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又如济南战役,参战的兵力一共有十四五个纵队,攻城的有6个半纵队,打援的有8个半纵队。擅长就是专长的意思。这充分说明陈老总非常关心粟裕指挥作战。粟裕对主席这个思想贯彻是好的,执行是坚决的。

核心提示:陈老总听到后,马上拿过 ... 筒很严厉地同对方说:“怎么!嚷什么?讲什么价钱,粟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我们共同研究过的,你们执行就是了。” 粟裕与陈毅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鞠开,原题:粟裕与他的大兵团作战:孟良崮3天消灭74师粟裕大将与他的大兵团作战经验 粟裕首长擅长大兵团作战,在全军是出了名的,在毛主席、 ... 、朱老总、周恩来、任弼时等 ... 同志那里,都是挂了号的,要不然毛主席为什么在给粟裕下达作战任务时,总是希望他打大兵团作战。 什么是大兵团作战? 大兵团作战顾名思义,规模比较大,歼灭敌人比较多,不是属于战斗范畴,而是属于战役范畴。 什么样才算是属于战役范畴呢?像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等,都是典型的大兵团作战。人们说他擅长大兵团作战,就是根据他指挥的上述这些战例提出来的。 如豫东战役,参战部队就有6个纵队,加上二野两个纵队的配合,一共有8个纵队。又如济南战役,参战的兵力一共有十四五个纵队,攻城的有6个半纵队,打援的有8个半纵队。 再如淮海战役参战的兵力更多,一共有16个纵队,加上二野的7个纵队,一共有二十三四个纵队。总兵力达60万,其规模之大,真是空前绝后。以上情况是从一般意义上讲的。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你就不能看他参战兵力多少和规模大小,主要看它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而定。 如黄桥决战,它的作战规模虽小,参战兵力才7000多人,也只消灭了韩德勤1万多人,你就不能因为它规模比较小,而不说它是一次战役,因为它起了决定性作用。决胜了,我们就可以在苏北站稳脚跟;失败了,按韩德勤的话说,要么到长江里喝水,要么就退回到江南去,江北没有你新四军的份儿。 哪场仗最难打? 擅长就是专长的意思。这个问题是从粟裕指挥艺术高明上讲的。这就是说,粟裕会打大兵团的作战,再难打的仗,再难啃的骨头,他也有这个胆量,有这个本事,把它打赢、打好、打胜。 孟良崮战役是粟裕指挥的许多战役中,最难打的一仗,它是一次险仗、恶仗、硬仗。 我军10多万人,处在几十万敌人的包围之中,但粟裕能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反包围的手段,硬是将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师,从敌人重兵集团当中,割裂出来,包围起来,加以消灭。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难度大得很哩! 可是,他只用了3天时间,就将其全部、干净地消灭了,彻底地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是对粟裕擅长大兵团作战最好的说明。 七十四师被消灭后,粟裕也很高兴。他马上向陈老总报告这个好消息,陈老总欣喜若狂,在 ... 中对粟裕说:“我在 ... 里向全体将士们祝贺!”
陈毅如何挺粟 由于粟裕指挥艺术高超,大兵团作战又是他的拿手好戏,因而陈老总对粟裕的战役指挥,除了抓全局、坐镇、挺粟外,一般的他不去干扰,这也说明他很理解指挥员的心情。要是你一会儿去问问,一会儿去指指点点,反而弄得指挥员不好办,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部队有一种议论,说陈老总在指挥作战时,还和谭震林一块儿下围棋,他哪里有心思去关心作战。这正好说明陈老总不为粟裕的指挥担心、发愁。他这样的超脱,可以使粟裕放开手脚,毫无顾虑地指挥部队作战。 他和谭震林下围棋也不是撒手不管粟裕指挥作战的问题。有这么一次,陈老总和谭震林正在下围棋,粟裕和下面的一位纵队司令员通 ... ,谈部队调动的问题,他听到对方对粟裕的声音很大,似乎在顶撞粟裕。 陈老总听到后,马上拿过 ... 筒很严厉地同对方说:“怎么!嚷什么?讲什么价钱,粟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我们共同研究过的,你们执行就是了。”经陈老总这么一说,对方就不吭声了。这充分说明陈老总非常关心粟裕指挥作战。
向大兵团的歼灭战发展 大兵团作战,是我军作战的优良传统,毛主席对大兵团作战寄予厚望。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他这个思想表现得特别明显。在给各野战军分配歼敌任务时非常具体。这个野战军多少,那个野战军多少,当月要歼灭敌人多少多少,毛主席就像总会计师,一天到晚在统计歼敌的数字,他就是根椐各个野战军的歼敌数字,来看敌我力量消长的。 到1948年11月中旬,毛主席写文章说,中国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对敌我力量消长的数字作了一个比较,我军已从开始的100多万人,增长到300多万人,而蒋军已从400多万下降到290多万人,我军不仅在质量上超过了蒋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蒋军,原来说5年左右打败蒋介石,现在看来不需要了,只要3年,就可以打败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粟裕秉承毛主席大兵团作战的思想,打了一辈子的仗,对大兵团作战,有切身的体会。他认为大兵团作战,最能解决问题,还必需向大兵团的歼灭战发展。 毛主席对大兵团的歼灭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去消灭敌人。”又说: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毛主席的意思很明显,歼灭敌人一个师,就少一个师,这最能看出敌我力量的不断变化。因此他就要求军事指挥员,无论如何不要打消耗战。 粟裕对主席这个思想贯彻是好的,执行是坚决的。打大歼灭战就要创造条件,怎么创造条件呢,那就是部队要发展,要壮大,打仗的本领要提高。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粟裕军事历史陈毅历史大兵淮海战役抗日战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