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老子道德经导读:象元

  【经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帛书甲本: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二曰远□□□□□,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法□□□□□法□□。

  帛书乙本: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谬呵,独立而不,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翻译】

  有个物体混混沌沌中生成,早在天地之前就已存在。寂寞而安静,空虚而清净,独立永恒而不改变。运行周密而无所不至,因此无所危殆,可以做为养育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叫它作「道」。勉强称呼它叫做「大」。「大」意味着逝去,逝去意味着遥远,遥远意味着反覆。所以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是大。邦国之中有四大,而君王位居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释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个物体混混沌沌中生成,早在天地之前就已存在。

  指的是道,就其形体来说混沌而无定形,早在天地未开之时就已存在。

  混:混原指丰沛貌,通「浑」,但实取溷义,即水浊之状。老子用以形容道。《庄子。应帝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说文》:「混,丰流也。」段注:「盛满之流也。《孟子》曰:源泉混混。古音读如衮,俗字作滚。《山海经》曰:其源浑浑泡泡。郭云:水濆涌也。衮咆二音。浑浑者假借浑为混也,今俗读戸衮胡困二切,训为水浊,训为杂乱,此用混为溷也,说文混、溷义别。」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第十五章: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河上公注:谓道无形混沌而成,万物乃在天地之前。

  王弼注: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寂寞而安静,空虚而清净,独立永恒而不改变。

  寂:静也。《说文》作「」:「无人声也。」段注:「今字作寂。方言作,云静也。

  寥:空虚。《说文》作「廫」:「空虚也,从广胶声。」段注:「此今之寥字。」

  河上公注:◎人自见其形容以为好,自见所行以为应道,殊不自知其形貌操行之鄙。◎自以为是而非人,众共蔽之使不得彰明。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运行周密而无所不至,因此无所危殆,可以做为养育天地万物的母亲。

  殆:《说文》:「危也。」段注:「危者在高而惧也,引伸之凡将然之辞皆曰殆曰危。」

  周:周密,形容道的运行无所不至,至为周密而普遍。

  天下母:应作「天地母」,前言「先天地生」可证,河上公注「道通行天地」,帛书甲乙本皆作「天地母」。道为生养天地的母亲。

  河上公注:◎道育养万物精气,如母之养子。◎道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在阳不焦,托阴不腐,无不贯穿,不危殆。

  王弼注:周行无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为天下母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叫它作「道」。

  河上公注:我不见道形容,不知当何以名之,见万物皆从道所生,故字之曰道也。

  王弼注:◎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于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称最大也。

  强为之名曰大。

  勉强称呼它叫做「大」。

  大:《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河上公注:不知其名,强曰大者,高而无上,罗而无外,无不包容,故曰大也。

  王弼注: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于大,大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大」意味着逝去,逝去意味着遥远,遥远意味着反覆。

  逝:往也。河上公:「复逝去无常处所也。」王弼:「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逝、远,都是形容大道深远、玄冥,穷极之状。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

  六十五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河上公注:◎其为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复逝去无常处所也。◎言远者,穷乎无穷,布气天地,无所不通也。◎言其远不越绝,乃复在人身也。

  王弼注:◎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远,极也。周无所不穷极,不偏于一。逝故曰远也,不随于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是大。

  王亦大:《说文》作「人亦大」,大部曰:「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河上公注:道大者,包罗诸天地无所不容也。天大者,无所不盖也;地大者,无所不载也。王大者,无所不制也。

  王弼注: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也。虽不职大亦复为大与三匹,故曰王亦大也。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邦国之中有四大,而君王位居其中之一。

  域:邦国。帛书乙本作「国」。《说文》:「域,邦也。」

  河上公注:◎四大,道天地王也。凡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也,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八极之功,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居一作处。

  王弼注:◎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处人主之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言一切皆自然无为。

  河上公注:◎人当法地安静柔和也,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天湛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道清净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王弼注: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天故资焉。天法于道,地故则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之者,主也。

老子道德经导读:象元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琭琭】的意思是什么?【琭琭】是什么意思?

    《老子》:「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河上公注:「琭琭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见贵,石多故见贱,言不欲如玉为人所贵,如石为人所贱,当处其中也。」琭琭的拼音lùlù琭琭是什么意思琭琭lùlù珍贵貌。

  2. 老子道德经导读:体道

    老子道德经导读:体道  【经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帛书甲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3. 老子道德经导读:养身

    老子道德经导读:养身  【经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帛书甲本:天下皆知...

  4. 老子道德经导读:安民

    老子道德经导读:安民  【经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帛书甲本:不上贤,□ □ □ □ 。□ □ □ □ □ □,□ □...

  5. 老子道德经导读:无源

    老子道德经导读:无源  【经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帛书甲本:□ □ □ □ □ □ □ 盈也,潚呵始万物之宗。锉其解其纷,和其□ ,同□ □ □ □ □ 或存,吾不知□ 子也,象...

  6. 老子道德经导读:虚用

    老子道德经导读:虚用  【经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帛书甲本: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声人不仁,以百姓□□狗。天地□□,□犹橐籥与?虚而不淈,蹱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7. 老子道德经导读:成象

    老子道德经导读:成象  【经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帛书甲本:浴神□死,是胃玄。玄牝之门,是□□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帛书乙本: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门,是胃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翻译...

  8. 老子道德经导读:韬光

    老子道德经导读:韬光  【经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帛书甲本: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声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与,...

  9. 老子道德经导读:易性

    老子道德经导读:易性  【经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帛书甲本: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10. 老子道德经导读:运夷

    老子道德经导读:运夷  【经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帛书甲本:而盈之,不□□□。□□□□,不可常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芮,天□□□。  帛书乙本:而盈之...

随机推荐

  1. 抗战时少林武僧对皮定均想动武 却被皮几句话说服

    皮定均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历史客栈,中将去少林谈判少林武僧想动武被一句话吓退皮定均,虽然是个冲锋陷阵的猛将,但做起思想工作来,也丝毫不比政委差。皮定均带队奇袭60里,抄了反动会道门的老窝,抓了一批活的,经过皮定均感化,他们都表示愿意投降。少林寺的知客和尚素典,虽然上茶款待皮定均,但谈吐语气上明显有戒备。皮定均则向和尚们解释八路军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和尚们这才放了心。

  2. 《 ... 》或许揭开了数十年来最大的环境谜团

    凯蒂·默斯曼/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认为,它找到了最近记忆中最奇怪的科学人物之一的罪魁祸首:大气中非法的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的重现。《泰晤士报》报道说,中国环境监管机构正在打击该地区的氟氯化碳生产,其中一个案例是,在《泰晤士报》完成采访几分钟后进入一家工厂。在这里阅读了《...》关于兴福氟氯化碳生产的完整报道。

  3. 历史上的今天:十二月一日

    历史上的这一天:1955年12月1日,历史上的这一天,1955年,罗莎·帕克斯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拒绝给一位白人让座的简单行为,引发了蒙哥马利巴士...运动,从而...了民权运动。这也使马丁·路德·金成为民权运动领袖,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这一法案几乎没有发生。帕克斯第一次坐下时,她实际上是在公共汽车的“黑色”部分。然而,由于公共汽车已经客满,司机把标志从一段开始到另一段结束的地方移了回去,让白人

  4. 此人确实称得上旷世勇士,虽史上留名,却至今还为人不齿

    在历史上,刺客们...好人、...坏人,几乎是好坏不分,...红了眼。在刺客中,刺秦王的荆轲名气之大,举世皆知。但是,也有一个刺客,为世人熟知。他就是要离。要离堪称旷世勇士,史上留名,却为人不齿。这是为什么呢?春秋战国时,有个吴王,叫阖闾。他虽是君王,却十分害怕先王之子庆忌。因为,这个庆忌有勇力大,又招纳了一班子侠客,准备回国夺位。怎么办?...了他!为此,相国伍子胥向他推荐了一个叫做要离的人,去

  5.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前佛陀在说法的时候,附近的池塘里,有一只蛤,非常欢喜的跳出了池子,在池塘旁边一心的谛听佛在说法。偶然之间,这只蛤就被来听佛法的人的拐杖刺死了;因为一心听佛法的缘故,功德很大,所以这只蛤死了以后,就升到忉利天,做了忉利天的天王。并且从忉利天又来到佛陀说法的地方,聆听佛陀演说佛法的微妙义理;因此而开悟,证得了须陀洹果,也就是声闻初果。从这个案例看来,纵然是微细的昆虫,也是不能够伤害的啊!

  6. 斯大林死后,贝利亚已经掌握了大权,为何仅四个月后就被逮捕处决

    然而仅仅四个月之后,苏联当局就宣布了逮捕贝利亚的消息,不仅解除了他的一切职务,甚至还直接开除了他的党籍。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就会提出疑问了,贝利亚不是已经掌握了苏联的大权吗?实际上,他的危机并不是突然间出现的,早在斯大林执政后期的时候,贝利亚的危机就已经初现端倪。正是由于这些镇压活动,使得贝利亚得到了斯大林极大的肯定。

  7.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给美国带来哪些好处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给美国带来哪些好处  文/陶卫安  “二战”后初期,在西欧各国经济普遍衰落的形势下,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它迫切要求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制度,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1944年7月,美国邀...

  8. 梅利埃格和阿塔兰特

    在富庶的卡吕冬有个富有的国王俄纽斯,他的妻子阿尔泰亚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梅利埃格。梅利埃格长得英俊可爱,夫妻两个非常高兴。当梅利埃格生出后的第七天,命运三女神出现了。其中一个指着梅利埃格对夫妻二人说“你们的儿子将是一个伟大的人物。”第二个指着炉子里正在燃烧的木炭说:“你们的儿子……”最后一个接着说:“他的生命将与这块燃着的木炭一起结束。”

  9. 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 为什么会直接要了他的命呢

    袁崇焕知道后,赶紧率军回北京救援。袁崇焕率军回归,是他听说清军向北京城打来后,在没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就心急火燎赶回来勤王的。袁崇焕急急忙忙进京,本来是为了救急,但是,这实际上也引起了崇祯皇帝的疑心。>总之,如果袁崇焕不带兵回去救援北京,他就不会有这些麻烦。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知道,皇太极的打击力是非常强劲的。

  10. 1949年的收复香港计划始末

    香港回归众所周知在1997年,其实在1949年的时候,就曾有收复香港的计划,可惜最后没能实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直到上世纪80年代,马世诚才从他的上级张实杰那里了解到那次行军被意外叫停的真实原因。

返回
顶部