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怀海禅师在江西百丈山主持禅院。怀海思虑深远,要求僧人经常参加生产劳动。怀海禅师高寿,活到95岁,这和他多年坚持劳动是分不开的。当法会中诸位长老前来探视,劝他吃饭时,怀海回答:“老僧少德薄福,不可白受别人供养。若一日不作,便一日不食!”从此,“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句话传遍天下禅寺,各地纷纷仿效,形成了丛林“普请”制度。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怀海禅师在江西百丈山主持禅院。那时是唐代中叶,禅宗兴盛发展之际,百丈山也聚集了千余名僧徒参禅。怀海思虑深远,要求僧人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如此,使禅院在物质上自给自足,可以不必依赖 ... 拨款和施主们的供养。怀海禅师高寿,活到95岁,这和他多年坚持劳动是分不开的。晚年的怀海已是国内闻名的高僧,但他仍多次拒绝别人的劝阻,与年轻僧人们一起干农活。有一次,主事僧实在不忍心,把老人的劳动工具藏了起来,企图借此阻止他下田。老人采取的对策是停止进食。当法会中诸位长老前来探视,劝他吃饭时,怀海回答:“老僧少德薄福,不可白受别人供养。若一日不作,便一日不食!”主事僧无奈,只得把隐藏的工具交还给老人。从此,“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句话传遍天下禅寺,各地纷纷仿效,形成了丛林“普请”制度。后来,怀海禅师又把这种劳动制度正式写入《百丈清规》,对后世的禅院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