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历史认知网导读:小编整理了相关“世界上真有蒲松龄描述的飞头之国吗?”的详细内容,以方便你了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自志中有一句名言: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头之国。此后关...头最有名的记载,出自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岭南溪洞中,往往有飞头者,故有飞头獠子之号。飞头回合其体,则如旧。当地法律还规定,如果家中有这样的妇女而不报官,罪及一家。可见当地人对飞头蛮的恐惧。
历史认知网导读:小编整理了相关“世界上真有蒲松龄描述的飞头之国吗?【图说】”的详细内容,以方便你了解!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自志中有一句名言: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 ... 头之国。断发,指古代吴越有剪裁头发的习俗,因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相违,故而被中原地区视为奇异;而飞头之国则说来话长那么这种令留仙老人当成怪的重要指标,并见诸很多古籍文献的诡闻奇谭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一、头飞之前:脖上会有一红痕
最早记录飞头的史料,乃是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和干宝所著的《搜神记》。
《搜神记》
《搜神记》中关于断头的记载甚多,比如被鲁迅先生改编后写入《故事新编》的眉间尺复仇的故事。眉间尺为了让刺客引诱楚王走近汤镬,自断其头,两手捧头及剑奉之,而后楚王令煮其头,不但三天三夜都没有煮烂,而且还从汤镬中跳出来怒视楚王。还有渤海太守史良看上一个女子,那女子本来已经答应嫁他,连聘礼都收了,却不知怎的又反悔了,良怒, ... 之,断其头而归,投于灶下,正要用火烧,那人头叹息道: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确切的飞头,乃是出自秦朝时南方的一个落头部落。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朱桓有一位婢女,每天晚上睡觉后,她的头就会从狗洞或窗户间飞到外面去,用耳朵当作翅膀,直到天快亮了才回来重新安装在脖颈上。旁边一起睡觉的婢女们发现了,觉得恐怖而诡异,点亮烛火,发现躺在床上的无头身躯微微发冷,从上身的起伏,可见呼吸也非常微弱。婢女们觉得不寒而栗,就用被子将其蒙上,等到天快亮时,飞头归来,因为被子的阻隔而不能归颈,急得一阵乱飞,最后掉到地上,噫咤甚愁,体气甚急,状若将死。婢女们连忙将被子掀开,那飞头才重新与断颈重合,整个人也恢复原状,起得身来该干啥干啥。听说此事后,朱桓却害怕了,以为大怪,畏不敢畜,乃放遣之,后来才知道这婢女是落头部落的,飞头乃是习俗,当时吴国很多南征的将领都会不经意间俘获或者得到这种飞头之人,如果在其头飞走后,用铜盘覆在脖颈上,头不得进,遂死。
《搜神记》里还有一则也是记述飞头之事,但需要细读才能发现:吴戍将邓喜, ... 猪祠神,治毕悬之,忽见一人头,往食肉。喜引弓射,中之,咋咋作声,绕屋三日。既然猪肉悬之,则吃肉之头颅必是飞之。邓喜箭射人头后,有人密告他要谋反,导致满门被诛 ... 。
此后关 ... 头最有名的记载,出自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岭南溪洞中,往往有飞头者,故有飞头獠子之号。这种人的头颅将要飞离身体的前一天,有一个特殊的征兆,那就是颈部会产生淡淡的一圈痕迹,匝项如红缕。有个飞头者的老婆发现了这个规律,当看到丈夫的颈部浮起红痕的时候,索性不睡觉了,坐在旁边守着。到了夜深之时,丈夫的头上突然生出双翼,脱离身体而去,守在旁边的妻子无可奈何。那头颅飞到河岸边,寻蟹蚓之类食之,直到凌晨才飞回家中,重新安于断颈之上,睡醒后还拍拍肚子说吃饱了这一记载被宋代所修《新唐书》收录,简化为:有飞头獠者,头欲飞,周项有痕如缕,妻子共守之。及夜如病,头忽亡,比旦还。还有一种解形之民更加厉害,能使头飞 ... ,左手飞东海,右手飞西泽,但也有出意外的时候,至暮,头还肩上,两手遇疾风,飘于海水外不知道失手这个词,是不是就是这么得来的。
《酉阳杂俎》
二、头飞之谬:无辜女子被误 ...
《七修类稿》
明代藏书家郎瑛在笔记《七修类稿》中记元代诗人陈孚在出使安南时,写过一首非常古怪的诗,其中有鼻饮如瓴甋,头飞似辘轳之语。郎瑛认为,这是说当地有一种奇人,能用鼻子喝水,到了夜里,头可以脱离身体,飞到海中吃鱼,直到天亮了才复归身体。而且博闻强记的郎瑛还援引《蠃虫集》中的记载:老挝有人可以鼻饮水浆,头飞食鱼。后来郎瑛看《星槎胜览》一书,占城国人有头飞者,乃妇人也,夜飞食人粪尖,如果盖住头和颈之间的断点,无法复原,则会死亡。郎瑛考据占城正接安南之南,而老挝正接安南西北,信陈诗之不诬也。
从寻蟹蚓之类食之到头飞食鱼还好理解,而吃人的粪尖则匪夷所思,偏偏以通事的身份跟郑和一起下西洋的马欢也在《瀛涯胜览》中有类似的记载。只不过他将飞头蛮改成了尸头蛮,而且将其性别固定为女性,眼睛没有瞳仁,一到晚上睡觉时头就会脱身而去,专门吃小孩子的粪尖,如果小孩子正好睡在附近,腹部被妖气所侵,必将死亡。飞头回合其体,则如旧。对付这种飞头蛮,唯一的办法就是当其头身相断时,将身体挪开、覆盖或隐藏,这样回不能合则死。当地法律还规定,如果家中有这样的妇女而不报官,罪及一家。可见当地人对飞头蛮的恐惧。
《三异笔谈》
事实上对 ... 头蛮的恐惧曾经导致严重的刑事案件,许仲元在《三异笔谈》中讲过发生在云南一个村落里的事情。这个村子一向生活平静,有一天,有三四个年幼的孩子突然死亡,孩子们的父母悲痛欲绝,聚在一起,一番商讨后认为:此必尸头蛮为祟!找了读书先生查阅资料后,发现尸头蛮的重要特点是眼无瞳,于是对号入座,发现某户人家新娶的媳妇眼多白,不禁疑心大起,认为她就是尸头蛮,如果不赶紧将她 ... 死,恐怕一村无幼孩矣,于是动用宗族的力量,强迫那女人的丈夫将其活埋。不久,女人的娘家知道了,马上报官,审讯后官府也哭笑不得,只能以角口斗殴结也。
无论怎样,飞头都是一种恐怖且反常的表现,所以在古代被认为是绝对的不祥之兆。李庆辰著《醉茶志怪》中有一故事,有个名叫刘雨汀的人到河南省旅行,住在朋友家中。暑夜乘凉,坐庭中,对月啜茗,忽然从天上掉下一物,正砸在庭院中的条几上,视之,新割头颅也。刘雨汀大喊他的仆人,仆人还没来,又从空飞坠数级,势如急雹,左右上下触人,面对这飞头雨,刘雨汀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躲进屋里,紧锁门窗,就听见飞落的头颅撞击墙窗的声音砰砰作响,一夜不休。第二天早上,只见窗户上血迹斑斑,而前一晚急如骤雨般飞落的头颅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刘雨汀觉得这是凶兆,没多久襄阳突然遭遇盗匪,朋友阖家遇难,刘雨汀也孑然一身,漂泊江湖,不知所终。
《醉茶志怪》
三、头飞之解:有头无头皆亦佳
飞头的传说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变种,原本能脱体而飞的头颅,这时忽然若即若离起来。王椷在《秋灯丛话》中写过一事:
《秋灯丛话》
北京宛平城内有一个姓张的,去天津探望一位朋友,路上遇到一个姓白的棋友,白某问他去哪里,他如实相告,白某说:我也要去找那位朋友咱们同行吧。遂偕行。等到了那位朋友家,朋友见到张某自是高兴,见到白某却大吃一惊:我听说你前不久病逝了啊,怎么你还在世啊?白某却只唯唯,不多分辨。当晚,友设酒馔款之,吃饱喝醉,大家便在同一间卧室里抵足而眠。将三鼓,张辗转不成寐,他见几上残灯未灭,便起身准备熄之,刚刚掀起床上的帷帐,忽然看见极其可怖的一幕:本来躺在枕上的白某忽然坐起身来,他的脖颈往前一探,越抻越长,头颅伸出帷帐外面丈余长,一直到了案几前把灯吹熄了, ... 犹兀坐床榻。李某被吓得大喊大叫起来,家丁们一拥而入,再看床上竟已无白某的形迹,主人连忙差遣下人去白某家打听怎么回事,这才得到消息,白某下世已月余矣。
这一变种对日本的妖怪文化是否构成了影响,则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日本的江户时代,曾经有过大量关于辘轳首的记述,多少都与中国史料上飞头蛮的记述相关。其中的代表作是石川鸿斋在《夜窗鬼谈》中的一篇,讲江户本石街有一家有钱人,家有一女,妖娆丽妍,不妆而白,只是看上去脖颈有些长,但这反而使她更显妩媚。市中少年对她的姿色很是仰慕,闻其履声,争出见之,不知是不是酸葡萄心理作怪,给她取了个辘轳首的外号。盖辘轳,井上转器也,谓其头如瓶从繘上下。汉土谓之飞头蛮。或云:昼间如常,熟睡则延长数尺,踰梁出牖而不自知也。这女孩耻于这一外号,不敢出户,懊恼欲死。偏偏有个富商的儿子喜其美貌,愿意入赘。新婚之夜,宴罢客散,俱就床。半夜,新郎睡醒,剔灯熟视妇颜,鬓毛垂颊、微汗生香,不禁觉得有妻如此,人生无憾,正凝眸间,突然见妻子的脖子延二三寸,既而五六尺,旋转良久,止于屏上,皓齿粲然,见婿一笑。新郎一声惨叫昏了过去。新娘被惊醒了,头缩回原位,见丈夫不省人事,乃呼药救解,少间得苏。大家围在新郎身边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新郎浑身战栗却不发一语,第二天一早就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夜窗鬼谈》
飞头也好,辘轳首也罢,很明显都脱离了我们对现实世界所能理解的常识,对此,古今学者也都从各个角度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比如民俗说,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少数民族喀伦族的一支巴东族,自古确以脖子长为美,他们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在脖子上套铜圈,一年套一个拉长脖子,据记载,最长颈者,脖子可达70厘米,这在中原人士看来乃是异状,很可能就是飞头乃至辘轳首的来源,而且从地理位置上,也与费信和马欢在游记中记述的头飞者的所在之地相近;还有梦游说,即飞头乃是梦游的表现,某个人睡着后,梦游去了其他地方,然后返家,醒来后似乎对夜游有所印象,但又坚持认为自己的身体一直睡在屋里,这种灵魂与肉体在夜深人静时相脱离的状态,很容易让人便联想到:头脱离身体单飞了。《醉茶志怪》中将头飞归纳为狐鬼之幻术,虽不确切,却也道明了部分真相,那就是只是意识中的虚,绝非头颈相离的实。
不过,对于古代笔记中的新知诡事的所有解释,归根结底只是一种猜想,并无正确或唯一的答案。其实哪怕没有任何解答,也无所谓,毕竟志怪传奇的最大功用不是史料的佐证,而是满足人们对超现实世界的幻想与好奇心,非要跟这类亚文化较真,以不科学或不高雅轻视之甚至排斥之,实在器若斗筲且大煞风景。《搜神记》记豫章太守贾雍有神术,出去剿匪被贼人砍了脑袋,照样上马回营,然后用腹语问一班部下:诸君视有头佳乎?无头佳乎?大家都痛哭流涕地说:有头佳。只有贾雍说:不然,无头亦佳!
呶。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