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7日,在星潭附近遭到顾祝同、上官云相7个师8万余人的围剿,皖南事变爆发。...获悉皖南事变发生后,一度准备同时举行全国性的政治、...大反攻。18日,周不顾蒋介石的新闻检查制度,在《新华日报》刊出...题词,向全国人民公开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随着...政治反攻的全面展开,皖南事变的真相迅速大白于天下,蒋介石受到...内外和包括美、英、苏等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与非议,很快陷入空前孤立的被动境地。
皖南事变(汉语拼音:Wannan Shibian;英语:Southern Anhui Incident),1941年1月中国 ... 当局在安徽茂林地区围歼新四军皖南部队的事件。
1940年下半年,抗日战争进入第4个年头,中国 ... 在敌后抗日民众的支持下,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建立了大小17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 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由3万人扩大到50万人,从而引起重庆国民 ... 的极大恐慌,特别是华中新四军的发展,更是蒋介石不愿见到的。恰在这时,世界局势又发生重大变化。6月5日,德国进攻法国。5天后,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法国随即向德国投降,英军也从欧洲大陆退守本土。9月,日本利用欧洲战局的有利时机,与德、意签订三国 ... 同盟条约,引诱重庆国民 ... 放弃抗日,以图迅速解决中国战事。与此同时,英、美也签订协定,争取重庆国民 ... 加盟,继续抗战,拖住日本。而苏联也愿继续援助重庆。三大国际力量不约而同都在为自身的利益,竭力争取重庆国民 ... ,致使蒋介石错误估计形势,以为可以为所欲为。
6月初,蒋介石在重庆会见周恩来,强调 ... ... 上必须服从命令。7月上旬,何应钦、白崇禧打着“避免摩擦”的旗号,与周恩来谈判国共“划界”问题,规定八路军、新四军开往旧黄河北岸,企图借此限制 ... 的发展。周恩来表示原则上同意划界,但必须实现各党派在全国的合法权等6项条件。16日,何、白竟向周提出所谓“中央提示案”的书面文件,要求八路军、新四军于奉令一个月内全部开到河北、察哈尔和山东黄河以北地区,事实上拒绝了 ... 提出的6项要求,谈判陷入僵局。10月19日,何、白再次以国民 ... ... ... 会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的名义,致电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正、副军长叶挺、项英,诬指八路军、新四军自由行动、自由扩充、破坏行政系统、吞并友军,限八路军、新四军在电到1个月内全部开到“中央提示案”所规定的地区。时人称之为“皓电”,它的正式发出,揭开了重庆国民 ... 新一轮 ... ... 的序幕。
面对如此严重的局势, ... 采取了“表面缓和,实际抵抗,有软有硬,针锋相对”的方针。11月9日, ... 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的名义对“皓电”作出公开答复,被时人称为“佳电”。它一方面坚决驳斥“皓电”对八路军、新四军的造谣和攻击,另一方面又采取缓和态度,申明为顾全抗日大局,决定将江南正规部队“遵令北移”,“对于江北部队则暂时拟请免调”。 ... 这一严正坚决而又通情达理的立场,赢得了广大中间力量、包括不赞成国共分裂的 ... 人士的同情。
但是,重庆国民 ... 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中间力量的意愿,仍一意孤行坚持八路军、新四军必须撤往旧黄河以北地区。军令部随即在何应钦、白崇禧授意下拟定《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并于14日上报蒋介石,请求批准执行。军令部的作战计划规定,第一步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所部于1941年1月底以前肃清江南新四军,然后转兵肃清苏北新四军;第二步,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所部于2月28日以前肃清黄河以南新四军。蒋介石鉴于“日汪(精卫)条约”签字在即,为避免被 ... 指为配合日汪共同 ... ,虽未当即批复军令部呈文,但终究还是于12月7日同意“照办”,同时表示实施时间“本月下旬再定”。8日,何应钦、白崇禧致电朱、彭、叶等重申前令。9日,蒋介石亲下手令,限黄河以南八路军于12月31日以前开赴黄河以北地区;长江以南新四军于12月31日开至江北,明年1月30日前开至黄河以北地区。10日,又密令顾祝同依据前定计划,妥为部署并准备,如12月31日新四军“仍不遵命北渡,应即解决,勿再宽容”。
军统12月14日, ... 目睹事态日趋严重,急电叶挺、项英,指示皖南新四军迅速北移,以免不测。但项英始终犹豫,直到26日受到 ... 严厉批评后,才于1941年1月1日,与叶挺等人最后作出,并得到延安批准的冒险走苏南北移的决定。而这时的顾祝同则在蒋介石密令下,集结所部分途包围皖南新四军驻地,与32集团军研究进剿皖南新四军的秘密 ... 会议也于5天前在徽州开过,进剿计划已经制定,作战部署基本完成。4日,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9,000余人由泾县云岭出发,计划经茂林,取道三溪、旌德、宁国、广德、郎溪到苏南溧阳,然后从镇江渡江北上。6日,到达茂林地区。7日,在星潭附近遭到顾祝同、上官云相7个师8万余人的围剿,皖南事变爆发。
8日,新四军先后改向西南廉岭、高岭方向及西北茂林方向突围,均未成功。项英和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悄然离队,叶挺指挥部队顽强抵抗。9日,突破重围,渡过青弋江,入石井坑固守。12日,顾祝同、上官云相发起总攻,新四军主要阵地被敌突破,叶挺被迫于14日前往上官云相总部谈判,随即遭到扣押。皖南新四军浴血奋战7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围外,其余7,000人大部壮烈牺牲,一部分被俘。项英、周子昆转移隐蔽后被叛徒 ... 害,袁国平在突围中遇难。17日,蒋介石以国民 ... ... 会发言人名义发表谈话,诬称新四军“违反军纪,不遵调遣,且袭击前方抗战各部队,实行叛变”;并发布 ... 会通令,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叶挺交付军法审判,将皖南事变推到顶点。
... 获悉皖南事变发生后,一度准备同时举行全国性的政治、 ... 大反攻。12日, ... 一面电示周恩来立即向蒋介石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其立即停止对皖南新四军的围剿;一面电示 ... 作好政治上 ... 上全国大反攻的准备,彻底解决华中问题。蒋先后于12、13日两次由人转告周:他已指示顾祝同等人只要新四军确实北渡,就应提供方便,不要为难,让叶、项放心东进。直至15日围歼新四军的战斗已经结束,仍以此意敷衍 ... 。 ... 闻讯后怒不可遏,立即复电周恩来、 ... ,千万不要听信蒋的“鬼话”,并以 ... 中央书记处名义致电共产国际,要求批准 ... 全面反攻计划。18日,周不顾蒋介石的新闻检查制度,在《新华日报》刊出 ... 题词,向全国人民公开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20日,毛针对蒋介石17日发布撤销新四军番号令,以 ... 中央 ... 会名义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 ... 为政治 ... ,张云逸为副军长;同时以 ... 中央 ... 会发言人名义发表谈话,提出取消蒋介石17日反动命令、惩凶、恢复叶挺自由等 ... 关于解决皖南事变的12条要求。
随着 ... 政治反攻的全面展开,皖南事变的真相迅速大白于天下,蒋介石受到 ... 内外和包括美、英、苏等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与非议,很快陷入空前孤立的被动境地。加上日本这时也没有因为他发动 ... 内战而停止 ... 进攻,正在平汉铁路以东与 ... 军队展开激战,蒋不得不数次派人要求与周恩来商谈妥协办法。 ... 鉴于时局的变化,于29日召开 ... 会议,通过 ... 起草的《关于目前时局的决定》,一面告诫全党仍要做好与 ... 分裂的准备,同时指出当前的斗争策略应是政治上坚决反攻、 ... 上待以守势。
自2月上旬起, ... 政治反攻的焦点,开始转向拒绝参加重庆国民 ... 第二届国民参政会。18日,周恩来将 ... 、董必武、邓颖超等7名 ... 参政员致国民参政会函送交参政会秘书长王世杰,声明在 ... 所提12条要求未得 ... 裁夺以前, ... 参政员碍难出席。双方为此反复交涉,未得结果。为打破僵局, ... 又提出临时解决办法12条,不再提出取消蒋介石1月17日命令,只要求承认 ... 两个集团军共6个军、承认边区及敌后抗日政权的合法地位等,但蒋仍不肯接受。 ... 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博得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中间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因此,尽管 ... 参政员最终没有出席参政会,蒋也不得不在3月6日的参政会演讲中表示“绝不忍再见所谓‘剿共’的 ... ”,“以后亦绝无‘剿共’的 ... ,这是本人可负责声明而向贵会保证的”。此后也未再提起八路军、新四军北移一事。由皖南事变引起的国共对抗局面至此告一段落。
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关系逆转的分水岭,对此后国共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皖南事变274761” 9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