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朱元璋苦心建立的良政,边镇建设的基石,为何最终被废?

「 ”有明盐法,莫善于开中。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盐法边计,相辅而行。”——《明史-食货四-盐法、茶法》 明朝初年,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策略,使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国内日益安定。然而,北部边境由于蒙元残余势力不断试图南下,迫使明朝将大量军力囤驻于北部边境。同时,受限于南北经济及物产产出的不平衡情况影响,边镇军需需求量巨大,但供给严重不足。 一、设立「 ”开中法”——开粮纳中,边镇愈强 为解决这一问题,明朝创立了开粮纳中的制度,即由户部利用食盐的专卖权,根据边境战备粮储物资的盈缺情况,对商人进行招标,往边镇输送军需物资,然后按实际输送情况支付同等值数量的官盐盐引,使商人获得官盐并合法销售。这就是明朝初年稳定边疆建设的「 ”开中法”。 「 ”开中法”的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 首先「 ”报中”,即开中商人按户部榜文所示项目,把物资运到边防戍所,然后取得盐引; 其次「 ”守支”,即商人领取盐引后,按规定去指定盐场守候支盐; 最后「 ”市易”,即商人支取盐后,再按引文规定,到指定地区销售。 报中——守支——市易,构成了「 ”开中法”的全过程。 通过「 ”开中法”明朝有效的保证了边镇地区戍守军队的军需供应,同时也降低了国家财政的支出,并以此带动了原有的官方垄断食盐销售的模式转变为官商并用的模式,有效带动了食盐交易市场的活性。 更有甚者,在通过「 ”开中法”获利的部分商人,为获取更高的盐引利润,开始尝试自筹资金,主动招募劳力前往边镇拓边垦殖建筑商屯。 「 ”自出财力,自招游民,自垦边地,自艺菽粟,自筑墩台,自立保聚。……边地尽垦,而塞下粟充溢露积,饶于中土” 随着盐引吸引商屯的出现,边地军粮价格渐趋于与内地相差无几,边镇地区的市场也随之繁荣了起来,这更是吸引了大量人员前往边镇定居。同时,为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蒙古势力的掠夺,商屯自发修筑各种防御设施,在无形中将明朝长城以北的防御体系整体向北推进,有效的提升了明朝北部防御体系的功能和辐射范围。 二、变更「 ”折色法”——包中占窝,边塞日窘 明朝初期实行的「 ”开中法”,可以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北方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尤为有效。为此,朱元璋曾经特意制定律法规定: 「 ”凡监临官吏诡名及权势之人中纳钱粮、请买盐引勘合侵夺民利者,杖一百,徒三年,盐货入官……功臣家中到盐引,尽行没官。” 这一律法的出台,在当时极大的震慑了官僚权势阶级妄图染指盐引谋利的企图,对开中法的实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自朱元璋死后,开中法在明朝权贵及各方利益集团的眼中已然成为了他们权力寻租的目标。 成化、弘治年间,由于私盐盛行,权贵等又随意向皇帝奏讨占窝、垄断开中,造成盐引的派发量大大超出了盐业的产能允许范围,这迫使大量边地商人空有盐引,却无盐可领,只能在盐场等待新盐的产出,有的需要等待守支数十年的情况出现,这极大的打击了边商输粮支边的热情,导致开中法的执行变得举步维艰,很难再像洪武、永乐年间那般良好运行。明嘉靖十三年,户部给事中管怀里总结了开中法被破坏的危害。 「 ”开中不时,米价腾贵,召籴之难也;势豪大家,专擅利权,报中之难也;私盐四出,官盐不行,市易之难也。” 开中法已然崩坏,明朝盐政收入受到极大影响。为了保证盐业的收入,明朝并未从根源上解决开中法出现的问题,反而选择了本末倒置的折色法,妄图挽救日益窘困的财政问题。 明弘治五年(1492年),时任孝宗皇帝户部尚书的叶淇提出了纳银领取盐引的办法,即「 ”折色法”。从此规定商人们以后不需再将军需运往边镇,只要向国库缴纳银两,就可获取盐引。 虽然,明朝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年之内就为国库增加了百万两白银的收入。但是,叶淇对盐政的改革,彻底的改变了明朝初年开中法「 ”盐政边政相结合”的国家 ... 战略方针,取而代之的是以食盐专卖为获取财政收入的直接手段。 这种短视的做法只看到了眼前的财政利益,却没有看到对国家战略层面的影响。原先得益于开中法的边商,为获得更高的利润,直接建设边镇商屯,促进了边区军需供应充足,但折色法的出台,直接将边镇经济发展的基础抽离,边商逐步撤出,商屯荒废,边镇军需再度紧张,军费支出大幅提升,明朝陷入了更加可怕的财政危机。 结语 明初开中法的制定,可以说并不仅仅是一项经济制度,更多的可以看做是对国防有益的国家引导政策。它为明朝带来了三种好处。 首先,开中法不仅巧妙的将原来国家所承担的粮食采购运输工作,分解打包给商人主动承担,有效降低了国家的物流成本及不必要的损耗。 其次,通过「 ”银——粮——盐引”的方式,带动了商人参与食盐销售的热情,引导商人将食盐销售到盐价居高的地区,起到平抑盐价的作用,促进了对食盐专卖系统的自我完善。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在于通过这种利益政策的引导,促使商人们从利润角度出发,自发的从内地雇佣劳动力前往边镇开垦荒地,无形中促进了人口向边地的迁徙,边镇 ... 数量增加,荒地被开垦,随之改善边镇生存条件,并最终增强明朝边防实力。 但好的政策需要的更多是监督与维护,自明太祖朱元璋之后,封建王朝对政策无法做到一贯性的弊病开始显现,原有的良政被权贵及各方利益集团所染指。同时,短视的明朝为解决暂时的财政困难,改变原有具有重大国家战略意义的开中法为套取直接收入的折色法,进一步的破坏了明朝对边镇建设的基石,并最终为明朝中后期边镇军费不断上涨拖垮明朝财政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实录》 《明通鉴》 《皇明九边考》 《中国盐政史》 《明史纪事本末》

朱元璋苦心建立的良政,边镇建设的基石,为何最终被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6.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7.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8.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9.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10.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随机推荐

  1. 小心吸魂者

    小b是个热心肠的人,怕那同学寂寞,就主动去跟他聊天。小b曾有幸握过他的手,只觉冷森森的,同时心里有种惧怕的本能感觉。说完马上动手,小b本能的躲闪,但那双冰凉的手已经到了他的脖子……这时上课占座的同学来了,那人只得悻悻的罢了手,小b又发现占座的同学奇怪的看着自己而不是那人。从那以后,小b就觉的那人太过孤僻,有意疏远他,可那人却经常在别人不在的时候来找他,小b只得表面应付……

  2. 注定遇不到好老公的女人面相_看相大全

    注定遇不到好老公的女人面相一、额低、额不平:额头低又不是很平的人做事情很低调而且个性又软弱,一旦发现自己配偶劈腿时会愿意委曲求全,跟第三者分享另一半。建议你,不嫁好过嫁。招风耳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_看相大全

  3. 情人节祝福语_2.14情人节浪漫祝福语_情人节语录

    人生旅途很长,有你陪伴不再遥远。情人节,祝你快乐!

  4. 善女人往生传(三)

    因昧本而堕女身者。>俞老太太是常熟人王效曾的母亲,个性很温和贤淑。在道光二十年的春天,她生病无法起床,到了夏天,病情恶化。可是老是不能没有杂念,因此一直拖了好几个月,都不能往生,其间神识还曾三次进入阴间。次子则已三世为母子。>吴婆是苏州人,从小就虔信佛法。知道她的长子前世是出家人,而次子和她,已经有三世的母子关系。>钱孺人>钱孺人名瑞云。孺人念佛送其终。>陆安人>陆安人名岫梅。

  5. 吊古寻幽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iàogǔxúnyōu【解释】吊:凭吊;幽:幽境。凭吊古迹,寻找幽境,感怀旧事。【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卷:“游山玩水,吊古寻幽,赏月吟风,怡情遣兴,诗赋文词,山川殆遍。”【例子】【相关】百度“吊古寻幽”

  6. 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蔡泽是如何成为秦国宰相的?

    战国时期,燕国有一个读书人,名叫蔡泽。当时,秦国的国君为昭襄王,宰相为范雎。过了几天,范雎向昭襄王举荐了蔡泽,称赞蔡泽如何了得,可以接替自己的位子。没几天,范雎称病,主动交出了相印,昭襄王便拜蔡泽为相。当了几个月宰相后,蔡泽知道自己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又担心遭到陷害,于是辞去相位,做了纲成君。

  7. 高血压的病因有新发现?竟然来自肾脏这些毛病,没几个人知道

    高血压尿毒症医学技术药品心血管病造成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2种原因,是肾动脉粥状硬化、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前者就跟心脏的粥状硬化造成的原因相同,容易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后者较少见,比较常发生在儿童或年轻女性身上。高血压尿毒症医学技术药品心血管病这类的患者会有躯干肥胖、水牛肩、毛发变多、肌肉无力的情况,血中皮质醇过高就要注意可能是类似的症状,最好跟医师商量照CT确定诊断。

  8. 梦见丝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梦见丝瓜是什么意思梦见丝瓜,吉兆,预示著财运逐渐上升。孕妇梦见丝瓜,预示着你腹中怀的是男孩子,而且宝宝长大一户会是个英俊、聪慧的人,是吉兆。梦见树皮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孕妇梦见摘丝瓜,预示着你近期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退缩,要有着遇事都要尽力而为的心理,诸事都要好好的努力。孕妇梦见两条丝瓜,预示着你怀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可能性很大,但要注意孕期的健康安全。

  9. 假标签的四种类型

    一般来说,在标签上作假的食品包装有4种情况。这种让人猜不透的含糊不清的厂名、厂址,已成为部分食品标签的潮流模式。戏法型标签如将大包装食品化整为零,分解成小包装,小包装上干脆不标明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还有的是标签连同食品一起被厂家“优惠”出售,商家则随卖随贴或用不干胶纸自行标注生产日期,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实际上已变成了经销日期。

  10. 超损人的搞笑签名 八戒,你又在看为师的签名了-感人的情话

    十六、总是情不自禁的忧伤,于是慢慢学会了掩藏,渐渐学会了伪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