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清代道光年间,军费开销较大,导致国库空虚,所以朝廷不得不想个办法增加国库收入。清朝官员们想到了一个来钱最快的方式,那就是卖官鬻爵。

清代道光年间,军费开销较大,导致国库空虚,所以朝廷不得不想个办法增加国库收入。清朝官员们想到了一个来钱最快的方式,那就是卖官鬻爵。虽然是卖官鬻爵,但明面儿上却不能这么叫,这种制度有一个学名,叫做「 ”捐纳”。所以,自此以后捐纳就成了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每年收入有几百万两之巨。由于买官的人良莠不齐,所以官员的整体素质大大下降。清朝的捐纳制度规定,捐官的人不能担任四品以上的职位,而且也明确规定重要部门是不能任用这些人的。这项规定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与落实,整个清代,通过捐纳入仕的人都是获得极低的职位,几乎没有人能够攀升。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存在,偏偏就有那么一个捐纳的人碰巧升为了二品大员。这个幸运的人,就是江苏的刘玉书。刘玉书出生在一个富商之家,父亲望子成龙,希望他能早日中举以光耀门楣,所以很早就给他请了先生。可刘玉书生性愚钝,到十四五岁时连字都认不全,他的父亲心急如焚,觉得照这样下去,肯定什么都考不上,甚至家业传到他手中他都保不住。因此,刘玉书的父亲就通过捐官的制度,为刘玉书谋了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小官,日后好有所依靠。可不争气的刘玉书,办事循规蹈矩,不懂得争取,所以自从捐官之后,足足等了二十年才得了个广东巡检的官职。 一般人都觉得若得了一个从九品的官职,脸上无光。可傻子刘玉书却不那么认为,他捐了一个从九品的官后,非但没觉得脸上无光,而且还提出要去京城叩谢隆恩。到了京城,有人告诉他说,捐纳入仕的人应该于第二天一早去午门谢恩。他把这话记在心里,第二天一早便穿戴整齐,前往午门谢恩。刘玉书刚到午门,做一件傻事却意外逆袭,原来他刚跪下开始行礼,老天爷便下起雨来。但谢恩是大事,而且刘玉书心中很感激、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官职,所以冒着大雨从容地行礼。就在此时,一个亲王去上朝,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感到好奇,让仆人前去问了个究竟。原来是一个名叫刘玉书的从九品广东巡检把自己当回事儿了,竟然前去谢恩,亲王听后忍俊不禁,随即入宫去了。 上天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刘玉书这个十足的傻子,就得到了上天的眷顾。那位亲王到了朝房后,遇见了两广总督,就想起在午门谢恩的刘玉书,便随口和两广总督说:「 ”贵属下某县巡检刘某……”,还没等话说完,亲王就被太后召去了。两广总督听了个没头没脑,还以为亲王和刘玉书有交情,本想向亲王问清楚,但再也没有碰到他。后来总督从京城回广东去了,刘玉书也上任了。刘玉书去拜见总督时,自报了姓氏,两广总督突然想起了在京城时亲王和他说的话,便问刘玉书说:「 ”亲王还好吗?”刘玉书感到莫名其妙,但也只得随口应付过去了。后来,刘玉书在任上干了一年就被提拔为知县了。 过了些时候,总督要给亲王送礼,并点了名要刘玉书亲自前去。刘玉书到了京城亲王府送礼,王府管家接了礼物和总督写的信。信中说:王爷啊,刘玉书是您的旧相识,做事情十分勤勉,我已经将他提升为道员了。亲王看完信后一脸懵,根本记不得刘玉书这个人。后来皇帝召见亲王,商量广东布政使的任免问题。皇帝问亲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亲王一时想不起什么人,就随口说了刘玉书的名字。就这样阴差阳错的,刘玉书从一个小小的从九品芝麻官,最终成为布政使,真是傻人有傻福啊!
本文标签:布政使清朝历史刘玉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