之术”,就是将道家的学说演化为「 ”君人南面之术”,这就是一种「 ”帝王权术”。司马谈在《太史公论六家要旨》里总结说:「 ”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所指的就是「 ”君人南面之术”的特点。它是一种兼收儒、墨、名、法等各家之所长,而以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为基础所建立的一种统治术。后来,「 ”君人南面之术”又演化为「 ”黄老之术”,其实,这是道家被演绎为「 ”帝王权术”的重要表现。 中国古代「 ”帝王权术”之所以发展得特别成熟和精致,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的:首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长,在一个又一个朝代的更新过程中,从总趋势看是一个巩固皇权的过程,期间,皇权专制制度的发展虽有反复和曲折,但总的发展方向是皇权专制在不断强化,到了明清时期,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状态,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帝王谋略的发展也不断成熟,「 ”帝王权术”越来越变得完备和精致;其次,中国古代社会在早期演进的过程中,血缘氏族宗法关系没有受到过强烈的冲击,在进入「 ”轴心时代”时,其血缘宗法传统被延续下来,并与政治制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伦理政治一体化的封建政治统治体制,如此一来,帝王统治谋略就需要有一套很像是符合伦理道义的政治策略,而实质上却是服务于皇权专制统治的驾驭臣民的手段,于是,明用「 ”道义”暗用「 ”心术”的方式就成了历代帝王经常使用的统治策略和方式,「 ”帝王权术”变得非常发达;再次,由于周公「 ”制礼作乐”的巨大影响,加上后来儒家学派的努力,造成了文化思想与政治统治高度结合,形成了很发达的「 ”王道学说”「 ”道统理论”和「 ”王权主义”等,帝王的统治理论成了历代皆比较盛行的学术论题,帝王统治学说成了经、史、子、集中的重要内容,如此一来,对「 ”帝王权术”的研究也明里暗里成了古代学术的「 ”显学”之一。 中国古代有如此发达的「 ”帝王权术”,若具体分析,便会发现其内容非常丰富,学术研究和政治人物的经验总结等都广泛涉及到「 ”帝王权术”,比如,常常被看成是经典史书的《资治通鉴》,其实是司马光编著的政治权谋书,该书总结历史上统治经验的成败得失,为的是「 ”以资皇帝借鉴”,严格说,《资治通鉴》是「 ”统治者历史经验的总结”,书中能清晰看到编者对于「 ”帝王权术”阐述和评论。再如,盛行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们大讲「 ”纵横捭阖”的谋略,他们注重划交战略和论辩技巧,其实,纵横家们是在为君王提供「 ”帝王权术”,辅佐君王统治和管理好国家,使他们所辅佐的国家强大起来,并力图吞并其他弱国,当列国君王采纳了纵横家们提供的「 ”帝王权术”的内容,纵横家们也得到了权与利方面的回报。还有,古代有很多权谋书,比如《长短经》《鬼谷子》《素书》《权书》等,书中有很多篇幅论述的正是「 ”帝王权术”的内容,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的各种典籍中,关于「 ”帝王权术”的思想内容是多样而具体的,可以从各方面进行分析,但是,最有代表性的「 ”帝王权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即由儒家学说演化而来的帝王「 ”仁政”之术;由道家学说演化而成的「 ”君人南面之术”;由法家学说演化而成的「 ”法”「 ”术”「 ”势”相结合的帝王统治术。 第一,帝王「 ”仁政”之术 先秦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后来,经过孟子、荀子和董仲舒等人的发挥,儒学思想被演化为「 ”儒家帝王术”,即帝王的「 ”仁政”之术。 这「 ”儒家帝王术”其明里的目的是推行「 ”仁政”,所强调的是统治者要「 ”内圣”而「 ”外王”,强调「 ”修齐治平”,推崇以德治国,强调帝王首先要让自己修养成仁义之君,并以身作则,推行其仁义之道,以仁德布于天下,以帝王的贤明来影响政局,以推行仁德来造就国泰民安。司马谈在《太史公论六家要旨》中将儒者与道家作比较时说:「 ”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羨,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这虽然是从道家角度在批评儒家,但却指出了「 ”儒家帝王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其实,这只是儒家关于政治管理的一种愿景,是仁政的理想,而实质上,只是「 ”儒家帝王术”所表现出来的「 ”阳谋”的一面,在另一方面,却是大有「 ”阴谋”的,帝王们明里讲的是仁道、德治,而背地里用的计谋和手段是不顾仁义的,是非常毒辣的,为了达到其维护皇权专制的目的,是不择手段的。明里一套,暗里又是另一套,这是「 ”儒家帝王术”的一个基本特征。 董仲舒画像 当然,「 ”儒家帝王术”还可以从几个重要方面去理解:首先,儒家学说的一个基本的理论特征便是主张「 ”仁义”,把政治管理看成是依照「 ”仁义”来施政的,把伦理与政治统一起来,以伦理来服务于政治。所以,历代帝王几乎都喜欢讲「 ”王道”,把「 ”以德为政”视为是其统治的基本方式,把儒家学说延伸为「 ”德政学说”,构造了一整套「 ”仁政”治国方略。孔子的「 ”仁学”变成了帝王们以德治国的理论依据,变成了为政治服务的很管用的道德工具。 其次,儒家「 ”家国同构”的政治伦理一体化理念,使帝王有了将宗法关系纳入政治统治的基本依据,于是,对于帝王来说,整个国也就是他的家,「 ”家天下”理念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即所谓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片国土被认为属于帝王家的。比如,宋王朝,被称为「 ”赵家天下”,国是皇帝的家。与此相应,家也就是国,政治伦理结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家族犹如一个「 ”国家”,在一个家族里,族权大于政权,族长的权力非常大,家族成员都必须绝对服从于族长,家庭成员必须服从于家长,而家族、家庭也成了维护皇权专制的重要社会单位,家规、族规成了巩固皇权的伦理政治规则,皇权利用族权来巩固其专制统治,宗法体制对于维护政治专制体制的稳固性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帝王们玩转着十分有效的「 ”德治”统治术。 再次,儒家利用其道德理论,辅助甚至代替法规成了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比如,封建社会的「 ”三纲五常”就是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三纲”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强调的是君、父、夫的绝对主导作用;而「 ”五常”即将「 ”仁、义、理、智、信”作为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所强调的是「 ”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在「 ”三钢”的关系中,「 ”父为子纲”是基础,其所诉求的目的是孝敬,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即「 ”尽孝”;而「 ”君为臣纲”是最重要目的,所诉求的是「 ”忠”,即对君主的绝对忠诚,这就是通常说的「 ”尽忠”,正像朱熹所说的「 ”君待臣以礼,臣待君以忠”;而「 ”夫为妻纲”是规范家庭人伦的基础,其诉求的是「 ”节”,如朱熹所说的「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守节”成了规范古代女子道德绳索。其实,这「 ”三纲五常”其实是极为厉害的统治手段,是帝王以道德规则为手段,推行专制统治的重要方式,说的是尊「 ”德性”道德规范,行的却是强化专制之实。所谓的「 ”德政”,说白了其实就是让「 ”德”为「 ”政”服务,将伦理纲常用来维护皇权统治。显然,当所有的人真的都遵循「 ”三纲五常”,那么,皇帝的统治也就太轻松了,臣民们都成了顺从统治的「 ”小绵羊”,在帝王看来就是「 ”政通人和”了,这正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所青睐的「 ”仁政”的社会政治理想状态,也是「 ”仁政之术”所要达到的效果。 此外,儒家提出「 ”内仁外礼”的伦理道德学说,即:内心的「 ”仁”如果修养好了,被认为能「 ”随心所欲不逾矩”,让行为都能符合「 ”礼”,于是,众人皆有「 ”德性”,皆能有「 ”德行”。问题在于,历朝历代的帝王,绝大多数不是自己内修仁德,外遵礼仪的,他们是把「 ”仁”和「 ”礼”这一「 ”内”一「 ”外”道德原则用来规范和教育臣民的,他们的目的是让臣民们都能在心理和行为循规蹈矩,能顺从统治秩序,而帝王们自己玩的是权术,用的是阴谋和心术。「 ”内仁”「 ”外礼”是对臣民的要求和约束,是帝王用来维护皇权专制的手段。 最后,儒家学说中,也重视一些哲学 ... ,比如在处事方面讲「 ”中庸之道”,强调「 ”执两用中”等;在对待矛盾方面强调「 ”和为贵”等,而这些 ... 论,后来被改造为帝王权谋中的「 ”仁术”。比如,「 ”中庸之道”演绎成折中处事,注重双方互利,强调处事手段不过激,不走极端,讲究处事得当。而「 ”和为贵”的原则,变成了在政治斗争中注意不激化,不欺人太甚,不把对手逼死等 ... 。可惜的是,帝王讲「 ”和为贵”,常常只是表面文章或暂时策略,等到有足够实力置对方于死地时,帝王的「 ”和善”的脸具便扯下来了,必然是将政治对手置之死地而后快的。 其实,在古代,历代帝王的「 ”仁政”「 ”德政”大都是表面文章,所谓的「 ”以德感人”,以仁爱之心动人,不以武力相向,不以强凌弱等,说的似乎是以仁义治国,而这大都是假的,帝王们很善于玩弄虚假仁义的手段。有一种事例很能说明问题,帝王在接受谋士们的建议,往往是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当帝王身边的谋士们提出了种种「 ”阴谋”时,帝王们常常当众训斥其不仁不义,可是,在背后却很高兴地按照谋士们的「 ”阴谋”去办,这就是所谓的「 ”阳斥阴纳”。 雍正剧照 例如,清代的雍正皇帝就是非常典型的善于「 ”阳斥阴纳”的帝王。胤禛登基之前,有一位谋士叫戴铎,向他提出了种种竞争储君地位的「 ”对策”,被称为是「 ”上十启”。 胤禛听到了戴铎的建议之后,义正词严训斥戴铎说的是「 ”歪点子”,很不符合道义,但是,当戴铎走后,胤禛却背地里对戴铎的计策认真琢磨,悄悄地采纳了。戴铎提出的「 ”对策”有四点很重要:一是劝说胤禛要更亲近康熙皇帝,并与其他皇子搞好关系;二是劝说胤禛要和臣僚、下属搞好关系,以便积累人脉资源,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三是劝说胤禛不要掺和朝中的是非,不要计较小利,要大处着眼;四是劝说胤禛要多奖励有才干的人,积极收拢优秀人才,为未来培养嫡系班底。雍正听了戴铎的建议,知道这几条是夺嫡的妙招,内心喜出望外,但他表面上却不露声色,并假惺惺地对戴铎表示,建议虽好,但对他毫无用处,他若有继位的想法,也定不会依此行事的,他还表示根本就不在乎皇位,命令戴铎以后别再胡乱言语。其实,雍亲王暗地里正是依照戴铎的计策行事的。这就是典型的「 ”阳斥阴纳”的帝王权术。 第二,「 ”君人南面之术 ” 老子的《道德经》与《庄子》不同,老子有权谋思想,而庄子更具有艺术家的气质,老子的学说吸取了不少兵家的思想,是有谋略的。在《道德经》中,能看到不少关于「 ”帝王权术”的言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谦谦,一谦而四益。”这就是后来所谓的「 ”君人南面之术”的由来。班固讲的是道家,而实际上老子确实有帝王的权谋思想。为何叫「 ”南面之术”呢?有一种解释说,古代宫殿面南而建,君臣相见之时君王南面而坐,而臣子则北面而立,因而有「 ”南面称君,北面称臣”之说。「 ”君人南面之术”指的就是「 ”帝王权术”。 老子画像 此外,自战国到西汉初,在帝王权谋方面,流行着所谓的「 ”黄老之术”,即把传说中的黄帝和先秦时的老子作其该权谋之术的创始人,其实这这是假托黄帝和老子之名,所推崇的理论是一种改造了的「 ”道家”思想,被称为汉朝「 ”新道家”,这一学派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兼收法家、阴阳家和儒家的一些思想,在理论实质上,是把道家学说推演至政治权谋方面,形成了「 ”道家帝王术”。「 ”黄老之术”在汉初的政治实践中取得成功的应用,汉初的帝王以「 ”黄老之术”作为治国的谋略,在社会政治方面,出现了「 ”文景之治”,所以,后代的政治家对于「 ”黄老之术”还是比较重视的。可是,东汉时,黄老之术逐渐与谶纬之说相结合,便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而在政治上似乎起再也没有起到像汉初那样的积极作用了。 其实,如果要比较全面地了解「 ”道家帝王术”,不只是要关注「 ”黄老之术”,还应该结合道家的理论和谋略,对所谓的「 ”君人南面之术”做比较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首先,对于道家理论可以从两个基本的理论原则去理解:其一是「 ”顺其自然”;其二是「 ”以柔克刚”。先说第一个原则,道家坚持以「 ”道”为本,主张一切皆应顺应天道,因而,只有顺其自然才是符合道之本性的。而这一原则被引申到帝王谋略方面,便是主张政治管理要顺其自然,治国理政应该坚持「 ”无为而治”的原则,治国,管得越少越好,管得越细越糟糕。而「 ”黄老之术”的最基本的政治策略也就是体现在「 ”无为而治”方面。很多积极推崇「 ”道家帝王术”的政治家们都把刘邦之后汉初的「 ”文景之治”看成是依照「 ”黄老之术”治国所取得的政治成就。所以,在主张「 ”黄老之术”的政治家们认为,在政治管理上,管多不如管少,管得细不如管得粗,处处去管不如放手少管。 再说说道家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坚持以柔克刚。这也不难理解,既然要顺应自然,那就不能以硬碰硬,不能逆势而行,不能背道而驰,而是要善于借势发挥,顺势而行,那么,顺势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以柔克刚,或是教以雌应雄,以退为进,以柔弱胜刚强等。其实这是道家学说被应用到政治谋略方面的非常厉害的政治权术。而帝王管理谋略,就是被认为要善于以柔弱的方式来应对刚强,对于强势的政治势力,硬碰硬显然是不行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以柔的方式来对待,犹如「 ”滴水石穿”,水之柔能胜石之强。所以,顺势而行,以柔克刚,这便是「 ”道家帝王术”的重要方略。 其次,道家提倡内智修养,十分重视从虚、静、忍、让等方面进行自我心理养练。道家历来主张要坚持修养心性,坚持以法天地、法自然为不二法门,注重修道、悟道和明道,认为这是践行道学的实践功夫。道家认为人通过修养能够达到一种虚静状态,达到虚怀若谷境界。老子强调修养心性要「 ”至虚极,守静笃”,这就是要让心境达到一种空明状态,心不受外物扰动,能去私欲心虚静,存心笃实,不求浮华,归于素朴而顺其自然,至虚至静,豁然了悟。而道家老子的这种「 ”虚静”说,被推演至「 ”帝王权术”方面,便成了帝王的一种政治智慧的修养,一种统治者的冷静心态的培养,于是,当统治者能心胸宽广,能冷静处事,能清晰理政,那么,便能娴熟自如地管理国家,所以,帝王若修养到高的境界,那么,就能像老子所说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 再次,道家虽坚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原则,但这些原则被运用于帝王谋略时,并非是指不用任何策略的,其实,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出,老子是谙熟权谋之术的。古代史学家已经指出了老子学说能被引申为「 ”君人南面之术”,成了「 ”帝王权术”,所以,「 ”无为而治”既是道家的哲学原则,也是古代政治家们所青睐的「 ”君道”,是帝王权谋。老子讲「 ”无为而无所不为”,讲「 ”以柔克刚”,而这一思想其实就像是兵家的「 ”诡道”,是有其以退为进的谋略智慧的。老子比庄子更狡猾的那些权谋方面内容,被历代政治家们所重视,比如「 ”欲擒故纵”的处事之术,就是一种智谋,《道德经》曰:「 ”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这不就是「 ”帝王权术”吗? 最后,老子的思想中,有关于相反相成的很重要的理论,老子非常重视「 ”物极必反”的现象,比如,老子说:「 ”反者道之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对立面的转化,强调要注意事物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老子还说:「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见《道德经》) 关注完满与残缺、充盈与空虚、直的与弯的、灵巧与笨拙等之间的相通性和转化的可能性,这也常常被历代政治家们吸取而应用,成了「 ”帝王权术”中政治危机管理术,成了成功时要警惕隐藏着失败因素等谋略。 老子的道家思想,后来被演绎为「 ”君人南面之术”「 ”黄老之术”等,这并不奇怪,大史学家司马迁曾认为:《老子》为「 ”后世阴谋者法”,这便是指明了老子思想中有权谋之术的内容,是后世的搞阴谋的人所喜欢效法的。 当然,从基本立场来看,老子虽然也讲权谋,也阐述了一些权术妙招,但老子是反对过度用智术的,他强调说:「 ”智慧出,有大伪”,主张「 ”绝巧去利”,可见,他对于搞阴谋还是不赞赏的,但是,在老子著作中,毕竟有论述权谋之术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后来被谋略家们、阴谋家们所发挥了,成了权谋之术。比如,老子的「 ”夺予之道”「 ”以柔克刚”的策略,老子的「 ”守弱图强,以退求进,以雌应雄”的处世哲学等,后世被纳入了帝王权谋的内容,成了帝王们所青睐的政治权术,这也正是「 ”黄老之术”曾经盛行和被推崇的原因。

说说中国古代主要的几种「 ”帝王权术”(上)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7.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8.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9.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10.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随机推荐

  1. 无人需要的数字

    前几年,伯明罕都是如实地填写那个不变的数字,表格送上去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无任何反应。伯明罕最终明白,他所上报的大大小小的数字,其实根本没有一个人会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没有人需要这个数字,他们需要的只是那张报表,不,他们连报表也不需要,需要报表的是流于形式的所谓的条款、规章、规定或制度。

  2. 碳原子跑哪儿去了

    化学教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详细地讲解了一个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他停顿了片刻,等待着学生们的反应,可是课堂上一片寂静。>教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再一次提示说:“谁能来说一下,它究竟上哪儿去了?”

  3. 测测看你的上进心还是那么强吗?

    当你要倒垃圾的话,你会:A:到楼上去倒B:到楼下去倒C:到三楼最左边去倒D:直接从窗子扔出去A:到楼上去倒心理测试结果:到目前为止,你仍然保持着强烈的上进心。你是一个很有韧性的人,内心有着很强的成功欲,不做出一番成绩,无法跟自己有所交代。

  4. 2015企业元宵节短信

    企业元宵节短信一大早就开始等。我祝福你还不行呀,元宵节到了,愿你梦圆今宵,今宵快乐!祝你元宵节快乐!预祝元宵节快乐,生活幸福美满!烟花自不必言说,必然绽放夜空;灯笼又何须称道,早已是街市满巷;元宵在锅内翻腾,庆祝合家欢聚;短信在彼此传递,诉说我们情谊。晶莹的泪光在我的眼中闪烁,元宵节又到了,你眼中是否也跳动着感动的泪花。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太平洋电脑网元宵节专题。

  5. 幸福就是现在

    看来,感叹自己不幸的人,并不是由于幸福之神从未光临过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物欲,无法因自己的拥有而感到幸福。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其实,幸福本来就是现在。

  6. 卢西恩·佛洛伊德作品_卢西恩·佛洛伊德油画_卢西恩·佛洛伊德人体_卢西恩·佛洛伊德妻子

    中文名:卢西恩·佛洛伊德出生日期:1922年逝世日期:2011年7月20日职业:画家主要成就:在绘画创作上有巨大影响代表作品:《流亡者》《病室》卢西恩·佛洛伊德——英国画家卢西恩·佛洛伊德,是著名心理学家西蒙·佛洛伊德的孙子。2011年7月20日,这位艺术家因病在伦敦去世,享年88岁。卢西恩.佛洛伊德随家人搬到苏格兰定居,加入英国国籍。卢西恩·弗洛伊德继承了祖父的敏感,画作看起来充满沉郁和恐怖。

  7. 梦见解冻 梦见解冻什么意思

    梦见解冻是什么意思?梦见解冻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解冻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冰溶化了,表示会失去支持者。梦见日环食梦见日环食什么意思工作者梦见雪融了预示将会和他人产生争执而有所是非麻烦,暗示最近得罪了小人,应该小心为是!心理学解梦梦境描述:梦中遇到融雪时期或解冻天气,意味着感情反应上的变化。

  8. 华衮之赠的意思 | 成语大全

    形容贵重的赠与成语出处:晋–范宁《谷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一言之贬,辱过市井之挞。”

  9. 越南有种人,被越南人民崇拜,个个都曾死磕中国,靠抗击中国得名

    之所以将越南再次纳入中国版图。这一年,朱棣派遣都督黄中护送陈添平归国即位。朱棣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决定攻打胡朝。于是,他命令谋臣兼好友阮廌起草《平吴大诰》,目的是宣布黎利复国有功,理应成为越南的新的统治者。黎利也因复国有功,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明朝统治,而被越南人民尊为民族英雄。不仅如此,在黎利之前还有陈国峻、李常杰、征侧、征贰等人,也被越南人民尊为民族英雄,都因他们曾死磕中国。

  10. 梦见口红被偷

    周公解梦梦见口红被偷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口红被偷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