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昆曲

昆剧《烂柯山》剧照(梁谷音饰崔氏,计镇华饰朱买臣) 昆曲《金不换·悔改》剧照 昆曲《金不换·悔改》剧照

  昆曲(汉语拼音:kunqu;英语:kunqu opera),中国戏曲声腔、剧种。发源于江苏昆山,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200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明代,昆山腔经魏良辅等人改进,演出了传奇《浣纱记》后,梨园子弟竞相演唱,文人学士争用昆腔新声撰作传奇,影响从吴中扩展到江浙各地。万历末,已是“四方歌曲必宗吴门”,并且“声各小变,腔调略同”,形成了众多流派,一跃而居诸腔之首。不仅为士大夫所喜爱,也深受群众欢迎,遂逐渐发展成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

目录

基本资料

概述

  从明天启初到清康熙末的100余年间,是昆剧蓬勃兴盛的时期。剧作家的新作不断涌现,戏班竞演新剧,蔚然成风。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身段表情、说白念唱、服装道具等日益讲究,已有老生、小生、外、末、净、付、丑、旦、贴、老旦等角色,分工细致,有利于刻画人物。初期多演出全本传奇,一本有四五十出,须两晚或更多时间才能演完。明末清初,艺人通过演出实践,删除了一些软散场子,紧缩凝练,删除枝节,节演整本名剧;同时,又从剧中选其特别精彩的一出或数出,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供独立演出的短剧,这就是折子戏的诞生。

  折子戏以生动的内容,细致的表演,多样的艺术风格弥补了当时剧本创作冗长、拖沓、雷同的缺陷,给乾隆、嘉庆年间的昆剧活动带来了生动活泼的局面。通过艺人对戏剧人物的精雕细琢,出现了一批生、旦、净、丑等本行为主的应工戏。然而单演折子戏也带来了一些弊病:造成大量整本传奇的湮没,使剧目锐减;表演凝滞,唱做过分吃重,束缚了创新;剧目陈旧,缺乏新鲜气息。加之格律过分谨严,文辞古奥典雅,这就使昆剧逐渐脱离群众,步入困境。乾隆末年,昆剧在南方虽仍占优势,但在北方却不得不让位给后来兴起的其他声腔剧种。江南的昆剧也难与以新鲜通俗见长的徽班、京班一较短长。

  昆剧能够一度占剧坛之首,与它拥有一批技艺高超的演员有着密切关系。昆剧的演员主要来自民间戏班的职业艺人、士大夫蓄养的家班和业余的“串客”三个方面。明清士大夫蓄家乐戏班之风更盛,不但用以自娱,亦用以应酬宴客。清雍正以后,苏州已出现专供演剧用的戏馆。据记载,在苏州、扬州、杭州三地就有很多著名戏班,大班多至百余人。扬州为盐商集中之地,商业繁荣,昆腔戏班之多也不亚于苏州。还有著名女班双清班。在北京、南京等地,都有过不少知名的戏班和艺人。

  昆剧的剧目非常丰富,不但有明清作家创作的大量剧目,还保留了来源于南戏、杂剧的一些折子戏。《琵琶记》、《荆钗记》、《拜月亭记》、《牡丹亭》、《长生殿》等,都有全谱或接近全本的工尺谱。现存辑录折子戏的曲谱有《纳书楹曲谱》、《遏云阁曲谱》、《六也曲谱》、《昆曲大全》、《集成曲谱》、《与众曲谱》、《粟庐曲谱》等。《审音鉴古录》是较早的身段谱。演出较多的剧目约有100出,如《南西厢记》中的《跳墙着棋》、《寄柬》、《佳期》、《拷红》,《宝剑记》中的《夜奔》,《浣纱记》中的《寄子》、《采莲》,《鸣凤记》中的《吃茶》、《写本》,《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狮吼记》中的《梳妆》、《跪池》,《玉簪记》中的《琴挑》、《秋江》,《燕子笺》中的《狗洞》,《渔家乐》中的《藏舟》、《刺梁》,《天下乐》中的《嫁妹》,《虎囊弹》中的《山亭》,《长生殿》中的《定情》、《絮阁》、《惊变》、《哭像》、《闻铃》,《目连救母》中的《思凡》、《下山》,《烂柯山》中的《痴梦》,《白蛇传》中的《盗草》、《水斗》、《断桥》,以及来自北杂剧《单刀会》中的《训子》、《刀会》,《东窗事犯》中的《扫秦》,《四声猿》中的《 ... 曹》,《西游记》中的《借扇》等。

  昆剧熔北曲和弋阳、海盐等南曲诸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无论在曲调旋律、演唱技巧、戏剧性的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较以前诸腔更为完美。在节奏上除通常的三眼一板、一眼一板、叠板、散板外,又出现了赠板,使音乐布局更多变化,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更加突出。在演唱艺术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的区分以及各类脚色的性格唱法,把传统的民族音乐艺术的成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音乐配器方面也更为齐全,管乐器有笛、箫、大小唢呐、笙,弦乐器有琵琶、三弦、月琴,打击乐器有鼓板、大锣、小锣、汤锣、云锣、齐钹、小钹、堂鼓。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应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特色,使昆腔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

  昆剧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互相配合的综合艺术。通过长期舞台实践,逐步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舞蹈身段大抵可分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感情的抒情舞蹈。此外,昆腔在念白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丑脚,说的是吴语为主的一些江南方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运用大段类似快板的韵白,对丰富人物形象起了重要的衬托作用。由于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脚色行当也自然越分越细: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小生分官生、小生、巾生,净丑分大面(正净)、白面、二面(又称“付”)、小面(丑),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娃娃旦)、刺 ... 旦、五旦(又称闺门旦、小旦)、六旦(又称贴旦、花旦)、耳朵旦(杂旦)等。各行脚色都在表演上形成一套自己的表演程式和技巧,各种道具的使用也有不同的基本功。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剧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

  昆剧的音乐、表演艺术,在继承前代戏曲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流布南北,对现代全国大部分声腔剧种都有过深刻的影响,为其他声腔剧种的借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内容。例如越剧的表演就受昆剧很大的影响;京剧各类脚色的性格唱法,也是在昆剧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昆剧的曲调乃至成出的戏都大量被吸收入京剧和不少地方剧种中。很多演员如当代著名的戏剧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就把昆剧的唱、演技巧作为加强基础训练、提高演唱水平的一个重要 ... 。此外,川剧、湘剧、婺剧、祁剧、赣剧、桂剧、柳子戏和广东正字戏等剧种中都仍然保留着昆剧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老一辈的著名演员得以发挥才艺,浙江、江苏、北京、上海、湖南先后成立昆剧院(团);多次举办昆曲会演交流经验,扶植其恢复发展;还采取戏校开班、剧团培养、举办学馆等方式培育新人。浙江省1956年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取得显著成绩,为昆剧艺术的革新发展作出了贡献。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剧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历史溯源及发展

  昆曲是元末明初(14世纪中叶)南戏发展到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昆山腔"。昆山腔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嘉靖年间经过魏良辅等人的革新,昆山腔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的长处,形成委婉细腻、流丽悠长的"水磨调"风格,昆曲至此基本成型。梁辰鱼将传奇《浣纱记》以昆曲形式搬上舞台,使原来主要用于清唱的昆曲正式进入戏剧表演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到了万历年间,昆山腔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昆山腔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18世纪之前的 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那时,它是宫廷相府中的常客,是文人雅士的时尚。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

  18世纪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开始走下坡路。到上个世纪中叶,昆曲败落之势更显,许多昆曲艺人转行演出流行的京剧。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昆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转机,我们党和 ... 克服政权刚刚建立后的种种困难,大力扶持和振兴我国传统的戏曲事业,昆曲才有幸得以重获新生。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周 ... 曾感慨地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之后,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恢复了昆曲剧团,一大批表演艺术家重又回到昆曲表演舞台,昆曲表演艺术大师   俞振飞先生便是其中的代表。

表演特点

  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昆曲在表演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歌、舞、介、白等表演手段高度综合。

秦腔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随着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昆曲脚色行当分工越来越细,主要脚色包括老生、小生、旦、贴、老旦、外、末、净、付、丑等。各行脚色在表演中形成一定的程序和技巧,对京剧及其他地方剧种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昆曲音乐曲调旋律优美典雅,演唱技巧规范纯熟。赠板的广泛应用、字分头腹尾的发音吐字方式及流丽悠远的艺术风格使昆曲音乐获得了"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成就

  昆曲具有极高的技巧。

  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做、打(舞)之综合。这四个方面及其综合在昆曲中要求最高。昆曲演员必须在这几个方面兼备。舞台呈现亦最为完美与出色。其他剧种演员为提高技艺都要学昆曲。如京剧演员梅兰芳即有深厚的昆曲功底并能演昆曲。河北梆子演员裴艳玲之代表作《林冲夜奔》即以昆曲形式。

  昆曲唱腔华丽、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这其中梁辰鱼、汤显祖、洪、孔尚任、李煜、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做、打(舞)的综合体现。对这些方面的要求,昆曲在所有剧种中是最严格的。一个优秀的昆曲演员必须在这几个方面都得心应手,才能在舞台上创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其他剧种的许多演员为提高自身技艺和艺术修养,都主动投身到对昆曲的学习中。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就曾长期潜心修习昆曲。在他演出的许多剧目中,都能发现昆曲的表现手法。梅先生的表演通过昆曲艺术获得升华,昆曲也得以跟随梅先生漂洋过海,传名世界。

代表人物和代表剧目

  昆曲是一种高度文人化的艺术,明清许多从事昆曲剧目创作的剧作家,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俞振飞是卓越的昆曲艺术家,他具有一定的古文学修养,又精通诗词、书、画,他不但精研昆曲,同时又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因此他能将京、昆表演艺术融于一体,形成儒雅、飘逸、雄厚遵劲的风格,特别是以富有"书卷气"驰誉剧坛。他深受海内外推崇的代表节日有《太白醉写》中的李白;《游园o惊梦》中的柳梦梅;《惊变o埋玉》中的唐明皇;《琴挑》中的潘必正;《八阳》中的建文君;《断桥》中的许仙等,演来无不栩栩如生。

  《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鸣凤记》、《玉簪记》、《红梨记》、《水浒记》、《烂柯山》、《十五贯》等都是昆曲的代表性剧目,其中前三种有全谱或接近全本的工尺谱留存。清代中叶以后,昆曲主要以折子戏形式演出,至今保留下来的昆曲折子戏有四百多出。昆曲新编剧目有《南唐遗事》、《偶人记》、《司马相如》、《班昭》等。

意义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昆曲历史悠久,影响广泛而深远,它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戏曲表演的典范。昆曲艺术形式精致,内涵深厚。由于昆曲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因此200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现状

  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绪。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舒缓、惆怅的风格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即使士大夫们也开始务实起来,昆曲在不受市民青睐的同时,也失去了士大夫阶层这一阵地。于是,昆曲便逐渐走向衰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全国范围内已没有一个职业昆剧团。20世纪50年代,一出《十五贯》救活一个剧种,全国随之成立了6个昆曲院团。韩世昌、白云生、顾传、朱传茗、周传瑛、俞振飞、侯永奎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及解放后培养出的李淑君、蔡正仁、计镇华、张继青、洪雪飞、汪世瑜等一批优秀演员,整理、编演了《牡丹亭》、《西厢记》、《千里送京娘》、《单刀会》、《桃花扇》等大量优秀剧目。但在今天,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

  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演出越来越少,以至在演出市场上难觅其踪,形成了恶性循环。10年前,全国大约有800人在从事昆曲工作,号称"八百壮士",如今只剩下600人了。全国6个昆曲剧院团创作、演出普遍陷入困境,演员培养及艺术创作均无力投入。目前,文化部计划10年间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两个昆曲演员培训中心,为全国昆剧院团输送表演人才。

参见条目

昆曲393559” 25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昆曲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4.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5. 从中外历史上的文人看 你们认为的所谓「 ”斜杠青年”能有多跨界

    要学习鲁迅先生,永远对青年充满希望,爱接近她们,爱向他们学习。斜杠青年不知道按谁的定义,比如学艺术史、当过策展人、然后写小说、而且研究文艺复兴,还出了书,在美院上课。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斜杠青年了吧。

  6.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7.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8. 宋徽宗的瘦金体境界有多高?没人能够临摹,一字值千金

    宋徽宗的瘦金体有多好?因此,虽然后代有很多人练习瘦金体,但却鲜有人能够临摹成功,可知其难度之高,也可知宋徽宗书法功力之深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夏日诗帖》《牡丹》《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等,每一幅作品都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传世精品,字字值千金。

  9. 中国印章文化有上千年历史,印章起源于何时?

    目前还没有定论,专家认为大致在春秋与战国时期。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印章来看,其创作和使用已经相当成熟。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饕餮纹铜玺,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中最为古老的印章,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代以前。印章的起源与印章自身的发展相比,印章和绘画的结合相对较晚。战国直至汉魏时期使用封泥,封泥主要是盖有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印章的使用,也逐渐由蘸朱红印泥钤于纸上。

  10. 收藏,到底是私人爱好还是文化使命?

    于是,收藏从一个个人兴趣爱好行为上升到一个于国于民有利的,可以宣传和鼓励的行为。宋代米芾就写到,收藏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事者,一种是鉴赏家。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都是收藏的爱好者。赵明诚死了之后,李清照二婚后很快又离婚,据说是第二任丈夫图谋她和前夫赵明诚的收藏。

随机推荐

  1. 梦见西瓜摔碎了

    周公解梦梦见西瓜摔碎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西瓜摔碎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梦见遗失、丢东西

    周公解梦梦见遗失、丢东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遗失、丢东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儿子冒死救父亲与父亲冒死救儿子

    ◎儿子冒死救父亲与父亲冒死救儿子>>洪武十八年,下令:将历年来祸害百姓的地方官吏捉拿到京师来修筑城墙。洪武皇帝听说后却不以为然,随即做出了这样的指示:“儿子按律当死,做父亲的救子心切,这也是合乎人情的啊!这样吧,只追究那家儿子的罪行,至于他的父亲我们就赦免他吧!”他的儿子直接跑到南京的刑部大堂,为父喊冤。意思是说,做儿子的给父亲喊冤,出于人之常情,不可加罪。

  4. 东晋北伐将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

    东晋北伐将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  祖逖(读音:zǔ tì)(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北州旧姓,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后因朝廷内乱,在他死后北伐功败垂成。祖逖亦是一位...

  5. 一切都在燃烧之中

    一切都在燃烧之中有一次佛陀带领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他们走到象头山。佛陀又对弟子说:“从高处向下看——这山河大地,不论是城市、山林或世间万物,一切都在燃烧之中。”但是,弟子们看到的却是平静的境界,佛陀为什么说一切都在燃烧呢?

  6. 八国联军进京之后,慈禧留下一处怎样的皇宫?看这组照片就知道了

    慈禧太后其实还是非常的精明的,她知道,1900年的八国联军打进来之后,如果自己真的落到洋人们的手里,那自己很有可能会落得一个非常的不好的下场,甚至洋人可能会拿自己做文章,所以在洋人军队马上要打进来之时,慈禧带着「”一家老人”一溜烟的往西跑了,只留下了一座皇宫和满城的百姓。而当洋人打进城之后,他们看到了一处怎样的皇宫呢?笔者在这里整理了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看。皇宫其实仍然是那样的雄伟,但是

  7. 生活是随缘成长、随缘实现的

    生命是一个缘生的历程。因是种,缘是环境;有因而无缘,种子无从发展成丰硕的果实来。人生就是一个因缘不断互动的过程,缘一错过就不再出现。生活是现成的,环境际遇是不能挑剔等待。生活必须是随缘成长,随缘实现的;任何等待都在破坏生的成长和完整性。顺逆成败,都能随缘得到新的经验和成长,那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随缘是需要学...,没有人能够从不经过逆缘的苦痛,而圆满完成随缘的学习。随缘也表示能随自己的本质自我肯定。

  8. 此人当过两个省 ... ,第一次见陈毅出一上联,不料陈毅回了个绝对

    >新四军的陈毅致函江苏省的名流韩国钧,吁请他出面斡旋,调整国共摩擦。>两人的首次见面,还是富有戏剧性。就这样,文武双全的陈毅与韩国钧一见就成为了朋友。此后,韩国钧主动担起了调停重任,呼吁韩德勤不要搞摩擦,要团结抗日。据说,韩国钧老先生的这个上联,除了陈毅的绝对,至今再无第二人对上。

  9. 任重道悠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rènzhòngdàoyōu【解释】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同“任重道远”。【出处】《后汉书·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例子】功大力薄,任重道悠,徒怀寸心,行将白首。宋·司马光《谢赐资治通鉴序表》【相关】百度“任重道悠”

  10. 生孩子时拉大便

    周公解梦生孩子时拉大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生孩子时拉大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