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专家点评]明嘉靖青花龙纹大缸正面细部明代自宣德以来一直在尝试烧造大型的陶瓷器特别是龙缸,窑厂还专门修造了用于烧制龙缸的小型窑炉。到了明代中晚期的正德、嘉靖时期,景德镇终于烧制成功大型的龙缸了,有高身和矮身之分。万历以后,技术退步,龙缸也就再次绝迹,以至万历皇帝本人的陵墓里也只好使用“大明嘉靖年制”款的龙缸了。“大明嘉靖年制”款题细小而十分规正,题写在唇口上。
[专家点评] 明嘉靖青花龙纹大缸
正面
细部
明代自宣德以来一直在尝试烧造大型的陶瓷器特别是龙缸,窑厂还专门修造了用于烧制龙缸的小型窑炉。但是可惜的是这种烧制龙缸的尝试一直没有成功,这可能是因为缸体太大,火候难以掌握等有关。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件明代早、中期的龙缸传世。笔者曾经见到在景德镇出土的一些明代早期宣德时候的龙缸标本,也有一些复原的龙缸,不过都是拼凑起来的而不是一件器物。到了明代中晚期的正德、嘉靖时期,景德镇终于烧制成功大型的龙缸了,有高身和矮身之分。这种龙缸主要是在皇陵、太庙等皇家祭祀重地使用的。万历以后,技术退步,龙缸也就再次绝迹,以至万历皇帝本人的陵墓里也只好使用“大明嘉靖年制”款的龙缸了。
这件龙缸采用调兑的回青料画双龙,一前一后、一正一反顺势而行,龙眼圆睁,不怒而威。“大明嘉靖年制”款题细小而十分规正,题写在唇口上。
这件器物是民国时期流出国外的,当年就有老补,采用码钉将分成三半的缸身抓接起来,但因为器身太重(近200斤)后来在路上再次摔碎。现在英国伦敦由本网会员收藏。
点评:雅博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