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其骧 谭其骧,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195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王毓铨他在1934年协助顾颉刚发起成立了以研究历史地理为宗旨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了《禹贡》半月刊。他是中国地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长期任理事,1981年以来任《历史地理》主编。谭其骧长期从事中国史和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中国历史的众多方面。
孙毓棠 孙毓棠,中国历史学家。归国后,先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及清华大学任教。1947年赴美,先后任中国出席联合国代表团社经理事会专门助理、美国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1948年归国,仍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孙毓棠自30年代起,长期从事历史科学的教育和研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中国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代经济史。孙毓棠还注重对外关系史的研究。
傅衣凌 傅衣凌,中国历史学家。1911年5月29日生,1988年5月14日卒于厦门。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救亡运动。他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特别是农村经济史的研究,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经济,从经济史的角度剖析社会。在从事学术研究之余,他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于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0年,孙毓棠傅衣凌回厦门大学工作。著有《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论纲》、《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等。
唐长孺 唐长孺,中国历史学家。唐长孺早年钻研辽金元史,以后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研究。多次发表研究魏晋至隋唐时期历史和敦煌吐鲁番文书的论文。唐长孺广泛参加史学社会实践。1975年,傅衣凌经他倡议,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组成“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组”,由他任组长主持整理工作,并主编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等书。1955年以来,唐长孺招收并培养了多批研究生。
何兹全 何兹全,中国历史学家。1911年9月7日生。1947年赴美国,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并受霍普金大学资助,协助法兰西斯教授将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翻译为英文。唐长孺何兹全主要集中研究汉唐经济史、兵制史、寺院经济和魏晋南北朝史几个方面。是国内最早倡导魏晋封建说的学者之一。此外,他的《中国中古时期佛教寺院》一文,在学术界颇有影响。他发表的论文,一部分已收入《读史集》和《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
黎澍 黎澍,,中国历史学家。生于1912年2月7日,卒于1988年12月9日。1936年加入中国...。1961年以后任《历史研究》杂志主编和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兹全黎澍1966年以前主要研究项目有:中国...萌芽问题;孙中山;辛亥革命;...运动;...思想。...后,主要研究项目有:中国的封建主义;近代中国文化史;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等。
周一良 周一良,中国历史学家。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人类科学文化史》第三卷编委会编委、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周一良通晓数种外语,甚笃汉学,黎澍学贯中西。论著已结集者有《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及《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对日本史和亚洲史造诣尤深,培养了一批亚洲史及日本史的教学和研究人才。60年代周一良主持过世界现代史教材的编写,又与武汉大学教授吴于廑共同主编了四卷本《世界通史》。
王仲荦 王仲荦,中国历史学家。抗战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8年任山东大学教授。王仲荦长期从事文史教学和研究,著述颇多。20世纪50年代,王仲荦写成《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王仲荦是中国史学界魏晋封建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周一良《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题》系统地阐述了这一观点。《金泥玉屑丛考》已写成唐以前部分,宋以后部分资料亦已收集排比,1986年6月4日在济南逝世,未及写成。
全汉昇 全汉昇,中国历史学家。受陶希圣、傅斯年等人的影响,潜心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1934年发表《中国行会制度史》。此后,主要从事唐宋经济史,特别是宋代经济史的研究。全汉踦治史以贯通古今和融会中外为其特色,治学求博求深,显示出深厚的功力。其研究成果以史料丰赡、论证缜密见长。王仲荦著有《中国经济史论丛》、《中国经济史研究》、《汉冶萍公司史略》等,还有若干与外国汉学家合写的著作。
刘大年 1950年后,历任...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执行主席等职。1947年着手研究中美关系史。之后出版的著作有《台湾省历史概述》、《中国近代史问题》、《赤门谈史录》、《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主编《中国近代史稿》一、二、三册,全汉昇《中国史稿》第四册,还编辑了《范文澜历史论文集》。刘大年着重于中国近代史和历史学理论问题研究。认为研究中国近代、现代史的重要意义在于认识历史如何规定了...发展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