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北洋时期的重武轻文现象,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北洋时期几乎所有的总统、国务...,绝大部分的阁员都有军界任职经历。北洋时期武人的治丧费是10000元,文官只有2000元。北洋军官兵装束师长便成了一个货真价实、含金量极高的头衔,因为当时师是军队最大的编制,最基本的作战战略单位,只有在发生大规模作战时,比如护法战争、直奉战争、直皖战争等,才根据派系临时成军或方面军,军或方面军的总指挥,也不能保证对下面的师做到令行禁止。

北洋时期的重武轻文现象,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北洋时期几乎所有的总统、国务 ... ,绝大部分的阁员都有军界任职经历。 武人飞扬跋扈,爱兵如命,因为有兵就有了话语权,往小了说能割据一方,当土皇帝;往大了说能左右时局,指点江山。 北洋时期武人的治丧费是10000元,文官只有2000元。 武人活着的时候威风,死了也压文人一头。 北洋军官兵装束 师长便成了一个货真价实、含金量极高的头衔,因为当时师是军队最大的编制,最基本的作战战略单位,只有在发生大规模作战时,比如护法战争、直奉战争、直皖战争等,才根据派系临时成军或方面军,军或方面军的总指挥,也不能保证对下面的师做到令行禁止。 并且当时卖长官、倒戈成风,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长官,有一师兵力在手,如果再是善战之兵,那真是可以「 ”气吞万里如虎”的。 那会货真价实的师长(不包括那些自封的,主要指有编制的北洋军和地方军),搞好了,弄个督军、 ... 什么的干干,列土封疆,再次点,省军务帮办(督军的第一候补位),最不济也混个镇守使,做一方土皇帝,发个军票,随意收税,甚至养毒贩毒,也过得很滋润。 民国时期最出名的师长,自然是非吴佩孚莫属了。 1918年8月,吴佩孚在湖南通电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段祺瑞看不清头势,有电斥吴「 ”师长职卑对大局无发言之权。” 吴师长也不含糊,回电说:「 ”如不允下停战令,师长等回防待罪,请即派员接替。” 吴佩孚初生牛犊,把老段这北洋老前辈、「 ”北洋之虎”,看得一文不值。 吴佩孚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师长,但他的第三师能征善战,军纪又好,且驻防在南北军冲突的最前线。 他这次「 ”通电主和”,不仅令北方政局震动,也令中外从此对这位「 ”吴秀才”刮目相看了。 吴佩孚自从接替曹锟出任北洋第三师师长(宣统年间北洋第六镇改为第三镇,后改称第三师,是袁世凯北洋军的基本队伍),到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一败涂地,吴佩孚无论做多大的官儿,指挥多少部队,一直兼着这个师长。 吴佩孚 军阀们的心理有些矛盾,还想往上爬,做更大的官儿,却都死抓着师长的职位不肯放,因此不仅督军一般都兼师长,就是吴佩孚、齐燮元这些几省的巡阅使,也都兼任师长。 因为他们都明白,什么督军、巡阅使,都是虚的,黎元洪当了大总统又能怎么样,因为没兵,一样被人欺负。 只有师长是真的,如果手里没兵,爬得越高,将来摔得越惨。 在吴佩孚的极盛时期,他志在以武力统一全国,为了 ... 指挥的统一,他曾想「 ”削藩”,规定凡是巡阅使、督军兼任师长一职的,一律解除师长职务,专任本职。 吴佩孚本想先从自己开始,于是呈请辞去师长一职,但曹锟不答应,他说第三师是北洋正统,师长除了老弟还有谁能当? 吴佩孚一贯对曹锟言听计从,便不好再坚持辞职。 但吴佩孚免去了直隶督军王承斌兼的二十三师师长、河南督军张福来兼的二十四师师长、湖北督军萧耀南的二十五师师长。 还想免掉齐燮元的第六师师长、王怀庆的第十三师师长、郑士琦的第五师师长,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吴佩孚本就因为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在直系内部人缘不大好,这下更激起直系内部将领群起反对吴。 山东督军郑士琦最干脆,宁愿降级,俺不要山东督军了,俺当师长好了。 曹锟 王承斌也因为师长没了,请求辞去直隶督军,他去见曹锟辞职时,曹锟为他为啥要辞职。 王承斌不好意思说是国为师长被夺,说心情不好。 曹锟又施放其「 ”和稀泥”的大招,拍着王承斌的肩膀说:「 ”要不干,大家一起都不干了!” 直奉二次战争还没开始,直系内部已呈现一种四分五裂的状态了。
本文标签:吴佩孚督军中国近代史历史曹锟资治通鉴九·一八事变北洋军阀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