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个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藏族的文化在各方面都出现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那么,为何在甘丹颇章时期,...的文学艺术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呢?同时,在学习内地造纸技术的基础上,藏族的造纸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提高,很多书籍得以刻版印刷,这对藏族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极为有利,这也是促使甘丹颇章时期的...地区出现文化繁荣的重要条件。

在 ... 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段时期,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诸多文学流派异彩纷呈,知名文人学者辈出。这个历史时期就是甘丹颇章时期(公元1265-1644年)。 与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甘丹颇章时期的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生产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社会生产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个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藏族的文化在各方面都出现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那么,为何在甘丹颇章时期, ... 的文学艺术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呢?究其原因,可以从汉地文化的影响、对藏族民间文学的吸收,以及印度文学理论著作的译介传入,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甘丹颇章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汉地文化的影响 在甘丹颇章时期, ... 地区与内地的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从 ... 前往内地的使者往返不绝于途,在交往最为密切的时候,前往内地的使臣可达数千人之多,由此可见其盛况。 ... 的甘丹颇章时期,正是内地元明两朝时期。这两个朝代都比较推崇佛教,并且自从元朝开始, ... 地区归属于中央政权统治之下,从此, ... 地区与内地的往来就更加频繁了。这种各民族友好往来、团结合作的情况,对于 ... 地区的文化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内地文化的影响下, ... 的文人学者继承藏族写史的传统,对史学著作倾注了巨大的创作热情。在甘丹颇章时期,藏族学者著述历史典籍蔚然成风,先后写出了众多历史名著,比如:《布顿佛教史》(公元1322年成书)、《蔡巴红史》(公元1346年始写,1363年成书)、《 ... 王统记》(大约公元1328年成书)、《青史》(公元1478年成书)等,这其中不乏文史并茂的优秀作品,还有不少历史著作流传后世。 藏族文人学者撰写史书是受到内地文化的影响,但是,在经过长期的消化融合之后,藏族文人学者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和写作模式。这一时期的各教派中,凡是有突出成就的上层僧侣,几乎都有弟子门徒为之撰写个人传记,或者编纂个人作品全集。这些个人传记和个人作品集内容极为广泛,数量也比较庞大,是藏族文学艺术中珍贵的文化遗产。为高僧写传记以及编纂个人作品集,这也是受到内地文化影响的产物,因为,自从佛教传入汉地之后,汉地便历来都有为高僧作传的传统。 13世纪,蔡巴噶举高僧蔡巴·噶德贡布曾先后七次来到内地,他主要是为了学习内地文化。在蔡巴·噶德贡布的努力下,刻版印刷这一技术终于传入藏族地区。同时,在学习内地造纸技术的基础上,藏族的造纸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提高,很多书籍得以刻版印刷,这对藏族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极为有利,这也是促使甘丹颇章时期的 ... 地区出现文化繁荣的重要条件。 (二)甘丹颇章时期的文学艺术,吸收了藏族民间文学的精华 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民族学家郝苏民教授这样说过: 「 ”藏族民间文学在 ... 族文化形成过程中发端很早,可以说藏族民间文学系藏族文学乃至整个藏族文化的源头。” 可见,藏族民间文学对藏族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反映原始社会时期先民生活的《斯巴宰牛歌》,还是反映土蕃王朝时期社会风貌的《五部遗教》,亦或是宣扬佛学思想的《米拉日巴道歌集》,这些文史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藏族民间文学的内容。而藏族民间文学本身,由于从民歌、舞蹈、传说故事等各种文艺形式中吸纳了养料,所以,它呈现出勃勃生机。到了甘丹颇章时期,由于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内容,藏族民间文学更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 虽然,西 ... 间文学以口头流传的形式存在并发展,但是,它却与 ... 文人学者创作的作家文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西 ... 间文学在甘丹颇章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它为 ... 的文学艺术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 作家文学,尤其是话本小说和传记文学,不断从西 ... 间文学中吸收精华,得到滋养。 那么,在甘丹颇章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从哪几个方面受到了西 ... 间文学的影响呢?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传记文学和历史文学从西 ... 间文学中,吸收了大量的传说故事、神话、谚语、格言等内容。比如,15世纪的僧人作家桑杰监赞,就是从民间传说故事中吸取了素材,创作了《米拉日巴传》这部经典传记文学作品。再比如,16世纪噶玛噶举派高僧巴俄·祖拉陈哇(1504—1566)撰写的历史文学作品《贤者喜宴》,虽然以记史为主,但书中交叉着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藏族民间文学的内容。 第二,作家诗从西 ... 间文学中吸收了民间诗歌的韵律、节奏、素材等。所谓作家诗,就是由上层僧侣、文人撰写的诗歌。 ... 作家诗发展到甘丹颇章时期,逐渐发展出道歌体、格言体、年阿体和四六体等流派。虽然这些诗歌流派在创作手法、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色,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即,作家诗吸收了民间诗歌的素材以及表现形式,大家耳熟能详的《仓央嘉措情歌》,就是完全采用民歌形式进行创作的。 第三,佛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展,同样离不开西 ... 间文学。在佛经文学中包含有大量的本生故事,而这些本生故事的来源,正是西 ... 间文学。在甘丹颇章时期, ... 与内地、印度等其他地区在文学艺术上进行更为频繁的交流,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优秀文化内容,源源不断地被吸纳到 ... 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可是,西 ... 间文学中流传下来的佛陀本生故事、动物寓言故事、哲理诗等本土化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佛经文学创作的内涵。 (三)甘丹颇章时期的文学艺术发展,与印度文学理论的译介传入密切相关 13世纪初,藏族学者贡嘎坚赞把印度的诗歌理论作品《诗镜》译介到 ... 地区。从此之后,《诗境》这部古印度时期梵语著作,就与 ... 文学艺术的发展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甘丹颇章时期的文学创作,更是仰赖《诗境》的理论指导,才迅速发展起来。 《诗镜》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文学理论家檀丁,他全面地总结了前人在文学理论和写作实践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创作出这部系统性的著作。 《诗镜》传入藏族社会后,引起了藏族文化界的极大重视,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讨论和创作实践,它逐渐被人们消化和吸收,为藏族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持。所以说,在甘丹颇章时期,印度文学理论著作的译介和传播,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首先,藏族的文学创作从此获得了坚实的理论指导,从而萌发了文学意识。虽然,在甘丹颇章时期之前, ... 地区也存在诗歌作品,但绝大部分都属于民间艺人口口相传的即兴创作。民间诗歌虽然具备饱满的情感和生活情趣,但由于缺少文学创作理论指导,所以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学创作。正是由于《诗镜》的译介,藏族的文人学者才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手写技巧,来表达情感、描摹自然之美。 其次,藏族诗人、作家在《诗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发展出真正适合藏族文学创作的文艺理论。 16世纪初期的学者素喀瓦·洛卓杰布,在关于《诗镜》的著述中率先提出了内容、体裁与修饰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他认为,「 ”以人的躯体、生命和装饰为例证,总括为四大事的诸内容好比生命,韵文、散文、合体等体裁就象躯体,意义、字音、隐语等修辞则如装饰。”(见波克巴著《注》) 藏族学者的这些论述,纠正了《诗镜》只重视修辞而忽略内容的 ... 倾向,同时,也极大地 ... 了藏族文人学者的创作热情。 再次,印度文学理论的译介传入,在 ... 兴起了新的文艺思潮。 这一点尤为突出地反映在作家诗创作方面。在甘丹颇章时期出现了大批诗歌作品,它们不仅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而且以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创作手法,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比如说「 ”年阿体”流派,就是在印度文学理论的译介传入之后,逐渐兴起的诗歌流派,它风靡文坛数百年而不衰,其文学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在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这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但更重要的是,此一时期的文人学者自觉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不断从民间本土文学中吸收精华养分,并通过译介的印度文学理论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 正如佟锦华先生所说:「 ”藏族古典文学尽管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和印度等文学、文化的影响,但是,它仍然深深根植于藏族自己的文化沃土。”如果说,汉族和印度等民族、地区的文学、文化,为藏族古典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那么藏族民间本土文学,便为藏族古典文学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藏文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13世纪之后至17世纪中期的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文学艺术尤其是古典文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而这一段历史时期也标志着藏族文化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波克巴:《注》 2 佟锦华:《藏族古典文学》
本文标签:文学藏族艺术文艺诗镜民间文学作家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